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軍戰記》目錄

第三百五十章 肘腋之患

第三百五十章 肘腋之患

蘇軍在逐步壓縮第六集團軍生存空間的同時,不遺餘力地編練新兵,來彌補慘烈戰鬥的消耗,分佈在烏拉爾山脈腹地的軍工企業源源不斷地把坦克、飛機、大炮送上前線,準備面對德軍的下一次進攻;英國軍隊雖然在非洲爭奪戰中敗北,但是與德國相比,海軍依然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於是不停在利比亞、埃及沿海實施特種作戰,隨時準備捲土重來。
面對著美國方面不斷的催促和責難,最高統帥部多次電令第一戰區加快整編速度,可是卻始終不能得到明確的結果,恰在此時,行政院傳來了河南境內即將爆發規模空前的飢荒的警報,從而促使孫百里把這兩件事聯繫到一起。
在國民政府最高統帥部的直接干預下,各戰區的整編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1943年的元旦過去沒有多長時間,九大戰區當中除了第一戰區以外,其餘八個全部整編完畢,並囤積了可供三個月作戰消耗的彈藥和糧食;鍾武的西北軍團初具雛形,達到了五個師的規模;斯茲皮爾曼的猶太軍團擴編完畢,隨時可以開赴前線;孤懸海外的台灣軍團利用長達半年的休戰時間把阿里山根據地變成一個巨大的堡壘,第四戰區司令部又用小艇夜航的方式補充了大量的作戰物資,使其恢復了活力,而日本的台灣派遣軍卻因為連續增援太平洋戰場兵力銳減,從最高峰時的五個師團下降到三個師團,只能勉強維持兵力上的優勢。
經過兩天的準備之後,孫百里、杜周南和陳誠秘密離開重慶,在警衛營的嚴密保護下第一戰區司令部所在地洛陽前進。
陳誠苦笑著說道:「湯恩伯二十萬軍隊的消耗,恐怕比其他戰區五十萬軍隊的消耗還要大!他的軍隊既然良莠不齊,軍紀敗壞,必然有人乘機混水摸魚,搜刮民脂民膏以漁利,給地方上造成的負擔肯定會成倍的增加!」
非洲戰場: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聯軍在空軍的全力協助下,經過數十天的浴血奮戰,攻克英軍最後的堡壘亞歷山大港,兩萬多人的英國殘兵通過海路撤離非洲大陸,返回英倫三島,把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拱手讓給了德國,至此,英國本土與遠東殖民地之間的聯繫被徹底切斷,所有的物資進出只能通過大西洋實現,而德國潛艇則繼續神出鬼沒地襲擊船隊,使英國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蘇德戰場:斯大林在用光了手中的預備隊之後,終於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上贏得優勢,把德國精銳的第六集團軍33萬人團團包圍在頓河河曲!隨著嚴寒的到來,補給匱乏的德軍逐漸喪失了繼續戰鬥下去的勇氣和物資,包圍圈日漸縮小,全軍覆沒只是個時間問題,此時,曼施泰因指揮的第11集團軍被蘇軍阻擊在包圍圈外五十公裡外的地方,再也無法推進半步,希特勒不得不在莫斯科戰役之後再次品嘗失敗的苦酒。
散布在西南群山中的軍工企業在充裕的資金、人員和先進的技術設備的幫助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產著軍隊急需的坦克、大炮和其他各種武器,而放在優先地位的飛機製造廠的規模急劇擴大,以每月十二轟炸機、五架戰鬥機的速度為擴建的空軍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孫百里眉頭緊鎖,沉聲說道:「這樣算下來的話,第一戰區的總兵力差不多有六十萬左右,軍糧馬料、兵源補充,全靠在河南就地徵收,民眾的負擔如何能夠不重?昨天晚上杜先生給我來電話,說河南有爆發大規模飢荒徵兆的時候,我還感到奇怪——國民政府不但免去了河南秋季的糧捐,而且專門撥了五千萬元的救災款,怎麼可能呢?現在總算明白了——天災遠不如人禍啊!」
孫百里開門見山地說道:「辭修兄,第一戰區的整編工作進行的不盡人意,已經嚴重拖累了統帥部的作戰計劃,也影響了中國在盟國中的威信,故而我想親自走一趟,看看到底是什麼緣故。該戰區的兩位司令長官都是你的同鄉和同僚,對他們的為人應該比較了解,你看問題會不會出在他們身上?」
