《逆天劫》第四卷 逆天行劫

第一章 君民往事(五)

第四卷 逆天行劫

第一章 君民往事(五)

「也正是由於有了楚春城,陛下在討伐張士誠的時候終於可以公開地與『白蓮教』決裂了。陛下在討伐張士誠的檄文里寫道:『致使愚民,誤中妖術,不解偈言之妄誕,酷信彌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蘇困苦,聚為燒香之黨,根據汝、穎,蔓延河、洛。妖言既行,凶謀遂逞,焚盪城郭,殺戮士夫,荼毒生靈,千端萬狀』。又說:『予本濠右之民,初列行伍,漸至提兵,灼見妖言,不能成事,又度胡運,難與立功,遂引兵渡江。』看著這篇檄文,草民真被陛下弄糊塗了,既然陛下灼見妖言,不能成事,為什麼還會加入『白蓮教』,然後又加入紅巾軍呢?渡江過後,為什麼還要遙尊小明王韓林兒為帝呢?順便說一句,這篇檄文寫得可真不賴!也不知道是不是出自陛下的手筆。」
吳天遠笑了笑道:「草民雖然只是一介武夫,卻也知道陛下的平安關係到天下的安危。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草民也不敢行此險招。」
答案其實很簡單,可是吳天遠卻不願意讓朱元平璋多思考,左顧而他言道:「陛下當年準備西取陳友諒、東並張士誠時,卻遭遇到一個不小的麻煩。那就是小明王韓林兒手下的大將毛貴被殺,從而導致山東大亂。察罕貼木兒乘機麾軍進兵,擊破汴梁。小明王韓林兒不得不退保安豐,察罕貼木兒則進兵山東,包圍益都。北方的形勢急轉而下,陛下的應天府也受到了察罕貼木兒大軍的直接威脅,在萬般無奈之下陛下竟然寫了封投降信給察罕貼木兒。嘿嘿!陛下不愧是人中豪傑,大丈夫能屈能伸,這種法子都能想得出來。」
「而張良望看到了這篇檄文,同樣拿陛下一點辦法也沒有,只有眼睜睜地看著陛下殺了小明王韓林兒,自己稱帝了。近年來陛下更是在儀鸞司外秘設龍虎二衛,完全繞開楚春城招兵買馬。憑著陛下手中所掌握的強大財力,這些年來陛下已經召集到不少高手,現如今萬事俱備,就等著大幹一場了。」
吳天遠心中暗贊朱元璋果然很厲害,一眼便看出能看穿朱元璋用心的人決不是他吳天遠。不過朱元璋縱然聰明絕頂,卻也想不到真正看穿他心事的人不是柳含煙,而是那個隱身於「昊天堡」中一直默默無聞的柳千崖。
聽了吳天遠的話,朱元璋心裏這個氣啊!雖然他在詔書中經常自稱:「朕本淮右布衣」或是「朕本布衣」,可是他卻討厭別人這麼說他。而吳天遠說他從軍于彷徨之際,雖然也是事實,可是他聽著總覺得是那麼地刺耳。然而最令他生氣的卻是吳天遠看透了他將中原武林各大門派掌門召至京成是要將所有江湖勢力一舉剷除的險惡用心。
朱元璋倒吸了一口涼氣:「你說什麼?還不止這些?」
吳天遠接著又道:「可是,陛下干這事情的時候雖然極為小心,可是這個消息仍傳到了『白蓮教』教主張良望的耳中。張良望當時又驚又怒,立刻寫信來斥責陛下的行為,說如果被他再次發現陛下有投降察罕鐵木兒的舉動,他便親自來應天府取陛下的首級。在草民看來,當時陛下的心裏還是很害怕的,因為那時候陛下的身邊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高手護駕。張良望當時若是真的親自來取陛的性命的話,陛下也只有引頸待戮的份了。陛下後來又打聽到益都守得挺堅固,察罕貼木兒一時半會也拿不下益都來。有充分的時間讓陛下放開手腳去收拾陳友諒和張士誠。於是陛下這才一方面回信給張良望謝罪,另一方面卻再也不敢與察罕貼木兒有什麼聯繫了。」
在得到吳天遠肯定的答覆之後,朱元璋冷冷地道:「如果朕當真要插手江湖事務的話,你是不是立刻便要將朕給殺了?」
吳天遠笑了笑,道:「既然陛下如此認為,就當作是吧。」
吳天遠搖了搖頭,道:「草民是有這樣的想法,不過卻不只是這些。」
「也就在這個時候,你發現了當時的武學奇才楚春城。於是你用盡了一切手段,將楚春城召至麾下。而楚春城也盡心竭力地為陛下羅致了一幫高手在身邊保護陛下。自從陛下的身邊有了楚春城之後,膽子便大了許多,總想著該如何與張教主分庭抗禮。於是,陛下又寫了一封投降信給當時的擴廓鐵木兒。不過這一次,陛下故意辦得不仔細,讓消息傳到張良望的耳朵里。而這一次,張良望再也沒有寫信來給陛下了,也沒有親自來應天府取陛下的首級。於是,陛下感覺到楚春城是一個非常有用的人,所以千方百計地籠絡他,甚至還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不過這個楚春城卻不抬舉,放著現成的附馬爺,竟然不肯做。這讓陛下很不高興,可是陛下沒有辦法還是得寵著他。誰讓他能對抗得了張良望呢?」
朱元璋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本來以為吳天遠縱然有這個心,卻也會說上一句:「草民不敢!」豈知吳天遠竟然當面承認在威脅他,可見這個人無法無天到了什麼地步,這樣的亂臣賊子豈能容他在世上多活一天?他厲聲問道:「是那個『女諸葛』柳含煙告訴你這些事情的嗎?」
朱元璋聽著吳天遠的譏嘲,一時間,老臉脹得通紅。可是這件事情,他的確是做了,想抵賴也沒有用。雖然,至今他都認為當時他沒有作錯,可是寫信向察罕貼木兒投降也是他平生中乾的最不光彩的事情之一。這個吳天遠真不是東西,他朱元璋哪裡有傷疤,吳天遠就伸手去那裡將它揭開來。
「你這是在威脅朕嗎?」朱元璋冷冷地反問吳天遠。
朱元璋見吳天遠笑得莫測高深,心知不是好事,自己一旦按照訂好的計劃行事,吳天遠不但要殺了他,甚至還有別的報復手段?一時間,朱元璋陷入深深的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