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明》第三部 血滌江山

第四百二十章 火燒!

第三部 血滌江山

第四百二十章 火燒!

方明亮一看差不多了,二三個時辰之內大火不會熄滅,誰要想從這出去也是不可能的。隨即指揮所部順著大山向西行進,一邊走。一邊向山底官道兩側放火箭,並引燃準備好的滾木,扔下山底。
盪子口有座小山,關肖倉就把自己的指揮之所放在了這裏,而這也等於是把自己直接放到了鄭芝鳳對立面的第一線
俞淵走出七八里,還向山兩側瞭望,有什麼呀,什麼也沒看到,快到了盪子口的出口。俞淵勒住馬韁繩,前方已相當開闊了,一眼可以望出十余里地,對傳令兵說道:「去,稟告主將,平安無事。」
看來敗局已定,心中這個恨呀,自己太大意了,大江大浪衝過了多少,今天在這裡是翻了船。自己怎麼向大哥交待啊。自己身邊只有幾百人了,唉!鄭芝鳳一聲長嘆,想要橫刀自刎。
俞淵思量著,只有賭一把了,帶領著手下稍稍地向這邊襲來。
鄭芝鳳用大刀撥打著冷箭,拚命向上沖。一顆子彈擊中大腿,稍一趔趄,單刀杵地,立住了他那高大的身軀。
天色漸漸黑了,探子來報。鄭芝鳳進入林縣,好象沒有繼續前進的意思,其他人正在監視。
好在雨並沒有下起來,像那孩童。剛哭了幾聲,看見糖果到了嘴邊,就止住了悲聲。老天在考驗關肖倉的心志嗎?
不過,這個時候的關肖倉也好不到哪裡去。關肖倉在南山坡上,還在高興,這戰鬥還有什麼懸念。
一名衛士大喝一聲:「弟兄們,跟我沖,衝破敵軍包圍,到山下就安全了」。
俞淵率領的五百人,沒有被封在裏面,見後面事端一起。也愣在那。
萬事俱備,只差敵來。天已大亮,太陽冉冉升起。各部隱藏的不錯,走在官道上很難發現。一陣馬蹄聲起,一個獵戶打扮的人奔向關肖倉這來。
走到盪子口,鄭芝鳳覺得地勢不利,小心為上。
混亂停止了,鄭家軍反應過來,各拿刀槍向南面山坡衝去,戰馬是用不上了。鄭芝鳳帶領剩餘的幾千士兵剛衝到一百米左右,半山腰上出現大批明軍。
突然天空一聲悶雷,雨點砸在關肖倉的臉上,滾落到嘴邊,一絲苦澀,一絲絕緊張。現在的情況只能夠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了吧
原來,變故一起,俞淵在短暫的驚慌之後,在那觀察形勢。他帶的人少,如何讓這五百人發揮作用,他在考慮。發現關肖倉這邊人少,好象護衛著人什麼人在觀戰,應該是這支隊伍的頭領。
太突然了,鄭家軍被打蒙了。驕兵必敗,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道理。就算他們不是驕兵,一路而來。太順利了,他們根本想不到,也從來沒想過會有人半路截殺他們,包括鄭芝鳳。
身後親兵一擁而上,想上前護架。彈鋒和箭雨使大部分親兵倒在鄭芝鳳的身旁。剩下的幾個親兵,拉著鄭芝鳳向後退去。
鄭芝鳳最終還是在林縣住了下來。關肖倉放下了提著的心。老天也在幫關肖倉,掉下幾個雨點后,彎彎的月亮和幾顆星星露出嫵媚笑容。
稍一定神。馬上大喝一聲,「弟兄們,向南面山坡沖!」
「末將聽令。」
探子半個時辰回來一個,報告著鄭芝鳳的行動位置
廈門守將關肖倉擺出了一個怪陣,他並沒有把全部的兵力都放在廈門,而是親自帶著廈門一半的兵力,一千人守衛在了廈門外的盪子口那!
