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能源強國》目錄

第三百五十三章 資金與技術

第三百五十三章 資金與技術

「寫的是什麼?」蘇城坐在伏爾加內,問旁邊的司空冠。
蘇城心動之餘,還是搖了搖頭,道:「局勢動蕩,這樣的投資太大了。」
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火車站專門建了一個拆解中心。
「只是能源產業方面的動蕩。俄羅斯的外匯收入,主要依靠石油和天然氣。政府現在對各家企業無能為力,也沒有什麼執行力。但終究是有的,這和金融投資不一樣,石油產業一旦進入,十年二十年裡就退出,別說盈利,能不虧損就不錯了。」
大華實驗室同樣組織了一支技術團隊,在蘇聯境內挑選設備。不過,既能拆卸走的,又能看上眼的,並沒有蘇城想象中的那麼多,也就是每天幾台設備的樣子——當然,在技術員們的眼裡,這些設備已經夠多的了。
深發展的成功,一下子激起了其他銀行的興趣。
這是中國銀行團和蘇城都沒有預料到的。因為小額貸款的緣故,深發展等中國銀行在俄羅斯的名聲相當不錯,以至於吸引了不少人存款到銀行,其中有不少人在完成貸款以後,不僅把錢存在中國的銀行里,還會多存一些,以方便使用。
如果是舊設備的話,它就會得到一套減震裝備,並用木箱裝運。如果是廢舊鋼鐵的話,就只能和其他廢舊鋼鐵堆到一起,然後運抵北京后,再行決定命運。
眼下,蘇城見到的廣告牌,卻是蹣跚學步的霍多爾科夫斯基,正躊躇滿志的邁開自己壟斷寡頭的第一步。
與支出相對應的,是不斷增加的小額存款。
司空冠恍然大悟:「怪不得你要和共青團商會見面。」
一家企業的深度,不一定會表現在盈利上,但卻會表現在抗虧損上。有著數千家企業的支持,有著不斷降低成本的技術努力,這樣的企業才能長久的活下去,而且最大限度的抵抗政治運動和經濟氣候的影響。
確實也只能算淘金了。完好的設備肯定會被大華挑走,有昂貴部件的設備也會被單獨羅列出來,只有極生僻的設備,才會用白菜價出售給其他工廠。要指望大華實驗室的技術員和一線工人同時走眼,這種情況也是不多見的,尤其是在有出售裝備的蘇聯工廠名單的情況下,裝備的價格差不多都會得到一個差不多的評價。
「如果只是技術和資金入股的話。也不是完全不行。」蘇城微微笑了一下。自90年代開始,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速度並不慢,每年都超過了5%。在這裏面,能源和金融寡頭的收入是翻倍的。若只是以股東的名義出現,雖然沒有獲得一整塊油田的利潤高昂,但也能少去許多麻煩,且影響力不變。
至不濟,到2000年前後,退出俄羅斯也就罷了。在普京露出獠牙之前,俄羅斯的金融寡頭們錢多的發狂,肯定是樂意之至的。
蘇聯解體了,共青團商會改名換姓留了下來,變成了真正的公司。因為它們是經營較長時間的商業機構,因此也就是最有資格繼承蘇聯遺產的公司。許多俄羅斯巨富都是從共青團起家的,那些共青團的年輕高官,往往都有著顯赫的家世和密布的關係網路。
他們缺乏的,也就是資金和技術支持了。
「我聽說,他對尤科斯石油公司有興趣。」蘇城這樣解釋就足以打消司空冠追問的念頭。
蘇城不禁唏噓。
「未來大名鼎鼎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啊。」蘇城嘆了一句,說不上是褒獎還是貶低,更多的,只是一句純粹的讚歎。
正是這樣的念頭,支撐著俄羅斯人度過了許多艱難的歲月……漫長的漫長的艱難歲月……
通過火車運抵的廢舊鋼材,許多都是設備部件,或者乾脆就是完好的設備。來自大華實驗室的研究員以及來自濟南動力機廠的數百名工人,首先對設備進行的分析,然後再決定是將它繼續作為廢舊鋼鐵處理,還是作為舊設備來處理。
後者果然不多問了,只是搖搖頭道:「尤科斯石油公司價值數十億美元。這是最低估計了,梅納特帕銀行哪裡拿的出來。或者,是你有興趣?以大華的資產狀況,買下尤科斯石油公司,還是有可能的。」
儘管如此,來自蘇聯的裝備畢竟便宜。而且,大華也確實不準備通過這種手段來賺錢……降低關聯企業的成本,提高供應鏈企業的生產能力,對大華實業本身就有著不容忽視的提高。
聽他這麼一說,司空冠點頭道:「我還以為大華實業會學那些外國石油公司,入駐俄羅斯的。看來,蘇董不會這樣做了?」
沒有耽擱多久,如梅納特帕銀行也開始經營相同的業務,就連蘇城,經過紅場的時候,都能看到路邊的廣告牌,上面有人的頭像和俄文的大字。
