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鐵血遠征軍》第三卷 磨劍挽弓射天狼

第五百一十九章 核掃列島

第三卷 磨劍挽弓射天狼

第五百一十九章 核掃列島

一切可以利用的山洞、土坑、溝渠、涵洞等全部被利用了起來,政教部派出了大量的教導人員,對部隊進行了突擊性的反覆培訓,尤其是在開闊地帶上的人員,當發現核爆閃光時,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可減輕傷害。裝甲車輛乘員,可利用車體進行防護,武器裝備和其它軍用物資的防護,主要是利用工事和地形、地物加以掩蔽。利用堅固、耐熱的護罩或護套等遮蓋,或者塗刷防火塗料、白灰漿和泥土等,亦有防護作用,對於電子器材,採用氣蔽、接地和增加保護裝置等措施,可防護核電磁脈衝的破壞。
宋雨航忍住了撤換王崇現的衝動,他知道王崇現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人,為了追求戰術計劃的最高效用化,他甚至以不惜犧牲自己為代價,但是軍隊是一個極其特殊的群體,軍人之間講求的是同袍情誼,不放棄、不背叛被視為頭等戒條,用戰友同袍的生命去換取戰功,為自己染紅頂子的人上了戰場是最容易挨黑槍的,而且下面基層的軍官和士兵也非常厭惡這種長官,而恰恰王崇現在其他人眼中就是這樣的人。
而順位第三目標則是長崎,長崎是位於九州島西部的一個港口和工業城市,同時也是日本最大的船舶製造和修配中心,由於生產海軍設備而成為重要的軍事中心。居民近三十萬人,以前曾遭受過五次較大規模的轟炸,但對於它的基礎設施破壞不大,而且由於長崎屬於谷地,被看作不適宜原子彈轟炸,只作為第三預備目標。
監測機給宋雨航發回的監測報告上只有四個字:哀鴻遍野!
蒂貝茨和他的僚機在做完這一切之後,立即調轉機頭,全速撤離投彈現場區域領空範圍。
當「瘦子」化身為惡魔的一瞬間,廣島的大地在為之顫抖,被瞬間加熱的氣爆浪形成了熱衝擊波,這是來自地獄的烈火,將會把一切邪惡灼燒得一乾二淨,還世界一片朗朗乾坤。
當蒂貝茨上校的機組飛抵神奈上空的時候,地面的日軍部隊並未過於驚慌,最近頻繁密集的轟炸已經讓日軍官兵大部分十分麻木了,尤其出現的美機數量簡直少得可憐,甚至還有個別高射炮開炮射擊。
信號一結束,「小男孩」跳出彈艙,此時,斯韋尼少校在蒂貝茨座機的右翼,間隔至多10公尺左右,他親眼目睹了「小男孩」離開彈艙的身影,它是為了民主和自由而去的,就好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不管它工作與否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了,如果工作正常,它可能將戰爭結束,斯韋尼少校在暗暗的祈禱。
廣島並未遭受過盟軍大規模的轟炸,但是卻接到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單,對此日本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阿南惟幾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絲概念就是一道閃光,他的反攻計劃,他聚集在一起的幾十萬大軍,連同他的陸軍大臣的寶座,一同灰飛煙滅了。
9月29日凌晨,美軍的神奈、琦玉、廣島三個機組的先遣氣象偵察機提前1小時從提尼安基地升空,分別飛抵廣島、神奈、琦玉上空進行偵查,蒂貝茨上校駕駛「埃諾拉·蓋伊」號,于當地時間2點45分起飛,斯韋尼少校和馬夸特上尉駕機尾隨其後。「埃諾拉·蓋伊」號安全升空后,隨機核武器專家帕森海軍上校從座艙爬進彈艙,給代號「小男孩」的核彈安裝「槍法」引爆裝置,使它進入了戰鬥裝態。
