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神兵》第九卷 威凌天下

第二十一章 陳決!

第九卷 威凌天下

第二十一章 陳決!

陳決抬臉一笑,伸掌握住妻子之手,道:「夫人勞累一日,都是為夫疏忽,你我這便安歇吧!」
博陽府中的真君府廟管轄數萬里方圓妖魔,百姓雖從未眼見過真君大帝身影,但廟中神異之事屢屢不絕,有仙廟在,保一方平安,開城縣地靈人傑,卻也是鬼怪眾多、妖魔不絕,這便是開城縣百姓士紳要建真君廟的由來。
天下九州之一的玄州地處九州之南,此州水量充足,江河遍布,自古便有九曲水波入玄道的說法,乍看之下,玄州地圖好似一個由江河寫就的玄字。
本縣新任縣令出身本地望族陳氏,名決,字敬元,陳氏一姓在博陽府也是來歷不小,陳氏祖上曾出過三任尚書、一任宰相,歷代子弟為官者比比皆是,算得上是博陽府一地的名門望族!
崔氏幽幽嘆道:「宗族香火,乃是人生大事,我倆百年之後若是落個孤墳凄零、香火斷絕,賤妾如何有顏面去見陳家列祖列宗?老爺不必多疑,賤妾決無阻攔之意!」
百姓每有冤屈,一地官員若是昏庸無能,不主公道,三次之後,便有神人夢中呵斥,勒令罷官去職,令其聲名掃地、狼狽不堪!
玄州平錄道從古至今便成為朝廷征糧大富,此處百姓富庶、詩書傳家,人人皆會吟詩誦詞,家家只聞讀書之聲,文風之盛,一州聞名。
陳決年方二十有六,姿容俊美、博學多才,求學博陽鹿山書院,以端正嚴謹、誠樸厚道而聞名鄉里,陳決娶妻德陽崔氏,至今未曾生育,陳決得宗族之力,經開城老縣令推舉為孝廉、博陽知府保奏,新皇特下聖旨,特准陳決為開城縣令,以安博陽陳氏之心。
陳決坐在轎中,耳中聽到開城縣中百姓喧鬧之聲,眉頭卻漸漸皺了起來……
成親六載有餘,崔氏持家有方、心性寬容,兩夫妻一向相親相愛,相敬如賓,怎奈崔氏六載未曾替陳決生出一子半女,古人有雲:不教有三,無後為大,眼前這縣令之位喜事比起傳宗接代的大事來,喜氣未免弱了一半……
本朝以道立國,靈聖真君廟遍布天下,無城不廟、一方乃安,乃是一地慣例,陳決乃是讀書之人,對鬼神也極是驚畏,他見眾士紳面上俱露出期盼之色,不覺點頭道:「博陽諸縣未及建廟,此事不宜操之過急,不如待來日緩緩商議如何?」
生兒育女,本是女子本份,崔氏六載未曾生育,心中慚愧無及,她心胸寬廣,倒不在乎陳決納妾,只是,陳決彷彿命數使然,每每納妾之後,小妾也不曾生有半兒半女,妾室過門常常未滿年許便暴病而亡,說起陳決納妾,博陽知情百姓個個聞聲色變!
人群中為首的鄉紳名喚王軾,年已八十有餘的王軾上前笑道:「縣主,本縣諸事俱安,唯缺真君仙廟,不知縣主何時恭請靈聖大帝神像入城?」
為首的王軾更是面露苦色地道:「老爺有所不知,若無仙廟鎮守,我等百姓生不知死、食不知味,雖坐擁錢財良田,亦是朝不知夕,此等日子實在苦甚!」
玄州天生靈異,物產豐饒,開城縣靈氣薈萃,更兼地處水衝要道、九曲通河中段,此處商旅不絕,客來如雲,但天下初定,雖有真君大帝威名震懾,但各處縣鄉仙廟尚未建起,是故妖魔橫行、鬼怪作祟,成了眾百姓心腹大患。
是夜,陳決于睡夢之中聽到一陣古怪啃嚼之聲,他不知不覺神魂一飄,竟飄飄蕩蕩出了房門,直奔大堂而來。
欲建縣廟,需得博陽府廟許可,眾士紳見得新任縣令,俱都說起各鄉各處的鬼怪之事來。
老縣主正是無法管轄縣內妖魔、凡人兵丁畏懼不前,百般無奈之下才請辭告老,陳決新官上任,若是請不來真君神像,這縣主想坐下去也是難了……
陳決謙遜一笑,淡淡道:「承蒙陛下恩寵,百姓抬愛,本官初到開城,自當為百姓死而後已。」
九州之馬,號曰靈馬,日行不下千里,府城離縣城十日一個來回並無難事,聽得愛妻安慰,陳決放下諸般思慮,唯有點頭作罷。
玄州一百余府、數千縣百姓、數萬里方圓地界多半仰仗江河所產,其所產的稻米、鮮魚、水產、瓜果聞名天下,便是將玄州稱為天下糧倉、魚米之鄉也不為過。
這一日,玄州平錄道博陽府開城縣內滿城百姓俱都張燈結綵,鑼鼓喧天,男女老少、大小官員士紳俱都圍在城門口恭敬的迎接本縣新任縣令,無論男女此時見得新縣主到任,面龐上都露期盼的神色來……
