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第五卷 一身轉戰千里路

第052章 求戰

第五卷 一身轉戰千里路

第052章 求戰

就在明軍繼續搜索的時候,後衛派過來一艘快船,追上了緩緩前行的旗艦,向鄧名報告嘉陵江的清軍又開始渡江了,旗號依舊是漢八旗,指揮官也是那個姓孫的傢伙。
袁佳文弼不但要孫思克帶著漢八旗去,還要把重慶的甲兵也帶走一半。
這次孫思克故意走得慢了一些,他意識到作戰不能追求速戰速決,如果完全不給鄧名成功登陸的希望,那對方就不敢登陸。孫思克等到前軍報告明軍已經放下了滿載士兵的小船,才督促全軍急行軍。但鄧名的行動比放慢腳步的孫思克還要拖拉,在孫思克靠近戰場后,明軍和上次一樣仍沒有完成登陸。
「繼續搜索,看看有沒有小一些的部隊。」為了成功概率不高的行動耽誤太多時間,鄧名終究還是感覺不值得。
「鄧賊也不是沒有腦子嘛。」看到明軍脫離戰場,孫思克有些遺憾地說道,他感到自己或許到得太早了,應該再等一會兒,等明軍首批兵馬登陸后再進入戰場。
本來李國英是把清軍部署為若干個縱隊,間隔行軍。經過孫思克一天一夜的折騰已經亂成一團,士兵們飢腸轆轆、疲憊不堪,而且縱隊間也都拉開了很大的缺口。
這一仗並不需要大勝,只要互有殺傷然後報一個大捷上去,袁佳文弼斷定朝廷會大肆宣傳,重重獎賞參戰將士以激勵士氣,消除順治被殺的惡劣影響。
「這裏面的披甲看上去大概有一個營?」這個縱隊里可能會有一位清軍的將領,全隊的披甲估計在千人上下,是明軍有能力制服的。
「我們向下游搜索,看看清軍的動向。」僅憑簡單的觀望,鄧名感到自己還無法判斷,就下令拔錨啟程,緩緩地順流而下,仔細觀察北岸的清軍的動靜。
鄧名下令搜索四周,清軍以這麼大規模的縱隊為單位行軍讓他有些意外。大的縱隊抵抗和突圍的能力都很強,明軍登陸的時候他們也會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鄧名有些猶豫,不知道是否應該向他們發起攻勢。為了抓一些俘虜問話而讓主力耽誤時間登陸,還要冒著被伏擊的風險,這樣做是不是值得?如果對方見勢不妙向北逃出明軍的攔截,那麼登陸行動的收益就更小了。
現在重慶的城防薄弱,而且嘉陵江的另外一岸也缺乏掩護,一想到被明軍突入嘉陵江或是攻克重慶的後果,孫思克就不禁全身寒毛倒豎。顧不得讓士兵吃飯,孫思克命令全軍舉起火把,拋下一切不必要的輜重,兼程趕回重慶。
「原來鄧名是想趁著總督大人不在偷襲重慶啊。」孫思克臉上露出一絲興奮之色。鄧名的意圖暴露了,而他當然是阻止鄧名的大功臣,如果不是他當機立斷,把所有船隻都截留下來搬運漢八旗,那重慶豈不是就危如累卵了嗎?