陳誠急忙說道:「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的話,等於直接把老百姓推到日本人那裡去了,因此,必須立即制止!」
為了重新掌握蘇聯戰場的主動權,給蘇軍以毀滅性打擊,希特勒命令隆美爾把蘇伊士運河和亞歷山大港的防務移交給義大利軍隊之後,全軍增援蘇聯前線,計劃在來年夏季發動決定性的戰役;日本統帥部面對盟軍咄咄逼人的攻勢和中國軍隊頻繁的調動、整編,意識到決定日本命運的時刻即將到來,於是在裕仁天皇的首肯下,制定出近乎瘋狂的擴軍計劃,要在1943年年底之前把陸軍擴充到100個師團,另外在東南亞組建完全由當地人組成的10個師團。日本改變了與德國在近東會師的戰略目標,決定停止在印度方向的攻勢,全力增援澳大利亞,力爭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徹底擊潰盟軍,同時駐緬甸日軍全力編練東南亞軍隊,伺機從緬甸向雲南進攻,直接突入中國大後方,以解決這個心腹之患。
太平洋戰場:英國政府在美國政府的巨大壓力下終於屈服,公開宣布印度將以獨立國家的身份成為英聯邦的成員,從而使暗流涌動的印度局勢恢復了平靜,最後,駐印英軍在得到美軍三個步兵師的增援之後,連續擊退日軍對加爾各答的三次進攻,成功地將防線穩定在加爾各答至巴特那一線,更讓盟國方面感到欣慰的是,印度民眾紛紛響應聖雄甘地的號召,拒絕參加拉斯·畢哈利·鮑斯率領的、日本扶植起來的印度軍隊,消除了這個威脅最大的心腹之患;美軍第一和第二裝甲師組成的第一裝甲軍在軍長巴頓的堅持下,從洛杉磯港出發,躲過日本海軍的監視,成功在澳洲東部登陸,開始對日本澳大利亞派遣軍實施反擊作戰。日軍坦克師團裝備的『九五』和『九七』兩種坦克在與美軍的M3A3坦克的對抗中暴露出裝甲薄弱的致命缺點,在第一次戰鬥中就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最後日軍不得不採用殘忍的肉彈攻勢,硬是用血肉之軀守住防線。
1942年12月份,同盟國和軸心國兩大戰略集團之間的戰事呈現白熱化,部分戰場開始出現轉折性的變化,從而產生深遠的影響!
說到這裏,陳誠嘆了口氣,繼續說道:「據我所知,湯恩伯軍團目前至少有二十多萬的兵力,其中大部分都是駐紮在河南后私自擴編的,軍令部根本就沒有這些部隊記錄,完全是他的私兵!」
為了摸清情況,孫百里決定親自到河南視察軍政事務,督促第一戰區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整編工作,啟程之前,他特意把軍令部長陳誠請了過來,從側面了解戰區正副司令官蔣鼎文和湯恩伯的情況,好做到心中有數。
孫百里緩緩點頭,臉上浮現出一絲怒容,說道:「早在參政會議的時候,就有河南代表公開指責湯恩伯為害一方!他是蔣公的心腹愛將,為了避免別人指責我搞大清洗,所以才沒有著手調查這些事情,現在既然搞得民不聊生,就不要怪我不講情面了!」
孫百里說道:「為了徹底解決第一戰區的軍政事務,希望你這個軍令部長和杜先生能夠陪我走一趟河南!」
陳誠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照我看,問題多半出在湯恩伯身上。」接著他解釋道:「蔣鼎文將軍是軍界的老前輩,做事向來中規中矩,在軍中口碑甚佳,不至於做出什麼出軌的事情。湯恩伯就不同了!委員長在世的時候他的部隊軍紀較嚴,還能打些硬仗,再加上是浙江同鄉,所以比較信任他,沒想到卻把慣出個飛揚跋扈、肆意妄為的性格。湯恩伯隸屬第五戰區的時候,就公然抗拒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命令,後來調到第一戰區之後,仗著自己的部隊是絕對主力,更加不把蔣鼎文將軍放在眼裡,使他的軍團成了獨立王國,在這種情況下,他怎麼可能老老實實地接受整編呢?」
太平洋戰場上,因為日本海軍控制著廣闊的太平洋,使美軍的增援速度遠遠落後于對手,只得在全力搶修巴拿馬運河的同時,強烈要求中國軍隊儘快發動反擊,以緩解澳洲盟軍的壓力。為了加快中國軍隊整編的速度,美國陸軍駐紮在印度的第10航空隊經過連續十余次飛行,成功地在喜瑪拉雅山脈緬甸茂密的熱帶叢林上空開闢出一條經印度到中國的空中國際運輸線,然後投入兩百余架運輸機和四十多架護航戰鬥機,把中國急需的雷達、通訊器材、武器裝備生產機具,以及美國支援的武器技術專家運送過來,返航時再把提煉后的特種金屬帶回去。
陳誠說道:「這件事本身就和軍令部有直接的聯繫,我當然要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