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軍戰記》目錄

第四百三十三章 鏖戰叢林

第四百三十三章 鏖戰叢林

日軍的攻擊沒有任何徵兆,非常突然,完成出乎國軍指揮官的預料,倉促間只能命令部隊就地抵抗,但是這種各自為戰的打法,根本低檔不住蓄謀已久的日軍,形勢岌岌可危!
功夫不負有心人,下午兩點半鍾的時候,偵察部隊終於在公路左側十幾公里遠的地方發現了日軍陣地!
歐洲戰場的局勢時刻牽動著同盟國家元首的心,當隆美爾的裝甲部隊剛剛推進到莫斯科城下的時候,中美英三國首腦就通過越洋電話進行了緊急磋商,決定立即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挽救歐洲的局勢。三國首腦會議決定,英美兩國的大西洋艦隊掩護龐大的商船、運輸船隊,從芬蘭北部向蘇聯輸送彈藥、武器和油料,美國太平洋艦隊則經過白令海把物資輸送到蘇聯遠東地區,希望能夠通過源源不斷的物資補給來使紅軍恢復元氣,頂住德軍的攻勢;中美英三國同時增兵印度和緬甸,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通中國與印度之間的陸路聯繫,同時把日軍從南亞次大陸上徹底驅逐出去,然後再由美國第七艦隊把美國海軍陸戰部隊和作戰物資輸送到緬甸和印度,經陸路運往中國台灣和福建沿海港口;尼米茲率領的第三、第五艦隊強行穿越中太平洋海域,往台灣海域集結,作為登陸日本本土的主力。
當天夜間11點多鍾,三顆信號彈從道路一側的叢林中飛入漆黑的夜空,幽暗的叢林深處響起機槍的嘎嘎射擊聲,緊接著無數黑影端著雪亮的刺刀,高呼著「萬歲」沖了上來!
處於防守一方的日軍同樣也有諸多困難,但是卻用充足的準備和豐富的叢林戰經驗彌補了這一切,此消彼長,緬甸軍團的兵力和火力優勢卻起不了多少作用!
就在緬甸軍團發起曼德勒戰役的同一時間,英國駐印軍在兩個美國海軍陸戰隊師配合下,向日本印度派遣軍發起全線進攻。英國駐印軍同樣擁有豐富的叢林作戰經驗,又擁有強大的火力和兵力,把日軍打得連連後退,很快將其包圍在以吉大港為中心的狹小區域內,然後積蓄力量,準備給其最後一擊!
出乎國軍預料的是,日軍的抵抗非常微弱,幾乎是一觸即潰!戰鬥剛剛打響不到一個小時,日軍就連續放棄了兩道防線,然後在坦克的猛烈突擊下迅速從市區向城外的叢林裏面潰退下去。
突然,天空中升起數十枚照明彈,照耀得如同白晝一樣,緊接著,密集的機槍子彈從戰士們的頭頂飛過,狂暴地向日軍當中橫掃過去,飛濺起一蓬蓬血雨!沒等日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數十道光柱就直射過來,在馬達的轟鳴聲中,坦克巨大的軀體毫不留情地碾壓過去!
曼德勒戰役在數百門大炮的怒吼聲中揭開了序幕,雨點般的炮彈鋪天蓋地般落在日軍陣地上,頓時地動山搖、火光衝天,障礙物和掩體接連不斷地飛上天去。半個小時之後,炮兵群在偵察機的導引下延伸射擊,猛烈轟擊日軍陣地縱深的目標。地面部隊隨即發起進攻。
緬甸軍團雖然全力進攻,但是總是被隱蔽良好的火力點,無所不在的狙擊手和茂密的叢林所阻止,日軍打得很有耐心和狡猾,總是讓對方走到眼前才開槍,有時甚至故意將小股部隊放進陣地,從背後開火,給攻擊部隊造成了很大的傷亡,戰況陷入了膠著狀態。
1944年7月22日,中國軍隊從臘戍和密支那兩地出發,對緬甸中部的交通樞紐曼德勒發起攻擊。
兩個坦克營的百余輛坦克排成鋒矢的形狀,掩護數千名步兵發起衝鋒,數百挺輕重機槍以每秒鐘數千發的速度把子彈傾瀉在日軍的陣地上,壓得日軍連頭都抬不起來。
這時候,大約一個步兵聯隊的日軍士兵嚎叫著衝上了路基,用兇猛的突刺與中國軍隊展開白刃格鬥,很快就把中國軍隊攔腰切成幾截,然後憑藉優良的拼刺技術將對方打得連連後退。
日軍指揮官顯然不是等閑之輩,看到坦克群衝殺過去之後,立即下達了撤退命令,日軍迅速撤出戰鬥,一頭鑽進密林之中,不到十幾分鐘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連叢林深處的槍聲也停息了!
在這種異常嚴峻的形勢下,中國政府主動負擔起同盟國的責任,增調五個精銳步兵師進入緬甸,與英美兩國一起開始全面反攻緬甸和印度。
衛立煌在摸清了日軍的情況之後,隨即投入部隊進攻。然而,戰鬥剛剛進行了不到三天的時間,就暴露出許多嚴重的問題,導致幾次進攻全部以失敗告終——坦克無法在泥濘不堪的叢林中使用,在濕熱環境中,武器槍械也故障頻發,卡殼成了家常便飯,手榴彈因受潮常常失效;現有的所有炮彈都是瞬發引信,對日軍碉堡毫無作用,同時由於在茂密的叢林中很難觀察彈著點,迫擊炮只能盲目射擊;陰雨連綿的天氣使空軍無法進行有效的支援;瘧疾、登革熱、叢林腳等熱帶疾病流行,造成了大量非戰鬥傷亡。
