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能源強國》目錄

第三百七十章 勘探地圖

第三百七十章 勘探地圖

簡陋線條組成的勘探圖像是幼兒園學生的塗鴉作,但來自國內的12名專家,沒有一個人敢輕視之。
他指了一下桌面上有點成形的勘探圖,又道:「就算是有點落後,也不至於落後太多。我們初勘也快完成了。」
即使是開鑽了,也不是立刻就能採到石油,還需要取心研究地質狀況,再進行連續取心和研究,繼而才有試油的機會。
最終得到的勘探圖譜,依然是一串點線匯合起來的幾何圖形。
總的來說,庫瓦克的臨時營地的生活漸漸的舒服了。中國人用前所未見的速度做出了鍋爐房,弄好了洗澡堂,還給日益增多的野營房通上了暖氣。可供百多人同時吃飯的食堂也建了出來,旁邊甚至有一個中國小老闆開的飯店,裏面單獨經營炒菜,並供應酒水,很快成了營地內消遣的主要場所……
要確定準確井位,還需要勘探隊進行細緻的地震工作,才能知道高點。而高點往往有數個,或許會出油,或許不會……這種高投入和低產出的結果,總會讓人覺得瘋狂。
勘探確實是講運氣的。再密集的勘探工作,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普查」,而只是相對密集的選擇勘探點。
他只要看到蘇城,心裏就會有抽抽的感覺。
「除非他們的鑽井隊數量很多。」伊藤信重很不情願的道:「雖然不想承認,但確實有可能。不過……」
堆積在鐵營的物資越來越多,鐵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廢棄的伐木場就變成了一座堆砌著鋼鐵的小鎮。中國人來來往往,佔據了大部分的地方,並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食品和生活物資。
李政夫急的牙周炎都犯了,滿嘴的潰瘍痛不欲生,待他看到大量的鑽井設備進駐,就更著急了,一面催促己方的勘探隊,一面對伊藤信重抱怨:「一個月就用掉了700多萬美元,竟然還落後于中國人的速度,我現在都不敢回國了。董事會要是問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希望如此。」李政夫已經把希望寄托在了勘探分析和鑽井等後續步驟了。
大量的井架、絞車、天車、鑽機,成噸的鑽桿、套管、鋼絲繩、加重桿,成箱的鑽頭、水龍頭、振動篩、齒輪、皮帶……
不過,他們並不是因為那句中國諺語,而是因為來自中國的物資。
4口井和2000萬聽起來不少,但對一個油田來說還是遠遠不夠。
「鐵營」的說法很快也被外國人所接受了。不管是蘇聯人、日本人還是新馬公司邀請來的挪威人和巴西人,都用鐵營來稱呼他們的總後勤基地。
世界上最瘋狂的賭博不是拉斯維加斯的撲克賽,也不是俄羅斯輪盤,而是石油開發。
對本小力弱的中國石油公司來說,確定井位是再嚴肅不過的事了。放在80年代以前,這是需要石油部批准的大事。
這些原本是提供給莫斯科的小商品,有幾個中國小老闆,敏感的發現了商機,順路供應到庫瓦克,不僅滿足了中國人的需求,還能夠高價賣給外國人,賺的竟比去莫斯科還多,此後就專做此類生意了。
庫瓦克的臨時營地,被中國後勤工作人員稱作鐵打的營盤,因為勘探隊來到這裏,最多休息兩天時間,就會開赴油區。一隊又一隊的人馬來了又走,應了那句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正常的勘探,是在一個或數個高點上鑽淺井,進一步分析,再鑽較深的參數井、基準井,再次分析以後,進一步確認分析,然後反覆論證、修改、補充,繼而開鑽。
儘管如此,冉子安所做的重力異常曲線的疊合圖,還是非常具有說服力。蘇城向楊明點點頭,後者就在一塊白板上,將代表著南部2號的吸鐵向上推了一位。
繁複的步驟雖然浪費時間,卻是相對省時省力尤其省錢的法子,很少有公司在一個油田同時開鑽幾口井的,因為探井是純粹的投入,鑽一口井和十口井,對最終的油田產量沒有區別。投資者因此總是希望一次成功,至少是一次比一次成功,然後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生產井上。而不是賭博似的孤注一擲。
