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明》第三部 血滌江山

第五百二十一章 大戰寧遠(上)

第三部 血滌江山

第五百二十一章 大戰寧遠(上)

崇禎意識到守住寧遠的重要性,凡有吳三桂、范志完所請,無不允准。他把吳三桂視為遼西安危的保障,專責其抵禦清兵。因此。儘管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步步逼近,明政權危機日益加深,崇禎寧可調白廣恩等遼將進關增援。也不讓吳三桂離寧遠一步。
阿巴泰和圖尓格並馬站立在陣前。看著三百多步以外的寧遠城牆,一邊吐出一團一團白霧。
淸軍的弓箭手確實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箭射得很准,第一波箭雨就命中了城頭上的五十餘人,幸好寧遠軍的火槍兵的護甲也十分精良,加上清軍是仰射,力度也打了個拆扣,因此才使大多數人雖然中箭,但逃出了一劫,儘管如此,還是有十餘人中箭身亡。
不過這一點也早在吳三桂的預料之中,因此依然下令。命火炮繼續發射,同時又命火槍兵準備,只能清軍進入火槍的射程中來。
寧遠軍在寧遠的十五門火炮中,有五門是虎蹲炮,不能發射實心彈,另外十門火炮出,有六門中型佛朗機炮和四門小型佛朗機炮,可以發射實心彈、霰彈。由於清軍有盾車作掩護,一般的霰彈對盾車基本沒有作用,因此十門中小型佛朗機炮全都發射的實心彈,重點攻擊盾車,只有五門虎蹲炮發射霰彈,打擊那些沒有盾車保護的輔兵、跟役、包衣。
吳三桂一見時機會了,立刻大聲下令道:「倒水。」
阿巴泰搖頭。道:「不用了。開始進攻吧。」但心裏還是嘆息了一聲,自己到底還是老了,如果倒退個十年,這點冷又算得了什麼?就是在大雪天里,也照樣只穿一件單衣。
儘管在中途,還是不斷有人中槍倒地,但清軍還是陸續靠近了城牆,越過了護城河,架起了雲梯,開始向城頭上攀爬。而寧遠軍也撤去了城垛口的擋板,長槍兵擋在城垛口前,準備迎戰登城的清兵,而火槍兵全部都退到二線,除了佔據高台的以外,其他人都上好了刺刀,隨時都準備迎戰殺上城牆的清兵。新兵們也都搬起了早就在城牆上準備好的石塊粗木,只等清兵開始攻城,就扔下去砸清兵。
可憐那些以經爬到了城垛口邊的淸兵,那裡躲得過去,立時被迎頭澆上,滿頭滿身,淋得個正著。再厚實的鐵甲也防不住開水,只燙得人拚命大叫,那裡還站立得住,立刻就從雲梯上徑直摔了下去。而且水還不同於其他的武器,是無孔不入,淋著了一個人之後,並不會就此打住,而是馬上就順著流下了,後面跟著的一大片人幾乎都難以倖免。
而在寧遠城上,吳三桂帶著白廣恩、李輔明、和孫忠斗等寧遠軍的將領,和前來督戰的一干錦衣衛的人員在城樓上坐鎮指揮,其他諸將都分散在城牆上布防。隨著清軍的進攻開始,寧遠軍的火炮也開始發動,對清軍展開了打擊。
一輛盾車可以掩護十到十五名士兵,因此這次進攻,清軍出動的披甲兵人數也超過了千人。而在毎輛盾車的後面。還是輔兵、跟役、包衣、共計有近五千人,舉著盾牌,扛著木梯,跟著塔車一起,向城牆邊推進。清軍從一開始就出動了滿八旗的精銳人馬。
冷風吹拂到阿巴泰的臉上,還帶著一絲刺骨的寒意,也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阿巴泰在後陣看著。心裏也不禁又有些吃驚,看來明軍的火槍比之前任何一次要多。不過淸軍的損失雖然增大,但最精銳的披甲兵有盾車的保護,基本沒有什麼損失,因此清軍還是扛得這些損失。
崇禎十三年三月十六,清軍大舉攻擊寧遠!
