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軍戰記》目錄

第四百五十一章 苟延殘喘

第四百五十一章 苟延殘喘

接下來的時間里,無路可退的日軍進行了瘋狂的抵抗,盟軍則在海空火力的全力支援下,以噴火坦克和重型坦克開路,一米一米地向前推進,戰況陷入了焦灼狀態。
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殺傷盟軍,橫山勇摒棄了死拼戰術,規定了近距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並且嚴禁發動自殺式衝鋒,號召每一個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盟軍士兵。
中美聯軍肅清了陣地上的殘敵之後,迅速向北追擊,在日落之前逼近了日軍的新防線,隨即發動新的攻勢。然而,出乎盟軍預料的是,這種以家墓支撐點的工事相當堅固,只有用150毫米口徑以上的重炮直接命中才能摧毀,而日軍依託堅固工事所進行的抵抗也異常激烈,幾次進攻都以失敗告終。特納中將只好命令部隊暫停攻擊,等重型火炮運上來之後再展開攻勢。
根據以上判斷,日軍在九州島和關東這兩個地區集結了重兵:東京所在的關東地區由田中靜一大將指揮的第12方面軍負責防禦,下轄五個軍,以及東京灣兵團、海軍橫須賀鎮守府,共十八個步兵師團、兩個坦克師團、七個獨立混成步兵旅團、三個獨立坦克旅團、一個高炮師團,此外還有東京防衛軍的三個警備旅團、橫須賀海軍特別陸戰隊十八個大隊,以及日本本土最精銳的部隊、大本營總預備隊第36軍(下轄六個決戰師團、兩個坦克師團,總兵力約為150萬。
原來,台灣軍團的攻擊部隊在炮擊開始之前就儘可能近地接近日軍的防線,個別部隊甚至距離日軍一線戰壕只有四五十米遠,雖然被己方炮火誤傷的幾率大大增加,但是也縮短了日軍的反應時間,結果,最後一輪炮擊還沒有結束,台灣軍團的士兵們已經一躍而起,在硝煙的掩護下,一路狂奔衝上日軍陣地,這時候,隱蔽在坑道內的日軍抬著沉重的機槍,剛剛進入陣地,還沒來得及在焦土上挖出掩體、壓上子彈,就被鋪天蓋地的手榴彈炸的暈頭轉向。
日本統帥部判斷,沖繩島上的守軍至少還能再堅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這樣一來,盟軍登陸九州島的最快也要在1945年春季,等到盟軍在關東地區登陸的時候,肯定是在夏季以後,到了那個時候,德國陸軍就可以粉碎蘇軍的最後抵抗,從俄羅斯草原向西伯利亞席捲而來,襲擊中國的側翼,其遠程轟炸機群自然可以幫助陸軍航空兵奪回制空權,從而反敗為勝。
當天晚上,一個步兵大隊的日軍在夜色的掩護下,從防線的側后登上數十艘小型運輸艇,沿著蜿蜒曲折的海岸線悄悄向南駛去,準備在盟軍戰線後方海岸實施登陸,配合主力從正面發動的攻擊;大約兩個步兵聯隊的日軍悄悄離開堅固隱蔽的防禦工事,向盟軍陣地潛行,準備進行大規模的夜襲。
打開了缺口之後,攻擊部隊以少量兵力向兩翼突破,主力部隊在轟炸機的掩護下向日軍陣地縱深全速挺進,遇到堅固的火力點之後,就繞道前進。日軍猝不及防,在美軍面前銅牆鐵壁般的堅固防線,一下子被打的千瘡百孔,中國軍隊的近百個戰鬥小組滲透到陣地的縱深,切斷了日軍各據點之間的聯繫,使其在也無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日軍指揮官牛島中將見對手步步進逼,為了奪取主動權,一反自開戰以來所堅持的堅守防禦方針,發動了孤注一擲的總反攻!
完成調整后,特納以四個師的兵力在寬約八公里的島嶼截面上展開攻擊,準備採取兩翼包抄戰術,迂迴夾擊日軍主要防線,以加快作戰進程。海軍陸戰隊由於進展緩慢,遭到了高級指揮官的指責,只好改變了按部就班、緩慢推進的戰術,準備進行迅猛突擊,好在中國軍隊面前挽回顏面,然而,戰鬥打響之後,台灣軍團竟然一舉從日軍重點防禦的中間位置一舉向前推進了三千多米,優異的表現讓海軍陸戰隊驚嘆不已,只好拚死向前。
由於沒有海空軍的掩護,日軍登陸部隊在航進途中被美軍巡邏艦艇發現,隨即用艦炮進行猛烈轟擊,運輸艇全部被擊沉,一千多名日軍也隨之葬身魚腹;正面主攻部隊剛剛離開工事不到五分鐘,就遭到中國軍隊優勢炮火的集中轟擊,損失過半,日軍只得改奇襲為強攻,但是,由於兵力和火力懸殊過大,進攻很快以失敗告終。
