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脂民膏:董卓》第八章 西京稱孤

3.信神不信人

第八章 西京稱孤

3.信神不信人

「明公的顯赫功績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百戰神功,再造漢室,誰人可比?」主簿田儀是董卓帳下的後進,可拍馬卻是新秀,一點不比那幫老部下遜色,今天議事,別人還在想詞兒,他卻一馬當先,說開了,「若硬要找一個可與明公相比的人物,依卑職所知,恐怕只有當年輔助周武王打敗商紂的姜太公了,然姜太公雖功冠古今,八十歲前卻是漁夫樵子,那像明公?年方春秋,已威震天下,建下不世之功,這可是明公猶勝一籌之處。」
「為甚?」
「逾制者就是太師您自己。」
「什麼?我逾制?」董卓按捺不住地跳起來。
「不上尚父尊號,我們以死相搏!」
「伯喈乃天下豪士,怎麼也藏頭藏尾,效小兒女態,汝說下去,任你怎麼說,孤也不怪罪你。」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太師行此明智之舉,乃是朝廷蒼生的洪福。」蔡邕滿臉笑容地讚許著。
百官對此,雖心懷不滿,可誰也不敢公然批評。他們都知道,任你再大的官,在董卓的眼裡不過與僕役差不多,董卓可打、可罵、可殺、可剮。平時路遇董卓的車駕,不管你是三公還是郎官,都得行拜迎禮,你恭恭敬敬地拜伏在道旁,可他不理不睬,揚長而去。
「『竿摩』是個什麼意思?」
「竿摩是逼近之意,意謂太師的服飾與天子差不離了。」
長安東城的太師府邸雖然富甲一方,可董卓仍覺得不滿意,特別是這府邸離開已成為廢墟的長樂宮太近了,每當他從這滿目荒涼的長樂宮折回府邸時,就有一種晦氣的感覺。於是他想到了第一次獲得的封地郿縣邰鄉,那可是山清水秀的千年福地,背靠終南山,前依斜川、滑河二水,若在那裡建一座新府邸就好了。
「且慢!」隨著董卓一聲喊,帳下又安靜下來。「諸位的美意孤心領了。上尊號是極其隆重的事,不可草率行事,此等曠古聖典不是亂嚷嚷就可辦成的。是否可行,如何安排,得先詢問博識多見的飽學之士,最好是找蔡伯喈商議一下,他可是個無所不知的兩腳書櫥啊!」董卓若有所思地說。
頓時,帳下亂轟轟嚷成一片。
唉!受盡凌辱的百官們只好用這麼一聲長嘆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太師過謙,討教一詞實不敢當,既然太師不恥下問,某定據實以告。」
「尚父」之稱不提了,青蓋車也改成皂蓋車,可董卓的貪慾之心改不了。
這個職位雖然崇高,但也算不上獨一無二,歷史上不止一人享有過太師美名,與自己超越古人的巨大聲望相比,董卓覺得太師一職還不夠分量。永無止息的欲望使他處在永遠的躁動和尋找中,他一定要找個更高貴的職位幹幹。
「前一陣長安的大地震破壞不小,想必卿已知曉,然不知朝政可有妨礙乎?」
「太師,依某所見,地動乃陰盛之故,陽衰陰盛,久積於地,發而為震,乃主不制臣,大臣逾制所致也。」蔡邕知道董卓極信鬼神巫覡之言,所以決定用天人感應之說來勸導他。
「人們都說些什麼?」董卓有點心虛地問。
董卓剛流露出對太師職位的不滿足,手下的一幫親信就開始出謀劃策,爭獻媚詞了。
「尚父,尚父,董大人當之無愧!」
「太師恐怕不知,人們都稱您的青蓋車,叫『竿摩車』。」
剛入朝那陣,董卓對每日赴皇宮早朝還頗感興趣。漸漸地也覺得這起五更的生涯,實在是種負擔,每日清夢被打攪不提,日復一日的刻板枯燥的朝會,也令人煩躁,那有在芙蓉帳擁著嬌妻美妾而臥愜意。他先是隔三差五逃避一下朝會,後來索性不再上朝,直接把三台尚書以下的官員傳到自己的府邸啟事議事。
於是董卓召來親信,面授機宜,要他們在郿縣給他修築一座比皇宮還要豪華的府邸,先要築起一道與長安城牆一樣高大的塢牆,然後再依照兩京所有精美宮室的式樣一一仿造。所費錢財不計,只要他看了滿意就行,但時間卻不能拖,明春四月他要在新落成的郿塢裡舉行賞花盛會。
「恐怕太師下不了這個手。」
「哦,這,這確乎欠妥。伯喈直言,使我如夢初醒,孤立即改正,明日再不乘這青蓋金華車,改乘皂蓋車!」
「千真萬確。明公所乘青蓋金華車,算不算逾制之舉?按照本朝制度,此車乃是皇太子的乘輿,臣子豈可逾矩而用之?公還蒙在鼓裡,可知遠近議論此事者多得很呢。」
「太師既勤政憂政如斯,某豈不敢放膽直言,冒犯之處,還望恕罪。」
「明公不必自謙。」老部下郭汜不甘落後:「吾等常思明公就是太公再世。當年周武王曾授太公以尚父的尊號,難道憑明公的業績,不可以請皇帝給明公加上尚父的尊號?」
「哦,不知哪個混帳東西做下遭天譴的逾制之舉,你說出名字來,孤立即差人拿辦!」董卓急不可耐地嚷著。
「伯喈之言極是,深符孤意,並非吾一心要稱尚父,實乃眾將校極意擁戴,熱忱難卻。」董卓自我排解道:「既然伯喈認為不可操之過急,那就等到關東平定後再議此事吧。」
董卓對太師的職位是嚮往已久的。可沒坐幾天太師交椅,又覺得不甚滿足了。
「伯喈,孤有一事,久欲垂詢於汝,因公務纏身,未得其暇,今日正好向汝討教了。」蔡邕誇他謙虛,董卓便越發謙虛了。
「太師,卑職以為此議不妥。」奉召而來的蔡邕,聽完董卓介紹,便連連搖頭,「昔日武王受命,太公為師,輔佐周室,以伐無道,因此天下尊之,稱為尚父。今明公功德誠為巍巍者高乎,然比之太公,愚以為未可,應待關東全定,車駕返還舊京,然後議之。」
「太師虛懷若谷,從諫如流,某幸甚。」見董卓居然納諫,蔡邕喜出望外。
「田主簿以姜太公比擬孤,孤實不敢當。」董卓心裡雖然高興,可表面上還得謙虛一番,「當然,孤對姜太公還是心儀得很,他可是我服膺的楷模,吾常恨不能與太公生之同時,追隨左右。」
「對,郭將軍言之有理,吾等即刻上書,請皇上給明公以尚父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