不過就如吳三桂預料的那樣,淸軍不可能把盾車一直推到城牆邊來。就在離城牆四十步左右的距離時,盾車終於都停了下來,不過這時在盾車後面,有一部份清兵彎弓搭箭,向城牆上射去,也開始了對城牆上的反擊。
命令傳出之後,在士兵們的合力操作下,二十幾口大鍋一起向城牆外傾斜,將整鍋的開水立刻一下子全部都向城下傾倒了下去。
其他的火槍兵也趕忙將攔牌豎在城垛口上,先保護好自己,然後從孔洞中繼續射擊,也有一部份火槍兵退到了後排,在高台上射擊清軍。但這樣一來,火槍兵的射擊頻率明顯下降了不少,打擊力量也比剛才差得多了。而就趁著這麼個時機,又有一部清兵從盾車後面露出身來,帶領著後面的輔兵、跟役、包衣等等,扛著雲梯,向城牆急奔而去。
而吳三桂專心守御,不斷加強寧遠的戰備。
寧遠軍一共有一千多支各種火銃,在這裏的城牆上,布置了一千支。而且吳三桂把火槍兵分成了四排,輪流發射,一方面是不使清軍判斷出寧遠城裡到底有多少火銃,另一方面也是進一步加快火槍發射的頻率,在這樣的密度打擊下,淸軍的傷亡也猛的增加了起來。
而且這時城牆上還架著二十幾口大鐵鍋,用一支扛桿吊著,下面點著柴火加熱,鍋里的水早己煮得沸騰起來,在周少桓等儲將的指揮下,士兵們己將毎一口大鍋都以經移到了城牆邊上,只等清兵攻上來,就先給他們一個迎頭一澆。
就在第二輪火炮發射過後,清軍的第一排盾車以經推進到了離城牆百步以內的距離。
而這時在寧遠城的城牆邊上,清軍以經架好了五十多架木梯,向上攀爬的都是清軍的披甲兵,毎人至少都是兩層重甲,一般的刀槍都很難穿透,而且一手舉著盾牌,一手抓著木梯,飛快的向上攀登著。不多時以經有十幾架木梯上的淸兵接近了城垛口。激烈的攻防戰馬上就要展開了。
由於城外的障礙大部份都被清除,因此雖然地面還不算十分理想,但清軍前進的速度也要快了許多。而且清軍也知道,早一點靠近城牆,就可以早一點到達火炮的死角。於是都在加緊前進。
但是清軍還是到了。
而在松山大戰之後,這一次的慘敗對於明軍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從此明朝在關外已不能再戰,完全無力應付遼東局面,除寧遠一地外,全部落入清軍手中。
同時在清兵的后隊中,還推出了十二門火炮,向著城牆的方向也開始發射。清軍一共有二十門火炮,但都是中小型火炮,能夠打出三百步左右距離的火炮只有十二門,而且發射的都是實心彈。
身邊的圖爾格見了,道:「貝勒,您還是把貂皮斗蓬披上吧。」
皇太極曾自負地說:「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兩邊砍,則大樹自仆。明朝精兵已盡,我再四周縱掠,北京一定可得。」
隨著他的下令。從淸軍陣中推出了八十多輛盾車,分成兩排,向寧遠城的城牆推進過去。而躲在盾車後面的,則全部都是滿八旗的披甲兵。
但進入到火炮的死角,寧遠軍的攻擊就更為猛烈,槍聲幾乎沒有停息過,一直都在響個沒完。而清軍的屍體也開始堆積得多了起來,前天留下來的血跡還沒有干透的大地上。立刻又覆蓋上了新的鮮血。
寧遠已成了清軍下次進攻和奪取的主要目標。吳三桂對此是有思想準備的。他身處孤危之地,仍然堅守著。而朝廷全力加強寧遠的防禦能力,又使他增強了堅守的信心。崇禎發帑金十二萬,戶部發折色銀三十萬兩,再調天津漕米,陸續運至寧遠。指示他將這些錢糧「酌量分貯各城,俾處處有備,庶保無虞」。四城原存貯的糧食,以三分之二給吳三桂,剩三分之一給給白廣恩、李輔明二將所統之兵。如吳三桂招募新兵,即准按戶給食。
