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之帝國再起》目錄

第二百九十二章 羅馬使團

第二百九十二章 羅馬使團

對於這些在羅馬城享受慣了的貴族來說,東方精緻的生活依然讓他們著迷,而這時已不是物質上的享受,在羅馬城他們可以買到帝國出產的各種奢侈物,但是卻不會有那種韻味,在帝國,他們可以享受到真正的茶道,樂道。
索性讓康茂德欣慰的是,劉備依然是可以值得他信任的摯友和忠臣,這個東方王室的貴族始終維護著他皇帝的權威,為他處理那些心煩的政務,而對於權力則似乎一點也不在意。
「這是劉備派人送來的密奏,你看看吧!」從書案上的奏摺中,取出一封后,劉宏交給了自己的長子,很快羅馬就要風雲變色,他籌謀了近四十年的計劃終於要有一個結果了。
雖然大西洋艦隊在埃及和紅海的出海口地區擁有港口,但是艦隊主力是無法通過那條窄小的運河,因此這幾年裡,帝國在加強和埃及行省的貴族聯繫的同時,一直都沒有放棄拓寬蘇伊士運河的想法,為此孫堅不惜以此為代價答應那些埃及本地貴族復辟王朝的條件。因此當這一次羅馬使團在紅海口登上帝國的寶船時,不少人都發覺那些本地的奴隸一直都在運河邊上開挖河道。
為了舒緩那種焦躁的壓力,當昭武二十六年,波斯地區的十七個國家正式宣布加入大漢條約組織后,康茂德派出了可以媲美當年父親為了和東方盟友建立關係時的龐大使團隊伍,在劉備的幫助下,他把元老院里那些被他劃歸入敵對勢力的家族族長們踢到了使團隊伍中去,他要讓羅馬城成為他一個人的羅馬城,就像遙遠的東方,那位強大的東方皇帝那樣,掌握自己的國家。
如果說在羅馬城內,唯一對東方帝國的強大抱有恐懼感的便只有那位曾經滿心嚮往東方帝國王室的奧古斯都康茂德,控制了阿拉伯半島和小亞細亞地區的曹操讓他覺得如鯁在喉,可是他卻無力對付曹操。
放下手裡的監視報告,劉宏看向了身後的地圖,帝國的敵人終於只剩下最後一個了,一旦羅馬被肢解,歐洲列國被封鎖成陸權國家,那麼帝國的霸業就可以說是真正的千秋萬載了,他甚至不需要自己的子孫個個都是聖賢明君,這幾十年來帝國累積的技術很快就能夠發生質變,引起變革,只要帝國在長子的手中繼續保持三十年到五十年的發展,那麼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威脅到帝國。
元老院的貴族們開始滿心歡喜地期待和強大的東方盟友締結新的條約,希望能夠在大漢條約組織佔據僅次於東方盟友的位置,十幾年來受到帝國文化影響的新一代羅馬貴族們甚至希望在羅馬城內學習阿拉伯行省和猶太行省,將玄學和儒學確定為官學。
地中海的海面上,羅馬海軍護送著使團隊伍,曾經他們有過光輝的歷史和榮耀,但是現在和控制了整個海洋的帝國艦隊相比,他們成了徹頭徹尾的擺設,如果不是因為康茂德的堅持,恐怕元老院早就將他們裁撤掉了。
在揚州上岸的羅馬使團中,有不少人是故地重遊,當年那些為了冒險和憧憬而前往東方的年青貴族如今已是沉穩的中年,有的甚至成了家族中的中堅砥柱,昔日在帝國的美好回憶讓他們在之後成了羅馬東方化的最大助力。這一次重新回到帝國,他們再一次為帝國的變化而驚訝,四通八達的道路,數不勝數的城鎮,農莊以及為數眾多的體育場,賽馬場和各種比賽,一切都昭示著帝國比起過去變得更加富裕強大。
能夠一次性投送十萬陸軍經地中海,直接登陸羅馬本土,是樞密院給大西洋艦隊的最終定位,因此大西洋艦隊的編製已經達到了駭人聽聞的五萬人編製,幾乎帝國本土海軍學院畢業的所有軍官和參謀都是隨著前往歐洲服役的艦隻一起前往大西洋艦隊,而周瑜這個海軍天才也在一年前成為了孫堅麾下的副參謀長,誰都看得出來,孫堅其實並不想擔任艦隊指揮官,在周瑜到任,並且充分展示了他在治理海軍的才能和將略之後,孫堅便將全部精力集中到了樞密院制定的登陸作戰計劃上,雖然不知道這個計劃最終會否實施,但是孫堅心裏面卻是堅信自己將會因為這個計劃而名垂青史。
整個羅馬帝國,他所能控制的疆域不到三分之一,而羅馬城內更有大批的家族和曹操暗通款曲,而他也需要顧忌到強大的東方盟友,在這重重壓力之下,他覺得自己是在坐以待斃,可是卻又毫無辦法。
