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謠》目錄

第382章 佛之本義

第382章 佛之本義

韓易搖了搖頭。
白袍老者語出驚人,居然說「佛」寓意就是送葬之人!
「可是金剛經在哪裡?」韓易搖了搖頭,並沒有發現金剛經藏在何處。
「金剛經就是藏經閣!」韓易靈台突然閃現一道亮光,「藏經閣,閣藏經,閣中藏經,經中有閣……」
金剛經之中蘊含了佛道至理,一切變換、一切奧義都藏在這一卷上古經書之中,據說是佛界的大能記錄佛祖畢生所說的佛語和佛祖所行的佛跡。這一卷經書早已經通了靈,可以有萬般變化!
「哈哈哈……」白袍老者拂須笑道,「前世佛祖因一念心生,入了三界!便決心自墮地獄,重塑因果輪迴,今生徹底洗清罪孽……」
「當金剛經真的顯化成一卷經書的時候,看到的才是虛像,而不是真實的顯化,唯有親身臨六道之輪迴,觀六道之衍化,參悟佛理妙機,如此才能觀真正的金剛經……」
說罷,他轉過身去,踏上了金光大道,義無反顧地走向地獄深處……
「何為佛?」白袍老者一手伸出,指著虛空之中的金色佛字,道:「佛字由左邊的『人』與右邊的『弗』構成!弗為何物?上古之人,將下葬之時牽引棺柩入墓穴的大繩子稱為弗,送葬者要執『弗』方顯尊敬,『丿和丨』則是寓意著棺材,而『弓』就象繩子,『弗』就象繩子捆著棺材!『佛』的意思,就是送葬的人……」
陸陸續續又有弟子走了進來,他們全都看到了那一卷懸浮在經櫃之中的金剛經。
藏經閣實為六道輪迴,變幻莫測,每一層都自成一方世界,想要尋找到金剛經,猶如大海撈針,難如登天……
而六字真言又能夠通金剛經之深意,甚至修鍊到極致處可凝結舍利,六字真言和金剛經也有莫大的關係。
「金剛經就是藏經閣,藏經閣就是金剛經,六道輪迴,佛門至理,都蘊藏在其中!」韓易開口道,雙眼之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你可找到了金剛經?」白袍老者朝著韓易一笑,開口問道。
「嗯……」白袍老者欣賞地看著韓易,點了點頭,道:「很多人以為,當金剛經變換成其他的形態之時,眾人看到的是虛像!唯有化作一卷實實在在的經書之時,才是真正的金剛經,實際上這種看法荒謬至極!」
正是之前韓易見到過的那個白袍老者。
突然,一道白光閃現,韓易連忙收回心神,警惕地看向白光,只見一個白袍老者出現在白光閃過之處,在他的腰間,系著一根尤為顯眼的紅繩……
「現在你可知道了?」白袍老者微眯著眼,依舊是滿面春風,微笑著看著韓易。
赫然是偌大的一個「佛」字。
金光閃閃,佛光普照,一個佛字烙印在虛空之中,如同穿透了六道三界,要渡化蒼生……
韓易方才的心思都放在佛祖之上,突然被白袍老者如此一問,才想起自己這一次進入藏經閣的初衷,不就是為了尋找金剛經么?
韓易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真正的金剛經蘊含了佛祖的全部意志,能夠顯化出六道,所有的經文記載、描述的東西都在六道衍化之中。道,即能通之義,謂六道生死,展轉相通,故名六道。」
「金剛經早已經出現在我的眼前?」韓易心神一震,回想起白袍老者說過的一句話。
「藏經閣,閣藏經,閣中藏經,經中有閣……」
韓易驚詫不已,開口問道:「佛祖是替何人送葬?為何又要送葬?」
韓易大惑不解。
千手千足,能通十方世界,千眼千法,能觀三界六道!
六字真言能夠引動藏經閣的變換,每一次喝出一個真言便能夠進入下一層。
此時,天地變得清明,六道輪迴消失一空,出現在韓易眼前的,是一張張裝納著玉簡的經櫃,在其中一個經櫃之中,一卷經書懸浮在一團金光之中,通體潔白如象牙一般,卻是散發著淡淡的金光,在經書的中間,系著一根醒目的紅繩。
原來是這個意思!
佛祖呵呵一笑,面容慈祥溫和,他朝韓易深深地鞠了一個躬,道:「前世今生,不過是一場造化,如今我已經洗清前世的罪孽,便可安心地入地獄,渡盡地獄之中的一切鬼魂。」
「前世今生……前世今生……一場造化……」韓易看著眼前地一切,有些茫然地喃喃低語著。
一個聲音響起,是一個和韓易一同進入藏經閣的弟子,他指著那一卷經書,欣喜地說道。
「金剛經!」
說著,白袍老者伸出一隻手來,在空中一揮,一個閃閃發光的金字在虛空之中凝結而成。
「浮雲遮望眼,塵埃蒙心靈……金剛經早已經在你的眼前!」白袍老者悠悠說道。
佛之名真由此得來?
佛光漸漸散去,驀然站在原地之人,正和方才那一縷佛祖的執念一模一樣。
那麼佛又是替何人送葬?
「你……佛祖……」韓易驚呆了,有些難以置信,此時出現在自己眼前之人居然和佛祖一模一樣一手執錫杖,一手托錫缽,頭戴毗盧帽,端莊仁慈。
白袍老者微微頷首,問道:「六道三界廣大無邊,若唯觀心,何由免無窮之苦?」
「至於其中因果緣由,你日後便會知曉!」說罷白袍老者凌空飛去,居然在空中顯化成一卷經書。
「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一心……」韓易仔細品讀,隨即明了了其中深意,若心生雜念便入了六道三界,若心唯我,便超脫了三界眾生,「但是,為何佛祖還要入地獄,豈不是佛祖的心有雜念了?」
白袍老者又道:「三界業報,唯心所生;本若無心,於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痴為無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一心。由造業輕重,受報不同,分歸六處,故名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