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薦中華》第三部 北伐中原

第350章 退兵

第三部 北伐中原

第350章 退兵

正說著,忽然側翼亂鬨哄的,不少士兵發出了一陣陣的鬨笑。符海波和魏元釗急忙站了起來,走過去一看,原來是押著高麗國王王愖和王后忽都魯揭里迷失的庄劍回來了。那些漢軍士兵可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高麗國王和王后,這時看到王愖又矮又胖,忽都魯揭里迷失卻又高又大,兩人站在一起透著一股滑稽,都紛紛大聲笑著評論起來。
秦海笑了起來:「甭管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總之把他們扔到戰船上,讓他們自己狗咬狗去吧。對了,要不要我帶著一隊士兵,去接應下庄劍?」
隨後,魏元釗和岳崇煥的兩路人馬,也陸續到達了這裏。自從定下分兵四路,大鬧高麗的計謀之後,魏元釗和岳崇煥二人,趁著高麗國內局勢一片混亂之機,到處襲擊高麗城池,不斷打擊著蒙古人,光是蒙古設在高麗的達魯花赤,被他們一口氣就殺了無數。而當時蒙古人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光烈城,無暇他顧,這才使得這兩路援軍能夠放開了手腳大幹一場。
這時候的源唐古,已經得到了高麗變亂的消息。丁忠連之叛帶給他心理上的打擊是無法估量的,源唐古怎麼也不敢相信,這人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漢人萬戶,竟然會背叛自己,還挾持了高麗國王和王后。
等到秦海一走,符海波沒有讓部下休息,而是在周龍的指揮下,迅速構築起了防禦陣地。周龍陸地作戰經驗豐富,有了他的協助,符海波倒輕鬆了不少。
但火炮並不是無敵的,雖然威力巨大,但缺點卻是射擊精度不夠,發射時間慢。一旦那些蒙古將領掌握到了火炮的弱點,將會很快地找到對付的辦法。
看著瘋狂潰散的士兵,源唐古並沒有過多的阻攔。他知道,手裡端著刀槍的這些士兵,面對漢人這種可怕的武器,心理上所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就算是源唐古本人,心靈也感受到了一陣陣的震撼。胯下的戰馬發出了不停的嘶鳴,煩躁不安地來迴轉著圈,如果不是源唐古竭力控制,戰馬早已失驚狂竄。
自接到皇帝陛下命令,在高麗和韃子大幹一場的命令之後,符海波在周龍十門新式火炮地支援下,主動放棄光烈城,帶著「大高麗王國」的臣子,開始向遠征艦隊方向突圍。
不過就在他們殺得興起的時候,卻突然接到了命令他們立即撤兵,與符海波等人合兵一處,組建遠征軍團的命令,雖然魏元釗和岳崇煥並不是很樂意,但還是無奈地接受了這道命令。
「還有那個高麗人洪福源什麼的,依我之見也都能利用。」符海波讓人找來兩條凳子,坐下來說道:「各個擊破的辦法或許可行,不過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敵人也不是傻子,就能聽著咱們擺布了。」
……
「看來陛下準備在高麗放開手腳,和韃子大幹一場了。」符海波沉思著說道:「這和我們當初的設想並不一樣。庄劍那小心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能不能夠成功撤退到這裏來。要說庄劍這小子的膽子還真夠大的,居然把人家的國王和王后給弄來了。這下倒滑稽了,兩個高麗國王放在一起,也不知道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了。」
