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第六卷 忽聞岸上踏歌聲

第035章 請客

第六卷 忽聞岸上踏歌聲

第035章 請客

不等別人詢問,這個山西綠營的游擊自己就吐露了出來:「自打末將來了四川,就幾乎沒離開過重慶,整日提心弔膽地怕保國公來打我們。唯一一次出城就是上次去忠縣,命都丟了半條,逃回重慶以後就又有一年的擔驚受怕……重慶周圍什麼都沒有,沒有屯田種糧食,也沒養幾頭豬,連吃肉都是數著絲吃的,就是春節、元宵和中秋給過二兩酒……」這個山西人想起移鎮到重慶的苦日子,真是傷心到了極點。明明靠著長江,可是每天都有明軍的船隻從城邊上過,連捕魚都不敢去——嘉陵江倒是沒有明軍,但又缺少漁船。所有的物資都從保寧運來,所以一切從簡,除了基本的米、豆配給,只能在城周圍挖野菜,蘑菇也要優先供應滿洲太君——今天駐防八旗的統領也在場,山西人心裏委屈但不敢把怨言吐露出來。
「對,到現在還沒起,列位請回吧。」管家、標營游擊帶著衛士們一起動手,把這一群來上訪的人不由分說地推出了衙門。
被請來的客人雖然紛紛在臉上堆出笑容,但是進了營帳之後都有些坐立不安。鄧名假裝看不見,他準備了一張圓桌子,招呼客人們一起圍著這個桌子坐下。高明瞻在重慶城頭的那一番表現讓鄧名心裏有了底,知道對方多半不敢惹惱自己,不過這個優勢鄧名並沒有利用在俘虜的討價還價上,而是用在了請客這件事上。
「翡翠是南國的產物,味熱,去寒,對風濕有奇效。」前世四川賣水晶的能忽悠學過化學的人,鄧名覺得忽悠這幫不懂化學的傢伙更是不在話下:「這是《黃帝內經》上寫的。」本草綱目有沒有寫鄧名不知道,但他知道在座的這幫肯定都沒看過《黃帝內經》這本書。
這次的戰俘交換問題,很快條件就談妥了:今天高明瞻會帶一部分定金回去,明天分批釋放俘虜時,每接受一批俘虜明軍就繳納一部分贖金,等到人全部到齊並且確認他們性命無憂后,最後一批押送的清軍就能把伙食費帶回去。
……
「有,管夠喝。」鄧名又讓人從井裡再提起幾桶酒來:「以後等開市了,你們要是喜歡喝,應該能從川西的商人手裡買到。」——鄧名回去后一定要告訴商人,為重慶供應啤酒的生意可以確定為川西的扶植項目,商人可以享受稅收上的優惠。
明軍營地附近有兩口井,明軍把啤酒桶事先在井水裡泡著,剛剛取出來時啤酒冰涼徹骨。清軍將領發現這東西口感不錯,而且確實沒有什麼勁頭,就一邊閑聊一邊大口大口地往肚子里灌。等清軍將領喝得舌頭都大了,滴酒未沾的鄧名覺得時機差不多了,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鄧名打算趁著他在重慶的時候,把這些西北的地頭蛇發展成川西的貿易下線,昨天和高明瞻談判后鄧名就覺得這件事很有希望。
孫思克和那些山西將領越想越是擔憂,集體去求見李國英,想請總督大人預先做好準備,萬一鄧名翻臉扣了陝西綠營的將領然後攻城,也不至於被打個措手不及。
而滿洲太君的回答更乾脆:「現在重慶殘破,我們也只有抱著為國犧牲的決心去與鄧名虛與委蛇,為總督大人爭取加固城防的時間。」
