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獨裁者報告》目錄

第512章 鐵血皇帝和鐵血宰相

第512章 鐵血皇帝和鐵血宰相

「睡主懷中,多麼幸福;不會有人醒來哀哭,靜寂、安寧、和平、歡欣,不會再有仇敵入侵……睡主懷中,雖離親人,來日相逢倍加高興,睡主懷中,何等幸福!不會有人醒來哀哭。阿門!」
國家,只有國家才是第一位的!民族,也只有民族才是第一位的!無私的奉獻,才能帶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強大!
翌日,《帝國新聞》報道:皇帝陛下親臨弗里德里希斯魯,對上帝為實現德國統一和這一不朽的偉大思想而養育的義工——俾斯麥深表哀悼。
我們的國家,在這麼多年的治理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了,有高度民族凝聚力的國家,我們不喜歡戰爭,但現在我們不得不面臨戰爭!
1894年1月26日,威廉二世再三邀請俾斯麥到柏林。一隊近衛軍護送前首相至皇宮,沿途民眾夾道歡呼高唱愛國歌曲。2月下旬,威廉二世到底屈尊到弗里德里希斯魯鄉下來拜望了。
一個月後,德國威廉二世離開了中國,中國大皇帝陛下親自到碼頭送行,威廉二世非常滿意中國皇帝對自己的尊敬,但只有俾斯麥知道,中國皇帝其實是來為自己送行的。
……
幾乎要和德國相呼應似的,就在同年,1888年2月9日,中華聯合帝國通過「戰時緊急募兵法案」!
1887年,俾斯麥主持規劃設計籌備開鑿的基爾運河工程終於啟動了。
俾斯麥天天對著這張紙念念有詞地讀著、背著。
1898年7月30日11時,俾斯麥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享年83歲零4個月。身後之事,俾斯麥預先都有安排。報紙公布了1890年辭呈的全文。
1895年4月1日,俾斯麥八十壽辰。威廉帶了一大幫騎馬耍著銀光閃閃的馬刀前來拜壽。柏林來的人以為會見到一個心平如水的老人,哪知俾斯麥幾杯下肚,肝火益旺、壯心不已地高論道:
威廉二世上台文告《致我的軍隊》,與其父針鋒相對,同時他還雷厲風行地掃除了父母的黨羽。俾斯麥這時早已下鄉,他打算在瓦爾青和弗里德希斯魯住上半年。
同一日,帝國皇帝好像和德國宰相心有靈犀一般,在帝國最高級會議之中,張震發表「帝國宣言」:
「中國並非因自由主義或自由思想而壯大,反是歷代有為睿智之良相輔國有功,極力耕耘吾國之軍事及財政資源,並善加掌握,以待有利時機則可立即義無反顧地將其投入政治大局之中。
隨著中國的統一,一個新的強大國家出現了,她有充沛人口的支持,有科學與知識的裝備,為戰爭而組織起來,因勝利而獲得崇高地位!
對於俾斯麥來說自己只是威廉一世的忠實大臣,而絕對不是什麼威廉二世,曾經叱吒風雲的鐵血宰相,就這麼離開了這個世界。
世界上沒有不講究實用主義的民族。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在此之外。因為什麼?因為我們依仗這些東西而勝利。換言之,信奉民族的哲學家們執筆之際想到的首要問題是,奉獻給國家,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自己的國家!
準備迎接戰爭吧,我的大臣們,準備迎接挑戰吧,我的將軍們!這場戰爭不是由我們而起,但卻必然會使我們牽扯到其中。這對於我們來說同樣也是一個機會,讓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再度被無限擴大的機會!