船上的火炮被紛紛拆除了下來,秦海以一個叫郎羅村的小村子為指揮處,在這裏高高飄揚起了漢軍的戰旗,挑選險要的地方將火炮一字排開。那些張著巨口,黑黝黝的火炮帶著高麗人心理上的重聚是巨大的。尤其是秦海不時地命令放上兩炮,其猛烈的衝擊,讓見識鄙陋的高麗人一個個嚇得面色如土,戰戰兢兢的不敢動彈。唯恐觸怒了這些漢人。
「命令部隊後撤二十里進行修整。」源唐古想了下說道:「調集我們一切能夠集中的力量,在光烈城附近集結待命。等伯顏到達之後,擺開陣型,隨時準備迎接叛軍的一切挑戰!」
符海波點了點頭:「你現在就去,我和周龍在這組織防線。」
魏元釗可沒有他那麼好的心情,皺著眉頭想了半天,說道:「陛下的想法是在高麗,利用高麗士兵和蒙古人互相消耗力量,可這的前提是,必須贏得一次和韃子的戰鬥,迫使韃子重新調整戰術,否則我們到哪找兵源去?就咱們這點人,等韃子沖了上來,還不過別人看的。」
看到笑嘻嘻迎上來的庄劍,符海波笑著上去給了他一拳:「好你個小庄劍,做得真是不賴,把個高麗朝廷都給搬來了,說說,怎麼到現在才回來!」
魏元釗在和符海波匯合后,仔細聽了皇帝陛下的旨意之後,也很快領悟了皇上的意思。高麗局勢變化得太快,皇上這是準備趁亂控制高麗了。但目前遠征軍團可用之兵,算上大高麗王國徵召的士兵,不過三萬五千餘人,而敵人集結起來的力量,卻有二十多萬之眾,力量對比過於懸殊。漢軍唯一的優勢就是銳利的火炮。
「老魏,陛下老說你是軍事上的奇才,這仗我看你來指揮。」符海波笑眯眯地說道:「別看我掛著主帥這個頭銜,可咱只管水軍的事,陸地上的事,還是你說了算。」
但是叛軍,尤其是指揮著他們的漢人將領,又究竟會怎麼做呢……
最先到達郎羅村的是秦海的上司,老搭檔符海波和四路援軍之一的周龍。艱苦的光烈城防禦戰,依仗著火炮的威力,讓漢軍損失並不大。不過符海波整個人倒是消瘦了一大圈。水軍將領指揮城池防禦戰,個中的辛苦也只有符海波自己心裏知道。
魏元釗眼睛忽然亮了一下:「不錯,弱點。源唐古是高麗監國,伯顏是蒙古大元帥,兩人的地位一般的高,在指揮上可未必就那麼統一。我看有兩個指揮官,指揮起來聽誰的好?也許這就是我們能夠利用的機會。」
源唐古的神情有些麻木:「夾龍道里的漢人很快就會撤退的,他們在這裏,無非就是阻擋著我們,好讓那些叛軍從容撤退而已。我現在關心的不是如何衝過此處,而是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辦?叛軍一旦退到了水面,我們根本一點辦法也沒有。對了,伯顏元帥上來沒有?」
源唐古很快就猜到一定是王后忽都魯揭里迷失和那些愚蠢自大的蒙古將領,一起逼反了丁忠連和他的新附軍。現在的源唐古,最後悔的就是自己早就應該看出王后並不是做大事的人,忽都魯揭里迷失心裏對漢人的那份仇恨,註定了她無法單獨和漢人相處。但是當時光烈城形式緊張,自己卻忽略了這一點。
震耳朵欲聾的火炮聲中,大地發出了可怕的顫抖。一顆顆碗口粗的樹木被齊齊的切倒,巨大的山石被炸得粉碎,迸起的碎石發出急速的旋轉,狠狠地打在了追兵的身上。甚至都無法看清楚敵人的樣子,那些一路尾追上來的士兵,已經發出了凄慘的叫聲,毫無節制的一路向後敗退下去。
此時,漢軍遠征艦隊,在秦海地指揮下,開始向岸邊靠攏,大量的海軍陸戰隊士兵紛紛下船,接應從幾個方向撤退過來的同伴。
……
還有那個伯顏,堂堂的蒙古元帥,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竟然讓叛軍帶著國王和王后從容逃脫,這是恥辱,蒙古軍人的恥辱。
「元帥目前分兵兩路,一路繼續追擊挾持國王和王后的叛軍,一路正在向我們靠攏。」源唐古有些畏懼對面猛烈的炮火,戰馬稍稍退後了一點才敢回答:「從他們的行程上看,應該還有十天左右才能和我們匯合。」
