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明》第三部 血滌江山

第五百八十六章 南京風雲(上)

第三部 血滌江山

第五百八十六章 南京風雲(上)

阮大鋮之前也一直沒有開口。丁雲毅第一次到南京的時候,他和武烈王之間還是有一段「交情」的,而且顧忌到丁雲毅的強大武力,因此一直在裝啞巴。
朱由菘這麼一說,便是那些不認得坤興公主的人也再對她的身份沒有絲毫懷疑……
而史可法、呂大器這些人頓時揚眉吐氣。他們之前早就看阮大鋮這個東林黨的叛徒不順眼了,此時不想卻由武烈王幫他們出了這口氣。
史可法一下驚覺自己說漏嘴了:「陛……」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叫朱由菘為「陛下」吧,不妥。叫「福王」吧,也不妥。一時間之間竟然不知道如何稱呼才好。把個下字含糊的矇混過去這才道:
不可能。不可能!聽說坤興公主已經死了,難道死人也可以復活嗎?
一切都已經布置好了,現在好戲將要拉開大幕!
於是這便有了目前的亂局。
看著丁雲毅的面色,從容、鎮定,高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但是他的心裏卻在告訴他,丁雲毅一定有了什麼完善的準備了!
亂了,朝堂里徹底亂了!
待這個童妃到了南京后,朱由菘看也不看,直接命人將其關進牢中。童妃對錦衣衛馮可宗道「吾在尉氏縣遇上,即至店中叩首,上手扶起,攜置懷中。且雲『我伴無人,李妃不知所在,汝貌好,在此事我』。從之居四十余日,聞流寇寢近,上攜我南走。至許州,遇太妃,悲喜交集。州官聞之,給公館及給養。居八月,養一子,彌月即死,時已有內相隨侍矣。及李賊破京,地方難容,上又走。中途遇土賊折散。」
高傑嘴唇哆嗦,他萬萬沒有想到丁雲毅真的把虎賁衛給調來了。
這不僅僅是為了一張皇帝的位置,更是為了他們將來的前途。
武烈王呢?武烈王為什麼到現在一直沒有開口?
眼看武烈王公然支持自己,史可法的膽量更大。這麼多時候的惡氣也算是暫時出了。
美女能不能搜求上來是一回事,能不能長久的消受這眾多美女是另外一回事。為了使「金槍」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朱由菘虛心納諫,除了驢鞭補藥之外,又採納了一個蟾蜍偏方,就是服用癩蛤蟆。癩蛤蟆似乎真的神通廣大,於是,為皇帝搜尋癩蛤蟆的隊伍又應運而生。癩蛤蟆喜陰涼,多在夜間活動,而夜裡城門是不開的,於是,為了方便尋求癩蛤蟆的人進出,掌事太監製作了成百上千隻燈籠,燈籠上赫然大書四個字「奉旨捕蟾」,守門官兵但見燈籠到,便開啟城門。這般大張旗鼓搜尋蟾蜍,終於弄得滿城皆知,朝野痛恨之餘,送朱由菘一個雅稱「蛤蟆天子」!
史可法一喜,只當呂大器也是支持自己的,不想呂大器卻開口道:「但是,潞王也不是最合適的人選。只有桂王才能繼承大統!」
劉良佐本是流寇出身,一聽這話頓時勃然大怒。可當著這些大臣的面也不能公然殺了史可法,更何況史可法在江南一帶還是有很大聲望的,他又是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一時間居然不知道該怎麼對付他才好。
「劉總鎮難道想以刀劍來威脅我嗎?」雖然在擁立一事上一味的容忍,但史可法的性子其實還是極為倔強的:「這裡是我等這些大明的官員議事,劉總鎮喊打喊殺,是為何意?史可法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面對威脅還是不會怕的,劉總鎮大可一試!」
而挑起這場事端的丁雲毅。卻只是在那冷眼看著這一切。當京城被破、大明危亡的時候,怎麼不見這些人如此激動?
「回公主,此人叫阮大鋮,不過是個卑鄙無恥的小人而已。」丁雲毅冷笑一聲說道。
朱由菘登基后要論功行賞。答謝擁護自己繼位的文武諸臣。一朝天子一朝臣,朱由菘也要組建自己的班底。
少年道,我本是皇太子。流落在此。於是太子到了江南的風聲四處流散,朱由菘不敢怠慢。急忙派曾經在北京「工作過」的太監大臣們去辨認。
坤興公主?崇禎皇上的女兒?
