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薦中華》第三部 北伐中原

第240章 虎狼在前,不改其度!

第三部 北伐中原

第240章 虎狼在前,不改其度!

泰出雖死,但蒙古韃子卻逐漸控制住了局面。漢軍士兵和茅山上的道士一個接著一個倒下,茅山主峰上的每一塊石頭都被鮮血染紅,每一塊草地都留下了漢人軍民的熱血。古道玄長長嘆息一聲,個人再強,在蒙古韃子面前也是沒有用的,只有象漢王那樣,把千千萬萬的漢人都團結起來,那才是打敗韃子唯一的辦法!古道玄心中忽然又有了些欣慰,自己兩個徒弟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只要跟著漢王,百折不饒,終有那麼一天,他們會帶著勝利的驕傲出現在自己的墳前。
古道玄眼睛亮了一下:「國防軍?莫非就是漢王麾下大軍?」
「咔嚓」一下,手中寶劍斷為兩截。古道玄怔了一下,奮起平生之力,將斷劍向面前韃子擲去,斷劍貫穿了韃子胸口,那麼韃子一驚下,讓開了一條道路。古道玄趁機奪路而出,只幾步就來到了山崖邊上。
刀槍拼撞、火星迸射;萬軍馳騁、黃土翻滾;怒吼狂呼、聲震蒼穹;鮮血匯流、瀰漫茅山……
第一次被人稱做將軍的胡根生笑了起來:「在下國防軍胡根生,打擾道長清修,實在不好意思。我等被韃子追擊,不得已在此決戰,還望道長恕罪!」
他想到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鐵殘陽。二十多年之前,在那個邊塞的漢人小鎮上,自己出關訪友回來路過,小鎮已在一片火海之中,他在火海中救出了一個重傷的大宋將軍和放在井下的一個嬰兒。大宋將軍已經不行了,他求自己照顧好嬰兒,撫養他長大成人,有朝一日殺盡普天下所有的異族!
兩天的猛烈攻擊,韃子在茅山扔下了三百多具屍體,但泰出卻寸功未建。好在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山頂的石塊和弓箭已經不如前兩日那麼猛烈,身經百戰的閣赤斤很快判斷出主峰上敵人的彈藥已經不多。他當時命令泰出集中起所有的兵力,對茅山主峰發起了開戰以來最瘋狂的一次攻勢!
主峰上的形勢和閣赤斤的判斷是完全一樣的。面對韃子兩天兩夜來不眠不休的攻擊,山頂弓箭等的儲備已經見底,甚至打到後來連稍微大一點的石塊都很難找到。
「虎狼在前,不改其度;死生之際,去住分明,大漢之強也。強哉矯!」古道玄忽然曼聲吟道,忽然寶劍向前一送,輕巧的送入泰出心口,等再拔出來時,泰出一個龐大的身軀已經倒下。
見這道長身為兩位將軍的師傅,卻一絲傲氣也都沒有,胡根生好生敬佩。只覺得能和鐵大將軍和典將軍的師傅一起並肩戰鬥,抗擊韃子,就算即刻死了,那也毫無遺憾!
負責留下阻擊追兵的胡根生,顯示出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他並沒有急著和蒙古士兵硬拼,而是不斷故意在路上留下大量足跡,將蒙古士兵一路向西北方向吸引過去!