大部隊進入了盪子口。一萬的隊伍,聲勢浩大。俗話說得好:人上一萬,無邊無沿,人上十萬,扯地連天。
關肖倉看了看柳河東,他也在雙眉緊鎖,若有所思。
柳河東令旗一擺,明軍開火了,火槍和弓箭一起向鄭家軍招呼,頓時,槍聲大作,箭如雨發。鄭家軍也是一邊沖,一邊射。
太兇險了,說實話,一衝進戰場,這種生與死的格鬥,使關肖倉的大腦一片空白,一臉的麻木和茫然。還講什麼理智,講什麼策略和智慧,做到的只有本能的思維和動作
幾名在前頭拚死衝殺,雖然身邊的士兵見少,但鄭家軍被殺紅眼的兩人嚇壞了,紛紛後撤。
關肖倉像死人一樣被衛士架著,向山下跑,沒多遠,山下接應的部隊上來了。
這時的侍衛長眼睛冒火,一刀結果了跟他打鬥的一個大鄭家軍頭領,用刀背隔開了鄭家軍的刀鋒,飛起一腳,把那個鄭家軍踢出十步之遠,架起關肖倉向衛士們靠攏。
俞淵更是驕傲的不得了,主將有令,自己不得不去,有什麼看的,一路就算有抵抗的,也都龜縮在州府守城,出都不敢出來。
那邊火光一起,捌彎處的把總李尚忠也如出一折,扔下滾木,點燃蒿草。出口處的士兵也扔下滾木和石頭,片刻之間。出口堆積有二人多高,還冒著雄雄火光,想從此出去。比登天還難。
褚明引著這個獵戶來到跟前,原來是探子。
關肖倉還是有自知之明,可不想拿著刀親自砍殺,但也不願意在山村裡獃著。躲在出口不遠南面山上,預備了一支鼓,打起來,關肖倉要擂鼓助威。
關肖倉期待著消息。各部已相應地運動在兩山後,選擇在距離自己預定地點相對較近的地方等候。
再說那鄭芝鳳,腿上有傷,無法動彈。身邊的人越來越少,明軍越來越近。他不甘心,指揮著鄭家軍進行反撲。但卻無法挽回局勢,明軍對他已經形成了包圍,包圍圈越來越小。
「弟兄們,殺呀,不要放跑一個敵人。」這時,戰場上又響起了這樣的呼聲。
鄭芝鳳大叫道:「後退也是死,衝出山坡就能生還,弟兄們殺出一條血路,沖啊!」
此時的鄭芝鳳知道手下步兵居多,但對畢竟只有那麼多點,于次日一舉拿下盪子口,估計也不會有什麼仗打。這是出發前和鄭芝鳳研究好的,鄭芝鳳執行起來一絲不拘。
鄭芝鳳催促隊伍速行,一路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也有點志得意滿,大哥看重自己,自己也沒給他丟臉。騎在馬上,招呼著:「弟兄們,快點走,到廈門放假一日,酒肉管夠。」
北山的五百千士兵,也不用瞄準,西瓜大的石頭和滾木向山底砸去。一時間鄭家軍死的死,傷的傷,躲又沒處躲,藏又沒處藏,哭爹叫媽,鬼哭狼嚎,亂作一團。
怎麼辦,向後退,越向後離大部隊越遠,而且,三面都是敵人,只能往山頭跑,看來,跑不是辦法。只有向前沖,殺出一條血路,向山下跑,和大部隊匯合了就安全了。關肖倉把意思告訴兩名衛士,來個反突擊,二人擁著關肖倉向主力靠攏。
天亮前,各部已進入指定位置。其實也並不複雜,入口處南面山上安排一百人,由把總方明亮負責,只要敵人全部進入伏擊圈后,放下燃燒的滾木叉死道路,之後向東走,往下放一定量燃燒的滾木並引燃道路兩側的蒿草。在拐彎處也安排一百人。入口處火起,這塊也叉死道路點燃滾木,再去點燃官道兩側蒿草,這樣可以燒死一半。東段北山上安排五百人人,以火起為號。石頭,滾木往下落,砸死多少算多少。出口以滾木石頭封住,還是以火封口穩妥。這樣,敵人勢必向南面山上跑,大隊人馬集中於此。由柳河東指揮。
鄭芝鳳喊了一聲:「走」
二個多時辰后,敵人已經逼近的消息傳到了關肖倉那。關肖倉麾下守備柳河東當即命令各部衣不卸甲,馬不離鞍,進入戰鬥狀態。
不過部下眼疾手快,一把抱住了鄭芝鳳:「三爺,千萬不可啊,勝敗有命,咱們還可以重新收拾了再來啊!」
等,只能等,關肖倉心如火焚緊張、壓抑、焦躁不安關肖倉在祈禱著
隨著時間的推移,明軍越來越多,鄭家軍越越少,戰場上也沒有了懸念。俞淵被亂刀砍死,他那五百人也無一生還!