這次沒等宋雨航去找王崇現,王崇現下達了炮群全力進行阻隔射擊,多梯次大規模空襲,炮艇機後續掩護的戰術,以保障張天勝的阻擊部隊後撤回東京都轉向東京灣。
由於個人防護器材的缺乏,防止人體受沾染,對撤離沾染區的人員和武器裝備等,進行沾染檢查,受染人員及其隨身攜帶物品,在撤離沾染區后要儘快進行洗消,以消除沾染,進入沾染區執行任務的人員,可服用雙份抗輻的碘片,以減少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的存留量。
同時出動了除了蒂貝茨上校的神奈組外,還有林斯曼上校的琦玉組和艾森上校的廣島組,宋雨航一貫的政策就是要求足夠的震撼,既然美國方面堅持要投原子彈,一顆一顆的丟不如一起丟下去來得痛快,同時也給日本人造成一個錯覺,那就是這東西老子有的是。
隨後飛機以每小時300公里的巡航速度,在戰鬥機的護航和嚴格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於5點45分飛抵硫磺島上空,組成三角形編隊,向西北方向繼續飛行。2個多小時后,它們爬升至10000米高空,以每小時525公里的航速,神不知鬼不覺地向日本飛去。
不過除了轟炸神奈、琦玉兩縣的日軍重兵集結地之外,對於第三個轟炸點的選擇上,美國人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美國人的首選是廣島,因為廣島是他們在戰略基礎設施排名中最佳的轟炸目標,廣島位於日本大田川三角洲,是日本陸軍一個重要的軍事港口,也是日本海軍護航隊的集結點。
日本人罔顧四國的《波茨坦公告》,這一點讓盟國方面大感顏面受損,尤其《波茨坦公告》被日本人稱作美國式的小丑宣言,更是讓杜魯門不顧國內的反對聲音堅定了使用原子彈的決心,不過宋雨航一次性就將三顆全部使用掉,這一點倒是讓杜魯門無比震驚。
畢竟杜魯門是了解原子彈威力的,杜魯門一廂情願的相信在宋雨航的眼中,原子彈不過是威力體積巨大的炸彈而已,如果可能的話,杜魯門真想看看宋雨航面對原子彈爆炸時候的驚訝表情。
隨著桔紅色的火焰在收縮,原子彈在爆炸的一瞬間,不僅釋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應過程非常迅速,微秒級的時間內即可完成。爆炸瞬間會形成極高的溫度,加熱並壓縮周圍空氣使之急速膨脹,產生高壓衝擊波,並且在空中形成壯觀蘑菇雲景象。
面對來自盟國的炮火封鎖和轟炸,阿南惟幾暫時停止了軍事行動,部隊全部就地集中組織防禦,他準備將全部的進攻計劃放在夜間,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阿南惟幾相信,9月29日他們就能收復東京都,即便不能將中國遠征軍趕下海,起碼可以完全控制其的登陸範圍。
連續三顆原子彈在神奈、琦玉、廣島成功引爆,日軍已經被這巨大的打擊完完全全的震撼住了,坐鎮東京帝國銀行內的鈴木此刻也亂了方寸,不知是何原因,他和阿南惟幾之間的全部聯繫都中斷了?在派出通信兵聯繫之餘,鈴木大將只能在忐忑之中等待。
張天勝是一個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冒險和艱難危急的人,他的口頭語就是「比這還險還困難的日子老子都過過,老子怕他個龜兒子咧?」
17分鐘后,林斯曼上校的琦玉組將「胖子」投在了埼玉縣方向,同樣的猛烈爆炸,同樣的炙熱的衝擊波,在爆炸中心範圍二公里內的人畜幾乎在微秒之間就被直接汽化了,距離爆炸中心較遠的也被嚴重燒傷,由於神奈同琦玉都是比較平坦的地形,所以波及之廣也是大出之前評估預料的。