1888年夏天,隨著「愉快的小個子」女王的到來而無比快樂。然而樂極生悲。6月15日,腓特烈三世逝世。三十歲的威廉太子登基,是為威廉二世。他是11888年四個月之內德國的第三位皇帝,德國史稱該年為「三皇之年」。
俾斯麥抬起了頭,眼中充滿了老人的無助哀怨:
在帝國皇帝的戰爭動員之後沒有多久,1888年3月9日八時半,威廉一世皇帝因肺炎去世。再過半個月他就是九十一歲壽辰了。帝國國會大廈下半旗誌哀。
二月底,德國選民多數被蠱惑得跟著俾斯麥跑。三月中旬,帝國國會重開張,通過了此後七年的軍費,與法國開戰無人再提。
威廉二世知道,若不主動和解會有損自己的形象,於是又是致電慰問,又是表示請俾斯麥到某王宮療養。俾斯麥答曰,村夫野老有莊園三座,皇上慷慨似屬多餘,不過仍然感念。
在暴風驟雨般的鼓掌和歡呼聲中,毛奇擁抱了被自己的演說被議員們的歡聲感動得熱淚滾滾而下的鐵血宰相。普奧戰前某日的喜劇又重演了一次。那晚人群歡呼歌唱簇擁著俾斯麥的馬車,送宰相回家。直到深夜,還有留在首相家門前的人呼喊擁護他的口號。軍隊改革法案又順利地通過了。
1898年夏,俾斯麥患肺炎,病勢兇險,施魏寧格終日不離左右。
俾斯麥在議會之中的,演說大氣磅礴,充滿了愛國主義。正好那時錄音機問世不久,他的演說便被錄了下來:
在柏林三月料峭的春寒中,俾斯麥和毛奇跟在威廉一世靈車后和所有送葬的人們一道唱著《贊慕福地》。三巨頭缺一,羅恩已於1879年去世。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締造者們,隨著威廉一世的葬禮進行曲,行將全數退出歷史舞台。
對威廉二世,俾斯麥是至死不買賬的,他的墓碑上刻的字是:「馮·俾斯麥侯爵威廉一世皇帝的忠實的德國僕人。」
俾斯麥的確講中了要害。威廉的父親和祖父在實踐中的所謂指揮,不過是種形式而已,他們信賴自己的將官,老實本分地安於這種形式,他們甚至還出生入死地投入過一些血戰。威廉二世卻安於自欺,當別人將什麼都給他準備好,並裝著這些想法都出自於他的時候他很坦然。他覺得自己是名副其實的統帥。
當中國大皇帝陛下,得知俾斯麥去世消息后,一個人,在黑暗的屋子裡坐了很久,沒有人敢去打擾陛下,也沒有人知道這個時候的皇帝陛下在那想些什麼……
「德法倘若重開戰端,萬一法蘭西得勝,那時必定是民主主義風靡歐洲之日,也是君主主義喪鐘敲響之時,所以,這不單是德法兩國政府之間的戰爭,而是歐洲大陸的君主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決戰!」
至此,當年張震訪問德國時期,與張震一起密謀與法國開戰的巨頭,只剩下了中國大皇帝陛下和俾斯麥兩人了。
「只有鐵和血,才能強盛一個民族!你從來也都沒有做錯過什麼,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的國家和民族。你不會下地獄的,永遠也都不會,你的妻子也一樣不會!請相信我,你的妻子正在天堂里等著你!」
「俾斯麥,我最親愛的朋友!」張震緊緊握著俾斯麥的手,神情變得如此堅毅:
「陛下,我最最親愛的朋友,我始終都認為,君主立憲國鞏固的基礎,在於君主和民眾的意見一致。可是今天德國議會的低能表現,我應負責。民選議會要監督政府,有時還應加以指導。
人之老去,記憶衰退,讀著背著有時就語無倫次了。不過他終以軍人的毅力、鐵血宰相的自尊攻克了他一生中最後的一個要塞。
「有創造的生活,是從奮鬥而來的。植物經昆蟲進化到鳥兒,從搏擊長空的鷹撲殺羊群的狼到人類都是一樣,沒有奮鬥就談不上生活!這種社會達爾文主義,這種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論調哪兒還能找到一點耶穌基督的影子呢?」
張震默默的聽著,俾斯麥的話好像在對自己的一生做著總結。而這些心裡話,俾斯麥也只有對著自己最親密的朋友說了。
皇家教堂的鐘聲再次響過後,唱詩班在安卧于鮮花叢中的威廉一世身旁唱起了肅穆的《睡主懷中》:
從這一刻開始,帝國上下因為皇帝陛下的講話,已經作好了迎接戰爭的準備,這些大臣將軍信賴自己的皇帝,因為皇帝陛下的判斷,從來也都沒有失誤過……
……
毛奇于「三皇之年」辭職,1891年4月24日在來柏林的途中去世。
俾斯麥是看著威廉二世長大的,小皇上登基不久的那個秋天,俾斯麥笑著說皇帝小時太調皮,是他讓家庭教師打了他的屁股!
