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刃》第五卷 叢林戰刀

第七十五節 小巫大巫

第五卷 叢林戰刀

第七十五節 小巫大巫

人數不能從根本上說明問題,就算凌天翔以前只是個特種兵,擅長的是單兵作戰,特別是在敵後的破壞與暗殺行動,可是他也很清楚,在大規模軍團作戰中,任何單一兵種都不可能取得優勢,更難以獲得勝利。因此,除了兵力之外,建立一支完整的,多兵種合成的部隊才能具備真正強大的戰鬥力。
在沒有拿到足夠的參考數據的情況下,凌天翔只能大概估算了一下。如果以1000人為單位,組建兩個全建制的營級部隊,除了步兵之外,再設置通信、電子、偵察、航空、防空等各兵種的話,僅裝備採購費用就將超過10億美元。這還是扣除了部分無法購買到的重裝備后的結果。
凌天翔接過了酒杯,勉強擠出了一絲笑容,他跟肖遙在軍隊就鬥了兩年,知道肖遙是個很好強的人,只是現在凌天翔擔心的並不是肖遙的傷情。
其次是裝備問題,軍團現在所擁有的武器裝備仍然以單兵武器為主,重裝備非常少,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而要在短期內獲得大量重裝備幾乎不可能。
「你們回來了?」凌天翔從書房裡走了出來,「肖遙的手術怎麼樣?」
相對而言,「礪刃」軍團的規模並不小,早就脫離了普通雇傭軍的行列。作為有國家,而且是大國暗中支持的雇傭軍,「礪刃」軍團本身就不同於普通的雇傭軍。經過了數年的發展,「礪刃」軍團的規模也擴大了十多倍,從成立之初的幾十人,到現在的幾百人。站在旁人的角度上,這個發展速度已經是相當驚人的了,而在凌天翔看來,這個發展速度仍然遠遠無法滿足實際的要求,無法應付現實的威脅。
很多先進裝備實際上是無法在國際軍火黑市上買到的。比如單兵戰術指揮與通信系統,就只能買到一些零部件,然後再組裝起來使用。問題最大的還是重裝備,以前凌天翔沒有考慮這個問題,畢竟普通雇傭兵面對的往往都是一些戰鬥力低下的敵人,不需要使用重裝備,可是當戰鬥規模擴大,需要面對實力更強的對手時,重裝備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而坦克、戰車、作戰飛機、直升機這些重裝備都無法通過購買的渠道獲得。
換句話說,擴大軍團規模所需的很多重裝備是有錢也買不來的!
從伊拉克到伊朗,再到緬甸,軍團經過連續三次戰爭的錘鍊,凌天翔清楚的認識到,「礪刃」軍團仍然比他所需要的弱小得多。如果說「北風之神」,「雷神之錘」這類的軍團是真正的戰爭機器的話,那麼「礪刃」軍團現在就只算得上是一把小小的手術刀,雖然鋒利無比,但是卻缺乏足夠的威力,也就只能執行外科手術式的任務,而無法獨立承擔起更大規模的作戰任務。
飛行員、防空導彈操作員、坦克手,這些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進行培訓。錢還是次要的問題,培訓這些軍事技能還需要大量的訓練設備、設施。很多高端設備根本就買不到,甚至連共和國也無法提供。另外還需要教官,而現在軍團里沒有這類教官。
對敵人的清楚認識激發了凌天翔要繼續壯大的雄心,要將這個想法變成現實,那還得加深對自身情況的了解。凌天翔也才要求連豫泯給他詳細的公司報表,好徹底掌握軍團的情況,然後制訂出新的發展計劃。