「嘩」的一下,朝堂上就如同煮沸的開水一樣沸騰起來。虎賁衛來了,虎賁衛來了!天下無敵的虎賁衛,真的到南京了!
坤興公主「哦」了一聲:「阮大鋮如此侮辱陛下,罪誅九族!攝政王,陛下有旨,天下所有官員,攝政王皆有斬而不奏之權!」
武烈王丁雲毅一來到,氣氛便驟然變得緊張起來,這點是之前誰也沒有預料到的。再看朱由菘的面色也明顯變得難看起來。
馬士英、阮大鋮、高傑終於從震驚中醒來。高傑是個魯莽的人,再也顧不得什麼:「丁雲毅,你如此誣衊當今聖上,你還想活著離開這裏嗎?」
丁雲毅雖然名滿天下,但此時只有他一個人在,便是起了衝突,難道他一個人還能對付南京的幾萬大軍嗎?
「武烈王,這個似乎大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史可法訥訥地道:「京城破后,先帝殉國,聽說幾個皇子也都失蹤了,因此我等便只能在南京……」
阮大鋮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有想到丁雲毅居然絲毫不件舊情,如此的怒罵自己,一時間面紅耳赤,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那可是虎賁衛啊,便是集結江北四鎮的全部力量也未必能夠阻擋得住,可是現在他已經是騎虎難下,無論如何也要死撐下去,要不然自己的前途,甚至是自己的性命都完了。
「你,你,你——」朱由菘氣得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丁雲毅!」阮大鋮見丁雲毅目視自己,知道無論如何現在自己和朱由菘的命運已經聯繫在了一起,一旦朱慈煥稱帝已成事實,那麼一切便無可挽回了:「就算這是真的坤興公主,那又算得了什麼?大明天子在此,其餘皆是偽帝!」
朱由菘看著鬧得不成體統,幾次呵斥。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聽到。這個所謂皇上的權威在這些大臣們面前蕩然無存。
此時的東林黨人早沒了前輩的志向與風骨,不過空頂著一個東林黨的名聲罷了。
「臣武烈王丁雲毅領旨,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丁雲毅意氣風發,大聲說道。
他忽然提高了自己的聲音:「有請坤興公主!」
史可法朝丁雲毅看了一眼,見武烈王面露微笑。似乎在那鼓勵自己,膽子頓時變大了不少,開口的聲說道:「福王登基,本就是你們這些手握軍權之人忽然發難。當今潞王殿下,品性端良。性格仁厚。那才是天子人選!」
可這才僅僅是開始而已。
「史大人為何不早說?」馬士英面色一沉:「陛下已經登基,你這麼說和謀反又有什麼區別?」
亂世中,女孩受苦;亂世中,姿容出眾的女孩更受苦!
「丁雲毅,你,你!」馬士英指著丁雲毅,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皇子失蹤,那便該用心尋找。」丁雲毅淡淡地道:「你們不思為國盡忠,卻在這裏喋喋不休的討論應該擁立誰。我虎賁衛浴血廝殺,為的是光復大明的江山。而你們呢?卻只知道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心。上面的那個人,難道真的配坐在那張位置上嗎?」
這些話。丁雲毅其實說的並沒有錯。東林黨人的確不是做大事的人,而且把自己小團體的利益看成高於一切!
「你有什麼資格說話?」誰想到丁雲毅竟然毫不客氣的打斷了他的話:「阮大鋮,你先依東林黨,后依魏忠賢閹黨,不過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而已!不過藉著這次機會才能夠與大臣們共列朝堂之上罷了!」
「武烈王怕是叫錯了吧。」馬士英咳嗽了兩聲:「這是當今大明的皇上!」
「武烈王、天下兵馬大元帥、太子太師、龍虎大將軍、右柱國丁雲毅到!」
問題的可怕之處在於,通過這三案,不難發現弘光朝廷沒有了信譽,沒有了一個朝廷應該具有的威信,無論這個朝廷發布出來什麼東西,沒有人去相信他。即便是真的,也沒有人願相信!商鞅變法之初,在城門外立一木杆,號令百姓道,有將此桿扛至指定位置者。賞五十金。五十金在當時不是小數目。不是扛一根木杆就能掙來的,於是,一時間諸百姓面面相覷,只是無人去扛。後來有一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扛了。果然得到了五十金,於是,國中百姓認為官家令出必行!商鞅為什麼要搞這一手?就是為了要取信於民!無論哪一朝哪一代,失信於民之時就是它滅亡之始!
