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刃》第六卷 遊刃有餘

第二十八節 拔刀出鞘

第六卷 遊刃有餘

第二十八節 拔刀出鞘

信號是從後方的戰術指揮中心發來的,盤旋在營地上空5000多米處的無人偵察機早就確定了營地里的偵察雷達的工作頻率。當雷達波消失之後,偵察機立即就發出了信號,戰術指揮中心接到了信號之後,會立即把消息發給前面的部隊。
2公里的距離,凌天翔與阿馬拉是爬過去的,足足花了2個半小時的時間。其他的所有狙擊手也都是爬過去的,誰都知道,這2公里的距離極為關鍵。雖然有山丘的掩護,敵人的偵察雷達不會發現他們,但是誰也不敢保證,敵人沒有在這附近設置暗哨。當然,更重要的是,頭頂上說不定會有敵人的無人偵察機在活動,那麻煩就更大了。
「可惜!」阿馬拉又低聲的嘀咕了一句。
「戰術配合由張祖德全權負責,另外連豫泯會每五分鐘給我們發送一次戰場情報。而我們在前線的配合,主要就是按照計劃行動。」
最後一發導彈射出后,襲擊部隊迅速撤退。此時,營地里的喬治亞軍隊,以及一批雇傭軍已經開始反擊了。看到這一幕,凌天翔冷笑了起來。甘寧軍肯定會留上一手,而且特種部隊在撤退的時候絕不會給敵人留下追擊的機會的。
凌天翔與甘寧軍都點了點頭,為了確保不被敵人發現,盡量減少無線電通信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發出的確認信號也非常短暫,基本上不可能被發現。
聽到阿馬拉的嘀咕聲,凌天翔立即舉起了左手,單兵通信設備的顯示器就在左手的前臂上,屏幕只有7英寸大,而且是寬屏,卻能夠顯示很多信息。
凌天翔點了點頭,朝圍在周圍的三十多個狙擊手看了一眼,說道:「按照計劃行動吧,我們大概還有3個小時的時間。」
「前面就是營地。」偵察小隊的小隊長趕了回來,「現在只能分散前進,不然很容易被發現。」
兩人同時打開了狙擊步槍上的保險。凌天翔沒有立即使用M82A3。那支重型狙擊步槍就放在了他的右手邊,也就是他與阿馬拉之間。戰術狙擊不需要使用重型狙擊步槍,只有在發現了敵人的重型裝備之後才有這個必要。
隨著直升機的轟鳴聲逐漸遠去,凌天翔跑上了山坡。
「要吃點嗎?」凌天翔拿出了壓縮餅乾。
凌天翔沉思了一下,說道:「就這麼辦,我們得抓緊時間。」
每爬出一步,凌天翔就會停下十多秒鐘,仔細觀察了周圍的情況后,再爬出下一步。阿馬拉跟在他身後大概10米的地方。兩人身上都披著山地作戰偽裝服。這些偽裝服都是隊員們自己加工製作的,與一般的制式偽裝服有很大的區別。外觀上,差別最明顯的就是顏色。這幾乎與周圍的地面顏色完全一樣。另外,偽裝服是由吸收雷達波的材料製作的,還有很不錯的隔熱能力,可以應付雷達與紅外偵察。材質也要比一般的偽裝服稍微硬一點,這樣才能夠在外觀上更像是一塊岩石,不至於被人一眼就看了出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凌天翔與阿馬拉,還有埋伏在山丘西北面的另外62名隊員都耐心地等待著。