在緬甸的作戰行動也凸顯了這個問題。當時,直升機是不可取代的運輸與交通工具,可「礪刃」軍團卻沒有直升機飛行員,也沒有直升機,所以不得不依靠陸航的幫助。另外,空中支援在特殊時間、特殊地點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可「礪刃」軍團卻沒有類似的打擊力量。
建立一支多兵種的合成部隊並不容易,而且很多困難是凌天翔之前都沒有想到的。
最大的麻煩還是人員培訓。錢是可以賺的,甚至裝備都可以從敵人的手裡搶,可是作戰人員的素質,特別是掌握使用高技術裝備的能力卻無法通過實戰經驗來獲取,只能通過嚴密的,高強度的訓練獲得。
傍晚,當袁德良與連豫泯回來的時候,凌天翔仍然呆在酒店裡面。
此時,除掉陣亡的,以及受傷殘廢的隊員,「礪刃」軍團編製內的正式隊員有578人。算上才招募的300名「退役」特種兵,以及蕭慶國在緬甸新招募的,甘寧軍在伊朗與伊拉克招募的,以及魏大明在國內發展的隊員,軍團的總人數已經超過了1000人。這足以編成兩個加強步兵營了。
這隻是三個主要問題,次要問題更多。比如「雷神之錘」軍團在緬甸的顛覆活動,這也是「礪刃」軍團無法完成的。可以這麼說,雖然「礪刃」軍團是一把非常鋒利的手術刀,但是卻太小,而且太缺乏韌性,因此也就只能用來做手術,而無法做別的事情。一支優秀的雇傭軍不僅僅只是一把手術刀,如果要用某種武器來形容的話,那就更應該像是一把軟劍,鋒利而剛柔兼濟,遊刃有餘。
「天翔,你不會一天都沒有出去吧?」袁德良看了眼放在客廳餐桌上的那隻盤子,上面還有點食物殘渣呢。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裝備採購。現在軍團所需要的大部分武器裝備可以在黑市上買到。比如使用得最多的Mk46與Mk48型輕機槍,雖然這兩種輕機槍也剛剛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特種部隊,但是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已經有賣的了。另外大量使用的狙擊步槍、爆炸器材、單兵反坦克導彈與單兵防空導彈都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渠道購買到。
「放心吧,醫生已經做了擔保,而且豫泯已經安排了最好的康復大夫負責照顧肖遙。那小子也挺倔強的,我看最多半年,他就會完全恢復正常。」袁德良去倒上了三倍酒,「他還特別讓我來跟你說,把他的位置留著,他不會這麼輕易被擊敗的!」
緬甸這次行動給凌天翔的感觸就很大。雖然「雷神之錘」軍團並沒有使出全力,但是「礪刃」軍團也只能全力招架,而無法還手。緬甸內戰的結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共和國的態度決定的,而不是由「礪刃」軍團決定的。按照凌天翔的估計,如果「礪刃」軍團有足夠的規模的話,根本就不需要共和國直接出兵,完全有能力扭轉緬甸的戰局。也正是如此,讓凌天翔清楚的認識到,如果「礪刃」軍團需要成為共和國手裡一把鋒利的外科手術刀的話,就得繼續壯大自己,不但要更加的鋒利,還要更加的強大,最好不僅僅只是一把外科手術刀,而是一把戰刀,一把可以劈開荊棘,斬殺敵酋的戰刀!