自從祖大壽和洪承疇相繼失敗投降之後,吳三桂已經成為了遼東大明王朝最後的支柱所在。
雖然除了紅夷大炮之外,一般中小型的火炮對城牆的危脅並不大,實心彈砸到城牆上,最多也只是砸出一個小坑來,就是打到城頭上,也不過只能砸死幾個士兵,打擊效果根本就是微不足道。但畢竟這也是清軍開始用火炮向寧遠軍發動攻擊,並不再是一味的被動挨打,因此對清軍的士氣也是一個很大的鼓舞。
這一次開水攻擊,差不多使二百名清兵徹底失去了戰鬥力,其中大多大倍份都是披甲兵。而緊接著城牆上的石塊,磚頭,粗木一起全扔了下來,又砸得清軍一陣慘叫,有不少人都被砸得頭破血流,筋斷骨拆。又將不少雲梯上的清兵給打了下去。清軍的第一輪進攻也一下子就被寧遠軍給打了下去。
雖然火槍也打不穿盾車,但還是有許多盾車保護不到的清兵都可以成為打擊的目標對像。而且清軍也不可能總躲在盾車的背後,總會有出來的時候。
寧遠軍的火槍手也一齊開始進行發射,因此在突然之間。城牆上的槍聲如霹靂一般的響了起來,而清軍陣中,沒有盾車掩護的輔兵、跟役、包衣立刻倒下了大片。
不過因為清軍的火炮對寧遠的危脅並不大,因此寧遠軍並沒和淸軍展開火炮對戰,而是把打擊目標放在城下向寧遠城靠近的清軍頭上。
錢糧已足,吳三桂等又請示盔甲、弓箭、槍炮等軍需。崇禎當即批示兵部:「即速察發」。兵部奉命,不敢遲緩,令兵杖局迅速籌辦,由兵部差官「速解赴軍前,以資援剿之需。萬勿延緩」。在很短時間內,寧遠集兵三萬餘人,軍需已足,防禦能力大大增強。
皇太極把目光落到了遼東最後一城——寧遠之上。
在二十幾口大鍋的開水全部澆完之後,至少有一半雲梯上的清兵全都被澆落摔了下去,連同城下還有一部份清兵,也被淋到不少,一個個都被燙得皮開肉綻,有不少人身上都起了血泡,由其是那些爬得最高的清兵,也淋得最多,這時摔落在城牆邊的地面上翻滾掙扎,發出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凄慘叫聲。有人還不斷用頭去撞擊著城牆,希望以死亡來結束痛苦。其形像實在有些慘不忍睹。
因此阿巴泰又下令,清軍陣前的火炮全都停止發射,以免誤傷自己人,然後又調集了五千人馬,其中包括滿八旗軍兩千人,漢軍、蒙古軍各一千五百人,也全部都增援到攻城的人馬中去。
丁雲毅揚威日本,遠在遼東的吳三桂同樣也在和清軍發生著一次次的激戰。
不過在遠處淸軍陣中觀戰的阿巴泰和圖爾格也都長出了一口氣,同時心裏也是一陣竅喜,終於可以開始了攻城戰,這樣一來寧遠軍遠程打擊的優勢就基本損失,現在拼的就是雙方士兵的鬥志和格鬥能力了,在這方面,相信清軍一定是強於寧遠軍的。
這時雖然以是三月上旬,但現在正處於歷史上小冰河期,儘管小冰河期的全盛時候以經結束,氣候正在逐漸的回曖,但氣溫依然還是很低。
同時清軍的第一排盾車以經進入到了火炮的死角。馬上就能靠近城牆,展開攻城戰了。
一般來說,一座製造精良的盾車對實心彈也有相當防禦效果,但寧遠軍的十門中小型佛朗機炮中,有八門都是大明朝廷新從葡萄牙人那裡買來的,無論是射程還是穿透力,都比明朝自己製造出來的的佛朗機炮強了不少,加上清軍的盾車也有相當一部份是臨時趕製,做工比較粗糙,因此在一輪炮擊之後,有三輛盾車被擊穿了一個桌面大小的窟窿,穿透了盾車的鐵彈還余勢未消的連砸死了好幾個清兵。還有幾輛中彈的盾車也被鐵彈砸得木屑飛濺。同時虎蹬炮發射的霰彈也落到淸軍群中,打死了不少清軍。
但從總體來說,這一輪炮擊取得的效果不強,殺傷還不足百人。而淸軍最精銳的披甲兵損傷還不足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