崔氏皺眉道:「靈聖大帝雖然靈驗如神、有求必應,但這兒女之事,如何能管?賤妾倒是聽聞府中下人說這丹辰山下有一個奇女名喚青胡,此女生性慈悲,乃是醫國聖手,活人無數,從不收取半分半文,其名聲聞名諸縣,若請她來診治一番,說不定倒有希望……」
崔氏見陳決強裝笑容、似有心事的模樣,長長嘆息一聲,搖頭道:「六載恩愛,賤妾始終不能為陳家誕下一兒半女,夫君不若還是聽從本族宿老之議,再納妾吧……」
丹辰山是開城縣最為秀美雅緻的所在,真君大帝超凡入聖,他的道場決不能在下等所在,陳決公私兩便,對建廟之事也起了幾分興趣。
真君之威,管仙管民,天下蒼生聞之又驚又懼,不敢有半分不敬!這聲名轟傳天下,倒是無人不知!就連皇帝聖旨也比不得真君大帝一紙仙詔!
陳決聽崔氏重提此事,搖頭嘆道:「夫人,事已至此,納妾何用?先人骨骸斷不可動,否則我陳決便是宗族罪人!我今日聽聞開城縣眾士紳有意在丹辰山上靈秀之地造靈聖真君大帝廟宇,來日我多出金銀、多供香火,靈聖大帝有靈,定會賜我陳決一子。」
陳決才學不凡,形容、家世都稱得上是博陽府一時之選,如今更是貴為一縣之主,本應心滿意足、歡喜不盡之時,卻因一事夫妻終日愁眉不展!
「奇怪……本朝既是以道家為上,建廟本在情理當中,為何眾鄉老卻如此著急?莫非當中另有古怪……」
博陽府市井有傳言說陳決祖墳風水于妻室有礙,陳決父親早亡,葬于博陽陳氏青山下,曾有知名術宗道士看過此墳風水,言及此墳名為陰官眼,此眼大旺官財,福祿兩全,風水實屬不可多得,但不知為何,此墳缺火,是故陰氣太盛,隱有絕後之象,除非陳決肯驚動先人骨骸,另擇新址,否則斷然無後……
陳決聽到此處,便慨然應道:「眾位鄉老放心,敬元即刻命人快馬前去請一道神令下來,真君大帝一向慈悲,定不容許縣中妖魔作祟,若得了法令,我命人快馬加鞭,傾刻趕回就是。」
眾士紳將縣主陳決引入官衙,各贈花紅表禮之後,俱都拱手道:「老爺今日到任,滿縣之喜,我等皆來恭賀老爺,至此之後,一縣百姓俱要仰望老爺了。」
玄州各道各府俱有真君仙廟,每座廟宇不耗民力,俱是一夜建成,唯有縣城鄉鎮之廟卻由人自主,真君廟每逢初一、十五,必開放大門容百姓入內禱告,但有冤屈不決、仇恨難雪、妖魔作亂,是夜鐘鼓大作,半空之中軍馬如潮水般響過,其冤自雪、其仇自明、妖魔伏誅!
某村某處,又有精怪傷人,某鎮之中鬼怪噬人魂魄、奪人性命,弄得人心惶惶,雞犬不寧,若是縣主能請得真君法令,早日建廟,開城地方可早得太平……
眾士紳見縣主不急建廟,臉色俱都一變,正待進言之際,王軾轉過頭來,緩緩搖了搖頭,又望著陳決道:「縣主車馬勞頓,此時且在明日再議,我等告退!」
崔氏見夫君自有主張,也只好點頭應下,第二日一早,便有縣中士紳前來商議建廟一事。
陳決這些年來不知道看了多少大夫,見過多少杏林高手,就連告老還鄉的御醫也曾被陳家請過,無數生子妙方吃下去,連兒子的影子也沒見到,他哪裡還會相信生子一事豈是醫藥可治?
眾士紳見縣主轟然應諾,心中大定,俱都拱手告辭,陳決沉吟一聲,隨即入書房寫起公文,不多時,追隨陳決的家族子弟便手執公文、騎上快馬急博陽府而去。
陳決搖頭笑道:「夫人,葯醫不死病,道成有緣人,你我未能生育,皆在前世陰德之缺,此事醫藥無葯可治,天下鬼神如斯神異,我只去求真君大帝就是,如若不然,再多妄求也是枉然。」
陳決怔了一怔,忽又笑道:「夫人說哪裡話來?你我夫妻一向相濡以沫,此際年紀尚輕,生子一事不需著急,我陳決一向樂善好施、心行正道,蒼天有眼,豈會讓我絕後?」
崔氏見夫君唉聲嘆氣,搖頭笑道:「夫君不必擔心,開城縣離博陽府不過數千里,陳風騎得靈馬,十日定能回來。」
賓士二年,人心初定,新皇即位,天下太平。
陳決送別賓客,坐在縣衙後堂私房中沉思之際,長相平平卻賢惠出眾的崔氏端來一杯熱茶,一臉關切地問道:「夫君,夜深了,明日還要處理公務,不如早些安歇?」
陳決命人送走公文,坐在書房卻是唉聲嘆氣,連連搖頭,他早就知道這縣主一職絕不好當,眼下博陽府一地只有府城有廟,轄下數十個縣各處俱未建廟,開城縣向來在諸縣中政績平庸,知府大人如何會先為開城縣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