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看金庸小說》第二章 神鵰俠侶

二 郭襄

第二章 神鵰俠侶

二 郭襄

「當時也不知是為了相救楊過,又或許是情深一往,甘心相從於地下,雙足一登,跟著也躍入了深谷。」(一五六二頁)
等到楊過跳下了萬丈深谷,郭襄立時跟著向下跳:
在《我看》中,曾評《神鵰》是一部情書,寫情之深,處處令人神往,郭襄雖是少女,但情意之深,也洶湧澎湃,只怕除了周伯通這樣的人之外,世上真的再沒有人可以脫出情關的了。
郭襄這時想見神鵰俠,自然是懷著一種少女心意之中十分隱秘的願望,這種願望,對她自己而言,可能也是模模糊糊,說不出所以然來的,可以肯定的,只是一定要實行這個願望。
郭襄的性格雖然比較衝動,但如果不是在客店之中,聽了神鵰俠的事跡,又知道自己幼時曾和他有一定的關係,心中有一種奇異奇妙的感情的話,也不會連妖魔鬼怪都不怕,一定要去見他一見。
只有郭靖這樣的蠢人,才以為郭襄是「受了驚嚇」,黃蓉就十分明白這是「女孩兒家的情懷」。可是黃蓉之差,真是差到了極點,到這時候,她還胡思亂想,認為楊過是利用她的小女兒來報仇來了,真正混帳至於極點,不堪至於極點,想楊過來報仇還情有可原,想到郭襄在風陵渡一日兩夜不歸,「已和他做出事來?」,那真是不可原諒之至了。
「嘆了一口氣,道:『也真只有你,才配得上他。』」(一六一八頁)
「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不知不覺的緩步跟在楊過後面。」(一三八一頁)
「郭襄滿臉喜色,低聲自言自語:『我生下來沒到一天,他便已抱過我了。』」(一三四七頁)
金庸由於一直在暗寫郭襄的戀情,所以到最後還要掩飾一番。郭襄跳進深谷,怎能救得了楊過,自然是為了情深一往!而這情之深,也到了生死相從,絕不考慮的地步。
楊過和郭襄都是聰明人,不必多費甚麼唇舌,郭襄既知楊過對自己絕無意思,自然也把心意深藏起來了。
那時,楊過戴著面具,「臉色焦黃,木僵枯槁,哪裏是個活人?實是一個殭屍。」難看至於極點,可是小姑娘看多幾眼,覺得「倒也不怎麼醜陋」,世上最沒有道理之事,每在於此,心中生出了情愫時的少女,是最最不可理喻的了。
郭襄和郭破虜兩個人站在一起,郭襄像是隨時隨地要從書中跳出來,悄生生、笑嘻嘻地站在讀者面前一樣,但郭破虜卻差得遠了,濃眉大眼一個少年,或許他太像郭靖了,所以沒有甚麼可以寫了。
楊過、小龍女後來都想設法叫郭襄歡喜,不要再總是想心事,但終於無法做得到,《神鵰》全書的最後一句竟然是:
在評論《神鵰》時,曾提出過,小龍女如果從絕崖躍下之後,再不出現,在小說的結構上更為完整。如果小龍女真的不再出現,楊過和郭襄之間發展下去會如何呢?不妨杯酒在手,慢慢設想,可以不知東方既白,讀小說的樂趣,一至於此!
甚至見到了神鵰俠之後,郭襄的反應,金庸只用了寥寥百餘字,可是卻將一個少女的心意,寫得入木三分:
郭襄自然是愛楊過的,才聽說有這樣一個人時,已經有了愛意,見到了之後,更加愛意茁長,但是她卻從來也沒有表達過,一點也不表達。所以,爽朗活潑的小郭襄,心頭其實也很有陰影,只不過她從來不加表露而已。

情意之深,洶湧澎湃

女兒家的情懷

但是兩人之間的感情,也只是到此為止而已。
《神鵰》在最後,加了一段郭芙的自白,想到她自己對楊過的感情,大可不必了,上海人說,叫「謝謝一家門」,郭大小姐和楊過相去一天一地,小龍女、郭襄還可以,其餘的,想都不必想了。
「……不由得怔怔的流下兩行清淚,握著楊過的手,柔聲道:『老天爺保佑,你終能再和她相見。』」(一四一九頁)
「郭襄心意已決:『今晚縱然撞到妖魔鬼怪,我也要見那神鵰俠一見。』」(一三五〇頁)
直到這時,小郭襄才死了心,真的只好嘆了一口氣了。
而郭襄年紀雖小,對情愛的觀點,倒十分深刻:
而這樣的一個少女,外型算是「清雅秀麗」、「文秀」。然而她和江湖上粗豪的漢子在一起,卻又一點不覺得礙眼,拔下金釵請人喝酒,喜歡和魯有腳聊天,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親切。
楊過在早年浪跡江湖之際,對異性的態度,十分隨便,儘管他對小龍女情意深切,但對其他女孩子,也有到處留情之嫌,至少,其餘女孩子為他顛倒或是暗戀他之際,他十分自得。這時,楊過已經歷盡滄桑,郭襄的心意,他自然看得出來,可是楊過始終裝著全然不知,絕不給郭襄以任何表達的機會,此所以郭襄再暗戀楊過,也無法表達。
然而,十六歲畢竟不是小姑娘了,她根本不知道神鵰俠是甚麼樣子,但在「悠然神往」之餘,心中生出了無窮的幻想,自然,那純粹是少女式的幻想,她想見上神鵰俠一面:
後來,郭襄對楊過的思念,甚至忍不住對她姊姊炫耀(一四四〇頁),一想到楊過,就「雙頰紅暈,眼波流動,神情有些特異。」(一四四八頁)黃蓉更加看了出來:「常常獨個兒呆呆出神,今晚說話時的神氣更是古怪。」(一四四九頁)
她那年十六歲,和黃蓉在《射鵰》中出場的時候同年,讀者不妨比較一下,郭襄比黃蓉可愛多少?郭襄豪爽、正直、明朗,完全是一個少女,不用機心去算計人,可是她也一點不笨。她欽慕神鵰俠,可以跟著來歷不明的西山一窟鬼去直闖。若是換了黃蓉,一定要先考慮了得失,再來行事,哪像郭襄這樣,想到就做,勇往直前!

