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大洋是賭場》目錄

第三十九章 帝國海軍航空兵在馬里亞納進化成了火雞

第三十九章 帝國海軍航空兵在馬里亞納進化成了火雞

日本海軍輕視防禦的原因很複雜,日本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當然是一個原因,但有些原因只是以文化的原因表現出來,實際上不一定是文化上的原因。
來照抄一段阿部善次的回憶吧。
阿部善次就是一隻這樣的從老鳥進化來的火雞。
馬里亞納海戰被美軍戲稱為「打火雞」這個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筆者也講不出新意出來,故此戰鬥的細節就此捨去,就想指出一點,火雞也是進化來的,有了一定的條件,老鳥照樣變火雞。
阿部少佐於2007年4月7日去世,享年90歲。晚年的阿部少佐來往于日美之間和往日的敵人一起討論菜鳥,老鳥和火雞的問題。
斯普魯恩斯在馬里亞納海戰時一直是把掩護塞班島的登陸行動作為首要任務,對於尋找日本艦隊確實不是很積極,當然他的運氣也不太好,第一天6月19日一直沒有找到日本艦隊的位置,第二天到下午14:40分才找到日本艦隊,在和米切爾一起經過一番「to be or not to be」的苦惱以後,總算在15:30分才起飛了85架戰鬥機,77架俯衝轟炸機和54架魚雷機總共216架飛機前往攻擊,而前一天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二艦載機的小澤治三郎在下午16:15分知道了美國艦隊位置以後還是在17:25分毫不猶豫地從瑞鶴號航空母艦上出動了幾乎是僅剩的七家天山艦攻機,結果是在預定地點沒有發現美國艦隊只好返航,回家的路上有三架不知去向,剩下的四架也無法著艦隻好在水面迫降,七架新型魚雷攻擊機又全完了。
飛行途中兩架彗星和一架零戰引擎發生故障返回母艦,還有一架彗星和三架零戰不知什麼時候就不見了。
一般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其實日本人在太平洋戰爭中也開發過智能兵器的,那是一種叫做「有眼信管」的東西。為了加強炸彈的殺傷力,最好炸彈能在距離地面10米左右的高度爆炸,這也要求非接觸式信管。研究開發這種武器的是大阪帝國大學淺田常三郎博士為首的研究小組,最後他們開發成功了,使用的是光學控制原理。炸彈頭部的裝置能以每秒1,000次的頻率發光,被周圍反射回來的光強達到一定程度以後炸彈就會爆炸。
我是第二次攻擊隊,二航戰(隼鷹,飛鷹,龍鳳)由宮內安則大尉帶領的27架九九艦爆,20架零戰和三架天山在10:15分出發,我帶領的九架彗星,六架零戰在30分鐘以後出發,宮內大尉的隊伍的時速是120節,彗星隊的時速是180節,可以同時趕到戰場參戰,計劃是在到達目標地點時匯合。
和胡打亂沖的哈爾西不同,斯普魯恩斯是十分謹慎的,應該說馬里亞納海戰中斯普魯恩斯的表現十分保守以至於馬里亞納海戰以後珍珠港的美國海軍航空兵司令部有人辛辣地說:「不是航空專家的人指揮航母艦隊的結果就是這樣」這是指斯普魯恩斯一直在防守而沒有主動發動進攻。
美國海軍比日本海軍到底多了什麼東西?多了雷達和VT信管。
炮彈沒有信管是不會爆炸的,沒有了信管的炮彈就只是一個鐵疙瘩,一般信管都是接觸式信管,碰到目標以後才起爆。而高射炮炮彈如果沒有直接擊中目標飛機的話,那就是要落回地上或者海面才能碰到什麼東西了,這樣非常危險,因此高射炮彈信管都預先設定好發射以後自爆的時間,到時候就是沒有擊中目標也在空中爆炸。VT信管的古怪之處就是他的起爆不是在預先設定的時間,而是智能式地自己尋找最合適的起爆時間。
「大日本帝國萬歲」兩邊就只差這句歡呼了。還是再等一下,等捷報來了以後再盡情歡呼吧。
日本窮,海軍的水兵也好,飛行員也好都是「一值制」就是說只有一班人馬,累死也得幹下去。曾經也是由精英飛行員所組成的關東軍飛行集團也就是因為這個「一值制」的原因而在諾門罕被蘇聯人全殲,但日本人似乎不知道這是個教訓。
真的能那麼簡單就收拾了美國人的話,也用不到現在了,小澤治三郎當然知道這個事實,所以小澤對各級指揮官的訓示是:1.不顧一切損失。
火車剛出現的時候跑不過馬車,雷達也一樣。一開始在瓜島的幾次海戰中美國人的雷達也沒有勝過日本人的貓眼,這就給了那些反對雷達的人更加好的理由,為什麼外國的月亮比日本的圓,簡直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嘛,鬼畜搞雷達,那是因為他們貪圖享樂貪生怕死,沒有用大無畏武士道思想武裝起來的人,他們沒有貓眼監視員,所以才要去依賴雷達,大日本帝國海軍有貓眼,為什麼要雷達?