現在嘉陵江里密密麻麻的滿是清軍的船隻,在兩岸陸軍的掩護下保衛著河口,並再一次用鐵索封江,以防明軍突入或是突襲正在搬運部隊的渡船。
「當然。」孫思克馬上命令還沒有過江的部隊停止渡江,已經過江的部隊重新向朝天門碼頭集結,準備過江去尾隨明軍:「鄧名只有一百艘船,兵馬最多一萬人,除去水手、無甲,他們的甲士能有兩千就不錯了。」
隨著不斷修正自己對清軍實力的判斷,鄧名登陸突襲的慾望也越來越低,在搞清楚清軍到底聚集了多少兵力前,貿然登陸的危險實在是太大了。
隨著孫思克一聲令下,清軍顧不得往水壺裡裝水,就被軍官督促著急匆匆地趕往戰場。江面上的明軍船隻一直陪伴在孫思克的將旗左右,並不斷用旗號和煙火向旗艦發送信號,通知清軍與明軍之間的距離。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剛才巡撫大人認定鄧賊有一萬披甲是為了阻止我們應戰,現在還阻止我們去增援總督大人,又改口說鄧賊只有一千披甲。軍國大事,豈能如此顛三倒四?」袁佳文弼喝道:「就算鄧名有幾千披甲,巡撫大人也知道沿途有我們十萬大軍,他只要腳一踏上岸,我們就可以群起而攻之,確保總督大人的後路。以十倍的兵力擊賊,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這話高明瞻也就是在心裏想想,完全沒有宣之於口的勇氣,不過袁佳文弼的激將法對高明瞻來說一點兒用也沒有。如果不是鄧名領軍,那高明瞻覺得說不定還有機會取勝,如果孫思克一定要去,他也擔不起失陷二太君的罪名;但現在來的是鄧名,高明瞻覺得出擊就是送死,全無勝利的希望,高明瞻說什麼也不願意奉陪。如果這次被鄧名擊敗,朝廷多半不會怪罪高明瞻作壁上觀,說不定還能認為自己沉著穩重,是在大敗后保住重慶的救星。
※※※
三番兩次的折騰后,太陽已經向山後落去,面朝著夕陽,明軍艦隊統統升起了滿帆,當著大批清軍,順風全速向重慶方向返回。
「不對啊。」高明瞻敏銳地發現了孫思克言語中的漏洞:「要是鄧賊只有一、兩千甲兵,那他騷擾不了什麼啊,沿途有我軍近十萬大軍,兩萬披甲呢。」
不過清軍看到明軍的艦隊漸漸逼近,明顯地開始戒備。明軍登陸要比較長的時間,不能距離太近以免遭到清軍的反擊;也不能太遠,免得清軍向北遁逃。
「難道你不信總督大人的推測么?」孫思克見明軍船隻走走停停,好像隨時會開始登陸,恨不得插翅飛過去。現在除了功勞的考慮外,孫思克也擔心鄧名會在東岸進行騷擾,那裡還有不少清軍的無甲兵呢:「再說,總督大人還在退兵途中,巡撫大人就不擔心總督大人的安危嗎?」
見到清軍主力靠近后,明軍馬上又鳴金收回了小船,孫思克只能瞪眼看著明軍艦隊又一次拔錨啟航,不慌不忙地繼續開往下游。
「不好,鄧賊還是要去斷總督大人的退路。」孫思克喘著粗氣大叫起來。
「直接登陸嗎?」傳令兵有些奇怪地問道。
「是的,就在他們身邊登陸,不過要慢一點。」鄧名吩咐了一番,傳令兵領命而去。
「或許是萬縣很快就失守了,所以清軍開始返回了?」任堂分析道。
「巡撫大人為何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在這個問題上,袁佳文弼也支持孫思克。如果明軍兵馬不多的話,袁佳文弼也傾向出城一戰,讓綠營看看,他們漢八旗不願意和袁宗第打仗並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自持身份,刀下不斬無名之將:「難道堂堂官兵,戰場交鋒連一群山賊都打不過嗎?綠營打不過,難道旗人會怕了他們不成?」
水壺裡的水已經喝光了,剛讓衛兵去尋找泉水,孫思克就又接到急報,明軍在前方登陸了——這次鄧名沒有選擇在清軍縱隊附近,而是尋找了一個空隙,然後全速登陸。孫思克得知,明軍用大批小船把眾多輔兵送上了岸,正在迅速搭建工事。
「這是不是說明萬縣安全了呢?」穆譚敏銳地察覺到異常,馬上提出他的看法:「如果李國英一帆風順,那漢八旗為何要返回重慶?」
「鄧賊果然沉不住氣了。」孫思克得到報告后,立刻傳令士兵全速前進,同時讓周圍的山西綠營縱隊都火速趕往戰場:「半渡而擊,殺賊就在此刻!」
「啊。」聞報孫思克大叫一聲,急忙跑上城頭,看到明軍的船隻正漸行漸遠:「原來鄧賊是想在東岸登陸啊。」
雖然是騎馬趕來,但孫思克額頭上也掛滿了汗珠,還來不及休息,前方就又發出了警報。
「不止,不止!」高明瞻急忙攔阻:「這百艘船里除了水手,還能盛下兩萬兵,而且乘船不需要太多無甲,鄧名就是帶了一萬多甲兵也沒有什麼稀奇。」
「不好,鄧賊想安營紮寨,想切斷總督大人的退路。」明軍的登陸地點就在幾裡外,簡直視孫思克的大軍如無物,而且孫思克又怎麼能容忍鄧名在他的眼皮底下把營寨搭建起來?