1887年2月,一封來自中國的信送到了俾斯麥的手中。
1887年2月7日,德國七萬三千名後備軍人結集於東洛林開始軍訓。不久法國截獲德國將開戰的電報。因議會不批准超過三年以上的軍費,俾斯麥通過威廉一世簽署的命令又解散了帝國國會!
次后,德國一些反對放棄殖民地,要求擴張的人和反對拒俄結歡英國的人攪在一起,打出了「俾斯麥抵抗運動」的旗號。氣得威廉大罵:「叛國行為,混蛋!」
俾斯麥也老了,昔日縱橫世界舞台的風雲人物其實只有年富力強的中華大皇帝陛下張震依舊能夠活躍在這個大舞台上了……
此後,奧地利扶植科堡親王斐迪南為保加利亞新國王。俄國反對,俾斯麥支持,並乘機促成了英奧意於1887年12月12日締結一個新的協定。
聖誕節前,俾斯麥向帝國國會提出一項軍事議案,意謂在改變預備役期限時,遇戰爭,兵源需增加七十萬。1888年2月6日,也就是俾斯麥在接到中國皇帝信件之後不久,議會對此議案進行辯論。
當接待完了德國皇帝之後,張震單獨和俾斯麥見了面。
俾斯麥忽然握住了張震的手,這位從來沒有低過頭的德國宰相竟然好像在那低低抽泣起來:
或許我們只記得統一大業所面臨的艱辛,卻忘記在事前曾費盡多少心血做準備工夫,以及在成功后必須改持穩當溫和的路線。有人只看到了耀武揚威的一面,卻未能對成功背後的基礎明察秋毫。
「陛下,幫幫我,幫幫我,我該怎麼辦?我究竟該怎麼辦?陛下?」
張震是俾斯麥再次見面了,出現在張震面前的俾斯麥真的老了,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才在北京見面,意氣風發的普魯士公使了!
1897年聖誕節前威廉在俾斯麥生前最後一次來訪。客人中有毛奇的侄兒,威廉發覺俾斯麥有話要講,他總是在當口想方設法把話岔開。俾斯麥非講不可:
可是這次一別,他們卻再也沒有機會見面了。
就連這位從來不低頭屈服的鐵血宰相,在面對中華聯合帝國鐵血皇帝的時候,說話的聲音和內容,也變得和一個沉浸在回憶中的老人一模一樣:
那上面的字跡俾斯麥太熟悉不過了,自己的老朋友,中華聯合帝國大皇帝陛下,張震!
「『有雙黑色的眼睛充滿了愛情在等著你,在等著你勇士,黑色的眼睛充滿了愛情在等著你!』陛下,在來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夢,我夢見了我的妻子,我夢見約翰娜那雙誠實的灰黑色眼睛,凄然地看著我,這不是年輕時候的她嗎?義大利人一樣!
是的,戰爭很快就要爆發了,這個很快,不是指的明年,或者後年,而是隨時隨地,也許等到明天我們一睜開眼睛的時候,全世界都已經打成了一片!
