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謠》目錄

第378章 天之道

第378章 天之道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進入藏經閣,需要六字真言,若是對六字真言沒有感悟,根本就無法進入,而且每進入另外一層,都需要對一個音節的徹悟,一般能夠修到這個層次的弟子,大多又不會選擇閉關凝結舍利了。
修道之人的眼裡,天道便是無上大道,修鍊便是在與天爭命,逆天而上,天字充滿無限的威壓,無窮無盡的責罰。
想到這裏,韓易也就明白了!
又有幾名弟子走上前去,口喝六字真言之中的「唵」字真言,瞬間藏經閣再度變得真切,從中飛出幾道金光,將其中兩人帶入了藏經閣內……
韓易走上前去,朝著藏經閣輕喝一聲,「唵……」
而在修佛者看那來,天,即為天然,「自然樂勝身勝,是名天道。」
「六字真言是打開藏經閣的鑰匙,否則即使你有通天徹地的本領也別想進入其中……」很快就有弟子說道。
片刻之後,韓易便來到了另外一個空間,環顧四周,只見四處都是擺放著經書的書櫃,一卷卷經書都是用玉簡承載,懸浮在書櫃之中,每一顆玉簡都散發著淡淡的熒光,整個藏書間看上去如同月夜的星空,無數的星光點綴其中,韓易行走其間,只覺如同星空漫步,周身皆是一顆顆璀璨的星辰,舉手可摘。
穿過一條狹窄的小道,一路往前,驀地,韓易感覺前方傳來一股極強的氣息,抬頭望去,只見在這一劍藏書閣的一面牆上,掛著一副偌大的畫卷,整個書卷氣息雄渾,如渾然天成一般,沒有絲毫的雕琢描摹痕迹,在畫卷的正中央,僅有一字,卻是讓人心生膜拜之意。
整座藏經閣朦朦朧朧,如同水中花月一般,讓人看不真切,有一種虛幻而不真實的感覺……
所喝之音正是六字真言當中的「唵」字之音,頓時白色更盛,在神府當中,照徹了整個天地,韓易心中的諸多驕傲和自負,都在此時一掃而空,一個「天」字深深地烙印到了靈魂之中,斷除了墮落之苦。
就在眾人嘖嘖稱奇之時,又有一人走上前去,只見他張嘴一喝,六字真言之中的「唵」字迸發出來,頓時整個藏經閣似有感召,原本朦朦朧朧虛幻為之一震,在短時間內變得真切起來,還不等眾人反應過來,便從藏經閣內拋出一道金光,籠罩在方才喝出六字真言的那名弟子身上,瞬息之間,那名弟子便消失在原地,進入到了藏經閣之中……
一人走上前去,在藏經閣的門外佇立許久,試圖打開那一扇緊閉的木門,卻發現無論用多大的力氣也無法推開分毫。
所有弟子跟著方丈來到了藏經閣外,藏經閣從外看去,就像是一隻蟄伏在地的萬年老龜,厚重的朱漆大門,鏤花的門窗,琉璃瓦,散發著淡淡金光的牆壁如同金玉鑲嵌的一般,看不出是什麼材質……
接著又有弟子走上前去,呼喝六字真言,卻發現藏經閣紋絲不動,也未有開始那般虛幻短暫掃空的感覺,就像是沒有感知到六字真言的存在一般,韓易心中明了,剛才那名弟子喝出的六字真言不得其法,根本沒有將其中真義表達出來,徒有其聲,而無其義。
那些無法用六字真言開啟藏經閣的弟子無奈地搖了搖頭,有人開始放棄,離開了藏經閣,還有一些則是不甘心,不斷地在反覆演練著六字真言。
「這就是藏經閣,你們可以憑藉六字真言自行出入!」方丈說罷,便不再多言,單手一劃,便消失在原地,只留下一行想要進入藏經閣的弟子。
這個字便是一個「天」字。
一個天字,寥寥四筆,卻是看得韓易心底發顫。
且進入藏經閣的機會一年才有一次,究竟會以什麼樣的方式選出進入藏經閣的弟子呢?
而悟仞頭陀和方丈等人似乎都覺得在意料之中,願意進入藏經閣的弟子似乎每一年都只有這麼多,後來韓易也就是釋然了,佛教藏經閣內典藏的經書大多都有譯本在外,即使不進入藏經閣,也能夠看到,而且在外面聽經還能有前輩指點。
「每一殿只能進入十名弟子……」
就在韓易思慮之時,悟仞頭陀走到了玄字殿的隊伍前,問到有哪些人願意進入藏經閣,出乎韓易意料的是包括自己在內僅僅只有六人願意進入藏經閣。
比上雙眼,凝神自視,韓易發現神識化作的小金人下,那一朵六瓣蓮花再生異變,其中一片花瓣閃耀出明亮的光芒,光華為白色,如能破開一切黑暗和無知,象徵著智慧,只見這片花瓣的光芒綻放之後,韓易的神識化成的小金人居然張嘴大喝起來。
緊盯著這個天字,韓易只覺心神如同飄蕩到蒼穹之中,享受著青天白雲之間的悠閑和愜意,神識也變得極為舒暢。
除了韓易所在的玄字殿之外,其他十九殿每一殿也多多少少有幾人選擇進藏經閣。其中不少弟子還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前去的,能否打開藏經閣還是問題。
「白色為智慧之光,天道自然,蘊含無窮智慧!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韓易心中默念道,再次睜開眼睛看著牆上掛著的那一個天字,只覺心中有所悟,隨即又將這一層藏書閣尋找了一遍,終究沒有發現任何金剛經的痕迹,雖然如此,韓易也沒有任何的氣餒,金剛經可能在其他的五層,而且韓易的收穫雖然看不見,卻是非常巨大,潛在的價值無法估量……
「天!」,人上兩筆,象徵著人的頭頂之上,太一所在,自高無上!
韓易心中一緊,每一殿弟子多達千名,只能讓十人進入藏經閣,那競爭應當是非常的激烈。
韓易隨意地拾起一枚玉簡,將神識浸入其中掃描起來。《無量壽經》,是一卷佛門常見的經書,在藏經閣外也有諸多譯本,幾乎隨處可見,將玉簡放回原處,韓易又拾起幾枚玉簡,一一探視,發現均是常見的經書,雖是原卷,卻也沒有什麼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