現在鐵殘陽長大了,也終於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成為了名動天下的漢將,自己現在死也能死得瞑目了。
到達金壇、句容交界處的時候,道教名山茅山盤恆在了漢軍士兵面前。而胡根生早就把這裏當成了最後抗擊韃子的地方,當時一點猶豫也都沒有,帶著士兵直接上了茅山。
古道玄看到一百多個漢軍士兵全部倒下了,六十三個道士也無一倖存,可是這些人中卻沒有一個退縮求饒的!古道玄還看到那個叫胡根生的漢將在臨死前,身上起碼被韃子砍了有幾十刀,可他卻依然拼了命的把一個韃子砍死,然後大笑著說到:
茅山地形險要之極,那些蒙古士兵氣喘吁吁的爬了上去,發現倒沒有敵人阻攔,眼看主峰在望,心中正在高興間,忽然山上箭如雨下,石塊翻飛,瞬間便被砸倒幾個。泰出大怒,命令部下以盾牌遮擋,不顧生死只管衝上山頭。但是這樣的衝鋒法,蒙古士兵兵力的優勢在險峻的山路上無法充分展開,因此雖然蒙古士兵人人悍不畏死,個個爭先,但在主峰守軍沉重的打擊之下,泰出不得不帶人退了下去。而這一路上蒙古韃子死屍累累,受傷士兵的哀號不斷。
古道玄微微笑了下:「將軍不用奇怪,貧道對那韃子恨之入骨,心中想著這天下畢竟還是漢人的天下,韃子雖然能一時得勢,終不能長久獃著,早早晚晚天下漢人會把他們趕出中原,恢復漢人的大好河山。那時我們這些道人又豈能置身事外?況且,貧道有兩個徒弟也在漢王麾下效命,貧道又如何能不提前準備,以在未來迎接漢王大軍!」
「將軍何須如此?」古道玄急忙將他扶起:「我那兩個徒弟雖然當著將軍,但此刻在茅山之上貧道卻唯你馬首是瞻,將軍但凡下令,茅山上下無有不從者!」
胡根生也不搭理,只管指揮著士兵在主峰上構築陣地,堆積石塊。不多會,道觀門大開,一群道士擁著一個六十歲上下,仙風道骨的道長走了出來。那道長走到胡根生面前,微微楫了個手:「貧道乃古道玄也,茅山歷來清修之地,不知道將軍來此為何?」
閣赤斤怒不可遏,這一路追擊下來,他一門心思要追上顧斌,好容易把漢軍圍在了茅山,但明明仇人就在眼前,卻無法衝上山去,讓他這口氣如何能咽得下去?鐵青著臉的閣赤斤不管不顧,只命令泰出全力攻擊,不要在乎多少傷亡。自己又派人到金壇、句容等地調兵,他已經認定顧斌的數千士兵就在這主峰之上。
韃子衝上來了,一批,接著又是一批。主峰上的漢人,不管是國防軍的士兵,還是道觀里的道士,人人都拿起了武器,呼嘯著沖向敵人!
忽然,古道玄一滑步,閃開了泰出氣勢洶洶的一棍,接著手中寶劍飛快的向前辭出,那劍來得實在太快,泰出避無可避,右眼被寶劍刺個正著。泰出慘叫一聲,但他當真兇悍,鐵棍更加瘋狂的在古道玄身邊飛舞,不過動作卻慢了許多。
但胡根生依靠著地形熟悉,人數少的優勢,硬著在韃子的包圍中尋出一條小路,生生鑽了出來。只是在撤退的時候,幾名士兵不小心引起了韃子的注意。閣赤斤一看漢軍士兵居然跑了出來,對漢人恨之入骨的閣赤斤眼睛都紅了,嘶聲力竭地招呼著部下一路追殺過去。
古道玄看著慢慢逼上來的蒙古韃子,微笑著再次吟道:「虎狼在前,不改其度;死生之際,去住分明,大漢之強也。強哉矯!」然後如同只飛鳥一般向懸崖下縱身躍去!
等了有半日有餘,閣赤斤大軍趕到,看到漢軍上了茅山,再也無路可逃,心中大喜,命令士兵把茅山團團圍住,此番再不能走了一個!