可是江岸上清軍的密度遠超明軍原先的想像,走不了多遠就看到了清軍的負糧小隊,很快明軍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大規模縱隊。如此高密度的清軍,讓明軍任何秘密登陸的計劃都不可能實現,等見到第三支清軍縱隊后,鄧名感到清軍的實力可能比他猜測得還要多:「難道李國英這次動員的部隊不止五萬?怎麼到處都能看到他的人馬?」
向下遊行駛了十余里,總算髮現了一個規模較大的清軍縱隊,這個縱隊正向重慶方向行軍。
看到孫思克帶著八旗兵和前兩支縱隊中的甲兵出現在戰場西邊后,鄧名就下令鳴金,正準備登陸作戰的明軍戰艦馬上拔錨啟程,不緊不慢地繼續向下游開去。很快明軍又遇到了一個清軍縱隊,鄧名再次發布了登陸作戰的命令。
既然清軍想打,鄧名就想找一個僻靜的地方提前登陸,然後打一個伏擊。
聽說鄧名親自領軍后,本來就不想出擊的高明瞻徹底喪失了出戰的勇氣,極力勸說孫思克固守城池。但孫思克、袁佳文弼和漢八旗的將佐卻突然有了主動出擊的衝動。鄧名和袁宗第完全不同,京師里的大部分旗人都把虁東眾將看成山賊,如果折損了大量漢八旗,那麼山賊殺得再多也沒有什麼好處,朝廷說不定還會心痛,責怪他們放著綠營炮灰不用,白白糟蹋中央部隊;可鄧名手上是有先皇的血債的,擊敗鄧名就可以一日成名。要是幸運地斬殺此人,那更是不愁功名爵位了——關於鄧名的謠傳實在太多,大家都不知道該信哪套了,反正先皇曾經明確下令要死人不要俘虜,而太皇太后、輔政大臣又重申了這一要求。康熙年號一案鬧得輔政大臣們焦頭爛額,假如能抓到鄧名的話,獻俘闕下固然很令人痛快,但誰也不知道又會鬧出什麼風波來,權衡再三,大家覺得鄧名還是死了最省事。
鄧名的意圖確實和孫思克猜得差不多。
高明瞻見到孫思克返回后,本來緊張的心情也放鬆下來:「孫將軍神速,既然八旗兵回來了,那重慶也就安如泰山了。」
「總督大人不是說過嘛,鄧名匆匆趕來,身邊也就是一些水手,甲士也就是幾百,撐死上千。」孫思克對高明瞻的持重態度很不滿:「要是他敢登陸,我們就要迎頭痛擊。」
「清軍的實力不弱,而且他們的統帥明顯想與我們一戰,可能還想打我們一個半渡而擊。」鄧名琢磨了一會兒,指著第三個清軍縱隊下達命令:「準備登陸,攻擊他們。」
「總督大人不是這麼說的。」高明瞻急忙糾正道:「總督大人說匆匆趕來的明軍披甲不會很多,最多不會超過三千,而不是說最多只有幾百!而且總督大人沒料到鄧名會親自帶兵,既然是鄧名來了,那他身邊的披甲肯定不止三千。」
經過嘉陵江的時候,明軍發現有大量清軍部隊聚集在兩岸,看上去像是剛剛從東面返回重慶的朝天門這邊。
「將軍,我們是不是應該追上去?」袁佳文弼看見到手的功勞飛走了,心裏也是非常著急。剛才他越琢磨越覺得自己想得有理,哪怕只是和鄧名在地面上對峙,也可以說成是漢八旗把鄧名逼退,朝廷都會宣告天下、論功行賞。
聽到孫思克的話后,高明瞻口頭上唯唯諾諾,心裏已經在琢磨如何勸說孫思克打消這個念頭了。這時靠近重慶的明軍船隊也放緩了航速,鄧名打算在通過前先偵察一下重慶周圍的情況,就這樣兩軍開始了互相偵察。
此時重慶城內也是一片嘩然,鄧名並沒有隱藏自己的旗號,所以清軍很容易就發現這支明軍的統帥就是重慶的頭號勁敵。
