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原始人》第十一卷 青雀十三年

第1026章 悄然改變的商議事情人員

第十一卷 青雀十三年

第1026章 悄然改變的商議事情人員

至於小杏兒,這個小閨女,說話說的應該更加的清晰了,走路也更加的硬實了。
如今到了收割的時候,這裏就變成了一千多人。
部落里的人,知道神子一般情況下,輕易不會動筆,一旦開始動筆,那在之後的日子里,極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對部落有很大影響的東西。
在牧羊人驅趕之下,成群的羊,漫過秋天的草地。
他們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
當然,這裡是指,附近的藥材鋪子,還沒有怎麼大規模的收購薄荷之前。
這麼多的人睡在這裏,當然不會特別的安靜,很多人都在這裏說話。
喜歡水澤地。
涼爽之中,又有著淡淡的清香,很是舒服。
說起來也是奇妙,不知不覺間,自己就已經將要成為三個孩子的父親了!
並且說明這些問題的存在,將會對部落造成哪些不良的影響。
這是後來又來到這裏之後,韓成才慢慢的注意到,並想起來它的各種功效的。
錦官城這裏還有著許多的事情沒有弄好,局面還沒有徹底的安定下來,無論如何,自己都不能回去!
這是在糧食盡數歸倉之後的放鬆。
制度這個東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伸手從床榻邊上用石頭支起來的小石台上摸過改良過的火摺子,拔開吹亮,將上面的油燈給點亮。
種地過活,是真正的靠天吃飯。
到了這個時候,更為靠北一些地界的它們,所生長著的穀子,應該也差不多要成熟了吧?
在大規模的收購薄荷之後,往日里生長的一片一片的薄荷,很快被收割的長不起來了……
就比如坐在這裏往北而望的韓成……
相反,還常常會經歷上很多的身不由己……
這樣的調整,一定會浪費掉一些時間。
小傢伙也一定變得更加懂事了。
落在成熟的稻田中,落在波光粼粼的水渠上,落在持著火把敲著銅鑼巡視田地的部落的人身上。
陶碗裏面裝著的,是一些有著一些顏色的水。
秋陽的照耀下,已經有了一些木色的葫蘆,顯得熠熠生輝。
這水是用晒乾的薄荷葉子沖泡而成的。
但是真的長大之後,才會發現,成年人的世界,遠沒有自己兒時想象的那樣美好。
部落里的人,還是如同以往那般,彙集在一起同時吃飯。
人成年之後,並不是就變得無所不能了起來。
這種思念比以往的時候來的都更加的強烈,讓他有種恨不得立刻就啟程,從這裏離開,翻越這崇山峻岭回去的衝動!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韓成還沒有將部落在今後將要施行的制度給想好。
遠處鳥兒鳴叫,水中有魚兒在擺動著尾巴來回遊動。
韓成坐在這裏一動不動,回主部落的衝動,被他死死的按在了胸膛之中。
晚上熬夜在這裏一點一滴的思考書寫。
淡淡的月光自夜空中灑落。
錦官城的院落之中,睡著的不僅僅之後韓成一個。
在今後的日子里,部落里的人主要的工作就是收割、打場、晾曬稻穀。
這是在碾壓已經打過一遍的稻穀桿,將之前一些沒有打掉的稻穀,給打下來。
白雪妹現在顯懷應該顯得非常明顯了吧?
也不知道主部落、銅山居住區、秦嶺分區這些地方怎麼樣了。
而且還會造成人心的浮動,耽誤秋收的進行是一定的。
幾個人身前的石桌上面,一人面前擺放著一個陶罐,邊上放著一個安裝了曲形木柄的大茶壺。
這當然不是韓成也沒有逃脫掉真香定律,而是經過昨天的晚上的思索,他覺得在秋收的這個緊要關頭,做出這樣的重大調整是不太好的。
因為在神子這樣說之前,他們一直都覺得現在的制度是非常好的,並沒有從中看出什麼不妥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是不能貿然推行分批次吃飯的事情。
這是部落里的人,用他們的方式,在表達著對神子的尊重與敬愛。
他準備將這些都給寫出來,而後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結合著自己部落現在的情況,找出符合自己部落的制度出來。
這個過程並不是很順利,寫過一陣兒之後,韓成就會沉思一陣兒。
畢竟之前那麼多的時候都熬了過了,此時到了最後的關口,要是真的被雨水將這些東西給毀掉了,那可就是真的令人難受了!