「我能得脫大難,全歸武烈王之功。」坤興公主微微一笑:「而且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德昌郡王,我的五弟也脫險了。」
「史可法、呂大器,你們這些人也是一樣如此。整日里不思如何振興我大明,想的卻是鉤心鬥角,你們無恥到了什麼地步!」
從一大早開始,南京的氣氛便有一些不太一樣。
如假包換的坤興公主!
「臣遵旨!」
攝政王——丁雲毅!
隨著這一串長長的名頭念出,所有大臣的目光都落到了殿外。
朱由菘更是被驚得差點從皇座上跌落下來……
是的。這個女孩子就是坤興公主!他曾經多次的見過她。而不光是朱由菘,朝堂里的許多人都曾經見過坤興公主!
看到朝堂之上一片鴉雀無聲,丁雲毅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經到達了。
丁雲毅沒有給任何人留任何情面。而這些還不是讓人最震驚的。最讓人震驚的是,丁雲毅終於開始把自己的矛頭對準了自己的最後一個目標: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劉良佐也站了起來:「丁雲毅,不管你擁立的是誰,今天把命留在這裏吧!」
「武烈王見過福王。」來到殿上的丁雲毅淡淡地道。
聽他稱「我」而不是稱「臣」,朱由菘更是不悅。他的這張皇帝位置是千辛萬苦才得到的,原本想著既然坐上皇帝位置了,流寇滅了,滿清也被滅了,只要招攬到了丁雲毅,用不了幾天便能風風光光的回京城了。
所有人的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但當一個十五歲的女孩子緩步走進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的眼睛都直了。
曾做過三年皇太子講官的時任大學士王鐸看過後道,此人明明是假!
然而,為加強江北防務,內閣大學士必然要有一個「代天子督師」。明朝末期為應付緊張複雜的軍事局面。往往派大學士督師,孫承宗、楊嗣昌、洪承疇都以大學士身份督師過。按說,南明此時派大學士督師,馬士英是最為合適人選,一來駐軍江北的高潔、劉良佐諸人本就是他的部署。歸他節制;二來。首輔大學士不可輕出,除了史可法,也只有馬士英最為合適,其他閣員都未帶過兵。不曉軍事。
驚恐得放聲大叫的人有,癱坐在地上的人有。這一突發變化實在太讓人心驚了。丁雲毅竟然真的公然在這朝堂之上殺人了!
「朱由菘!」丁雲毅再不給任何人顏面,直截了當的呼出了他的名字:「在你的的眼中,皇帝該乾的事情就是喝酒、玩女人。可你喝的是火酒,玩的是幼女!即位之初,你便下旨一道,後宮空虛,廣選民間淑女充實後宮。大小太監官員聞風而動,逐家逐戶搜尋,遇到姿色稍微出眾的,便扯下一條黃紙貼在其面額之上,謂之貼黃,便是名花已然有主,不得再嫁的意思。一番搜尋之後,你對搜羅上來的美女不甚滿意,下旨嚴厲責問諸官太監,要實心辦差,不得虛與委蛇!諸官太監想到蘇杭多美女的諺語,於是跑到蘇杭收羅。這一番廣選美女鬧得蘇杭南京人怨沸騰,家有女孩的人家更是雞飛狗跳。有女孩的人家,不忍孩子墮入皇宮火坑,趕在選美官員到來之前匆匆將女孩嫁出。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便在道路上守候,見有適齡男子經過,上前寒暄幾句,探知尚未婚娶,便將其搶入家中與女兒拜堂成親。後來時間緊迫,竟有將半百老翁搶入家中拜堂的!天下還有比你更加荒唐的嗎?」
這話一出,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擁福派、擁潞派、擁桂派又要再次交火了!
偏偏一眾官員人人默然無語。武烈王丁雲毅指責的可一點也沒有錯。
朱由菘為了顯示他對武烈王的「恩寵」,特意允許他佩刀上殿,面聖免跪。
其實這次虎賁衛來的不過只有三萬人,詐稱三十萬,這是為了讓南京大小官員們的心裏產生最強烈的恐懼感。
丁雲毅非常清楚的能夠看到這一點。
這一句話頓時點醒了所有大臣,疑惑的目光紛紛的落到了丁雲毅的身上。
丁雲毅猛然拔出龍牙,在所有人都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一聲慘呼響起,接著血光暴濺。等丁雲毅收刀歸鞘,一具屍體已經倒在了血泊中。
隨著史可法的搶先發難,一時間朝堂里頓時大亂。擁福派、擁潞派、擁桂派爭論不休,人人都爭得面紅脖子粗。
又是這一句話!丁雲毅鄙夷的笑了一下。
但朱由菘卻根本看不到!