日本的艦長們確實不懂雷達,曾經有過艦長在接到「無線電靜默」的命令以後順便把雷達也關了的事情,但是把電探和炮術分開來倒不能怪艦長們,那是日本的電探實在太不怎麼樣。
來自塔維塔維島的第三艦隊和渾部隊會合是在6月15日傍晚會合的,會合加油時一萬噸的油輪「清洋丸」又驅逐艦白露撞上去了,本來撞個船也就是開個口子的事,但這次撞船的振動不知道怎麼的引發了白露上裝的深水炸彈,白露這就完了。
主要是思想意識上的問題,落後的意識使得日本海軍只知道巨艦大炮,把每一個來自不易的銅板都用到能使艦更加巨,炮更加大的地方去,而對於巨不了艦大不了炮的地方絕不肯輕易花一個銅板。
部下的兩架飛機向我靠攏了過來,有點像要把我往另外一個方向誘導。覺得這件事有點奇怪,他們要去的方向明明有格魯門在(F4F,F6F等美國戰鬥機的生產廠家,太平洋戰爭時期就是「美國戰鬥機」的代名詞)怎麼還望那兒飛?他們肯定是產生了錯覺,把格魯門看成日本戰鬥機了,四十天不飛,一飛就是從400海里之外起飛,大腦的活動已經遲鈍了,視力也下降得厲害。兩架飛機就這麼朝著敵方飛了過去,立即被格魯門擊落了。
其實這才是美國人最可怕的地方,日本人是一直到開始失敗以後才知道了一直被他們所不齒的那些「怕死的美國人」最可怕的地方原來是怕死。因為怕死,美國人會想出種種匪夷所思的東西來使危險遠離自己,而遠離了危險的美國人又會將源源不斷地將危險批發甩賣給日本人。日本人從德國人那兒學來了一句叫做「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的話,在所有場合都很認真地實踐著這句話,可是他們不知道美國人的戰爭哲學居然可以是「防禦是最好的進攻」只有自己居於了安全的位置,才能能加有效,更加有力地去進攻。
2.從大局出發,犧牲局部。
中途島一戰就消耗了一批飛行員,還都是王牌飛行員。以後在瓜島作戰和接下來的所羅門作戰中加上山本長官還插過一個「伊號作戰」的橫杠,不要說王牌飛行員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稍微能飛一點的飛行員幾乎全部掛光。小澤回到特魯克開始訓練新飛行員,可是剛剛會飛又被古賀長官拉到拉包兒被美軍消滅了一半,只好接下來繼續訓練,訓練的結果就是阿部善次在上面所說的。
大戰中總共生產了2,200萬隻VT信管」要知道當時不但沒有集成電路,連晶體管都沒有,VT信管使用的是真空管。真空管要能扛住炮彈發射時的震動和旋轉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美國人楞就是採用了一系列的方法,比如用特殊的塑料固定,在真空管燈絲上架上彈簧等的方法成功地讓真空管經受住了震動和旋轉。最為驚人的還不是這個發明身,是發明了大規模生產方式的美國人還成功地控制了質量,VT信管不良品的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
在岩國進行了二航戰飛行員的編成工作,但基本上都是剛剛結束訓練機的飛行,開始實用機飛行的人員,甚至都不能在母艦上降落。著艦訓練在岩國沿海海面進行,我首先進行著艦示範,然後後續機照樣進行,但是失敗了,橫向滑過了從舷測掉進了海里。因為彗星下沉很快,所以著艦失敗就是死亡。(注,九九艦爆重3,650公斤,最大時速389公里,而彗星重3,835公斤,最大時速589公里)亞號作戰準備的命令下達就是在這種訓練還很不充分的狀態下。隼鷹在5月下旬離開瀨戶內海前往塔維塔維島,這時候隼鷹搭載的彗星是一個中隊架,加上兩架備用機一共11架。