願巫能夠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熱情,因為這能夠從一個側面證明巫的寶刀未老……
在部落里大公雞的鳴叫聲中,新的一天如約到來。
已經忙碌了一早上,做了不少活計出來的人,聞言便放下正在忙碌的事情,來到清澈的水渠邊上,清洗了之後,回到部落去吃飯。
月光下的韓成,遠遠的看著打著火把在稻田周圍巡視的人,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錦官城這裡有著大片的淺水域,自然也就不會缺少薄荷。
錦官城這裏的秋收,就此徹底的拉開序幕。
收穫過的稻田邊上,有長腿的水鳥,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等待著獵物的出現。
忙碌之中,火紅的太陽自東方升起,不一會兒的功夫,便往上升起了許多。
有些時候,好大一會兒都寫不出一個字來。
在後世的時候,在韓成的印象之後,只要是有大片稻田存在的地方,一般就不會缺少薄荷的蹤影。
落在了點點螢火,與隨著人一起走動的狗子身上。
石桌之上,除了茶碗之外,還有一個本子,本子上面所記載的,就是韓成這段兒時間之內,對於部落里制度的思考。
一些人一開始的時候,做起這樣的事情來,還比較手生,但過了幾天之後,一切就都變得輕車熟路起來了。
一旦制定不好,其所產生的不良後果,甚至於比很多的災害都嚴重。
沒過太久的功夫,眾人便在錦官城的飯堂前面彙集起來,開始接過那一碗碗的飯吃了起來……
掀開蚊帳,將懷裡抱著的小方桌放到床上,脫掉鞋子,韓成也來到了床上。
經過這些時間不斷的思索,韓成基本上已經將這件事情給定下了。
稻田中的人們,在不停的忙碌著。
在這寧靜的秋日午後,韓成找來了貿與二師兄,坐在了日光照耀下的葫蘆棚的下面。
而後又重新把火摺子蓋上,放回原來的位置。
這種東西早在韓成第一次前來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只不過那時候的他,絕大部分的心神都被水稻以及甜黍桿給吸引了,沒有怎麼在意這個有著不小功效的好東西。
貿還有二師兄兩個人,看著坐在自己等人對面,對自己兩人說著話的神子,一時間有些懵。
天高地迥,林木之中偶有黃葉落下。
韓成所寫的,就是他所知道的一些制度。
人生就是這樣,世界不會繞著誰轉圈。
小豌豆的個頭,肯定又長高了不少。
在這樣耀眼的陽光的持續照射下,有孩童從錦官城那裡出來,來到田地邊上,呼喊部落里的眾人回去吃飯。
被月光拉長的身影,投落在地上,也跟這月光一樣,變得朦朧與模糊。
薄荷這種東西,分佈非常的廣泛。
韓成也端著碗,吃的格外香甜。
小時候總是想要快快長大,覺得成人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一千多人收割一百多人種下的水稻,那自然是輕輕鬆鬆,不費多少力氣。
心中緊繃著的弦鬆開的人,最是容易產生一些別樣的情感,得到一些關於人生的感悟。
有的是後世他所直接接觸到的,有的則是歷史上的王朝、以及王朝還沒有建立的時候所採用的一些制度。
願這些地方,秋收的時候都能順利進行,不要碰上連陰雨。
現在在這裏,巫與大師兄兩個人都不在身邊,韓成就將人選換成了貿與二師兄。
一個人趴在桌案前面,在這裏安安靜靜的書寫……
坐在這裏思索了一陣兒之後,韓成從這裏站起來,轉身下了部落的圍牆。
所以沒有過上太久的時間,十天的功夫都沒有要了,錦官城的這裏所種植的水稻,就被收割晾曬了一個差不多了。
做好這些事情之後,韓成便從邊上拿來了一個用紙和針線製成的本子,在眼前的桌安上攤開,手裡面拿過一截炭筆,開始在上面慢慢的寫字。
遠山、近水、散落在這一片土地之上生活著的人、隨便漫步的鳥……
對於錦官城的人而言,今年收割水稻的任務並不重。
這一切都是那樣的寧靜與美好,讓人有種說不出來的舒適感受。
人的情緒很是不穩定,可以用千變化萬千來形容。
如果老天爺不賞臉話,半年甚至於是一年的努力,都將會白費!