陝西人果然比張煌言、馬逢知他們能吃辣,沒過多久高明瞻、王明德他們就吃得大呼小叫起來,齊聲稱讚這種辣椒真不錯,鄧提督果然是美食家——他們也都豁出去了,就算要死也先做個飽死鬼——不過大部分人還是對鄧名的信用有信心的。
看到鄧名寫下這個標準,高明瞻暗暗咋舌,不過既然鄧名願意付賬,那一切好說。最後雙方還起草了一份禁止虐待俘虜的協議。不過這份協議只對川西軍和重慶將領的披甲兵有效,至於無甲兵的死活高明瞻根本不放在心上。如果夔東軍有人被俘了,鄧名原則上願意付賬,不過需要重慶立刻派使者去向鄧名報告。只要鄧名點頭簽字就一定會履約,否則鄧名有權拒絕支付食宿費——免得王明德他們隨便抓幾個草寇都說成是夔東軍。
翡翠的硬度很高,鄧名回來得匆忙,而且也缺少石匠,所以沒法加工出來一些樣品,不過鄧名會畫畫,他身後就放著幾張畫紙,上面畫著彩色的圖案,都是鄧名設計的翡翠筆筒、筆架或是其他桌面上的擺設,還有各種各樣的茶壺、碗碟、首飾等。在鄧名看來,翡翠和玉一樣,本質上是石頭,決定價格的唯一因素就是流行程度,因此他設計了一些翡翠製品的草圖,大部分是日常用品,鄧名估計硬度高的翡翠在這方面會比較有優勢。
對於清軍的伙食費問題,鄧名同樣沒有表示反對,這個規矩嚴格說起來還是他開創的,上次在忠縣的時候他就狠狠地要了王明德一筆伙食費。這些夔東軍戰俘跟著李來亨、劉體純他們轉戰川鄂,也沒有過上幾天好日子,鄧名只是隨便看了看王明德開列的賬單,就點頭表示同意。
「有什麼不好的鐵,太脆沒法做兵器,鑄大炮剩下的廢銅,都可以賣廢品嘛。」清軍將領們都保證不會搶劫鄧名保護下的集市。鄧名琢磨著,等時機成熟了,可以讓收廢品的商人直接到浮屠關去擺攤,若是能接觸到普通綠營士兵的話,估計諸位將領的旗杆遲早都得變成廢品被川西商人回收。
想到這裏綠營軍官的眼神就黯淡下來了,藉著酒意,他們大聲地抱怨著重慶這可憐巴巴的補給,不少人還脫口而出,說李國英的想法不錯,在重慶獃著也沒意思,還不如回川北或是乾脆回陝西去,起碼吃用富裕一些,還不用整天擔心被明軍打。
清軍將領當然都不想去,雖然鄧名信用很好,但如果能不去敵營那當然還是不去的好。可三堵牆的使者卻不答應:「保國公已經殺豬宰羊了,幾位當真不肯賞臉嗎?」
孫思克和大部分山西人都不在被邀請之列,鄧名也知道要是請的人太多,那多半沒人敢來,所以只要求山西綠營派一個代表。山西人商議了一會兒,最後決定派一個游擊跟著高巡撫和陝西綠營的將佐們去見見世面,剩下的人還是本著「諸葛一生唯謹慎」的原則留在重慶自己的軍中。
辣椒、花椒、牛油……,鄧名知道自己準備的不是目前地道的四川火鍋,但是有辣椒,還有從緬甸帶回來的各種香料,肯定會給重慶的官員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鄧名熱情地招待客人,介紹道:「我們這叫三流火鍋,為啥是三流呢?就是流口水、流鼻涕、留眼淚。」鄧名前世曾經去四川旅遊,當時導遊的詞彙都被他使用出來了,果然博得了滿場喝彩。
孫思克急忙上前叫道:「這如何去得?要是鄧名把你們都扣下了,重慶怎麼辦?」
那個山西遊擊似乎心裏很不踏實,他入席后躲得離鄧名遠遠的,吃飯時動作也很拘束,儘可能地不引起別人的注意。但吃了幾口以後,這個山西遊擊止不住眼淚直流,桌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恭維今天的三流火鍋果然名副其實。
