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第四卷 窗含西嶺千秋雪

第035章 捆綁

第四卷 窗含西嶺千秋雪

第035章 捆綁

別說這些官員只是無能,就是他們真的私通鄧名,順治也不打算在鄧名留在江南的時候清算他們,肯定要先等鄧名離開再說。而且在順治早已思考過,這些人既然沒有旗幟鮮明倒向鄧名,那他們大概就只是簡單地貪生怕死而已,可能是向鄧名行賄了——鄧名手下的那個穆譚,不就是個著名的大貪污犯嗎?
蔣國柱將眾多的報告書亂翻,苦苦尋找失蹤的那三份,而一旁的梁化鳳此時也坐不住了,上來幫蔣國柱尋找。使者一直在下面察言觀色,見狀連忙替漕運總督道歉,說之前一時心急,把最先到的三份送去北京了,沒有來得及和兩江總督衙門這裏商量。
「這些府縣欲抗無兵,所以就想騙鄧名,而鄧賊本來說圖的也不是這些府縣,而是覬覦江寧、揚州這些要害之地,就將計就計騙了他們。以朕想來,說不定鄧名還會有意暗示他們,說些『你們不是想學郎廷佐、管效忠吧?』,或是諸如此類的話,引誘他們往這上面想。」順治越說越覺得自己有理,鄧名這麼說顯然有借刀殺人的意圖:「說不定鄧名就是想讓朕發現這些蠢貨到底有多少蠢,一怒之下把他們都收拾了,讓江南變得更亂。哼,朕是知道這些都是蠢貨了,但朕不是!朕就是要收拾他們也不會趕這個時候。」
「嗯。」索尼輕輕點頭,沒有再說更多。
剛才順治又把他的精英花名冊拿出來,不過不是把合州官員的人名往上添,而是狠狠兩筆把排在最後面的兩位給劃了下去。
聖旨發出后,索尼、鰲拜就向順治告退,皇帝也沒有多做挽留,方他們二人去了。
「兒子以為鰲拜大人說的很有道理。」不出索尼所料,索額圖在認真思考後,果然對鰲拜大表贊同。
兩個心腹奴才起身後,順治把御案上的一封報告扔給二人,索尼接住一看,果然是漕運總督衙門的呈文。
現任漕運總督接任后,得知此事也不禁有兔死狐悲之感,不想他這個位置還沒有坐熱,就遇到了和前任一樣的情況:如果漕運斷絕,他固守揚州都未必能脫罪,他的職責就是要與鄧名血戰,保證漕運暢通。但僅憑手下的標營,別說保護漕運,就是堅守揚州都夠嗆,如果不想家人被牽連,學習前任自殺是一個有效的辦法,起碼家人還可以得到撫恤。
「本官早就點起兵馬,今日就要出發趕赴揚州。」蔣國柱伸手一指身邊的梁化鳳:「梁提督可以作證。」
「多謝,多謝。」蔣國柱從座位上站起身來,問使者道:「你此番前來,是不是還要問江寧這裏要援兵?」
進門之後,這位使者是漕運總督的標營軍官,他恭恭敬敬地打了一個千,然後對蔣國柱說道:「漕運總督大人最近寫了一封奏章,打算詳細地向皇上、朝廷報告一下時下的危局,但生怕管中窺豹,寫的有偏差,所以就讓標下送來給巡撫大人先看一看,看有沒有什麼好補充的。」
「此事更加不可能,若是此事是蔣國柱主持,他會讓手下送上這些荒唐的奏章嗎?」鰲拜說著一指索尼手中那份報告:「此事蔣國柱定然不知情,不然他也辦的太蠢些了。」
「重用這樣的臭名昭著的傢伙,可見你也不過如此,居然還敢和朕爭天下,當真可笑。」順治心裏忍不住又嘲諷了鄧名一句,雖然事實證明他在智力上沒能遠遠超過鄧名,但通過穆譚這件簡單的事,順治就能發現鄧名在用人水準上與自己的巨大差距。
「那阿瑪怎麼不提醒皇上?」索額圖顯然沒有他老子的深謀遠慮,著急地叫道。
