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門之錦衣三少》第六卷 生死轉圜

第四百九十七章 葫蘆溝

第六卷 生死轉圜

第四百九十七章 葫蘆溝

很快,三十二人全部路過了李四樹,進入葫蘆溝,李四樹往下潛伏,他就是個扎口袋口的人,這活兒馬虎不得。
這傢伙除了見了錢和女人會兩眼放光,平時北衙門裡當差死皮塌邋眼的,他請喝酒都沒人捧場。
耗子在鎮上買了蔥油餅和酒,藍熙書提議忍著點到葫蘆溝再吃。
馬蹬磕碰的聲音距離李四樹不過一個院落的高度,有人咕噥罵娘,李四樹聽出是吳連旺手下外號胖魚頭的傢伙。
噗楞楞亂翅驚飛,無數的鳥兒低空盤旋,烏鴉鴉聒噪四散。
「成了!」李四樹深入葫蘆溝回來,裏面有個比較開闊的一段,也就半里來路,在哪兒瓮中捉鱉十拿九穩。
「不能追尾。」藍熙書也上馬,一圈馬頭:「天黑之前不能動手,雖說是現在離京師近二百里路,以防不測還是小心為妙,抄近路我們在葫蘆溝守株待兔。」
藍熙書也飛身上馬,李四樹倒省了跑去官道那邊了。
吳連旺吆喝手下有序跟上。
前面一聲驚叫拉開了瓮中捉鱉的序幕。
李四樹趴在半腰一塊狼牙石後面一手執弩一手扒拉開荊棘叢生,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濃蔭遮蔽的來路。
三人兜馬查勘熟悉地形,藍熙書從葫蘆溝入口盤算三人把持的位置。
不大一會兒,耗子和李四樹並馬如飛回來了,丁啞沒有經過。
「我知道!」耗子一帶馬引路,李四樹喊:「耗子!丁啞知道嗎?」
三十二個人!
丁啞自打耗子葛大回來就沒熱絡過。
在這裏設伏事半功倍,只要南北各一人遏制葫蘆溝咽喉大事成矣,在這裏碎石打滑馬跑不快,兩山雖矮但是巨石陡峭,想從兩側亡命那是門兒也沒有。
這可是一輩子的大事。
隱隱的馬蹄聲如急弦繁管,亂而統一,這不是普通奔馬的動靜。
他算著早回來一刻是一刻,明天就是藍熙書大喜的日子,新郎缺席這像什麼話?
丁啞他們過了趙家集,說明他們出關的路線定下來,就在居庸關,剩下的就好辦了。
藍熙書轉頭:「耗子!他們也就是在我們五六十里路的前方,你想想這附近不是有條小路嗎?」
此時的葫蘆溝兩旁蔥綠,低矮的灌木掩蓋了怪石突兀,西山如壩,毗鄰的季節河水流湍急水聲咆哮。
慢了,慢了,影綽綽的先頭人馬已經到了葫蘆溝。
必須箭無虛發!
以一敵十!
「我們就給丁啞最後一次回頭的機會。」藍熙書看著耗子,耗子的心事他一覽無餘,藍熙書也是在這夜幕朦朧的一瞬間決定的。
那裡是小路,簡直是開路,好在三個人都是專業走非常路的,馬好技術好,過午才拐上大路,耗子和李四樹第一個念頭就是折返一里多路到蟠桃鎮上打聽丁啞他們有沒有經過。
以防萬一丁啞不走葫蘆溝而改走官道,李四樹同時在三十裡外的官路埋伏,火箭聯繫,藍熙書萬不得已急轉官路也來得及,但是那樣的勝算就差了很多,藍熙書交代,跑了誰也不能跑了丁啞和吳連旺,上天入地這兩個人必死。
「這麼快?」耗子顫聲奔馬,三個人還不曾分頭行動,這比藍熙書估算的快了一個時辰。
藍熙書聽葛大說過,他回家心切抄這條路回京的,正比耗子他們早了兩天。
「也許到不了天黑我們就能追尾。」耗子首先上了馬。
藍熙書一揮手,李四樹隱匿馬匹原地待命,耗子帶馬奔北面,藍熙書潛伏在中間葫蘆肚處。
李四樹的眼神不是一般的好,他數到十四他數出了丁啞,第十五是吳連旺,李四樹咬咬后槽牙。
天黑的很快,眼見的呱嗒撂下了,馬蹄聲清晰了,狹窄的路上從馬蹄聲就聽的出來,魚貫而來的數十人馬急吼吼的直奔葫蘆溝來了。
耗子點了一下頭,一欠屁股起身,忽然耗子咿呀了一聲,藍熙書和李四樹同時站起身,來路路東呼嚕嚕烏鴉鴉的黑翅子低空漩渦向高空擴散,天雖然黑了,但是朦朧的影像很震撼,這不是三兩人一般速度能驚起的宿鳥群。
越接近葫蘆溝,路面碎石越多,馬蹄在碎石子上打滑的聲音非常真切。
這是重點。
這很重要,別費了半天勁還在丁啞吳連旺屁股後頭。
太好了!
李四樹壓低頭。
夕陽正好,曬脫了皮的三人一進入葫蘆溝就心中大定了。
李四樹聞聲堵住了退路,連珠弩箭很快將後面的放倒了一片,五個人,慘叫落馬聲前後呼應,黑暗中吳連旺大喊大叫壓住陣腳,一個火把騰地照亮了中心地帶,耗子的身影從一株橫木上落下來,一波騷亂往後灌。
但是也有行人因為葫蘆溝碎石子路車馬難行而繞遠五十里開外的官路,但是,藍熙書覺得丁啞不會,他急於出關必走葫蘆溝。
耗子從東面回來,三人碰頭。
歇馬填肚子的功夫藍熙書部署三人分工,自己負責丁啞,耗子首先解決吳連旺,李四樹控制全局保證沒有漏網之魚,在大紅的日頭落下樹梢,老樹昏鴉西天特寫的時候,藍熙書三個人部署就緒,雖說一路定下心,一想到即將來到的伏擊,首先耗子攥著連珠弩箭心事重重。
因為葫蘆溝只能並排兩匹馬行進,幾十人的隊伍拉長了,後面的罵罵咧咧。
李四樹瞪大眼睛數數,不能錯了。
「不知道!」
李四樹側耳辯音:「是他們!」
葫蘆溝,顧名思義,兩山夾溝形同葫蘆狀,南北長也就是不到三里地,東面亂石崗,西面順著葫蘆溝是一條季節河,除了夏天雨季,這條季節河多半如溪流娟娟,因為河床平坦,很多行人會放棄很近的葫蘆溝而選擇在季節河床上走,現在雨季加上昨夜剛下了大雨,可以想見現在的河面一定滿了兩岸,抄近路的人一定會別無選擇的走葫蘆溝。
「放虎歸山後患無窮!」李四樹表現出超常的理智,他不明白藍熙書何以臨陣有了婦人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