就算將來明軍拿下重慶,把這群清兵打回保寧、漢中,甚至打回西安去,只要明軍一天沒有控制全中國,就需要貿易渠道向滿清的控制區銷售貨物。有了前世英帝國主義的所作所為,鄧名完全明白生意往來不會影響到翻臉打架,而很多時候翻臉打架也是為了更好地做生意。
除了王明德這些陝西將領外,鄧名還給駐防滿洲八旗的統領送來了請柬,因為他要乾的事非拖這個傢伙下水不可。滿洲八旗的統領看到請柬后呆立了片刻,反覆琢磨著,按說主子之間的爭鬥,應該不會把他怎麼樣吧,上次鄧名抓住他不也把他放了嘛,想到這裏,統領就擠出一絲笑容答應了下來。
「如果你們保證不搶劫的話,我就回去在成都、敘州張榜,讓川西的客商到江津或是其他什麼地方開個集市。重慶的民房裡總有些木料,或許還有些銅、鐵邊角吧,這都可以當廢銅、廢鐵、廢木料賣給川西的商人,這樣你們不就有錢了嘛。」鄧名說道:「反正你們要退兵了,這些東西也帶不走。不知道李總督是不是會真的退兵,這些東西成都倒是需要,你們賣了,成都也可以先用著。」
「聽著不錯。」綠營將領們一邊繼續享用著啤酒,一邊就在飯桌前討論起如何劃分城區,然後賣廢品——重慶已經沒有百姓只有軍隊,荒廢的民居都屬於無用之物,鄧名提出這個賣廢品的辦法后,他們就發現這些沒用的東西好像有點利用價值了。
而且鄧名還有一個銷售秘籍,在中國什麼保健品、補品最好賣?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這還是一個放之於四海而皆準的規律,看看偉哥的銷售業績就知道了,要是鄧名是四川的賣水晶佬,他肯定不用吸收電腦輻射這麼沒說服力的營銷策略:「常接觸翡翠,能壯陽!」
山西人的哭訴引發了一陣共鳴,就是滿洲太君,也覺得這頓飯比重慶的飯豐盛多了。
雖然鄧名並無意打一仗,但高明瞻卻不知道這一點,也沒有任何人敢生出貪下鄧名訂金的念頭;第二天交換俘虜結束后,一個三堵牆衛士就對高明瞻等人說道:「為了慶祝這次合作圓滿成功,保國公請諸位過江去吃飯。」
「如果我的校尉被俘了……」鄧名覺得校官被俘的可能性不大,現在僅是李星漢、趙天霸等幾個人是校官,萬一這些人被清軍捉住了清軍未必肯釋放,不過鄧名計劃很快再提拔一批人升任校官軍階,所以還是提前把標準給定下了:「對於三級尉官,我按一個月五兩、十兩、十五兩銀子的標準支付他們的食宿費,他們每天都要有肉吃;校官是同級尉官的四倍,他們應該住單間,夏天有蚊帳、冬天有棉被……」
但接下來就不好了,那個山西遊擊眼淚流著、流著就哭出聲來了,大家這才發覺不對,營帳里頓時冷了場。
「既然是國公邀請,那下官就一定要叨擾了。」王明德強笑著說道。鄧名列出的名單上除了他還有胡文科等幾個人。現在重慶西北的三個大豁口還沒有堵上,他們都認為鄧名只要進攻,大伙兒就得一起完蛋,所以不好往死里得罪鄧名。
孫思克、袁佳文弼和山西將領站在一邊都看傻了,見滿洲八旗的統領邁步就要往江邊走,孫思克又一次忍不住叫起來。
「王帥說得不錯,這是用麥子釀的,我給起名叫啤酒。這種酒最適合我們武人喝了,酒勁不大,喝多了也不會誤事,多喝點,多喝點吧。」