「啊。」聽蔣國柱這麼一問,使者彷彿才想起來有這麼一樁事:「總督大人只是要標下來送信,但臨行時總督大人說,要是巡撫大人有空,就讓標下隨便問一聲援兵什麼時候能到。」
「不出朕所料,那鄧名果然又中計了。」順治喝道:「江南到底是怎麼回事?」
「起來吧。」順治不耐煩地說道,剛才他也失去了一些慣常的沉穩,在索尼和鰲拜抵達前,他甚至一度坐不住龍椅,當著眾多的衛士的面,在殿內來回踱步。
「若是蔣國柱也打算欺君呢?」順治追問道。
很快兩人就出宮,分手告辭各自回家。
「若是正牌的兩江總督,已經升無可升,確實不可能冒著大風險幫手下遮掩,但蔣國柱是代理總督衙門,不是正牌的兩江總督,他還想往上爬呢,就是手下捅了大簍子,他第一個念頭也是掩蓋,而不是報告朝廷,不然給皇上留下一個壞印象,他還怎麼當上總督呢?再說,這事蔣國柱也未必事先不知情,他很可能模糊地給下面的府縣下了一個暗示,比如什麼江寧無法增援,要他們自行守土之類的命令,但又不想背責任,所以沒有具體主持;可那些府縣本來就已經膽寒,有了蔣國柱的命令更是以為有了將來用來推卸罪責的理由,就不顧一切地去私通鄧名了,因為沒人主持所以變成了這個混亂的場面。」鰲拜想到的,索尼早就想到了,當時他就是不在皇上面前提,因為他知道順治肯定會秋後算賬,到時候就是江南大片烏紗落地,其中有不少人和北京的八旗權貴還有關係,送來過大筆豐厚的禮物。在這樣的官場動蕩中,索尼不想當那個倡議者,他牢記自己奴才的本份,不想出風頭,只想當一個低調的執行者。
「再說這事說不定等不到日後了,再有幾封報捷的文書上來,皇上怎麼也看出其中有問題了,巧合哪有那麼多的?」索尼在心裏琢磨著,打發走兒子后,他又喚來心腹家奴管家,對他交代道:「最近若是再有蔣國柱的下人來拜訪,替我拒了他們,凡事兩江官員送來的禮,也一概不要收。」
心臟劇烈地跳動著,蔣國柱被自己迸發出來的靈感刺激得全身發抖:「等我當上了總督,那就是三個總督,一群巡撫,不計其數的知府、知縣。還有重慶那邊也難保沒有什麼花頭,也得派得力人去轉轉……這就是四個總督了。來吧,不就是通鄧嘛,這還算事嗎?這不叫事啊……可惜閩浙總督不靠著長江,鄧名沒有海船去不了,得想想辦法,讓他也通一把鄧。」
聽說漕運總督衙門又派來使者后,蔣國柱和梁化鳳對視苦笑,知道對方這又是來江寧討要援兵了,不過現在他們二人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那還有心思管漕運總督的死活?不過對方好歹也是一方總督,官銜還在蔣巡撫之上,他也只好讓衛兵把使者請進來——無論如何,場面話還是要說幾句的。
「哼,他是大錯特錯,先不說他自以為比皇上聰明,當眾反駁皇上這件事,就是他猜的,也很可能不對。」索尼冷笑一聲,他今天反正打下伏筆了,若是最終證明順治的直覺正確,他就可以輕描淡寫地在御前會議上加一句,說他當時就覺得皇上聖明,出宮的時候還為此憂心忡忡過,曾經提醒鰲拜注意。
「因為我猜的也不一定對,皇上聖明,此事日久自明。要是江南那幫官員確實沒有過錯,只是因為我瞎猜,而讓皇上生出了他們的間隙怎麼辦?」索尼沒好氣地說道,顯然是對索額圖的政治悟性感到頭疼。
說是一份奏章,但送上來的卻是厚厚一大疊文書,蔣國柱心中奇怪,隨手翻開最上面的一封,赫然就是太平府吹噓施展詐降計的那片報告,後面的一大堆也都是類似的蠢貨報告。這些報告蔣國柱早已經見過,內容和送來江寧的那批一般無二,就是少了最早的安慶府、池州府、合州這三份。