在道路兩側宿營的中國軍隊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就遭到輕重機槍的猛烈掃射,數以百計的士兵轉眼間就倒在血泊之中,後面的戰士匆忙抓起武器上前迎戰,迎面又飛來密集的手榴彈,頓時又一片片的倒下,陣地也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值得慶幸的是,德國軍隊同樣損失慘重,而武器彈藥和油料的消耗也非常巨大,無法在短期內發動新的攻勢。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統帥部在全力鞏固防線,鼓舞士氣的同時,強烈要求盟軍儘快結束太平洋戰爭,直接派遣陸軍進入蘇聯。
坦克營在肅清了侵入營地的日軍之後兵分兩路,一路沿著公路向兩端衝殺,去解救困境中的步兵,一路衝下路基,向叢林中機槍子彈最密集的地方殺了過去!
茂密的叢林和多雨的季節可以大大降低中國空軍的威脅,同時又能夠充分發揮日軍士兵叢林戰的優勢,因此,日軍指揮官把本應用於防禦曼德勒和仰光兩地的三個師團的絕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叢林裏面,並且狂妄地宣稱中國軍隊絕對沒有能力在年底前佔領仰光!
另外,日軍並沒有坐等中國軍隊進攻,而是儘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繞過對方的防線,在叢林中滲透著前進,然後突然發起襲擊,使中國軍隊防不勝防。
地面戰鬥打響之前,中國空軍的轟炸機群出動了數百架次,對曼德勒和仰光兩地進行了空前猛烈的轟炸,不但徹底摧毀了曼德勒火車站、鐵路,而且把聯結仰光和曼德勒之間的公路也炸斷了十幾處,切斷了仰光日軍增援的途徑和守軍的退路。
與衛立煌的判斷剛好相反,日軍不僅打算堅守仰光,而且為此做了精心的準備!從密支那失守之後,緬甸日軍司令部就開始部署防禦仰光,然後在幾個月的時間里沿著公路兩側修築了一系列由碉堡和塹壕網構成的防禦工事,從曼德勒郊區一直到仰光市區;這些工事群各自獨立,相互掩護,彼此之間有良好的道路相連,非常便於兵力調動;日軍碉堡用粗大的椰樹樹榦構築,再用填滿沙土的油桶進行了加固,十分堅固,而且射孔開得很低,碉堡的外面又布上快速生長的植被,相當隱蔽,即使偵察機在兩百米的高度也分辨不出。
衛立煌接到前線的報告之後,剛開始還有點疑惑,但是仔細一想也就釋然了——日軍失去了制空權和制海權,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物資和兵員又無法得到補充,與其在這裏被殲滅,還不如撤退到日本本土進行最後決戰。
衛立煌率領後續部隊全速趕到之後,馬上把數以百計的偵察兵派進叢林之中,去搜尋日軍的蹤跡,同時命令十幾架偵察機以兩公里的間隔從低空掠過,增大搜索範圍。
天亮之後,國軍沒有繼續前進,而是沿著公路兩側構築工事,同時把遭到襲擊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向軍團司令官衛立煌作了報告。
7月23日,衛立煌派出一個步兵師和一個坦克營為前鋒,沿著公路和鐵路向仰光進發,但是離開曼德勒不到十公里遠,就發現道路全部被日軍有計劃的破壞掉了,只好一邊修路,一邊前進。
原來,夜間宿營的時候,坦克營按照野戰宿營的條例,把坦克圍成了一個環型,並且在四周挖了兩道戰壕,從而為自己爭取到了寶貴的反應時間,並最終挽救了全軍!
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美國剛剛輸送了兩個陸戰師到印度,莫斯科陷落的消息就傳到了出來,雖然蘇聯紅軍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在第聶伯河和北德維納河東岸建立了相對堅固的防線,但是卻再也無法保證自己工業區的安全,德國空軍每天都出動數百架次的轟炸機對烏拉爾工業區進行猛烈轟炸,導致了蘇聯軍隊的補給嚴重不足,同時,連續的失敗和巨大的傷亡使軍隊普遍喪失了勝利的信心,士氣極其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