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能源強國》目錄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華投資公司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華投資公司

首當其衝的,就是大華石化和大華船業。
年利潤24億元的大華實業,哪怕再光滑,也會有無數的企業,想來摸一摸的。
「那就看你怎麼處理了。」蘇振國笑的怡然自得。今天的祝捷大會以後,肯定會有人要來看看的,最後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和結果,就要看蘇城的臨場發揮了。
蘇振國此時也泛起一些心思,就想看看蘇城是如此面對洶湧的人潮。
蘇城擠出笑容,接著又道:「我們有把握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合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也不會競標了。」
清早,蘇城來到大華實業總部的時候,草坪上竟然坐了上百人,還有噴泉邊上曬太陽的,扒著玻璃看辦公樓的,沿著江水溜達的。
李琳也是類似的意見,道:「公關部派遣了將近100人出去,昨天還遇到了賣設備賣產品的……」
今天的3億元的分紅,給了蘇振國極大的震撼。
從這一年開始,國企也進入了「最困難的十年」,直到2002年,才會有所好轉。
蘇振國是真的想幫忙。
楊明在門外等到兩人,道:「蘇董早晨9點30分有會議,你們有1個小時的時間。」
在此期間,全國三分之二的國企虧損,「下崗」一詞,也正是在這一年的年末,在廣東羞羞答答的提出了。
「戰略部和公關部吧。」古洪軍雖然是公費的保衛人員,但在大華呆的久了,對裏面的結構也相當熟悉了。
他只考慮了幾十秒,就笑對蘇振國道:「如今看來,大華自己就能做好這九艘船。」
「就叫大華投資吧。」蘇城轉瞬做出決定道:「公司成立以後,第一件事就做地皮收購吧。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如果是有市內的工廠要出售,都可以關注一下。」
「有點受到他們的影響,但競標的價格和時間,是大華實業所能承擔的。」蘇城話鋒一轉,又道:「現在的大華,船業公司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就算失敗了,也不會傷筋動骨的。」
張超並不反對買地,尤其是在公司資金充沛的情況下。他做了記錄,然後問道:「我比較熟悉北京,在那邊住了兩年呢。市內的話,暫時划為三環路以內怎麼樣?」
轉瞬,蘇城放好了東西,將兩人叫了進去,問了起來。
蘇城慢慢的放下手上的名單,用筆畫了幾道,問:「這些工廠的資料,你們有嗎?」
「猜錯?」
「投資公司?」
「打電話問一下,特別是他們的位置和面積。」
蘇城張張嘴,又停了一下,最後搖頭道:「只要他們不影響到我們就好。」
楊明點點頭,道:「大概是的。」
蘇振國放眼蘇家,只有蘇東元的成就能與蘇城比肩,但若是再多看10年,蘇東元最多只能再進一步,蘇城卻很難說了。
蘇城點點頭,沒有貿然上前接觸,而是一邊向前,一邊對邊上的楊明道:「你聯繫一下李琳和張超,讓他們來找我,說明一下情況。」
到最困難的1998年,全國的國有企潤利潤加起來,只有區區的213.7億元,別說和所有的私人企業相比了,就是和大華實業一家相比,也顯不出優勢來。景況再好的企業,在幫助了同系統和同地區的難兄難弟之後,也所剩無幾了。至於不幫忙……那是不可能的,國企的信條,向來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倒閉或瀕臨倒閉的企業,就像是溺水的人似的,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抓住了就不會鬆手。產權明晰的私企光不溜手,同屬於一個系統或者一個地區的企業,卻像是枝椏橫生的木杆,總有被撈著的時候。
古洪軍仍然跟著他,眼神銳利的打量著周圍道:「昨天下午就有很多人來了,今天來的更多。」
「沒有準備要他們的工廠。我看名單上,這些工廠都是很早的廠子吧,像是第二熱力廠,第一皮具廠,這樣的企業,位置應當都在城市中心吧,如果佔地面積不小的話,還是很有發展空間的。」