所有的人哪裡會想得到丁雲毅居然把在場的大部分人都給罵了進去?這哪裡是才進南京城時候只知道唯唯諾諾和稀泥的武烈王?
不過擁立誰的問題,關係到自身的前途大計。到了這個時候阮大鋮也不得不開口了:「武烈王。其實說起來這擁戴誰的問題……」
坤興公主緩緩地道:「除了這些,我的五弟已準備在京城登基!」
肅殺的氣氛瞬間在朝堂上瀰漫開來……
東林黨人被丁雲毅一個個罵得啞口無言,誰也說不出話來。
但是。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丁雲毅很快把矛頭瞄準了他們:
這時一口惡氣一出,當即道:「為聖上者。當品德端正放為首選……」
雖然早已在這個問題上妥協,並且已經違心答應擁立朱由菘為帝,甚至朱由菘已經登基「稱帝」,但丁雲毅的忽然發難,卻讓史可法和呂大器等人看到了大翻盤的希望!
「報!」又有一人進來:「報武烈王,我虎賁衛三十萬精銳已到南京!」
「史大人這是什麼意思?」看到史可法也出來了,馬士英心中有了一些隱隱的擔憂。
如果按照正統來說,崇禎的兒子才是最有資格坐上這張位置的……
其實史可法還算是個有才能的人,朝廷也確實很想重用他。當福王剛剛在南京監國時,史可法確實被拜為首輔,但是由於馬士英覺得自己擁立有功,卻沒被封首輔之位,於是煽動南京附近的軍隊嘩變,逼迫福王即位封臣時將自己改封首輔,而史可法只落得個東閣大學士之職。而福王不重用史可法的另一原因,則是因為其父老福王乃萬曆之子,當時萬曆寵幸鄭貴妃。欲改立老福王為太子,是東林黨人全力阻撓此事才沒能成功。東林黨人以史可法地位最高,福王自然不會忘了這個緣故,因而也有意疏遠他。種種原因導致了史可法的不得志。
說這話的時候不斷的看向丁雲毅。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
「丁雲毅,你好大的膽子!」高傑再也忍耐不住:「你以下犯上,難道你以為我們真的會怕你嗎?」
「丁雲毅,你實在是太猖狂了!」高傑一下跳了出來:「這裡是南京,不是京城,也不是你的福建,你公然在這裏殺害朝廷命官,你還想活著離開這裏嗎?」
所有的人都參与到了爭論之中,每個人都不斷的喊叫著。似乎誰的聲音大誰便能取得先手一般。
丁雲毅知道該自己上場的時候了,他不動聲色地只說了一句話:「先帝何在?」
此前,史可法曾給馬士英寫了一封福王「七不可立」的書信:貪、淫、酗酒、不孝、不讀書、虐下、干預有司。
心中忽然想到,本來已經相安無事了,偏偏他武烈王丁雲毅一出現,局勢頓時混亂。眼中看著丁雲毅的時候便也多了幾分憤恨。
誰想到,丁雲毅一來便鬧出了這樣的事情出來。
越來越多的人想到了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到了丁雲毅的身上……
史可法知道該知道出來了,當即站出來說道:「武烈王怕是別有所指吧?」
武烈王丁雲毅到了!
朱由菘!
「真的嗎?」丁雲毅忽然這麼問了一句,然後笑了一下。
要不是這裡是朝堂,只怕打起來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最終是史可法督師江北。雖然此時的史可法職銜仍然高於馬士英,但督師于外和佐理機務于內這裏的分別可就太大了!派史可法督師在外,顯然就是讓他遠離了權力中心,排除了參与決策。史可法只得乖乖趕赴江北。走馬上任。
「皆非忠君愛國之輩!」丁雲毅忽然一聲嘆息:「先帝駕崩,然子嗣尚在。你等什麼擁福、擁潞、擁桂,難道便沒有一個人想到先帝嗎?」
自己以武力威脅未免有些欠妥了。自己面前站著的是誰?是武烈王!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是虎賁衛集團的首腦!是手握幾十萬雄兵的丁虎賁!若是真的和他翻臉,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只怕誰也不知道。
「武烈王,他是誰?」坤興公主平靜地問道。
這裏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是離心離德的!
