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鄭之我是鄭克臧》目錄

第546章 阿塞會議(下)

第546章 阿塞會議(下)

越南使者附和道:「正是,正是,我等雖說全權使臣,但此事關係重大,非我等可以決斷,還得飛報國中,讓國主親自裁斷方可,還請黃大人寬恕時日。」
安南使者這麼一說,越南人和暹羅人也紛紛響應,一時間幾個通譯忙得手忙腳亂。
還是安南使者第二個開口:「按道理說華夏水師負責巡航湄公河一線,要求幾處停泊的水寨並非過分,只是在下想知道,天朝準備在各處水寨屯兵多少?」
被逼到牆角的暹羅顯然沒有退路了:「各國不反對,我國也不反對,不過這水師的軍費由誰來承擔,醜話說在前面,即使分擔一部分,我國也是承受不起的。」
萬人之軍,若是平攤的話,扣除占城以外,各國只要各出兩千人,而在華夏出了大頭之後,各國甚至只要出千五之數,無論是從人力還是從財力來說對各國的影響都不是很多,但關鍵是,華夏出了大頭之後,這支軍隊的指揮權自然就落到華夏手中了,這就是幾個使者無法立刻答應,而需要他們帶回國去稟明的原因。
暹羅人也有類似的表示,黃馨治當即決定:「此地到各國京師距離不近,往來路程,怕有半年之上,不如明年四月,你我到越南沙灣會盟,後年四月則至對岸暹羅沐達瀚會盟,大後年至真臘某地,四年後再回安南境內會盟。」
這個最後的炸彈拋出之後,阿塞會議也就宣告結束了,各國使者各自回家,他們有太多的內容要報告上去,從這個角度來說,阿塞會議即便不是一次成功的會議、勝利的會議,也是一場註定影響深遠的會議。
暹羅使者的這番話顯得有些牽強,畢竟以當今的通訊速度來看,安南和越南基本上是沒有可能跟緬甸同步行動的,不過這樣卻給了黃馨治以機會:「這事好辦,隔斷各國之事就由我朝水師來承擔,今後我朝水師會派艦船日夜巡弋湄公河及分隔各國的界河,哪國要侵犯他國,首先就要面對我國的水師艦船。」
各國使者面面相覷,還是真臘人第一個開口:「我國可以安排,就請在蒙河口處設一水寨,另外披昭耶河(湄南河)和塞河之線,也請天朝予以安排。」
哲塔四世的代表率先表態道:「這個提議甚好,一切就有賴天朝維護了。」
華夏武成十年六月二十四日·安南阿塞城。
華夏跟安南、越南形成了一致,這種壓力是暹羅無法抵擋的,因此暹羅使者眼珠轉了轉,如是回應道:「我國從西部撤軍並非不可以,只是萬一安南、越南背盟,越河侵入我國怎麼辦?雖說盟約規定,一旦有其事,各國共討,但我國的傷害卻是土地也無法彌補的,更不要說事情發生在緬甸入侵之時,到時候兩廂夾擊,我國就有亡國之慮。」
真臘使臣並非是一味阿附華夏,事實上,他的目的是把水搞混,大有我沒有得到的,你們也別想討好的意思,但他的表態讓剩下的湄公河流域各國感到了為難。
黃馨治想了想,提出一個新的建議:「若是暹羅在緬甸壓迫下無法裁兵,那把東部兵馬移至暹西各府如何?如此,安南、越南也好放下心來。」
安南和越南兩國使者的臉色難看,黃馨治卻視而不見的自顧自說著:「如今已經不比十年前零星裝備火器的局面了,養這樣一支常備軍不啻是養了一支吞金獸,還不如保存其骨幹精銳,必要時再以僉丁填入補充。」
越南自阮鄭分治之後就一直在跟安南競爭,聽到黃馨治這番話,不滿意安南佔了頭籌的越南使者當即表示下一次可在越南境內某地進行。
可惜誰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各國彼此互不信任,也只有權力讓給作為宗主國的華夏了。
關於華夏要求裁軍的提議引起了暹羅、越南兩國的異議,安南雖然沒有直接表示反對,但也認為中寮地方剛剛征服,不能不繼續保留一定的鎮戍力量。
黃馨治還沒說話,暹羅使臣站了起來:「安南、越南、真臘、占城俱在東方,或可以消減兵馬,但我國面對緬甸節節進逼,實在是無削減兵力的可能。」
分別前,黃馨治單獨找到越南的使臣:「丁大人,本官這裏還有一份單獨給貴國的建議。」
