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名君》第二部

關於《枕中記》

第二部

關於《枕中記》

為了讓盧生從權力欲望中清醒過來,呂翁給了他一個枕頭,這是一個青瓷枕,兩端開有小孔,盧生的頭一靠上枕頭,便被吸進了枕中。在夢中,盧生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夢想,成為了一個集榮華富貴於一身的達官貴人,過著奢華的生活。當他最後從夢中醒來之後才恍然大悟,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愚蠢,榮華富貴的生活並不是屬於自己的。實際上作者的本意是用盧生的美夢,來暗示玄宗皇帝時期的盛衰。
——皇榜得中,高官及第與耕田打壟,餵豬養雞有甚麼差別嗎?
——自己已經是壯年,奈何每天還只是耕田打壟呢?
既然今世只是夢世,那麼真正的今世又在哪兒呢?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有趣的問題。
故事中的盧生已經進入了青年時代,但在會仙術的呂翁看來,他還是個孩子,但盧生自己卻時常抱怨:
在他看來,自己已經到了該有一番作為的時候,怎麼說也不應該還在與鋤頭犁耙打交道。由於與呂翁很熟,盧生經常在他的面前抱怨。按理說,盧生的學識算是比較淵博的,但那個時代實行的是科舉考試,要想通過科舉考中進士是很難的,但對一般人來說這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徑,因此每年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考生,為博取功名而來到京城,但苦學多年,最終得到的可能還是一場夢而已,就其錄取率來說,一百萬考生中只能有一人中舉,可想而知競爭是多麼激烈,因此就算五十歲中了進士,還會被稱為年輕呢!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盧生是個權力欲望比較旺盛的人。
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邯鄲這一地名是在春秋時代。
當時日本是養老三年,屬於元正天皇時代,當世的著名人物有藤原不比等人。
之所以先介紹邯鄲這個城市,是因為古代中國流傳著一首膾炙人口的歌謠《邯鄲》,而此《邯鄲》歌唱的並非是古代的邯鄲城。
這首歌謠出自於唐朝沈既濟的《枕中記》一書,這本書對日本人來說並不陌生。
一開始它是屬於衛國的一個城市,但後來被晉國佔據,到了戰國時代變成了趙國的都城。就其位置而言,屬於現在的河北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相對於浩瀚的時空來說,一個人的一生是極其短暫的。這個故事經過了幾代人的傳誦,最後飄洋過海,變成了日本的謠曲,日本人開始把今世稱為夢世。
《枕中記》描寫的是一個叫盧生的青年,被道士呂翁施了法術,在夢中盧生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事情發生的年代是唐朝開元七年,按照西曆的演算法應該是西元七一九年,當時的唐朝皇帝是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