這一句話如同霹靂一樣炸在了所有人的腦袋上!
還是在朱由菘繼位后,臚寺卿高夢箕的奴僕穆虎從北方逃難江南,路途之上結識一個少年,睡覺的時候發現這個少年穿著一件華麗內衣。上面綉著龍紋圖案,這個穆虎感到很驚訝,就問這個少年的身份。
只是這鬧劇導演的太拙劣,單以「假太子案」來看,就沒有想過時任大學士王鐸教了太子三年書,能不認識真太子么!或許他們要的只是把水攪渾就足矣!
馮可宗將童妃這一番話細細寫明上奏,朱由菘一見,臉色登時通紅,將奏本扔到地上,怒道「吾不認得妖婦,速速嚴訊!」不久,這個童妃便死於獄中。
剎那,朝堂里安靜得便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
先帝何在?什麼意思?一眾大臣面面相覷。
高傑卻管不了那麼多:「史可法,你簡直是混帳透頂,你想要翻天?你問問我手下的數萬精銳答不答應!」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這便是「大悲案」。
若是這些人合起力來對付,那麼自己未必能夠討得了好。但此時站在這裏的人,一個個都各懷心思,樂得看到自己的敵人出醜。
這三個案子其實沒那麼複雜,完全稱不上什麼疑案難案,每一個案子都有人證物證,推究出他的真相不是那麼費勁。拋開表象看本質,這三個案子就一個目的,搞臭朱由菘!大悲案的發生是想告訴世人,福王不如潞王賢德,應該讓位於潞王;童妃案的發生是想告訴世人,福王無德、好淫;假太子案是想告訴世人,福王得位不正,大明還有皇子在世間。
就算再畏懼武烈王的威嚴,就算再害怕武烈王。朱由菘這個時候也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忍不住大斥一聲:「丁雲毅,難道你真的想造反嗎?」
明朝中央權利機構與前代不同的地方,就是增加了內閣。朱元璋眼見前朝權相、奸相層出不窮,為防止本朝出現丞相權大危及皇權,廢止了丞相這一職務,六部九卿直接對皇上負責。但皇上精力畢竟有限,帝國之事,事無巨細,顯然照應不過來,於是,設立內閣輔助皇帝處理政務。那時的內閣與今天的內閣完全不一樣,其實質就是一個秘書處,成員由皇帝欽點或朝廷大臣會推,一般情況,六部尚書、侍郎入閣機會較大。內閣成員被稱為大學士,主要權利就是有「票擬」權利。何為「票擬」?古代臣子向皇帝報告政事或請求事項須寫奏章,這奏章先由內閣大學士看,寫出節略,就是「中心思想」,然後大學士針對奏章寫出處理意見,上報皇帝定奪,皇帝常常就硃筆一批「同意」。所以這」票擬「之權非同小可,尤其明朝皇帝奇懶無比,簡直如同」代天行命」一般。
馬士英臉露不悅:「武烈王難道是來消遣我們的嗎?對聖上如此無禮,那是死罪!」
丁雲毅早知道有人會這麼說了……
史可法后被馬士英等人排擠,失勢之後自請督師江北。前往揚州統籌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等江北四鎮軍務機宜。然而。四鎮因定策之功而飛揚跋扈,各據地自雄,史可法與朝廷皆無力管束。四鎮尾大不掉、各自為政。
「福王登基欠妥!」這時又有人開口說道。眾人朝那一看,說話的是呂大器。
一聽這話朱由菘再也忍耐不住:「史閣部的意思是難道朕的品德不端正嗎?」
「啊,皇上?我怎麼不知道?」丁雲毅一臉「詫異」:「聖上龍馭,難道新君便已經立了嗎?」
好戲正在悄悄的上演著……
又是一道炸雷在朱由菘的頭上炸響……朱慈煥真的脫險了,朱慈煥真的脫險了!