廣島市內車來人往,絡繹不絕,就在這人們感到太平無事的時刻,艾森上校的廣島組接到前方氣象偵察機發回的電訊,廣島上空的雲量為「二」,「目標清楚」,完全適於目視轟炸預訂的主要目標,艾森上校當機立斷,實施原計劃第一方案:轟炸廣島。
現在張天勝親自求援了,那就說明情況已經萬分危急了,根據炮艇機部隊的支援報告,很多地段的陣地上日軍已經衝進了守軍防禦線,中日雙方進行了短兵相接,兵力處於絕對劣勢的中國遠征軍的防線立即變得岌岌可危了。
美國人所提出的三個目標在宋雨航看來符合他的第一首選的就是廣島,在選擇轟炸目標的時候,美國軍方著重聽取了宋雨航的建議,畢竟地面戰鬥要依靠中國遠征軍進行,使用原子彈只不過是幫助中國遠征軍減少不必要的傷亡而已。
但是宋雨航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現在他已經沒有任何的退路了,中華民族正站在歷史的轉折口,憑藉著一己之力締造一個嶄新的世界格局?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願望似乎已有實現的可能了。
而中國遠征軍在東京灣方向,包括山地步兵集群後撤的殘部開始按照中國遠征軍長官司令署事先安排的防核輻射要領進行了躲避,在核爆炸瞬時效應防護,人員對核爆炸後幾十秒內氣殺傷破壞作用的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和電磁脈衝等瞬時效應的防護,主要是利用修建的工事進行有效的掩蔽。
1945年9月29日凌晨,由美軍第20航空隊司令特文寧中將下達作戰指令,命令21架B-29型超級空中堡壘戰略轟炸機組成三支突擊隊,用於執行「13號特別轟炸任務」,第五特別陸軍航空部隊大隊長蒂貝茨上校親自駕駛的裝有精密測量儀的觀測機,由中隊長斯韋尼少校駕駛的裝有高級照相機的偵察機,由馬夸特上尉駕駛的擔任氣象偵察任務的三架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在二十余架野馬P-51戰鬥機的護航下抵達神奈縣的上空,他們的任務是為後續的裝載機實施轟炸勘定投彈區域。
新成立的中國遠征軍核化生物防護部對部隊的飲食作用了嚴格的規定,自1945年9月29日凌晨6時整開始,全軍佩帶下發的風鏡式墨鏡,帶多層防護口罩,穿著新配發的新式雨衣,全軍不得在規定的沾染區域和煙雨食用區內進食或取水,全軍開始食用A類和B類乾糧,飲用密封的飲水。
同時入選的小倉位於日本九州島北端,在廣島和長崎之間,是一個重要的鐵路樞紐,小倉兵工廠是日本最大的軍火工廠之一,生產多種類型武器和其他防禦裝備,廠區較大。與兵工廠相鄰的是鐵路車輛停車場、發電廠、機械工廠密布與此。
對此,宋雨航才真正的理解到王崇現被幾乎所有的人誤會的悲哀,正所謂慈不掌兵義不掌財,為了贏得這一場曠日持久的民族之戰的最後勝利,無數的中國軍人無怨無悔的前仆後繼倒在了進攻的道路上,他們將鮮血灑遍了祖國的大地和異國他鄉。
蒂貝茨上校抑制住自己激動的神情,清了請嗓子下達命令道:「注意,全體人員戴上防護鏡,各就各位,做好最後準備。」蒂貝茨提醒他的同伴注意保護自己的視力。
這枚歷史上極其有爭議的神秘的第三枚原子彈「瘦子」脫離了投彈艙,搖搖擺擺的落了下去,廣島市區的人本日都在昂著頭望著天空中的美國飛機投下的「大東西」?
「中國人撤退了?」阿南惟幾甚至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頑強抵抗之後,中國軍隊不趁機派出援軍增援,竟然毫無徵兆的撤退了?