「都交給我吧。」孫思克得意洋洋地說道。手下裝備精良的三千多漢八旗,再加上重慶兩千多留守的披甲,若是明軍的水手敢登陸,一定不是孫思克的對手;如果敵人真像李國英判斷的那樣只有很少甲兵的話,孫思克甚至想出城逆襲,讓綠營看看八旗兵的實力:「趙將軍太慢了,我們就不等他了。」
但對清軍來說,這則是姍姍來遲的敵人,比李國英預計的日子要晚了兩天。見到烽火后,孫思克不慌不忙地指揮手下的八旗兵渡江進入重慶,以確保城池的安全——按照李國英的推測,明軍緊急派出的部隊會是以水師為主,甲兵數量很有限,川陝總督估計甲兵的數量超不過三千。
「李國英不在?」鄧名和部下們分析著得到的簡要軍情,重慶周圍的清軍戒備森嚴,長江里連一艘運輸船都沒有找到,所以只能通過旗號判斷指揮官是哪一個:「不是高明瞻、王明德或是其他什麼人。指揮姓孫?還是漢八旗,北京居然把直屬部隊派來重慶了。」
高明瞻苦笑一聲,心想:「難道高郵湖一戰,全軍覆沒的也是綠營不成?」
「孫將軍沒有和鄧賊交過手。」想起自己遇到過的假地圖、滷水井,高明瞻哀嘆道:「忠言逆耳,孫將軍最後一定會欲求正面一戰而不可得。」
「巡撫大人過慮了。」孫思克見高明瞻如此畏敵如虎,心裏又好氣又好笑。
就在高明瞻和孫思克爭論不休的時候,清軍觀察到明軍並沒有登陸,而是順流而下,很快就駛離了重慶,上百條船除了留下兩艘快船監視江口外,剩下的都向下游開去。不過明軍走得很慢,明顯在仔細地觀察岸邊的清軍部署。
這些部署孫思克沒有更改,因此沿途沒有以分隊規模行軍的清軍披甲部隊,鄧名倒是看到了一些輔兵,不過不值得為攻擊輔兵而登陸,這些人第一不了解局勢,第二,一看到明軍登陸就會扔下東西逃走。明軍就算有信心在野戰中取勝,也不能在靠近補給基地的地方魯莽地登陸,滿山遍野地搜索幾個輔兵,那就不是自信而是自大了。
這話讓高明瞻心裏頓時咯噔一下,他感覺孫思克似乎有出城野戰的意圖。如果明軍勢大,孫思克絕對不會冒險;但即使明軍數量不多,高明瞻也很清楚到時候打頭陣的肯定是綠營官兵。若是勝了還好,就算傷亡慘重,高明瞻作為四川巡撫也能分到不少功勞;但萬一陷入苦戰,就不知道八旗兵肯不肯不顧傷亡和綠營並肩作戰了——偏偏高明瞻還沒法子偷懶,如果戰敗他肯定要背黑鍋,若是綠營先退,讓漢八旗斷後,這種事情孫思克不會同意,高明瞻也不敢這麼做。
「不好,中計了,鄧賊還是想打重慶!」孫思克這才意識到他白白追趕了一天,不知不覺中把重慶附近的披甲都帶得遠離了城池。
明軍的艦隊拉得更長了,但中間的部分紛紛向岸邊靠攏過去,擺出了在這支清軍身邊強行登陸的樣子。見到明軍來勢洶洶,清軍縱隊立刻停下腳步,在向兩翼友軍告急的同時,這支清軍也拉出防禦江岸的隊形——看上去明軍像是要貼著他們的身邊上岸,把明軍擋在水裡當然是對清軍極為有利的作戰方式,除了讓明軍發揮不出人數上的優勢,還有地形上的優勢。
明軍戰艦上的瞭望員睜大了眼睛,仔細地觀察著岸邊的清軍部署。現在鄧名對萬縣之戰、清軍的部署還一無所知,所以很想殲滅一支清軍部隊,抓一些俘虜來審問。至於清軍的抵抗卻沒有放在心上,鄧名低估了清軍的實力,認為和自己的兵馬實力相當。既然有一部分被袁宗第吸引走了,那鄧名就有信心在野戰中擊敗重慶附近的留守部隊,更覺得清軍可能不敢應戰。