而在此之前,很少人去關心,某些拆解下來的機器能不能用。反正工廠都不生產了,它們的好壞又有什麼關係。
俄羅斯人看著一車又一車的輕工產品運進來,一車又一車的廢舊鋼鐵運出去,大都沒什麼感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仍然相信西方國家的休克療法。包括國家上層的許多官員在內,大家都相信蘇聯的經濟痛苦是因為意識形態所引起的,只要轉換意識形態,俄羅斯人立刻就能富裕起來,像是歐美國家的人一樣。
後者眯著眼睛看了會兒,笑道:「是銀行的廣告。我是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為你們的未來擔保,買梅納特帕銀行的股票吧!梅納特帕是一家商業銀行。」
同車的司空冠不解的看看蘇城,又看看外面,問:「尤科斯石油公司?是俄羅斯排名靠錢的石油公司吧,和霍多爾科夫斯基有關係嗎?」
共青團商會其實是中國方面的說法。在戈爾巴喬夫進行的蘇聯改革過程中,共青團是少數被允許自由支配收益的機構,是經費自籌的典型代表。所產生的結果就是蘇聯各大學的共青團變成了商會,全都在竭盡所能的做生意。
司空冠只是隨便說說,聽蘇城說「局勢動蕩」,不禁轉過頭來問道:「還以為你看好俄羅斯的局面,如果是局勢動蕩,咱們的貸款可就危險了。」
當然,總有一些負責任的工人,或者別有用心的官員會竭力保留工廠,但在混亂局勢中,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企業少之又少。一些企業之所以能夠留下來,不是因為管理層有多努力,而是因為拆解它都不划算。
霍多爾科夫斯基的結局,也令許多人唏噓不已。
作為俄羅斯七個金融皇帝之一的霍多爾科夫斯基,自第一桶金以後,就在金融業和石油業上大放異彩,一度被認為是俄羅斯工業的希望。然而,他終究是做了普京的祭品,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另一個公眾人物的性格和特點。
如果俄羅斯沒有一個妖孽的普京,他也許真的就動手了。但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委實不是什麼好鳥。他在推進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重新國有化進程的過程中,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霍多爾科夫斯基在一片反對的聲浪中被逮捕關押,尤科斯公司的外國高管飛機失事,記者和政府官員槍擊身亡……俄羅斯環境監察官和特殊檢察官橫行全俄,他們甚至創造了一些模式來進行國有化,以刑事罪名威脅的肢解型尤科斯模式,較為和平的低價贖買是西伯利亞模式,還有曾經用在殼牌和英國石油公司身上的氦模式——官員聲稱某地儲藏有世界級的氦,經營執照就有可能被吊銷……
此時的俄羅斯,銀行多如牛毛,外國銀行如冬筍一般又多又濫,進入百強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非西方國家的銀行,實力本來就弱,又失去了許多的政府門檻,對發達國家的銀行,幾無抵抗之力。
這種重新國有化的政策完全沒有道理可講,能源公司不僅在俄羅斯遇到過,也曾在委內瑞拉,埃及或者沙烏地阿拉伯遇到過,是公司經營中的戰略風險。蘇城如果不知道也就算了,現在既然預見到了國有化的發生,那自然不能如莽牛般的衝過去……以英國石油公司的經驗來看,不管獲得了多好多大的油田,最終離開的時候,能拿回幾億美元就不錯了。算上整個過程中的成本投入,有沒有賺到錢都是兩說,更別說浪費的精力和時間了。
到了3月,俄羅斯國家銀行第一次普查全國銀行的時候,赫然發現,深發展的存貸款數量已經進入了銀行100強,緊隨其後的還有其他幾家中國銀行……
他發家的速度,比蘇城還要快。他賺錢的資金,以及在國家經濟體系中所佔據的地位,更是遠勝於蘇城。
對蘇聯裝備有興趣的人並不少,但能像大華實業這樣深入蘇聯的公司少之又少,能夠每天運回兩三火車裝備的中國公司堪稱鳳毛麟角。於是,對蘇聯裝備有興趣,又沒有資源去蘇聯挑選裝備的人,就會到大華的霍昌來「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