鄭芝鳳終於還是動了!
「俞淵,你帶五百人前去看看。」
剎時間,一根根燃燒著的,還有些沒燃燒的滾木,向山口滾去,頓時,山口處堆積了三四百余根滾木,塗抹了黃油和松香的滾木也燃燒起來,並向四周漫延。
侍衛長也大喝一聲:「弟兄們,給我沖,後退者死。」
前面的衛士已經殺出血路,護衛著關肖倉向山下跑去。
這是什麼季節?雜草、灌木都耗盡了最後一滴水份,乾柴遇烈火,瞬間,火光騰空而起。
目標——廈門!
在山口外的俞淵也發起了攻擊,但他沒有直接進入戰場,而朝關肖倉這邊的南山上攻來。
鄭芝鳳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但馬上反應過來。自己中埋伏了。一看片刻之功,自己的士兵死傷近一半,而那邊在大火中的還不知道怎麼樣,心中駭然。自己無法相信,福建除了一個丁雲毅外哪來的如此厲害的將領。
「敵人已經出動,向盪子口這邊開來,估計用不了一個時辰即到達。」
而此時方明亮告誡士兵不要輕舉妄動,聽其號令。看著鄭家軍沒任何防備,向前行進。心中高興,大人真是神機妙算。
計算著過去有一萬人,當最後一個人進入山口的時候,方明亮向西看了看,再也看不到鄭家軍的影子后,一聲大吼。
關肖倉用手一指,衛志遠明白,上前擂鼓。一是鼓舞士氣,二是給山下的柳河東送信。
但,這是戰場啊,況且是力量懸殊的戰鬥,真正做到安全地保護一個人太難了。好在,俞淵偷襲時,是想包圍這些人,隊伍是散開來的,是成扇形的,直接沖其一點,敵人並不是太多。
關肖倉揮刀去擋,這個鄭家軍倒是機靈,抽刀向關肖倉腹部捅來,關肖倉一閃身,腳下沒注意,被石頭拌了一跤,跌坐在地。
這邊,侍衛長聲嘶力竭,高聲喝住後退的士兵。
突然,一個衛兵大喊一聲,「有敵人!」
這個鄭家軍高興了,跟進兩步,揮刀向關肖倉砍來。
侍衛長驚出了一身大汗,來不及多想,指揮衛兵進行防衛。頓時,槍聲大作,黑煙四起。在射殺了十多個鄭家軍之後,進行了白刃戰。
鄭芝鳳沒有想到這次出兵出奇的順利,沒有遇到過有效的抵抗,各地小縣城的明朝官吏逃的逃,降的降。他要重新任命各地官吏,搞得鄭芝鳳頭有點大
只見山下湧上來五百余鄭家軍,這時,已經相當近了。那邊打得熱鬧,大家都在觀戰,誰也沒注意這邊來了敵人。
關肖倉的心又提到噪子眼裡,關鍵時刻到了
又一個探子回來報告,鄭芝鳳已接近。柳河東已指揮大部人馬向官道兩側山後移動,一旦鄭芝鳳不停留。各路人馬將馬上進入預定位置。
一聽這話,士兵走起來更加來勁。
柳河東不認識鄭芝鳳,但看到鄭芝鳳手提大刀,衝鋒在前,感覺是個頭頭。射人先射馬,命令士兵向鄭芝鳳這邊招呼。
「弟兄們,放滾木。」
前鋒是五千步兵,中間是緇重,三千餘人護行,後衛是鄭芝龍親自指揮著的兩千步兵。
關肖倉在山上觀陣,心中高興,這仗打得這順,也忘了擂鼓助威的事了。
這些衛兵也明白了主將的意思,不自覺地形成了一圈,把關肖倉裹在當中,保護起來,像一個團兒一樣向敵人衝去。
鄭芝鳳長長嘆息一聲,放下了手裡的鋼刀
四比一,雖說這些衛兵忠誠勇敢有餘,但畢竟是第一次上戰場,稍一接觸,紛紛向後退卻,抵擋不住了。二名忠誠衛士保護著關肖倉,也向後退去。
這時,側后殺進來一個鄭家軍,揮刀向關肖倉砍來。可能是看關肖倉在隊伍中間,是保護的對象,所以要殺關肖倉這個頭頭,這也是他們來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