俾斯麥看著皇帝陛下,忽然笑了。
俾斯麥始終把小皇上目為長不大的波茨坦頑童惡少。
法案規定,一旦中國遭遇到了戰爭威脅,大皇帝陛下有權在不通過內閣的情況下,臨時招募二百萬以上兵源。
『快來救救我吧!親愛的。』『怎麼啦?』我問我的妻子:『你不是在天堂嗎?』『我離開你們后,就下了地獄,現在才快到凈界。』『天哪!這是怎麼回事呢?』『剛一離開你們,我就遇到了但丁先生,他說,上帝告訴我,我可以馬上進天堂。但是,丈夫死後必須馬上下地獄,他幹了很多壞事,根本不是個基督徒。我求但丁先生,勸上帝改變主意。但丁先生說,上帝知道我會代你求情,他早有個辦法,那就是我先下地獄為你贖罪,你死的時候就可以同我一起上天堂。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親愛的,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呢?』」
「德國渴望和平,希望與俄國保持和平,也希望與法國保持和平。只有外國記者們不負責任的謾罵才威脅著和平。我們可以因為愛和善意而深刻地感動。可是威脅是不能奏效的!我們德國人只敬畏上帝,除此以外,在這世界上我們無所畏懼;而敬畏上帝這一點,就足以使我們熱愛和維護持久和平!」
五月皇太子病篤。醫生要做氣管切開術。九十歲的威廉一世找俾斯麥和太子妃商量,不動手術,改由一位蘇格蘭醫生治療。太子有些起色后,七月去倫敦參加了岳母維多利亞女王登基五十周年慶典,隨後去了義大利那遍植橄欖檸檬,四季鮮花盛開的聖雷莫城療養。
中午,國會大廳一片肅穆,議員們各就各位,走廊擁滿了弔唁來賓。俾斯麥身穿中將軍禮服,胸佩功勛勳章沉痛地宣布威廉一世皇帝辭世。普魯士王冠及皇帝尊號將傳給腓特烈三世陛下。
以前,我不遺餘力鼓勵國民忠君。所以宮廷和官僚們都感謝我而常常為民眾非難。今天,我被宮廷和官僚們冷落,卻受到民眾的安慰,使我深感慚愧。來日無多,覆水難收。倘若大家承認我為國家的昌盛、民族的繁榮還做了點什麼的話,我深感慶幸。在三次戰爭中我曾讓數萬德國青年喪生,這是我的罪過,生為人就有數不勝數的罪過,我只有求主上帝的寬恕,求民眾的諒解……」
世界上的任何一處衝突,無論是亞洲的,或者是中國的,都將會把中國牽連其中,中國即使想要躲避,也絕對沒有這個可能。
「陛下,您不要以為掌握了軍官團就可以為所欲為,萬一哪天您掌握不了呢?那時事情就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了。」
一個鐵血皇帝,一個鐵血宰相,從他們認識的第一天開始,就成為了最忠貞的朋友!他們一起度過了無數困難,一起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一個時代!
下鄉不久,威廉二世又召他回宮說是要請老外交家陪他出訪。這是新皇帝頭次出訪要威風點。俾斯麥陪這位小不點皇上上了「霍亨索倫」號皇家遊艇,在十艘軍艦的護送下德國皇帝的首個出訪目標就定在了中華聯合帝國!
別了,皇帝陛下;別了,我親愛的朋友……
1893年8月,俾斯麥因患帶狀皰疹在基辛根療養。危險期過後,施魏寧格9月3日向報界透露前首相患病的消息。功臣老病,主子煎逼又一次引起公眾的同情。
十年,從現在開始,用時間的時間去準備這場戰爭,我們不主動挑起戰爭,但是當戰爭來臨之後,我們也絕不畏懼戰爭!」
俾斯麥去世時,威廉正泛舟夏天的大海上。得知消息他立即從挪威海濱返航基爾,並電告赫伯特移靈柏林舉行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