「多半是鄧名又中計了吧?」鰲拜揉著睡眼,嘴裏小聲嘀咕著,匆忙穿好衣服,急急忙忙地跟著天使走了。
「還能有何事?」索尼沒好氣地說道,昨天順治給他們展示了漕運總督衙門呈送的合州的報告書,見到鄧名接二連三地中計后,索尼和鰲拜也都呆住了。見兩個心腹這般表現,本來就疑神疑鬼的順治更是不安,當即傳令下去,若是再有江南的軍情,不必計較時辰,立刻送到御前:「定是鄧名又中計了!」
梁化鳳心領神會:「巡撫大人放心,末將一定辦得妥帖。」
蔣國柱一直把統帥援軍的梁化鳳送出南京城外,分手前,蔣國柱私下對梁化鳳低聲說道:「到了揚州,要讓總督明白,能救揚州的不是我,也不是梁提督你,而是——」
漕運總督坐上這個位置也不過大半年而已,上任漕運總督在得知鄭成功攻入長江后就投水自殺,留下遺言:不死於賊、也死於法。
「哼,是嗎?」順治對索尼的答案似乎不是很滿意,他停頓了兩秒,突然厲聲喝道:「朕卻是有些疑心,他們是不是和鄧名私通款曲,達成什麼協議了?所以鄧名才不打他們的城?」
鰲拜琢磨了一會兒,也點頭附和,他曾經有一個更可怕的念頭,但並沒有說出來。
因此索尼還是把索額圖叫到了書房,詳細地把今天的奏對過程將給了兒子聽,然後問他的意見。
儘管這個兒子毛躁、自以為是,但卻是索尼幾個兒子中最聰明的一個,若是教導有方可以延續家族的富貴;反之,就可能給全族帶來滅頂之災。
雖然蔣國柱沒有用語言說出來,但通過手這麼一指的一個簡單動作,就讓梁化鳳完全領悟了他的捆綁戰略——不是說我們通鄧么?好,要通大家一起通,誰也別想不濕了手,到時候要死一塊死,要活一塊兒活。
既然確定了府縣被鄧名欺騙,那鄧名背後的目的就值得擔心了,順治順著鰲拜的思路想下去,發現江寧和揚州確實有危險,當即就下旨給江寧,要蔣國柱全力確保江寧和揚州。
……
「皇上說的未必沒有道理。」出門之後,索尼主動對鰲拜說道:「江南這事處處透著蹊蹺。」
於是漕運總督沒有急於發出彈劾奏章,而是先派了這個標營衛士來南京,給蔣國柱送來一份大禮。
到家后,那個不省心的老三就在門前等待著父親。
鰲拜不以為然,理由他剛才已經說過了,這事如果蔣國柱參与了,就不會辦得這麼糟;若是蔣國柱沒有參与,那他就會有報告送來,難道談談兩江總督代理巡撫,還會賭上自己的前程,為一些自行其是的部下遮掩嗎?這些部下既然自行其是,就足以說他們不是蔣國柱的心腹。
蔣國柱沒有明言誰才是揚州的救星,只是抿著嘴,把手指朝著西邊長江上遊方向指了一下。
蔣國柱眉頭緊鎖,朝著西方極目遠眺,突然,又有一個靈感猛地生出來,在那一剎那,蔣國柱感到自己深邃的目光好像刺破了千山萬水,一直射到了武昌:「不對!胡總督被鄧名刺殺一事,也未必是真的,就好像郎總督也不是真的叛變了,這事得查!」
現在蔣國柱的心態極其類似後世的傳銷人員,發展下線是他生命唯一有意義的事。
最底下的一張則是漕運總督要送去北京的奏章,蔣國柱看到這奏章基本是白紙一張,除了抬頭的恭請聖安和末尾的署名外,內容是一無所有。
「定非如此!」順治的話正是鰲拜曾經猜測過的,但他思前想後,認為這種事情可能性並非很大:「若真是如此,那此事蔣國柱必定會有所耳聞,並奏報朝廷知曉,他們都在蔣國柱的眼皮底下,還能瞞得過去嗎?」