依舊是在朱由菘登基后。有一童姓女子來到淮安巡撫越其傑衙門,自稱是朱由菘的繼任妃子逃亡至此,越其傑和廣昌伯劉良佐經過一番盤問,深信不疑,一面派人護送她前往南京,一面先行發文向朱由菘報告此事。不想這一手拍到了馬蹄子上,朱由菘聞信后大怒,道,朕的結髮正妃黃氏早早就死去了,繼妃李氏在洛陽城破時殉國,這兩人都經朝廷追謚,你們是應該知道的,除此二人,哪裡還有什麼別的妃子?!
「虎賁衛?難道現在便能救得到你嗎?」高傑殺氣騰騰地道:「丁雲毅,你今日便是連這一步也都跨不出去!」
他說的是「福王」,而不是「陛下」,這頓時讓以馬士英、阮大鋮為首的擁福派大驚失色,卻讓以史可法為首的擁潞派、呂大器為首的擁桂派臉露喜色。
朱由菘心裏長長嘆息一聲,該來的還是來了。他勉強笑了一下:「坤興公主,外界謠傳你已遇難,不想卻還是脫難了。」
「我不想謀反,我也不會謀反!」史可法在丁雲毅的撐腰下大聲道:「公道自在人心,馬督帥何必動不懂就拿謀反的帽子來扣著?」
他的手一指,直指坐在那呆若木雞的朱由菘。
內閣成員中,以首席大學士地位最為尊崇,又稱「首輔」。按明朝制度,兵部尚書位居南京留都百官之首,朱由菘在南京繼統,兵部尚書順理成章成首輔大學士,史可法也確實坐了首輔大學士。然而,此時發生了一件微妙的卻影響頗為深遠的人事調動:馬士英入閣辦事,史可法督師江北。馬士英入內閣是順理成章的事,朱由菘無論是為了酬謝馬士英擁戴之功,還是要組建一個自己信得過的班底,馬士英都必須入閣。
誰最可能是幕後推手?,當時朝廷之上主要是馬士英和東林黨人之爭。馬士英一派絕對不會導演這種鬧劇,因為朱由菘是他所立,和他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只能是東林黨!
天下所有官員,攝政王皆有斬而不奏之權!
丁雲毅冷笑著道:「你們東林黨人埋怨得不到重用,整天怨天尤人,可你們做的那些事情呢?朱由菘登基了,說他是皇帝也好,首領也罷。手下總得有一批可用之人,有人捧場,朱由崧有什麼選擇,文武只有依靠四鎮和馬士英。你們東林黨人日後怨嘆,埋怨朱由菘不能信用東林大臣。是。你們某些東林大臣卻是馬士英高明,最少在人格氣節上要高出馬士英太多了,但你們得不到重用歸根結底還是東作繭自縛!」
還沒有等他們反應過來,就看到武烈王的部下段三兒大步走了進來:「回王爺,京城八百里加急,五皇子朱慈煥在京城登基,以明年為『景平元年』。冊封武烈王丁雲毅為攝政王!總攬一切軍政大權,天下所有官員,攝政王皆有斬而不奏之權!」
這麼一想高傑的膽子便大了起來。對丁雲毅也便不再畏懼。
朝廷,凝聚在了一種可怕的安靜之中。
六月二十一,朱由菘終於下達了「召見」丁雲毅的「聖旨」。
可現在呢?現在卻變成什麼樣子了?
阮大鋮!
「武烈王,你爽爽快快的說吧,究竟是擁戴誰!」高傑喘息著說道。
史可法也覺得有些尷尬,是啊,大家都在爭論著應該擁立誰當皇上,但大家似乎都忘記了崇禎皇上還有皇子存在的問題……
這首當其衝的就是組閣。
「還有誰!」丁雲毅冷眼看著所有的人。
在崇禎帝的兒子沒有找到之前。他的確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選,但現在崇禎的兒子居然真的被找到了嗎?
朱由菘更是看得雙腿打顫。無法相信自己眼睛。
足足一個時辰,也許是大家都有些累了,這才稍稍安靜下來。這時候開始有人發覺出了什麼不對的地方。
「德昌郡王。你還認得我嗎?」坤興公主一開口,叫的不是「福王」,更加不是「陛下」,而是叫的朱由菘曾經的封號「德昌郡王」。
丁雲毅根本就沒有理會他,而是看著那些大臣,一個字一個字地說道:「真正能夠繼承大統的人,是先帝的皇子。而五皇子朱慈煥已經在北京登基稱帝了!」
「高總鎮何必拿數萬精銳來嚇唬人?」挑起事端之後一直沒有開口的丁雲毅終於說話了:「高總鎮有數萬精銳,難道我虎賁衛便沒有數萬精銳了嗎?我虎賁衛浴血恢復大明的時候,高總鎮的數萬精銳在哪?我虎賁衛血戰山海關的時候,高總鎮的數萬精銳在哪?」
結論是什麼呢?就是有人導演了這三出鬧劇,以攪亂朝局,然後渾水摸魚求得其利益!