很快,胡根生帶著士兵進入了金壇,在到了指前的時候,險些被追兵追上,還好胡根生就是金壇當地人,迅速帶著士兵進入到了長盪湖內。蒙古士兵不習水性,沒有敢貿然闖入,只把長盪湖四處圍困了起來。
閣赤斤以千戶長泰出為先鋒,命令蒙古士兵棄馬步戰,不顧傷亡,不計代價,只要在朝夕之間衝上茅山,把那些漢軍士兵一個個斬殺在自己馬刀之下。
聽他話里的意思,他本不是茅山道士,是後來才被師弟請來,胡根生不及細想,本來嫌人手不足的他,得到這群道士相助,膽氣增加了不少。他從小就聽說過關於茅山道士的種種傳說,鄉鄰村民都說茅山上的這群道士個個能飛檐走壁,橫渡條大江只要扔下根蘆葦就行。雖然長大了知道這些都是虛言,但真功夫還是很有一些的。
看著漫山遍野衝上來的韃子士兵,胡根生指揮著部下將最後的弓箭、石塊全部向韃子士兵射出、扔出,看著一批批倒地,但仍怪叫著向山上發起衝鋒的敵人,胡根生拔出刀來,大聲說道:「勿給漢軍丟臉,勿給漢人丟臉,決死就在茅山!」
胡根生倒不怕韃子追上來,他怕的是韃子不追上來。這百來兵士兵,帶著韃子士兵在金壇一路兜著圈子,不時布下疑陣,讓閣赤斤更加確定已經咬住了漢軍主力。整整兩天時間,閣赤斤的大軍不斷從金壇向句容方向壓了過去。
胡根生大驚之下懷疑自己耳朵是不是聽錯了,鐵殘陽和典霸天都是國防軍中赫赫有名的大將,誰人不知,哪個不曉?尤其是鐵殘陽鐵大將軍,更是漢王心腹愛將,連蒙古大漢忽必烈都要畏懼三分的人物。胡根生急忙倒頭就拜。
一聽這道長居然有兩個徒弟在漢王麾下,胡根生大是好奇,急忙追問是誰。古道玄只笑著說道:「說到這兩個徒弟,在國防軍中倒也小有名氣,一個叫鐵殘陽,還有個叫典霸天!」
看到一個遠離紅塵的道人居然也聽說過國防軍的威名,胡根生大喜之下連連點頭,忽然像是想起了什麼一樣,說道:「道長,激戰轉眼便會發生,那些韃子殺人從不眨眼,趁著現在韃子還未來到,請道長速速帶著觀中諸位下山。若是寶觀有所損傷,異日只要找到漢王,必可加倍賠償于您!」
「顧斌將軍,漢王,我去也!大將軍,別忘記你答應我的好酒,千萬別忘記啊!」
古道玄不想讓這個嬰兒知道自己真實的身世,於是給他取了個名字叫鐵殘陽,並且教會了他文字和武功,更教會了他各種各樣的排兵布陣的知識,自己又上山去捉了兩條蒼狼,讓鐵殘陽從小就喝著狼奶長大,他相信喝狼奶長大的孩子,將來的性格也一定會和狼一樣,冷血、無情、百折不饒,有一天能夠為他的父親,為那個小鎮上所有的漢人報仇!
泰出一上主峰,就看到了一個白髮白須的老道士威猛異常,手中一口寶劍不知刺倒了多少自己的部下。泰出憤怒,拎著根四棱鐵棍惡狠狠的就向那老道撲來。道士正是古道玄,看到敵將來勢兇猛,一口寶劍輕靈的迎了上去。泰出認為自己對付這樣的老道還是綽綽有餘的,也不要人幫忙,鐵棍舞動如飛,接連向面前道士砸去。古道玄也不和他硬拼,連連閃避,在泰出看起來這道人閃展騰挪,毫無還手之力。可是泰出也就覺得奇怪,這道人身子也太奸滑,自己一條棍子居從未沾著他的身子。
這百來名漢軍士兵上到茅山主峰,卻看到一大排氣象莊嚴的道觀呈現在眾人面前。正在門口掃地的小道士看到忽然上來了一大群當兵的,嚇了一跳,急忙扔下掃帚跑進了道觀,把個門掩得死死的。
古道玄大笑起來:「將軍如何小看於我?貧道雖然不戀紅塵俗務,卻不能不聞紅塵之事。那韃子犯我中原,殺我百姓,奪我田地,貧道又豈能不知、不管、不憤?今將軍來此,乃天要我等出世也!自貧道蒙師弟召喚來到茅山,做上了這個觀主,也教了上下道士些武藝,今日正好拿韃子試一試刀!」
胡根生就這樣死了,視死如歸。古道玄看到韃子漸漸向自己圍了上來,古道玄在這一刻什麼清修無為的思想全部拋到了腦後,如同一披被激怒的猛虎一樣衝到了韃子軍中,此時他已不再是什麼道士,而成為了一個戰士,大漢族的戰士!
茅山因山勢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道家稱「句曲之金陵,是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西漢年間,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來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澤世人。後人為紀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為三茅山,故後來簡稱茅山。
他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人,也不知道自己身上添了多少傷口,他只知道寶劍刺出、拔起,再刺出、再拔起……
這時茅山上一百零六名漢軍士兵,六十三個道士一齊忙碌起來。那古道玄看起來竟像是早有準備一般,讓人道觀里搬出了一捆捆的刀槍弓箭之類,看的胡根生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