黃馨治舉例道:「如今安南有御營五萬,但安南在對寮國作戰時動用了多少兵馬呢?前前後後不下十萬吧,至於越南也是一樣,御前軍號稱三萬,征寮一役卻十足動用了八萬兵馬,這差額是怎麼來的?無非是臨時徵調而已,如此何不將徵調的範圍擴大,將御營和御前軍的數目縮小一點,以節省龐大的軍費呢?」
黃馨治虛情假意的哀嘆道:「說實在的,若非我朝還有北虜尚未驅逐,我朝也不可能養如此眾多的軍隊,這每年的鉛子、火藥的開銷之大,讓我朝計司苦不堪言,大半的國帑都投在裏面,就連內庫也用得金光,以至於今上的萬年吉壤都沒有整治,宮中用度都是緊巴巴的,我等臣子看在眼裡,愁在心上啊。」
這倒是一個辦法,安南、越南的使臣齊齊贊同,畢竟兩國不同意裁軍有相當的原因是因為需要提防暹羅的兵馬越過湄公河。
「在下明白了,在下可以向國內進言接受,只是還要等到時日才有回應。」
「明白,明白,本官明白。」黃馨治依舊笑容滿面的回應道。「幾件事情都比較重大,幾位大人都要等到國主訓令,這沒有問題,只是書信中有些東西說不清楚的,不如幾位大人各自回去復命,我們擇日再約地方會盟如何?」看到眾人都不反對,黃馨治進一步說到。「本官建議今後各國可以定期會商,有什麼問題擺到檯面上來解決。」
四國紛紛同意,至於占城雖然也想當一回東道主,但國力弱小的他們並不敢跟幾個較大的鄰邦爭取,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丁姓使者只好耐著性子聽著,就聽黃馨治說道:「如今安南已經按照我朝體制改制府縣了,真臘也答應降省為府,暹羅向來也是用府縣制的,只有貴國的區劃有些不倫不類,我朝的意思是請貴國儘快更張,如此才顯得天下一體。」
黃馨治這個提議實質是要求獲得湄公河及各國界河上的武裝行駛權力,一旦這個權力被華夏獲得,那麼各國之間的商貿往來就完全控制在華夏的掌握之中,甚至華夏還可以用尋求水師艦船就近停泊港口的名義,在湄公河沿線獲得合適的租借地。
既然如此,沒有水師的越南也不反對了:「有天朝派兵維護,想來各國都能安穩。」
眾人才鬆了一口氣,就聽黃馨治補充道:「只是湄公河及各國界河過於漫長,我朝水師不可能每次都從入海口出航,還需在近處尋幾處停泊之地,這就需要各國無償提供了,放心,這地方還是貴國的,只是暫借給我朝修船、停船而已。至於具體大小,我看有阿塞城原本那麼大就可以了。桑河、桑河以下湄公河上的駐泊點就由我朝金蘭行省自己負責,不必勞動真臘、越南兩國,但溯流而上至少要三五處,還求各國費心。」
「那麼,幾位大人,且先把議定的幾條簽署了吧。」黃馨治要求道,這個要求很快得到了滿足,一份《阿塞條約》就此簽訂。「對了,既然各位大人都要回國請示,本官就把我朝的另一個建議一併提了,請幾位大人一同回國去。」條約簽訂后,黃馨治又拋出一個話題來。「鑒於緬甸侵略之心不改,不但威脅暹羅,安南、越南、真臘也有唇亡齒寒之餘,因此我朝建議各國或組成一支萬人之軍,以備不時,當然我朝可以出兵四千。」
黃馨治把話說在前面,頓時堵住了各方的嘴,好半天後,安南的使臣回應道:「黃大人所言倒也不假,這火器成軍之後是要年年操訓的,開銷的確驚人,只是裁減御營事關重大,非我等可以決斷,裁不裁減,裁減多少,還得報知升龍由我國主裁定才是。」
這是明顯的干涉越南內政,但拳頭大的說話才管用,因此越南使者只能唯唯諾諾的應承道:「下官定將大人的傳話帶回富春……」
「當然不會很多,」黃馨治一笑。「像阿塞這樣大的地方,塞足也容不下千人,還要留出一部分作為船場、校場、庫房,可想而知最後能進駐幾人。」黃馨治這麼一說,幾位使者覺得也是那麼回事。「由於這事現在還沒有落實,我朝水師將來怎麼布置本官也不甚了了,但以本官之前的了解,我朝水師大體會分段巡航,這水寨只是暫停休整的地方罷了。」
發現使臣們的眼睛都落到了自己身上,黃馨治一笑:「自然是有我朝自行承擔。」
真臘表明了立場,跟華夏走得較近的安南方面也很快跟風:「我國也沒有意見。」
面對場面上的混亂,黃馨治表示道:「列位大人怕是誤會了,我朝的意思並非全面削減各國軍力,而是指削減各國常備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