「鄧賊果然還是不死心。」孫思克讓剛剛救出來的這支縱隊中的披甲兵不要解除盔甲,而是跟著自己一起去應戰鄧名,反正也沒多遠,就在兩裡外。
「這位孫將軍是擔心我們在這裏登陸嗎?看起來如果我們真的登陸,他決心與我們打上一仗。」清軍的反應讓鄧名迷惑了一會兒,然後下令繼續緩緩行駛,保持比陸軍稍快一點兒的速度:「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倒是想搶在這位孫將軍的前頭,他肯定對李國英的部署有所了解吧?」
但孫思克趕到時,明軍的輔兵已經扔下剛修了一部分的柵欄,乘坐小船返回了他們的座船中,這些登陸士兵都被安排去倉中休息。
但明軍巡視了一段江岸,始終沒有發現值得登陸攻擊的目標。李國英早就認為明軍不會在第一波援軍中派出強大的陸軍,也知道清軍會迅速失去江面的控制權,所以未雨綢繆地進行了一些預防:沿途的清軍都設有臨時的營地,戰兵也結成較大規模的集團,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
對鄧名來說,因為出征是提前發動,準備相當不充足,而且緊急動員還對軍隊的編成造成了一些影響。在這次動員中,鄧名幾乎把所有集結到敘州的常備軍都帶了出來,所以下一波動員的徵召兵就無法配屬同樣高比例的老兵了。
對岸有李國英,還有隨軍的滿洲太君,孫思克和袁佳文弼把見死不救這種大帽子拿起來,高明瞻立刻意識到自己沒有反抗的餘地了,他臉色慘白:「要是真能光明正大的一戰,我軍數倍于賊,當然沒什麼好怕的。但和鄧賊交戰,最後一定會稀里糊塗地敗下陣來。」
清軍很快就能投入戰鬥,孫思克有信心把登陸的明軍阻擊在河岸上,即使鄧名真的如高明瞻所說有一萬甲士也不怕,鄧名只能用小船一批批地投入兵力,分批登陸的明軍肯定無法突破江岸上嚴陣以待的清軍軍陣。
夜路要難走得多,昨天半天走過的路,讓清軍一直摸到天蒙蒙亮才走完,不過總算是及時趕回。孫思克估計明軍也得用半個夜晚來趕路,而下半夜顯然不是攻打重慶的好時機。
「不可能!」任堂的話才一出口,就遭到李星漢和周開荒的齊聲反駁。周開荒對任堂如此看輕袁宗第的戰鬥力非常不滿;而李星漢則是以曾經的萬縣駐軍身分反駁,他當初跟隨譚文,對萬縣的地理很熟悉:「萬縣依山傍水,清軍的水師沒有優勢就很難攻打城池,而且嘉陵江里有這麼多敵船,我覺得清軍的水師差不多都已經撤回來了,這隻能說明李國英很多天前就放棄了攻打萬縣的想法。」
朝霞中,清軍又一次看到明軍的艦隊擦身而過,浩浩蕩蕩向下游開去,不過和昨天不同的是,明軍今天是全速行駛,一轉眼就衝出去了十幾里。
孫思克生怕被明軍順利登陸,一連派出兩撥傳令兵,嚴令受到攻擊的縱隊務必要堅守待援,絕不許擅自撤退。當明軍的戰艦出現在視野里時,孫思克發現磨磨蹭蹭的鄧名剛剛把主力艦隊開到岸邊,頓時長出了一口氣:「總算趕上了。」
當明軍表現出對他們遇到的第一支清軍縱隊的攻擊慾望時,可以觀察到清軍縱隊一邊開始備戰,一邊往不同的方向派出報信使者,同時向兩翼求援,不過在看到明軍放棄攻擊后又很快恢復到行軍狀態中。這時,鄧名再次從後衛那裡獲悉,重慶的清軍依舊在後面尾隨。後衛還報告從重慶出來的部隊加快了行軍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