所以以小角度俯衝了下去,當然對準的是敵人航母。降到了400米,投下了炸彈趕快撤離戰場,這時我方飛機只有三架了,其餘全部被敵人戰鬥機打掉了。我想這次攻擊中我命中了兩顆炸彈,但是我機的俯衝角度可能都不到度,再考慮到風向因素,就是命中也沒什麼威力,擊中甲板也就是癟下去一個坑的程度。
以寡戰眾,當然勝算不大,但還稱得上「悲壯」二字,而以無戰有,則絕無勝算,只能說是「悲哀」二字。如果說在襲擊珍珠港那天的拂曉赤城號航母上踏著步子在唱戰歌的飛行員體現的是一種「悲壯」的氛圍的話,那馬里亞納海戰中的大鳳號上的飛行員們只剩下「悲哀」了,因為他們是去以無戰有。
陸基航空兵沒了,亞號作戰從一開始就成了瘸子,但是小澤治三郎還是要繼續干,光靠艦載航空兵進行距離外攻擊也要干,因為這是和美國人繼續幹下去的唯一方法了。
從美軍無法發動攻擊的700公里之外發動攻擊,一切順利的情況下都要飛行兩個小時,這時候飛行員已經精疲力盡,無法集中注意力在一邊規避敵方戰鬥機和防空炮火,一邊掌握敵方軍艦的規避動作來攻擊敵艦。從瓜島作戰開始拉包兒的飛行員們就已經因為這個原因大批集體投奔靖國神社這個事實居然沒有被小澤長官列入考慮因素。
順便說一句,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就是因為崇拜這位年僅35歲的大阪帝國大學教授才就進大阪大學物理系的,畢業以後也是在海軍混事,戰敗時是技術中尉。
但是有眼信管除了不安定,易受干擾之外,最重要的它還是一種進攻兵器,在無法防護自己的時候,如何可能進攻呢?
當然能夠找到的辯護詞是:知道了又能怎麼樣?除了這種距離外攻擊之外確實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對美軍艦隊發動有一線希望的攻擊。
重視防禦和發展防禦武器是一種有效但見效慢,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效果的措施。與進攻武器相比,有效的防禦武器系統更為複雜,從而造價也更加昂貴,這是日本這種窮國所無法負擔的,日本只能用他們最豐富的資源——廉價的人力來填補。可是萬惡的鬼畜雖然對自己的命珍視萬分,對皇軍們的生命可沒有當過回事,別說後來的原子彈,就是在太平洋戰爭那些一扔就是上千上萬噸的炸彈炮彈能讓日本人現在想起來還打哆嗦。
不管怎麼說,這些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在鬼畜們還在打盹的時候,這邊已經出發偷襲了,第一機動艦隊旗艦大鳳的司令官室和軍令部作戰室是一片歡樂氣象。
小澤並沒有指望用艦載機擊沉美國航母,只希望能使美國航母哪怕是暫時失去飛機的起降功能行了,這時候行駛在航母部隊前方的由大和,武藏這些超級戰列艦組成的前衛部隊加快步伐衝上前去,用460的巨炮把鬼畜們全部轟到太平洋底去。
一般啊,說這話的人肯定在以前反對過他現在特看得起的高射炮。前幾年有一部日本電影叫《男人的大和號》有人開玩笑說那部電影不如改名為《高炮兵的大和號》因為裏面基本上都是高炮的鏡頭,在裸奔的大和號上,也只有高炮兵才有活干。炮術部門在日本軍艦上位置最高,可是曾幾何時高炮手都是發配去的垃圾,因為「高射炮」這種聽起來都噁心的東西,正常人哪能去干那個?