來到他所居住的小屋那裡,搬出來了一個小方桌,藉著月光來到了葫蘆棚下面。
淡淡的月光灑下,彷彿給他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紗衣。
以前在主部落的時候,韓成進行這樣的事情的時候,總是先找巫以及作為首領的大師兄進行商議。
很多時候都是需要看老天爺賞不賞臉。
不僅僅是韓成,部落之中其餘緊繃著一根弦的錦官城的其餘人,也都放鬆了下來。
比如部落出現的各種各種的新工具,以及部落里的課本這些東西,都是神子通過這樣的方式所弄出來的。
看著顯得空蕩蕩、滿地低低的水稻茬子的稻田,韓成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制定出來符合部落里現在情況的制度出來。
只要是他所知道的,他都會對其進行思考,並將其與現在的部落做對比。
如今,部落里的糧食已經盡數收割回來,就算是下再大的雨,韓成也不用擔心了,可以長出一口氣。
以期從裏面找到一些與現在的部落,所貼合的制度出來。
也正是因為知道這個,所以韓成才會如此的鄭重。
打穀場之中,有一些人牽著牛的繩子,讓牛拉著石磙在轉圈圈。
靜悄悄的夜裡,高大圍牆保護起來的錦官城內院之中,長著葫蘆的棚子下,一盞油燈在這裏靜靜的燃燒著。
在山的那邊,有著他的妻子孩子,有著他所尊重的老人,有著他與部落里的人,一起打拚建造出來的東西。
巫晚上與圓睏覺的時候,不知道還能不能如同自己在部落里的時候,偶爾提起很大的熱情。
這其中,秋收的時候最是讓人提心弔膽。
不過,人只要努力的活下去,就總能得到一些比之前好上一些的東西!
簡直就是在這個時候,韓成所能找到的、天氣有些熱的時候,最好的飲品!
自己很快就能迎來第三個孩子了!
這讓他如何的不思念?
血一般的紅色消退,變為了更為耀眼的存在。
還有不少的人,都在這院落中睡著,饞的就是這夜晚的清涼。
也落到了高大的錦官城外牆之上,坐著的韓成身上。
跟之前的時候一樣,韓成先是對貿兩個人,說部落里存在的問題。
每個人都是自己主角的同時,也是這大千世界之中,芸芸眾生內的一員。
打穀場中的人,也同樣如此。
端著喝上一口,溫熱之中又帶著薄荷獨有的那種涼意。
不過在看到了韓成的舉動之後,部落里漸漸的就安靜下來。
鬆了一口氣的韓成,坐在這裏,望向北崇山峻岭也阻隔的北方,心裏面忍不住的升起一陣陣的思念。
錦官城處的炊煙,隨著晨風在慢慢的飄動。
部落里的人在一起吃飯,也不是一時半會兒了,就算是想要進行改革,也不急於一會兒了。
清涼舒適的空氣之中,錦官城生活的眾人,再度忙碌起來。
在想這些事情的時候,他的腦海之中不斷的回想著他所知道的一些制度。
他在思索著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和什麼樣的制度,來應對部落里此時的情況,讓部落變得更加有序和便於管理。
因為當初種植水稻的時候,只有一百多人。
聲音越來越小,最終變得鴉雀無聲。
此時將貿以及二師兄給找過來,就是想要說說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