阿馬拉點了點頭,他也了解整個戰術計劃。到時候,支援部隊將為他們爭取到寶貴的十分鐘時間。在十分鐘之內爬過山頂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可是要同時避免暴露,這就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塞黑士兵大部分都是斯拉夫人,與俄羅斯人的血緣關係很近,相貌上的差別也不大。更重要的是,塞黑軍人以前一直接受俄式戰術訓練,非常熟悉俄軍的作戰方式,也非常熟悉俄制武器裝備。
隊伍立即分開前進,凌天翔他們的目的地是營地西北面的那座山丘。
「差不多就這裏了。」凌天翔長喘了口氣,「現在要等支援小隊行動,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過去,然後我們再翻過山頂,進入隱蔽陣位。」
凌天翔長吸了口氣,他很想爬到山頂上去看看,只是現在不是時候。甘寧軍指揮的支援部隊會在十五分鐘后發動襲擊,敵人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營地的南面,而凌天翔他們也只能在這個時候開始行動。
凌天翔自顧自的吃了起來,沒有再理會旁邊的搭檔。阿馬拉也沒有開口,畢竟現在距離敵人的營地就一步之遙,他不免有點緊張。凌天翔心裏也有點緊張,但他沒有表現出來。誰都會在危險前面感到緊張與害怕,可一個優秀的戰士能夠戰勝自己的害怕,而不會被緊張的情緒所控制。
阿馬拉搖了搖頭,他對這類高能口糧從來不感冒。
因為有無人偵察機的支援,一路上,部隊避開了所有的巡邏部隊,而且部隊是從南面進入的,因此也沒有遇到多少暗哨。原本計劃需要花4個小時的路程,實際上只用了3個小時就走完了。最後,部隊停在了山丘的西北面的一片樹林裏面,距離營地不過2公里。
「問題不大,主要就是配合。」甘寧軍嘀咕了一句。
按照計劃,支援部隊將扮演一支俄軍的特種部隊,並且對喬治亞軍營發動一次不算成功的襲擊。也許,營地里的雇傭軍會有所懷疑,或者會立即提高戒備,但是在襲擊發生的時候,肯定會重點應付南面的戰鬥。
「這是我們所在的位置。」顧衛民將地圖鋪在了一塊岩石上面,雖然單兵電腦中有現成的數字地圖,但是他仍然習慣使用傳統的地圖。「距離軍營大概有15公里,行軍需要至少2個小時,考慮到中途繞路,以及避開敵人警戒部隊所需要的時間,我們至少得在4個小時之內機動到位,最好能夠縮短到3個小時之內。到時候,各部隊發出就位信號。這是戰鬥開始前的最後一次信號。」
這一刻鐘顯得非常的漫長,就在凌天翔懷疑電子軍用表是否出了問題的時候,遠方傳來了陣陣微弱的槍聲,還有導彈與火箭彈發射時的尖利呼嘯聲,爆炸聲隨後而致。支援部隊除了甘寧軍之外,全是塞黑籍的隊員,使用的全是俄軍的制式裝備,甚至穿的軍服都是俄軍特種部隊的。
這十分鐘極為漫長,當凌天翔與阿馬拉到了自己的狙擊陣位上的時候,兩人都出了一身的臭汗,不是因為過度疲勞,而是緊張所致。只要被敵人發現,那麼他們就將遭到打擊,到時候整個行動都將失敗。可以說,支援部隊準確,及時的進入陣地,這是整個行動中最為關鍵的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
果然如此,當追擊的部隊剛剛衝出營地的時候,埋設在營地南面的炸彈就被陸續引爆了。
「記住,盡量射傷敵人。」凌天翔叮囑了一句。
凌天翔只是點了點頭,他已經瞄準了一個正在揮手指揮其他人員的雇傭軍,雖然那人身上沒有任何軍銜標誌,但肯定是個軍官!