爆炸后三個小時,宋雨航向轟炸區域派遣了機艙內加裝了厚鉛皮防護設施和空氣過濾系統的B-29超級空中堡壘戰略轟炸機改裝的監測機,用於確定轟炸的具體效果,當監測機飛抵神奈縣上空之後,對爆炸中心直徑二十公里的範圍內進行的偵查拍照。
上午9點39分,廣島地區日軍第二軍總司令部發出防空警報,但是由於美軍偵察機迅速離去,10點半解出警報。
當爆炸結束后,包括宋雨航在內的全體人員開始食用下發的碘片,因為原子武器的威力不僅僅止於爆炸的衝擊波、電磁波、射線波,中後期的對放射性的沾染防護更為重要,遠征軍直屬防化部隊的主要措施有是在核襲擊后,迅速組織技術力量對人員活動的地區進行輻射偵察,查明沾染區情況。後續作戰兵力的投入要力求避開在沾染區或高照射量率的地區行動,人員通過沾染區時盡量乘坐車輛,在沾染區作業時要盡量縮短時間。充分利用工事、建築物和山洞等氣蔽物進行防護。
艾森上校駕機於10點22分飛抵離目標約24公里預定投彈識別點,未遇炮火襲擊,也沒有敵機起飛攔截,從機艙內艾森上校俯瞰廣島,只見工廠上空青煙裊裊,水面上船舶走行,就在這瞬間,他們找到了預定瞄準點,廣島市中心的「T」字形大橋。
打了這麼多天,最後的結果竟然只是一個撤退?那麼之前的苦戰全部失去了意義了嗎?張天勝不明白遠征軍前總到底是怎麼安排的?不過對於下達的命令他必須執行,即便心中有千百個不願意,但是他非常清楚,宋長官對於戰場抗命行為是絕對不會手軟的。
帶有歷史意義的「小男孩」像一個幽靈一般,三色的降落傘的作用下徐徐下降,53秒后,溫順的它突然凶相畢露,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神奈縣上空出現了一個五光十色、光芒四射的火球,隨之巨大的蘑菇煙雲衝天而起,整個神奈地區瀰漫起了一股煙塵,煙塵伴隨著衝擊波快速的吞沒了一切。
在投彈之前的數天內,遠征軍直屬機械化工兵旅修復了大量日軍的永久性工事,因為永久性工事的防護效果最好,大量的坦克、裝甲車、火炮和人員物資也都採用了效果不錯的野戰工事進行隱蔽。
8點15分,神奈組抵達目標瞄準點上空,觀測機上的測量操作手做好了測量準備,原子彈裝載機上的投彈手向各機發出了30秒投彈準備信號,並打開了彈艙門。
其平時就駐有日本陸軍第二軍和大本營的戰略指揮司令部,約有軍隊五萬五千人,城東有鐵路、車輛停車場、軍事倉庫、機場等設施。該市有人口近25萬,人口密度較大,該市公用設施比較健全、城市交通也比較發達,同時工業也比較發達。地勢平坦,全市建築以木質為主,加之近三個月沒有下雨,氣候比較乾燥,建築物容易著火,同時也沒有遭受過大規模的轟炸。
不過宋雨航還是非常清楚,他的所有準備不過是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進行的不得已的方法而已,真正有多少效果,能起多大防護作用?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歷史是沒有如果或是可能出現的,阿南惟幾還沒有意識到他已經喪失了最後的機會,撤退中的張天勝也是同樣懊惱不已,對於憲兵給下發了墨鏡式風景,他差點火了,由於倉促撤退,幾乎大部分的烈士遺體都沒能帶下來,六個戰鬥旅幾乎打個精光,剩下的部隊已經不足原編製的三分之一了。
1945年9月28日,在尼米茲秘密通知宋雨航美方的三枚超級炸彈已經運抵硫磺島機場之後的第二天,張天勝意外的要求宋雨航立即增援神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