就如同他所寫的那般,當波斯,這個羅馬在東方的宿敵突然間土崩瓦解,分裂成了十七個國家,成為大漢條約組織的一員時,羅馬城內,沒有一個人看到其背後隱藏的危機,他們只是為自己的東方盟友而歡呼,認為絲綢之路上再沒有任何阻礙貿易的存在。
兵貴勝,不貴久。這是劉宏一直以來信奉的策略,積蓄最強勁的力量以最猛烈的一擊徹底擊到對手,帝國幾十年來的戰爭都體現了這種策略。到目前為此,一切都很成功。
由於有劉宏的授意,羅馬使團得到了各地最好的招待,即使是那些風流名士也不得不放下對蠻夷的輕蔑,來接待這些羅馬客人。而帝國本土的貴族們,也是在各自的莊園讓這些羅馬客人領略了一番東方貴族的優雅和奢侈。
如此一路西行,讓羅馬使團幾乎忘了自己的職責,而劉宏則每日都能拿到關於整支使團的監視報告,對於使團里具有遠見卓識,或者說是意識到羅馬所面臨危機的人才,全都被他打上了記號,這些人他是不會放回羅馬的。
「陛下,太子殿下求見。」內侍的聲音響起,打斷了劉宏的沉思。「宣他進來。」轉過身,劉宏沉聲道,對於被選為繼承人的長子,他是極其滿意的,長子很像他,雖然沒有他的狠辣,但是他很喜歡。
「父皇,此次羅馬遣派使團過來,是否康茂德已經打算動手了。」行禮之後,劉武看著父親問道,對於羅馬的整個計劃,身為太子的他自然全部知道,但是一些關鍵整個帝國只有他的父親一個人知道。
在埃及,使團的使者們迫不及待地換上了帝國提供的寶船乘艦,而羅馬海軍則徹底淪落為了帝國護送艦隊的跟班,事實上昭武二十年後開始,帝國本土建造的主力艦隻第一時間用於優先供給大西洋艦隊,畢竟在南洋地區和太平洋上,沒有任何威脅勢力。
對於曾經建造了金字塔這種巨型建築的埃及人來說,拓寬運河通道並不是一件難事,但前提是他們需要有足夠的資金,而在這一點上恰恰是帝國最不缺的,因此整個蘇伊士運河工程里,帝國提供了三分之二的資金,為的就是徹底打通直接進入地中海的航道。
帝國和羅馬人的海上貿易里,就因為受限於蘇伊士運河窄小的通航能力,大批貨物用海運的話,就不得不在埃及換用羅馬式的狹小海船,也因此使得羅馬本土的航運業依然頑強地生存著,對於希望將歐洲封鎖成為陸權國家的劉宏來說,這一點讓他很不快,這也是在孫堅派人送回和埃及人的談判條件后,決定從自己的海外收益中用來拓寬蘇伊士運河的根本原因,為此他對於那些埃及的本地貴族貪墨運河資金的事情也是置之不理,在蘇伊士運河徹底拓寬前,他還需要這些地頭蛇,至少沒有他們的幫助,帝國是無法在埃及行省徵募到那麼多奴隸來拓寬運河的。
當使團登上艦隊時,羅馬城內,一些家族有了不詳的預感,可是他們卻無法明了這種不詳的預感究竟來自何種原因,一直以來,康茂德雖然不像他的父親那樣賢明,也不如五賢帝中的其他四位那樣有著令人稱道的才能,但是他在奧古斯都的位子上一直都是中規中矩,有佩倫尼斯和劉備的輔佐,這十幾年裡,羅馬依然保持著過去的光榮。
昭武二十七年末,羅馬使團抵達帝國本土,這個龐大的使團隊伍被劉宏安排先從帝國南方開始參觀,直到他們徹底了解帝國的風土人情和強大實力以後,才讓他們前往長安朝覲。是的,朝覲,劉宏已經把羅馬從盟友的名單上劃掉了,這個時代,沒有一個國家有資格稱為帝國的盟友,尤其是一個行將肢解,再無統一可能的國家。
埃及行省的蘇伊士運河在一千多年就已修建,只不過那時候是法老們為了溝通和地中海的商貿聯繫所修建,而當時的船隻根本無法和帝國現在所擁有的遠航海船相比,更不必提帝國艦隊的主力艦隻了。
「當帝國將它龐大的勢力推進到羅馬的邊緣時,羅馬城內的貴族仍舊沉浸在帝國的奢侈品和高雅文明中,絲毫沒有意識到羅馬自從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已經降臨。事實上即使他們意識到也已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早已腐朽,與其被北方的金髮野蠻人所荼毒肆虐,倒不如接接受帝國帶給他們的新秩序。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得到了救贖,使我能夠在現在以閑適的姿態來審視這段歷史。」這是數百年後,一位羅馬人後裔的學者對他的祖先在羅馬面臨崩潰邊緣時作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