馬里亞納海戰中美國直到最後才找到日本艦隊所在,在第一機動艦隊的飛機起飛的時候,美國人確實是像小澤治三郎所判斷的那樣不知道日本人在哪兒,在幹什麼。可是這有什麼用處嗎?
日本雷達怎麼會成這個樣子的?開發本身就晚了一步,1936年開始就在扯要不要開發無線電波武器了,可是這種「膽小鬼的武器」在政治上是不是正確一直得不出結論,比如海軍艦政本部的正式見解居然是:「電探是自身發射電波的搜索兵器,在搜索的同時暴露自己的位置,我軍的海上作戰基調為奇襲攻擊,電探不合適」到最後得出雷達在政治上沒有問題的結論還是1940年底陸軍航空總監兼航空本部長山下奉文中將帶著陸海軍聯合考察團訪問德國帶回來了希特勒有關雷達的政治鑒定以後的事情了。
反過來美國海軍的富有不僅僅體現在物質能力上,美國的水兵和飛行員都是三值制的,有三班人馬在輪換,一班作戰,一班訓練,一班休整,不但水兵和飛行員是這樣,連最高級指揮官都能做到兩值制。哈爾西和斯普魯恩斯兩套參謀班子,對外胡謅出來兩支艦隊,其實哈爾西的第三艦隊和斯普魯恩斯的第五艦隊就是同一個一副船隊,剛開始的時候日本人被從俘虜嘴裏得到的情報弄得糊裡糊塗,不知所措。直琢磨這鬼畜可真沒良心,居然同時有兩支那麼雄渾的艦隊來打架,到後來才弄清楚這實際上是一支艦隊,就是換了司令官。
馬里亞納海戰以後,美國人正式成為了太平洋的主人。美國人憑什麼成為了太平洋的主人?靠的是美國的軍事力量,馬里亞納海戰是一場真正的美國海軍用美國式的方法進行的又一次改換了作戰概念的海戰。
其實在戰前的1940年左右就開始開發VT信管的卡內基研究所一開始也是在光波,聲波和電波中猶豫不決,到最後才決定採用開發最困難,但性能最穩定的無線電波,中試成功以後才由全班開發人馬組建了約翰·霍普金斯的應用物理研究所的。但日本已經沒有時間和財力進行其他的選擇了。到使用製造了七十幾個使用這種信管的航空炸彈,炮彈做不出來。這種炸彈用在了萊特島防守戰中,效果不明。
他們唱的這首軍歌的歌名是《決死隊》說的是日俄戰爭中77勇士分乘5艘軍艦前去堵塞旅順港的事,在當時的日本是一首家喻戶曉,老少皆宜的軍歌:「兩千人中選出的77勇士,五艘軍艦沖向死地,送行的人和出發的人無言地握手,深夜的桅杆頂上顆顆寒星」曾經無數次地沖向死地,但馬里亞納的這次不一樣了,這次去死的不僅僅是突擊隊員們,這次是大日本帝國在走向死路,而走向死亡的帝國必然將更多的帝國臣民送上死路。
大量製造質量相同的武器,哪怕是性能稍低的武器也比只能少量生產高性能武器要困難得多,但同時也有效得多,看看日本的零戰質量就能夠理解這句話了。開戰以後日本人不但拿不出超過零戰的戰鬥機,就是零戰本身的質量也因為大批熟練技工被抓了壯丁而直線下降,反過來看美國,表面上看起來是粗製濫造,但是因為能夠標準化生產,雖然從來沒有生產過像初期零戰那樣的精品,但在生產工人同樣被抓壯丁以後,他們的老婆和女兒也同樣能粗製濫造出大量相同質量的飛機出來。
還有就是從最早起飛的一航戰大鳳,翔鶴和瑞鶴起飛的機群在飛越航母前衛部隊時突然受到巡洋艦上的防空炮火攻擊,接下來驅逐艦的高射炮彈也在機群中炸裂了開來,這是巡洋艦的防空部門神經過於緊張認錯人了所致,並不是說他們是鬼畜地下黨,所以當帶隊的長機搖晃機翼以後炮擊立即停止了,但已經有兩架被擊落,還有機架被擊傷,只能回母艦。