然而,蘇城可不覺得大華船業有什麼困境。
「昨天就來了?誰接待的?」
「多謝。」張超和李琳同時點點頭,兩個人都隨身帶著資料,立刻翻看回想起來。
于公于私,蘇振國都希望將蘇城重新納入家族,從而延續家族的輝煌二十年三十年。主動提出幫忙,也有趁著大華船業略有困境之際,重修關係的意思。
是的,洶湧的人潮。
楊明立刻拿出隨身的碩大板磚手機,撥打了起來。
蘇振國是每天聽報告的人,不管懂不懂技術,總能判斷個一二來。他看蘇城說的清晰流暢,又充滿自信的不用幫忙,聽完了不禁一笑,道:「看來,不少人都要猜錯了。」
「嗯?我們要合作嗎?」張超驚訝壞了,不禁道:「蘇董,這些國企都已經積重難返了……」
「好的,是因為外面的人群?」張超看了一下手錶,他其實比蘇城還要忙,大華戰略部的部長是鍾志根,他要負責整個集團的生產計劃,以并行工程的方式,盡量提高產率,張超則要負責整個供應鏈,從原材料的購買到設備安裝,全都少不了。再加上採購委員會、科技委員會等兼職,他每天都只能睡4個小時。相比之下,蘇城也就是早晨辛苦而已,等到中午過後,差不多都是想做什麼就什麼了。
「你不是因為韓國公司的原因,強行簽訂的合同?」
蘇振國咳嗽一聲,道:「我聽說你們缺少焊工?重化工企業用的焊工,你們也能用得上吧,我認識幾個老朋友,找個幾百一千人沒問題。」
蘇城很想說明一下持證焊工,或者是大華的五級六級焊工的稀缺性。但看看蘇振國關切的眼神,再想想他的職務,只能無奈的道:「我們其實不太缺人了,大華船業的海上裝備部和船舶部門互換了一些工人,瓶頸問題算是解決了。」
蘇城擺擺手,道:「房地產沒必要,但買下地皮的話總是沒錯的。公司去年的結餘很多,嗯……也不一定要購買這些工廠,我覺得,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投資公司做這件事。」
上海,南京,天津,蘇州,杭州等等……他轉念一想,才兩天時間,能得到消息又趕來的工廠代表,似乎只能是附近的大城市。
張超首先撓頭,道:「來的廠商是很多,有私企也有國企,但以國企居多。不過,我昨天見了一些廠商代表,他們提出的要求千奇百怪啊。轉讓技術和合作的還好說,有些乾脆就是賣產品和賣廠的。我遇到一家南京的暖水瓶廠,生產的還是80年代初的暖水瓶,如今賣一件虧一件,又不敢停產,就請我們買下來,說是給自己的企業生產暖水瓶……咱們大華才幾萬人,哪裡用得著自產暖水瓶。總而言之,昨天遇到的廠商,做供應商也顯不足。名單在這裏。」
張超一愣,道:「只有幾家公司的。」
應該說,張超的工作是相當細緻的,他見面的公司,已經是矮子里的高個兒了,名單上的其他公司裏面,還有鄉鎮工廠和已停產的工廠,確實是無法合作的。
「這不像是咱們公司的人吧。」快走到辦公樓了,蘇城才醒悟過來。
蘇城斟酌著語句,將平地造船法和巨型總段造船法介紹給了蘇振國。
等蘇城到了辦公室,兩個人也差不多抵達了。
「你是說,三環路內,才算市內?」蘇城使勁咳嗽了兩聲。
90年代的中國,政治趨於穩定,經濟的價值愈發體現。一個價值幾百億元的公司,本身就是一項莫大的成就,而且比政治成就更容易擴散。
「聽你這麼說,大華船業新開發的幾個工法是真的很厲害了?」蘇振國饒有興趣。
網路信息的時代,離1993年還很遙遠。
蘇振國兼任發改委的主任,要調配千兒八百的焊工,確實是輕而易舉的事。
1993年初的中國大地,國企遭遇了50年以來最大的乾旱。1992年的劇變,摧毀了國企賴以為生的堤壩,到了1993年,改革勢如破竹。
「您要做房地產?」張超並不是很奇怪,萬科在深交所風生水起,企業界知道的可不少。
蘇城頷首,正準備放棄,突然發現,名單上的工廠,前綴多是大城市。
蘇城拿到手裡,看了起來。
蘇振國離開的當日,大華公關部就接到了數十家公司的訪問申請,第二天更是上百。
「發改委內,早就有人討論到了船業問題。一些人覺得時機不夠成熟,一些人認為,應該把主要精力投注在其他交通工具上。你的做法,大家都在觀察。」蘇振國說話說的很慢,這是習慣問題。
張超不好意思的道:「草橋之類的地方確實是偏僻了一些,不過,首都的工廠本來就比較遠,二環以內,要找比較大的地方,怕是不太容易了。三環路才修了10年吧,發展的很快,那邊也不算是遠郊了。」
他不知道蘇城手上究竟掌握著多少資金,但光是從中國銀行那裡,就能看到數億美元的外匯存款,國外銀行有多少留存,蘇振國想都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