高明瞻看著鄧名的銅鍋,沒話找話地恭維道:「提督這個鍋挺不錯啊。」
滿洲太君都不推辭了,高明瞻更找不到拒絕的理由,而且他覺得鄧名昨天沒有為難他,大概今天也不會。他都說過了,鄧名要是進攻他就燒重慶的倉庫,這麼狠的話都放出來,想必能把鄧名的進攻慾望打消了不少吧。既是為了安慰自己,也是為了逞英雄,高明瞻故作輕鬆地對孫思克和山西人說道:「鄧名這個人的信用還可以,雖然喜歡討價還價,但只要話說出口就一定會做到。這種言而有信的人現在不多見了,也難怪你們擔心——順便說一句,鄧名的飯菜還挺不錯。」
在重慶城下送禮時,鄧名就放了不少翡翠塞在盒子里,可因為李國英說了一句「假玉」,這幫重慶的傢伙就失去了興趣,交換戰俘的時候都不接受翡翠。
這次鄧明雖然帶了兩千多常備軍來重慶,但將士們已經離開成都在外奮戰了一年,大部分人都盼望著趕快回家,現在鄧名不解散軍隊反倒又跑到重慶附近晃悠,大家只是由於對鄧名非常尊敬所以才沒有什麼怨言產生。鄧名也不願讓這支忠心耿耿的軍隊再冒什麼風險,所以並沒有作戰的打算。為了防備重慶清軍萬一做出不理智的行動,明軍的水營設在江對岸,高明瞻幾次來談判的時候,都需要渡過長江才能見到鄧名。
但孫思克他們卻吃了閉門羹。昨天把具體的談判事宜扔給高明瞻和滿洲太君后,李國英就宣布他早早睡了,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他都一概不知。剛才高明瞻他們接受邀請的時候,就有個總督標營的衛士一聲不吭地趕緊返回了重慶,不引人注意地溜進了總督衙門。而等孫思克他們鬧上門來的時候,李國英的管家和標營游擊早在衙門前等了半天了,一伸手就攔住了孫思克一夥兒:「總督大人正在休息。」
「來,喝點成都的飲品。」鄧名拍拍手,馬上就有人端上來幾個木桶,嘗了一口那充滿泡沫的飲料后,王明德有些拿不準地問道:「這是酒嗎?」
「今天請諸位吃四川火鍋。」為了推銷他的石頭,鄧名認真地準備了這一席飯,不但殺了一隻羊,還拿出了很多從雲南帶回來的特產。
得知李國英居然還打這樣的主意后,鄧名笑了一聲:「要是炮轟了我的船,那我只好來攻打重慶了,這和搶劫川西的市集沒有什麼兩樣;不過這種大炮對我來說沒有用,你們沒有船可以讓我們打,要是你們不要了,也只能當廢銅賣。」
不過這次既然開了先例,鄧名就擔心以後清軍會不停地提高明軍俘虜的伙食費用,所以不可不防。鄧名告訴高明瞻,以後凡是明軍的俘虜,每人每月他最多支付一兩銀子的食宿費,而食宿標準就是:每天三頓飯管飽,而且要保證衛生,不許給明軍吃發霉變質的食品,每天都要有一頓飯提供豆子或蔬菜,每五天至少吃一兩肉。
「他要是想打重慶,扣不扣我們都一樣。」王明德剛剛想通,如果鄧名真想進攻重慶的話,那反倒是絕對不會扣自己的,不過這句話他實在不好說出口。
還有些心底話這個山西將領沒有講。他自認為這次算是開了眼界,正如高明瞻說的,鄧名這裏的伙食不錯,如果鄧名確實有信用的話,那以後誰還願意再在危急時刻和他拚命呢。上次山西綠營從忠縣逃跑回來時,羸弱的人途中都填了溝渠,壯漢也丟了一半,倒是王明德這些傢伙一個個紅光滿面地回來了。王明德說他們一直在忠縣堅守到明軍撤退,多半也是交了伙食費了吧?