而蒙古平叛的主帥,高麗監國源唐古非常之的有經驗,看到叛軍突圍,很快判斷出敵人並不是無法堅守這才放棄,而是另有目的。他並沒有將全部軍隊開進光烈城,而只是派出一小部分的軍隊進城維持秩序,自己則帶著主力一路尾追。
「要是能找到韃子的弱點就好了。」符海波也嚴肅了起來。
那反正死難的丁忠連和郝文謙之名,更是光照高麗大地。
其實這時候源唐古心裏想的,是最好叛軍能夠就此帶著王愖和忽都魯揭里迷失,還有那個什麼「大高麗王國」立刻離開高麗。雖然他們這麼做未免使得蒙古人臉上無光,但事態也可以因此而平息。而最可怕的就是叛軍依仗著水面的巨大優勢,時不時地來上次襲擊,並利用王愖來大造輿論聲勢,這樣將會使得那些本來就反覆無常的高麗人,群起而反對蒙古統治,使蒙古在高麗陷入顧此失彼的被動之中。
「陛下傳來旨意,組建遠征軍團,以你為遠征軍團主帥,魏元釗將軍為副帥。」秦海不等符海波喘上口氣,就湊上去說道:「同時陛下命令,將王愖等人撤到戰船上,遠征軍團尋找機會,與韃子在高麗的主力打上一次大型戰役,失敗也是可以接受的。」
源唐古點了點頭,從大都方向已經傳來了皇帝陛下的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擊潰叛軍,迅速結束高麗的戰亂。至於高麗國王王愖和王后忽都魯揭里迷失的死活,從大汗的意思上看,他已經並不在乎了。
「監國,軍士們的心散了,屬下建議先行撤退回去,再另外找辦法。」洪福源冒著猛烈的炮火沖了上來,幾乎帶著哭腔說道:「叛軍的這種武器實在太厲害了,他們在夾龍道一字拍開,除非士兵們願意不計任何傷亡地衝上去,否則很難打開一條通道。」
落到漢人手裡的高麗國王和王后,漢人很有可能利用他們大做文章,徹底搞亂高麗的局勢,從而讓蒙古在高麗陷入全面被動之中。源唐古已經隱隱預料到了這種可能即將發生……
可是,現在漢人覺醒過來了,他們帶著更加先進的武器,在蒙古人面前耀武揚威。蒙古士兵手中的那些刀槍,在火炮的面前,簡直就成為了玩具。雖然這十門火炮由於數量的關係,無法給自己的部隊帶來毀滅性的殺傷,但一旦漢人集中起了大量這樣的裝備,對蒙古大軍來說將是一場無法估量的災害。
當源唐古指揮的軍隊靠近夾龍道的時候,久在軍中的源唐古看到此處地勢險要,沒有敢貿然出擊,而是先派了士兵前去探路。但是在強大的熱兵器火炮面前,這樣的戰術並起不到什麼作用。架設在高處的十門火炮,在周龍的指揮下同時開火。
源唐古的心中苦澀到了極點。漢人的文化那麼博大精深,漢人的武器也總是那樣領先於世人。當年蒙古大軍,依仗著從漢人那學來的先進技術,反過來打敗了漢人,征服了一塊又一塊的土地,開創了赫赫戰功。
那些叛軍在叛亂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疏忽的,王愖的一個兒子王璋,僥倖逃脫。如果自己猜測不錯的話,大汗很有可能準備立這個王璋為高麗國王,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小此次事件給蒙古政權帶來的傷害。
縱然皇帝陛下認為這仗即使打敗了,對整個戰局的影響也不大。可是這些征戰疆場的將領,誰不想著漂漂亮亮地打個勝仗?
在韃子追兵越追越近的時候,周龍再次顯示出了自己的老成幹練。在接到符海波準備突圍的消息后,他提前將十門火炮安排在了夾龍道的山谷之中。夾龍道是從光烈城通往海邊的必經之路,山路狹窄,只能容四匹馬並排通過,這裡是伏擊追兵最好的地方。
援軍分兵的時候,庄劍率領的不過只有兩千多人,這時候回來的,反而多了一倍都不止。後面跟著的兩千多人,穿的都是新附軍的軍服。符海波和魏元釗對看了一眼,這些就是徹底攪亂高麗局勢的新附軍起事士兵了吧?他們的英勇事迹,這時候已經傳遍了整個高麗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