牛島中將面對危局,當即立斷,馬上率領全軍連續後退十公里,然後就地構築工事,負隅頑抗。沖繩島上有一種非常特別的建築——家墓,這種圓型的建築物地上部分有一米半到兩米高,地下部分的深度也在兩米左右,整個墓的面積在十平米以上,全部用島上特產的花崗岩建成,在島上隨處可見。日軍把這些家墓里的棺材等物清理一空,稍加改裝,就成為堅固的火力點,然後再把這些火力點用塹壕聯結起來,又是一條完整的防線。
日軍在這次反擊中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彈藥,非但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反而遭到中美聯軍的沉重打擊,死傷超過五千人,使牛島中將徹底喪失了勝利的信心。就在這個時候,美軍在北部地區登陸的消息傳了過來,日軍頓時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再加上島嶼的東西兩側都是美軍艦艇的活動區域,處境尤為艱難,牛島中將只好率領部隊再次後退七八公里,退到事先精心準備的最後防線——兩座海拔在兩百多米的險峻山峰壁立在海灘的兩側,構成了天然的屏障;陣地的南北兩面是連綿起伏十幾公里的低矮山丘,地勢崎嶇險峻,日軍充分利用地形,築有巧妙隱蔽的炮位和坑道工事。牛島中將把六萬餘人的兵力迭次配置在南北長約十二公里,東西寬度從八公里到十五公里不等的陣地上,準備以此為依託,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與此同時,部署在兩翼的海軍陸戰隊在噴火坦克和重型坦克的掩護下奮勇突擊,將台灣軍團的兩翼牢牢地保護起來。
橫山勇命令海軍陸戰隊在適宜登陸的海灘、港灣構築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進行灘頭防禦;實力較弱的步兵師團部署在海灘縱深處,作為第二道防線;機動性強的三個坦克旅團分駐福岡、熊本和鹿兒島三縣,隨時準備進行長途奔襲;最精銳的四個步兵師團和高射炮師團全部部署在霧島山及其周邊地區。
沖繩守軍的頑強抵抗,使日本統帥部贏得了部署日本主島防禦的時間,繼續用近乎瘋狂的速度擴軍備戰,準備迎擊盟軍的登陸。
在日本,九州島居民向來以強悍好鬥聞名全國,歷來精兵輩出,號稱日本陸軍戰鬥力第一的第六師團(該師團在南京戰役中被十九路軍全殲)、緬甸派遣軍的主力第18、第37師團都是出自這裏,此外,九州島七個縣共有居民一千多萬,按照日本統帥部的計劃,可以動員的後備兵員有四百余萬,即使以屍山血海為代價,也能把盟軍拼光。
為了確保戰役的勝利,日本統帥部重新啟用了有『山地戰專家』之稱的橫山勇中將,由他來全權負責九州島的防禦作戰。
橫山勇中將敏銳地意識到,面對盟軍的絕對海空優勢,灘頭作戰難以奏效,因此斷然否決了參謀們提出的禦敵于灘頭的建議,決定憑藉霧島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託堅固的工事,實施縱深防禦,防禦體系的核心陣地就是霧島山為中心的南九州。
由於美軍在沖繩島上的進展極其緩慢,所以橫山勇制訂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防禦計劃,計劃在五個月的時間內,在南九州地區建立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岩洞相結合的堅固防禦體系。為此,第16方面軍徵集了將近三十萬民夫,夜以繼日地構築工事,然而,由於盟軍持續不斷的猛烈空襲,日本國內資源枯竭,儲備告罄,連基本生活保障都非常困難,根本沒有足夠的物資來支撐這個規模空前的防禦體系,因此修修停停,進展極其緩慢。
九州島地區,日軍部署了橫山勇中將指揮下的第16方面軍,下轄三個軍,14個步兵師團、六個獨立混成旅團、三個坦克旅團、一個高射炮師團,以及海軍的29個陸戰大隊,總兵力為45萬。
日軍統帥部制定的作戰計劃是準備以九州為中心,盡量遲滯盟軍的進攻,並最大限度地給敵軍以殺傷,最理想的結果是美軍因顧忌傷亡而單獨停止進攻,這樣一來,中國軍隊即使不願意停戰,也會因為後勤補給問題而停滯不前,果真如此的話,帝國的根本之地關東地區就能夠擺脫被敵軍攻擊的命運。
孫百里返回重慶之後,尼米茲馬上著手調整部署:首先,把中國台灣軍團的兩個步兵師投入日軍防線的正面,把替換下來的兩個陸戰師加強到兩翼;其次,集中兩個陸戰師的兵力,在沖繩島北部的邊戶岬、宇嘉和邊土名三個地點同時實施敵後登陸;最後,把轟炸重點改為聯結前線日軍與縱深陣地的坑道和交通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