朱由崧繼位后,南京城來了個大悲和尚。大悲和尚逢人就說他是「齊藩庶宗」。是齊王的庶齣子孫,崇禎皇帝在位時曾經封他為「齊王」,他沒有接受;如今潞王賢惠,人人敬服,應該立為皇帝。朱元璋的子孫發展到明末。藩支眾多,各藩宗子孫彼此不能相識也是太正常不過。既然此人自稱齊王宗系,又大放厥詞,自然需要甄別,於是派遣官員查問。一問之下,這個大悲和尚所答驢唇不對馬嘴,張口閉口只說「潞王賢明,應為天子,弘光應該讓位」。後來嚴刑逼問。終於弄清,這個大悲原是蘇州和尚。於是將其處斬。
高傑心中頓時一驚。
朱由菘也是長長嘆息一聲,他認出了這個少了一隻胳膊的女孩子——
很顯然,史可法是妥協的了。
馬士英目視高傑、劉良佐、劉澤清三人,高傑頓時會意,站出來厲聲道:「史可法,你這是什麼意思?先前大家都同意的事,為何這時反對?難道你是受了什麼人的挑唆嗎?」
一瞬間朝堂上鴉雀無聲……
史可法的這封信,朱由崧看沒看到沒有幾個人能夠知道,合理的揣度是馬士英並沒有讓朱由菘看到這信件,而是把它做了要挾史可法的把柄——但凡我馬士英提出的主張,你史可法都要無條件支持,否則,就把這封大逆不道的信交付皇帝。這種揣度自有它的合理成分,但未必如此。依馬士英的為人和邀功心切的心態。極有可能將這封信早交給了朱由菘,朱由菘雖然心中憤恨,但史可法畢竟是留都百官之首,為了大局,只好忍忍不發。但也不能留在眼前,打發江北「效力自贖」去吧。從史可法毫無怨言的踏上江北之路來看,後者的可能極大,並且。朱由菘極有可能和史可法做了一次開誠布公的「談心」。
丁雲毅一步步的走了進來!
馬士英、阮大鋮、高傑這些人也都是笨蛋,丁雲毅來到南京之後,天天向自己彙報的便是什麼丁雲毅絕無問題。一定會向自己效忠云云。
丁雲毅垂著雙手,眼睛向天。就好像根本沒有看到一般。
「好,傳下去,暫時安下營寨!」丁雲毅面色陰冷:「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攻擊,違者斬!」
這便是「假太子案」。
最窩囊的便是朱由菘了。他千辛萬苦想盡辦法才坐到了這張位置上,今天本來是大喜的日子,誰想到卻弄出了這麼一出。
高傑終究流寇出身,膽子要大一些:「難道你說是先帝的皇子便是了嗎?誰知道你從哪裡找來一個和『假太子案』中一樣的冒牌貨!」
丁雲毅還是一聲不響,就好像這事和他一點關係也都沒有。
大臣們面面相覷,朱慈煥登基了?朱慈煥登基了?這,這算演的一出什麼戲?這究竟誰才算是正統的?
劉良佐此時也道:「史可法。你想擾亂朝政,其心歹毒,若再叨三叨四,休怪我劉良佐無情了。」
其實,弘朱由菘是應該感到萬幸——沒有太多的人知道他服用驢鞭,否則。「驢鞭天子」的名聲可比「蛤蟆天子」的名聲響亮的多!
這,是大明從未有過的先例!
朝堂中的空氣一下變得凝重起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見到丁雲毅,怎麼也都沒有想到這個聞名天下的武烈王居然是如此的年輕。
「我原沒有這個意思……」
在立誰為皇帝的問題上。甚至還出現過「大悲案」,「假太子案」,「童妃案」。
丁雲毅陰冷的眼神落到了他的身上,讓高傑情不自禁的打了一個哆嗦……
坤興公主!
史可法和呂大器這些人也都看傻了眼,他們真的想不到丁雲毅居然有那麼大的膽子,在朝堂之上斬阮大鋮于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