百萬分之一的重力、磁力普查,點距可以是三四公里,線距則有可能是六七十公里。五十萬分之一的重磁力普查或者10萬分之一的重磁力普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油田的勘探,並非是一支勘探隊各管一塊,而是在有分片的情況下,相互交錯,進而給分析師提供相互印證的資料。
無論是電法隆起,還是重力高,在初步勘探的地圖上都是一個範圍,但鑽井的時候,只能是點不能是面,落實到地圖上,位置比針尖還小。
「北部三號的電法隆起應當優先打一口參數井,應該派遣一支勘探隊,確定電法隆起的井位。這對整個油田的開發,最有利。」年忠學是出身本土的勘探專家,曾在石油總公司工作了10多年,參加了數次大型的石油勘探工作。他是在大華集團人力資源事業部的統一公關下,年前跳槽的。和年忠學差不多時間跳槽的還有十幾人,蘇城也順勢將三次採油所升格為大華實驗室採油院,旗下分設鑽井採油所和三次採油所。三次採油所仍然是大華的優勢項目,經年投入以來,具有世界級的實力。而鑽井採油所剛剛成立,聲名不彰,作為副所長的年忠學因此有著極強的表現慾望,態度相對強硬。
庫瓦克的勘探地圖,也慢慢的變的豐富起來,但還沒到能夠確定鑽井位置的程度。
伊藤信重迅速調整好了心情,鼓勁道:「我們聘請的鑽井隊是世界級的,而且有寒冷地區的施工經驗,速度一定比大華實業快。」
然而,大華實業參与的是競速勘探。正常的法子是不能用了。蘇城準備用2000萬元,先鑽四口井,然後再分析結果。
白板上有一排寫著鑽井位置名稱的吸鐵,排成兩列,意味著優先順序。哪種理論被認為更具價值,哪種理論就會排在前列,更早的得到勘探驗證和鑽探。
同為鑽井採油所副所長的冉子安文文弱弱,輕輕一推金絲邊眼鏡框,道:「我覺得首先要考慮的是南部2號的重力高,你們看這圈重力高異常值構成的閉圈,周圍地層的質量剩餘非常大,而且有三個地質隊得到了交叉結論。我將三個地質隊的重力異常曲線疊合到了一張圖上,大家請看,三種異常位置基本一致,都是南東北西向的,而且,三種重力異常的長軸,基本處於同一個軸線,即由近東西向,變為南東-北西向,從東向西,實線165毫伽,虛線165毫伽,然後是170和175毫伽……」
同一時間,蘇城也在觀察桌面上的勘探圖譜。
每個石油公司每年沉沒于勘探的成本,都足以在拉斯維加斯建立一個新的賭場了。這種龐大的支出,在為石油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權力的同時,也製造了巨大的壓力。
李政夫撇撇嘴角,疼的眼睛都眯起來了:「我們只聘請5支鑽井隊,哪裡需要像他們這樣準備物資。不過,我也有點懷疑,他們有必要現在就準備鑽井物資嗎……」
經過庫瓦克營地的中國勘探隊實在太多了,當第20支勘探隊經過的時候,李政夫就放棄了技術碾壓的念頭。大華實業聘請的勘探隊數量已經完全抵消了他們的技術優勢,兩家公司即使各出一半的錢,外包勘探隊的成本也是董事會不願承受的。
李政夫只希望自己的勘探隊,能比大華實業的勘探隊,得到更正確的結果。
每兩天,勘探隊就會用無線電將最新消息送到指揮部來。若是有重大發現,往往還會派人送來原始數據。
不同於勘探隊主要是成本和設備租賃成本,鑽井隊的成本是非常高的。1991年,國內每米探井的成本就要超過1600元,3000米就要480萬元,要是6000米以上的深井,成本要翻倍再翻倍。至於國外的鑽井隊,要價往往是百萬美元起,以尺計價。在這種情況下,少鑽一個井位,至少能省下數百萬元。
冉子安是大華實業從國外聘請回來的專家,和海洋石油研究所的顧海健是同學。比起本土的年忠學等人,他的純學術能力更強,但實戰經驗不足。
新馬集團和伊藤商社當作沒有看見似的,任由中國人向他們提供高價商品……與之相比,中俄之間的鐵路顯然更方便一些,運輸來的產品種類也更多,而日新兩國由於只能使用空運措施,成本只會更高。假如沒有中國商人的來往,迫不得已,他們自己也要去俄羅斯境內採購了。
私下裡,李政夫甚至有點期待好運氣。
來自大華實驗室採油院的工程師,自兩天前就陷入了激烈的辯論。
隨著道路的改善,緊張的物資供應局面宣告結束,大部分人都輕鬆過來,李政夫卻是個例外。
伊藤信重渾身包裹著毛皮,聲音從圍巾後面傳過來,悶悶的道:「他們既然還沒有把鑽井隊派出去,那就是不確定勘探位置,理論上,我們雙方的進度是一樣。你要是擔心的話,也可以開始準備鑽井物資了。」
但是,如果某一個重要的點沒有測量到,例如在一個閉合圈內,有一個兩公里寬的斷點正好漏網,那就有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