隊伍立即散開,32個狙擊小組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了高解析度的衛星照片,加上無人偵察機拍攝下來的照片,就提前安排了每一個狙擊陣位。準確的說,是每一個狙擊小組的隱蔽地點。只有到了戰場上,狙擊手才會確定最後的狙擊陣位,而且會預先設置好幾個狙擊陣位,這樣才能避免遭到敵人狙擊手的反壓制。
雖然隔著1000多米的距離,但是凌天翔仍然能夠清楚的看到戰鬥的情況。襲擊的隊員打得很有章法,可同時又顯得有點凌亂。這是要讓敵人相信,他們是一支準備偷襲營地,卻遭遇到了失敗的特種部隊,因此在進攻不力的時候,進攻會比較亂,卻能夠迅速轉變戰術,並且成功撤出戰場。至少,俄軍的特種部隊也不是吃素的,特別是信號旗、阿爾法等幾支頂尖的特種部隊的戰鬥力都非常強大。
「有信號了。」
營地南面的槍聲稀落了很多,追擊的部隊也撤了回來,爆炸產生的硝煙正在逐漸散去。大部分雇傭兵都沒有放鬆警惕,喬治亞軍人很是緊張,甚至還在不斷的開槍,不斷的盲目掃射。喬治亞軍人的素質差多了。
一路上,凌天翔與所有隊員都保持著沉默。為了能夠讓支援部隊安全到位,顧衛民特別給他們這邊安排了一個小隊的偵察兵。這一個小隊的十名隊員都是最初加入軍團的特種兵,能力極為出色,而且一直跟隨顧衛民作戰,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他們的任務就是在主力部隊前面大概2公里處前進,負責剷除敵人的暗哨,或者是提前發回信號,好讓主力部隊避開敵人的巡邏部隊。
爬到半山腰,凌天翔停了下來,過了一陣,阿馬拉也爬了過來。
「到時候,由老甘首先發動進攻。」顧衛民看了眼手錶,「撤退的時候,要發出信號,好讓我們知道具體的情況。接著就是支援部隊負責壓制營地內的重武器。直升機將在大概10到15分鐘之內到達,因此,在這期間,無論如何都要控制住局面。主力突擊部隊需要近半個小時的時間才能投入戰鬥。」
營地南面的戰鬥足足持續了15分鐘,按照計劃,只需要十分鐘,最長不超過二十分鐘。顯然甘寧軍的時間感很強。
為了避免打草驚蛇,負責火力支援的直升機群只能在俄羅斯境內待命。這樣一來,直升機群在接到了戰術支援的命令后,需要至少10分鐘的時間組織,並且飛到營地上空。這是短得不能再短的時間了。
射傷一個敵人,那麼就至少可以牽制住兩個敵人,這是分散敵人兵力,削弱敵人戰鬥力的有效辦法。相反,如果直接射殺一個敵人的話,那麼敵人不會在戰鬥中去收拾同伴的屍體,所起到的效果反而不太好。
爆炸聲剛剛響起,凌天翔與阿馬拉朝山頂爬去。繞過山丘不太現實,雖然爬過山頂也有一定的風險,但是要在十分鐘之內到達自己的狙擊陣位,就必須要從山頂爬過去。當然,凌天翔與阿馬拉都控制著速度。現在誰也無法肯定頭頂上有沒有敵人的無人偵察機,而且也不知道敵人會不會繼續密切監視西北方向上的山丘。不管怎麼說,必須要在支援部隊與敵人交火的十分鐘之內就位,不然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行動。
在軍團里,凌天翔作為軍團司令官,有著別人不可取代的地位。可是,在戰場上,他只是數百名隊員中的一員,只是一名普通的戰士。凌天翔很清楚自己的兩個身份,因此他也一直以最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在這個戰場上,誰都是最普通的一員,就算是擔任戰術指揮任務的顧衛民也不另外。這也是軍團能夠團結一致,能夠生存發展下去的不二辦法。
這2個小時的日子是很不好受的。密不透風的偽裝服有不錯的偽裝效果,但是被裹在裏面的人卻非常難受。雖然高加索山區的氣溫並不高,但是憋著2個小時不透氣,那絕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
「肯定是真正的特種部隊。」阿馬拉都看出了苗頭。
凌天翔也嘆了口氣,炸彈引爆的時間稍微早了一點,如果晚上2分鐘的話,那麼追擊部隊就會遭到巨大的傷亡。可隨即,凌天翔就覺得這不是大的問題,甚至可以說這是故意安排的。撤退時引爆炸彈的目的不是要炸死多少敵人,而是要使敵人放棄追擊。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再說,如果在準確的時間引爆炸彈的話,只會讓敵人相信這是一個圈套,讓敵人提高警惕。當然,至少有十多名喬治亞軍人與雇傭軍被炸死炸傷,其中大部分是傷員,那麼敵人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搶救傷員,營地里的情況也會比較混亂,這為接下來的戰鬥提供了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