「高巡撫好眼力。這個鍋是用銅陵出產的上好黃銅做的,最是提味。」鄧名馬上就是一頂高帽送上,然後繼續給大家介紹菜品。擺上桌的菌類有些還是從都江堰運來的:「這都是青城山的蘑菇,諸位一定要好好嘗嘗。」
高明瞻聽到這裏不由得愣住了,從來沒有一個統帥把被俘將士的待遇這麼放在心上。雖然這些條件基本上是難以實現——重慶的清軍沒指望能夠抓住川西的軍官,不過高明瞻從此牢牢記住,萬一抓住了川西的將士一定要妥善對待,否則鄧名絕對會翻臉不認人。
問題就是重慶的將領們現在手裡沒錢,庫房裡只有李國英運來的糧秣,這東西在川西肯定賣不上價,只要看看鄧名能不停地給夔東軍物資補給就能明白;而且現在兩軍還在交戰,要是把軍糧賣給敵軍那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嗎?要知道不是人人都是袁崇煥的。
不過賣廢品肯定是賣不出百萬富翁的,鄧名回收廢品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在把這些人對財富的慾望調動出來后,鄧名推出了他蓄謀已久的珠寶生意,和綠營將領們大談起了翡翠的前途和升值潛力,以及翡翠的保健價值。
「諸君大駕光臨,真是蓬蓽生輝啊。」鄧名請這些人吃飯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賣他的石頭,尤其是翡翠。翡翠在後世明明那麼貴重,可在清初就是賣不出價來,真讓鄧名不甘心。
前世在四川旅遊的時候,四川人就和鄧名大談水晶的藥用價值,還舉出《本草綱目》當證據,李時珍在書裏面說水晶味寒,能明目、去濕熱、消除腫瘤。當時鄧名就想當眾反駁:李時珍一個不懂化學的古人也就算了,水晶這種二氧化硅晶體,沙子一樣的東西,就是晶形好看罷了,而且就是李時珍,又在什麼時候說過水晶居然能吸收電腦輻射、主治腰間盤凸出和頸椎增生了?
「什麼叫賣廢品?」高明瞻反問道。
「這麥酒真不錯。」幾大碗酒下肚,山西遊擊的嗓門也震天響了,居然主動向鄧名詢問:「鄧提督,這麥酒還有嗎?」
「延平郡王拿下了台灣,那是很大的一個海島。」鄧名在綠營將領們忙著吸煙的時候,又給他們透露了一個內幕消息:「台灣盛產甘蔗,以後川西會從台灣買回來白糖,那是和沙一樣細,和雲彩一樣白的好糖啊,到時候你們如果需要,我們路過重慶的時候也可以賣給你們一些。」
聽了那位山西人訴苦后,鄧名就趁機下手,稱只要重慶願意付錢,川西可以向他們出售副食和酒類,以及其它各種消耗性奢侈品。鄧名一邊說,一邊就又取來湖廣的煙草請重慶綠營軍官品嘗。
「總督大人不是昨天一早就睡了么?」
翡翠雖然漂亮,但是東南幾省的人都不要——他們倒是願意買點寶石;李定國不要——昆明的明軍除了緬甸的黃金以外只需要物資;馮雙禮也不要——只是禮貌性地拿了幾塊觀賞;鄧名下了決心,一定要讓這些不識貨的人統統後悔得腸子都青了。
「那就多吃點。」鄧名一聽心裏也是大石頭落地,他剛才最擔心的就是這人說什麼煞風景的話,導致飯局草草結束讓他沒有推銷石頭的機會。
「原來李國英也覺得重慶是雞肋。」鄧名臉上不動聲色,口中已經給這些人出了個最簡單的主意:「靠山吃山,你們難道還想把重慶城搬回保寧去嗎?不如賣些廢品好了。」
重慶的清軍遠比湖廣和兩江的清軍鬥志旺盛,鄧名和手下軍官討論這個問題時,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顧忌少,生活質量差;所以鄧名很願意向重慶清軍出售一些奢侈品,以改善他們的生活。
聽到這裏,不少綠營將領的眼又直了,雖然他們屬於將官,但在這個物資流動極不發達的年代,前線將領的物資生活很單調。就好比鄧名剛剛掏出來的煙草吧,重慶這個深陷明軍包圍圈裡的孤島已經很久都沒有得到類似的補給了,偶爾從西安運來一點,轉眼之間就會被大伙兒搶光。而白糖、醋、醬油這些調料都不屬於必需品,在嘉陵江船隻不足,一半的物資還要靠人工肩挑背扛的情況下,李國英只會多運輸一些糧食和豆類。
「總督大人鑄的那些大炮其實也是廢品。」終於有人提起了李國英鑄造的超級大炮,腦子還有點清醒的王明德企圖把話題岔開,但其他人醉醺醺地不服氣:「那個大炮什麼用都沒有,說給鄧提督知曉又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