揚州漕運總督衙門派來一位使者,蔣國柱正在和梁化鳳議事,西部一連七、八套中計的鬼話奏章遞上去,他們都覺得東窗事發是板上釘釘的事,商議了半天依舊一籌莫展。最怕的就是拔起蘿蔔帶起泥,朝廷震怒之下徹查江南,把郎廷佐那樁舊案也兜了出來,那樣兩人除了投鄧真沒有第二條路好走了。
一開始看到安慶的捷報時,漕運總督還以為事情有了轉機,喜不自勝地把報告內容轉述給了北京;等池州和合州的報告先後到達后,漕運總督雖然心驚膽戰,但還是老老實實地通知了北京。
「正是。」梁化鳳極為識趣,立刻一通點頭:「你進來前,巡撫大人和本將正在道別,本將這就回家準備一下,今天天黑前就走。」
「兒子不明白。」索額圖瞪大了眼睛。
「你們想把老子扔下喂老虎嗎?好!」受漕運總督的啟發,蔣國柱靈機一動想出了捆綁戰略,他心中恨恨地想著:「我就和你們死死綁在一起,你們不拖著老子跑,那大家都別想跑,一起留下喂鄧老虎!」
「奴才恭請聖安。」兩人步入殿中,同時跪下給皇上請安。上百根巨燭把整個殿內照得通明,眾多太監和御前侍衛立於兩邊,所有人紋絲不動,甚至沒有人敢大聲喘氣。
可等到更多的捷報接踵而至后,漕運總督就不再膽戰心驚,而是破口大罵了,他用腳後跟也能猜出這些地方官和鄧名私通了。既然鄧名不受阻礙地繼續東進,現在江寧又拒不派來援軍,漕運總督大罵之餘也只好開始寫遺書。
遺書寫好后,漕運總督又咬牙切齒地開始寫彈劾蔣國柱的奏章,可是寫好后他卻沒有發出去。這封奏章雖然幾乎肯定能搞死蔣國柱,但漕運總督肯定是看不到這一天了,他很清楚朝廷在鄧名未退之前肯定不會罷免蔣國柱,而對方知道自己的奏章后,不但不會給揚州解圍,反倒有可能把揚州周圍的兵馬強行調走。早在蔣國柱伏法前,漕運總督就得含恨上弔,而誰敢說最後蔣國柱一定不能脫罪呢?
深夜,天使趕到鰲拜家裡,告訴他皇上急召他進宮問對。
順治皺眉品味了一番,眉頭漸漸鬆開了一些,表情也好了不少,向鰲拜點頭微笑道:「愛卿所言有理。」
到了紫禁城前,鰲拜正好了也是從被睡夢中喊醒的索尼,鰲拜搶上一步,向老前輩行禮請安,兩人並肩入宮的時候,他問了一聲:「皇上喚我們前來,不知為了何事?」
目送著梁化鳳遠去,蔣國柱心中仍是憂慮得很:「一個總督,一個巡撫,這分量還不太夠啊。嗯,還有江西,張朝和董衛國肯定也通鄧了,那就是一個總督,兩個巡撫,一個布政使,十幾個知府。」
若是這些官員真是通過向鄧名行賄保住城池的話,順治覺得他們也不算太壞,就是欺君不可容忍,將來一定要把他們都罷官免職——現在看起來他們只是太愚蠢,沒騙成鄧名反倒被對方騙了,這倒關係不大,人笨沒關係,忠心最重要,就繼續用他們在江南作官吧;再說,漢人若是太聰明、太能打也不好,比如那個周培公吧,年紀輕輕就威震湖廣,實在太危險了,現在湖廣離不開他,只好先容忍他,甚至還要繼續給他陞官,但等平定了鄧名后,這樣的人一定要召入京師,或許,派他去滿洲任職也是個不壞的主意。
「總督大人說了,這份奏章是一定要和巡撫大人聯署的。」使者滿面笑容地說道。
索尼思索了一番,斟酌著字眼說道「棄小不取,必有大圖。以奴才之見,鄧賊多半是對江寧,或是揚州賊心不死。」
南京,兩江總督衙門。
收下了漕運總督的「大禮」后,蔣國柱和梁化鳳上躥下跳,以驚人的效率,在短短几個時辰就拼湊出了一支援兵開赴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