首先是資金上的問題。雖然現在軍團接了幾個大業務,有了大筆收入,但是在扣除了償還軍團基礎建設費用之後,剩餘資金並不多。再扣掉軍團官兵一年的薪水之後,能夠用來周轉的流動資金也就只有3億美元左右。再考慮到今後軍團擴招,需要採購大量的單兵武器裝備、培訓新成員的花費,應對不可預見問題的必備金等等,這3億流動資金是不能亂花的,必須要精打細算的使用。
軍團的情報系統也需要完善,連豫泯在委內瑞拉輸掉了最大的一份合同,就是因為沒有及時活動準確的情報,讓「北風之神」軍團搶走了機會。另外,軍團本身的基礎通信與電子設備也需要完善,儘管張祖德已經開始動手做這方面的工作,可仍然缺乏設備與人員。軍團還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員招募體系,這個是由連豫泯與魏大明在負責的,可進展並不怎麼樣。軍團還需要充足的訓練設施,齊建軍已經提交了相關的報告。
這也正是凌天翔理想中的軍團,可是當他完全的掌握了軍團的實際情況后,他發現「礪刃」軍團離理想中的目標還有很遠的距離。
「非常成功,手術是在下午進行的,只花了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連豫泯把外套隨手丟到了沙發上,「沒有任何危險,度過24小時的觀察期之後,大概需要半年的康復時間,也許康復期會長一點,但不會超過一年。也就是說,一年後,肖遙就將完全恢復正常。」
首先是資金。步兵是最「省錢」的部隊,就算是將大部分隊員都培訓成具備一定特種戰鬥能力的准特種兵,其培訓費用,購買裝備的費用,以及隊員的薪水開支都相對低廉。按照凌天翔的估計,每年花在一名隊員身上的經費在5萬到20萬美元之間,平均大概只有10萬美元左右。只要軍團能夠接到足夠多的業務,不斷的執行任務,那麼要養活這些隊員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可是,要建立一支包含了電子、通信、情報、防空、航空等各兵種合成的作戰部隊的話,就決不簡單。
在普通的雇傭軍中,是否需要建立多兵種軍團並不是個大問題,畢竟普通的雇傭軍執行的任務都很單一,而且戰鬥規模都不會很大,作戰時間不會很長,任務的難度也不太大,往往一群特種兵就足以完成任務了。在由國家暗中支持的雇傭軍團中,這個問題就極為明顯了。比如,在伊朗的作戰行動中,「北風之神」軍團所體現出來的戰鬥力就遠超過了「礪刃」軍團。
這一點,凌天翔心裏很清楚。當時,「礪刃」軍團的任務多半是協助伊朗游擊隊作戰,或者是幫助伊朗訓練游擊隊。相反,「北風之神」軍團卻參加了後來的幾次重大戰役,比如在哈馬丹的防禦作戰中,「北風之神」軍團就曾經協助伊朗軍隊守衛防線,襲擊美軍的後勤部隊,甚至操作防空導彈,對付美軍的戰術轟炸機。可以說,在伊朗戰場上,除了交戰雙方的正規軍之外,「北風之神」軍團是另外一個主角,前後派遣了數千名官兵參戰,並且為伊朗一方立下了汗馬功勞。相反,「礪刃」軍團一直在小打小鬧,雖然在敵後游擊戰中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但是卻沒有能夠在正面戰場上發揮多少作用。
在伊朗戰場上,「北風之神」軍團就一直在幫助伊朗軍隊執行防空作戰任務,在被擊落的美國戰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歸於該軍團。可見「北風之神」軍團不但具備普通雇傭兵的作戰能力,還能執行一些常規作戰任務,這也就擴展了該軍團的作戰範圍,必要時,甚至可以取代政府軍打贏高強度的局部戰爭。
當然,一支高素質的雇傭軍擁有的不僅僅是防空作戰能力。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北風之神」軍團就出動了數千兵力,除了掩護俄軍之外,甚至直接操作坦克,成為了殺入格羅茲尼的第一支軍隊。在伊朗戰場上,「北風之神」軍團的坦克手就直接參加了哈馬丹附近的反擊作戰,成為了第一支撕破美軍防線的部隊。
人員的培訓問題同樣嚴重,沒有合適的器材與設施,沒有合適的教官,沒有合適的場地等等,這些因素都決定了,無法在短期內培訓出足夠多的多面手。
當一系列的問題擺在凌天翔面前的時候,他才發現,就算緬甸內戰給了軍團一次難得的發展契機,要把握住這次機會卻並不容易,甚至可以說非常困難。
可想而知,僅僅是金錢方面的問題就足夠讓凌天翔頭痛了。
肖遙做手術的時候,凌天翔並沒有去醫院,有連豫泯與袁德良在那邊守著,就不會有問題了,而且他也覺得自己去醫院無法幫上什麼忙。一整天,凌天翔都在考慮軍團發展的問題。他知道,緬甸內戰已經讓共和國清楚的認識到,扶持一支為共和國利益服務的雇傭軍的重要性,這也正是「礪刃」軍團最好的發展機會,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至今,共和國仍然沒有另外一支類似於「礪刃」這樣的軍團。可是該怎麼把握住這次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