到此時為止,出擊的324架飛機中只回來了131架,有193架沒有回來,特別是艦爆和艦攻飛機幾乎全部喪失殆盡。
自己開發看不見成果,大家心裏著急,說乾脆向德國老大哥求援得了,德國老大哥也夠義氣,一口答應,行,你們來人我們教,再給你們世界上最先進的對空射擊用火控雷達維爾茨堡(Würzburg radar)的設計圖紙,實物樣品,製造工程師,你們想得到的給你們,你們沒想到的也給你們,幫我們弄點橡膠,鉻礦石,鈷礦石,鎢礦石什麼的來就行了,什麼?我們賺了便宜?唉你們日人樣樣都好,就是太斤斤計較,行行行,依了你們,那我們再添補點鈾礦石怎麼樣?這回不說我們欺負小弟了吧。對了,再拿個魚雷來,不,我們還要零式偵察機。
手中還剩下30架零戰,15架艦爆,16架艦攻,就是說一艘航母的數量飛機的小澤治三郎還要進攻,最後在豐田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命令下才怒不可遏地含淚撤離了戰場。
連還能打一下飛機的高射炮都是這樣,真正的「防禦兵器」雷達遭白眼就更不用提了。組織嚴明到了僵硬程度的日本海軍里,居然雷達的位置異常靈活——由各個艦長自行安排,當時的日本人管雷達叫「電探」——電波探信儀,有些艦長看見了個「探」字,和探路有關係,就把電探交給航海部門管,還有些艦長看見了「電」字,電波嘛,跟通訊差不多,就交給了通信部門管,但楞就是沒有一艘軍艦把電探交給炮術部門管的,因為大家都沒有把電探和炮術聯想到一起去。
而第一機動艦隊呢?439架飛機中的378架沒了,損失率達到86%,飛行員445名戰死,至此,可以大致上認為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兵力已經不存在了。
VT信管在炮彈飛行時能夠向周圍發射15米的圓圈狀區域發射電波,感知目標,只要目標進入這一距離炮彈就會爆炸,這樣就是沒有直接擊中目標的炮彈也能利用爆炸的彈片對目標造成損害。
美國艦隊總司令官(Commander in Chief,United States Fleet)金恩將軍在評論VT信管時是這樣說的:「VT信管的開發是將合眾國導向勝利的主要科學功績」而海軍部長詹姆斯·福萊斯特則說:「VT信管幫助我們走向日本,這種獨創的裝置守護了美國艦隊,如果沒有這種裝置,我軍無法如此迅速地向西躍進,而必須付出無可估量的人命和軍艦的損失」VT信管的英文為Variable Timing Fuse,字面意思是定時可變信管,實際上準確的英文名稱是Proxyible Fuse,近接觸信管的意思,為了防止泄密,美軍特地幫這種信管披了一件「可變定時」的馬甲。
開發力量主要是東北帝國大學,那些大學的臭老九們不能去艦艇這種軍事要地,海軍的丘八也不喜歡和臭老九們說話,於是老九們不知道使用環境是的高溫高濕高震動的赤道周圍的軍艦,本來當時的日本人就不會進行大量生產的質量控制,加上當時缺吃少穿的找不到東西,能生產得出來像樣的東西嗎?甚至連軍艦的構造都不讓他們知道,生產出來的電探一開始連安裝都找不到地方,所以艦長們沒事就喜歡拆電探也很正常。