爽朗可愛的小姑娘

一見之後,楊過大展神威,所以楊過一走,郭襄就:
至於「心口發熱」、「暈生雙頰」、「低下頭來」這一連串的反應,除了是小鬼頭春心動了之外,似乎也不可能再有別的解釋了。
「神鵰黃蓉」只是下等人物。
而且,一個文秀少女,她的動作卻並不文秀,當她聽人講神鵰俠的英雄事蹟,「聽得悠然神往,隨手端起酒碗,喝了一大口」(一三四七頁)此情此景,又是何等有趣?
郭襄流淚,能沒有為她自己而流的成分在內嗎?當然有,因為這時,她已肯定知道,楊過始終只能是她的「大哥哥」。而郭襄要的,又豈止是大哥哥而已!所以郭襄的態度,也起了改變:
「聽姊姊說自己幼時曾得他抱過,更是心中火熱,恨不得能見他一面。」(一三四八頁)
這種幻想式的、朦朦朧朧的對英雄的崇拜,在開始的時候,已經不單是好奇。她關心神鵰俠何以只剩下了一條手臂,也想知道神鵰俠有甚麼心事,為甚麼呆呆的望著海潮。這當然已不單是好奇、崇拜,而是少女的心意,覺得要親近這個人,關心這個人。
楊過自知無法滿足郭襄對自己的一片情意,他用別的方法回報,使得郭襄所受的寵愛,簡直已到了一個少女所能得到的極限了,生日宴上的三件大禮,只怕郭襄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不過也更增日後回想的惆悵。楊過當晚走後,她就「心中傷痛再難忍受」,小姑娘真是命中多磨,令人同情。
「郭襄自和楊過相見以來,一直興高采烈,但這時卻默默無言……臉上微帶困色……悄悄發愁。」(一四二七頁)
「郭襄未見他之時,小姑娘的心中將他想像得風流儒雅、英俊瀟灑,此時一見,不禁大失所望,心道:『世上竟有如此相貌奇醜之人!』忍不住再向他望了一眼,卻見他一雙眸子精光四射,英氣逼人。那閃電般的眼光掃過她臉時略一停留,似乎微感奇怪。郭襄心口一陣發熱,不由自主的暈生雙頰,低下頭來,隱隱約約的覺得,這神鵰俠倒也不怎麼醜陋了。」(一三六八頁)
且看郭襄對楊過的感情:
然而郭襄卻不是黃蓉,不是黃藥師,她是她自己,比黃蓉可愛得多,不但比「神鵰黃蓉」可愛,也遠比「射鵰黃蓉」可愛。比起她的姊姊郭芙來,更不知可愛了多少倍。
「若能見他一面,能聽他說幾句話,我……我又可比甚麼都歡喜。」(一三四七頁)
郭襄那時畢竟年幼,不知相思之苦,但當她聽到楊過告訴說他對小龍女的思念之際,她也不禁大是激動:
後來,郭襄終於哭了起來,這一次,是全然為自己而哭的了,而楊過知道了她的身份,也不由得「癡癡怔住」。
這種用感情法,率真之極,也唯有真性情的人才能這樣想,這樣做。著名歌手洛·史蒂華有一首歌:「如果愛你是錯,我不要對。」完全是一樣的意思。在愛情之前,去衡量對、錯、得、失,那是在做交易,不是在愛了。
後來郭襄見到了小龍女:
至於見到了以後會怎麼,那不是少女郭襄所考慮到的事,那是以後的事!
《神鵰》續集,寫的其實只是郭襄一人。
郭襄一出世,就已經構成了《神鵰》中大串驚心動魄的情節,不過那和郭襄無關。郭襄在〈風陵夜話〉那一回,一出場,就已經把她的性格表露無遺,使讀者一看就喜歡她。
唉,情何以堪!
對一個未曾見過,只聽傳說的異性,成熟的女人,是不可能有愛意的,因為成熟的女人想得太多,考慮得太多。可是對一個少女,尤其是像郭襄那樣,一直有著豐富幻想的少女來說,愛一個只是傳說中的人物,並不是不可想像的事。
此所以,在懷有要見他一見的願望之際,懷有這種願望的少女,是根本不必考慮後果的。因為後果只可能有一個:再不好的,由於心中已有了先入之見,壞的也會變成好的。
郭襄是上上人物。
「她是沒有法子啊,她既歡喜了……便有千般不是,她也要歡喜到底。」(一五一九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