6月19日拂曉03:00,大鳳的桅杆上Z字旗在迎風飄揚。這是這面旗幟第四次被日本海軍在旗艦上升起,除了東鄉平八郎元帥在日本海大海戰升起了這面Z字旗以外,南雲忠一在奇襲珍珠港和中途島的時候也升起來過。不管是不是海軍,只要是日本人就不能不認識這面信號旗,就全能背得出這面旗的旗語:「皇國興廢在此一戰,全體奮發努力」甲板上飛行員們圍成了圈子,一邊踏步一邊在高唱軍歌,出擊之前唱軍歌是日本海軍的傳統。
回來的飛機連自己的母艦都認不出來了,一航戰的翔鶴,這艘從珍珠港,印度洋,珊瑚海,一直到南太平洋海戰一路走過來的航母已經不知去向,原來翔鶴在11:30分被美國潛艇棘鰭號(USS Cavalla,SS-244)命中三發魚雷,嚴重受創,在漂流了三小時之後無法撲滅大火,反而被大火引爆了彈藥庫,沉入海底。
即便是這樣,還是有80架左右飛機或者撞上了甲板,或者滑下了水,或者乾脆在海面迫降。這樣兩天戰鬥下來美軍的損失是891架飛機中的130架,12.6%的損失率,喪失飛行員76人。
當然不能指望斯大林開放陸運,也不能指望丘吉爾開放水面運輸,日本人派了剛下水的2,200噸的大型潛水艇伊-30來干這件事。1942年4月11日,伊-30從吳軍港出發,經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總算從德國把雷達圖紙和實物樣品弄回來了,還有恩尼格碼密碼機和英國軍用密碼機於10月8日回到了馬來的檳城,但10月13日在新加坡港內觸雷沉沒,整個功夫算白費了。
由於美軍裝備了雷達,瓜島以後日本海軍幾乎無法對美國海軍形成威脅,那麼日本為什麼不裝備雷達呢?
負責製造的日本無線株式會社只好到黑市上去買,這東西是沒幾個人參加的軍事機密,去買東西的是一個董事和會計部長,這二位哪來逛黑市的經驗啊,一上街就被特高警察以投機倒把囤積居奇擾亂市場的罪名當經濟犯抓了起來。
大鳳是日本海軍最新的航空母艦,在設計製造過程中吸取了從中途島作戰以來的無數經驗教訓,尤其是注重了抗彈力,表面飛行甲板全部採用了75mm厚的高強度鋼板,即使是500公斤的航空炸彈直接炸上去也不會造成損害,因此大鳳號航母被日本海軍稱為「不沉的航母」所以一枚魚雷對大鳳不會有什麼威脅,彈孔被迅速地堵上了,輪機沒有任何問題,船速還是保持在32節的最高速度上,飛機還是在照樣起落,僅僅是這枚魚雷造成了燃料箱輕微龜裂,氣化了的汽油通過裂縫在向外滲漏,現在輪機部門在想法子堵,艦長菊池朝三大佐就只是下達了「小心操作,杜絕一切火源」的指示。
就這樣德國的雷達一直就沒有仿製出來,就這種折騰把日本無線株式會社折騰成了一個世界有名的無線通訊方面的公司。
可是日本人還是沒有雷達,到巡洋艦以上的艦隻全部裝備上雷達已經是萊特海戰的時候了。這就不是技術或資金問題,而是別的什麼問題了。
6月19日09:30分左右,米切爾的第58特混艦隊的雷達上就清楚地映出了大群來犯的日本飛機,當時的距離是200公里,從當時的飛機速度和航母的性能來說,只要在100公里處能確定來犯的敵機,就已經可以採取充分的對策了,這點早在瓜達卡納爾爭奪戰中就早已被證明了。因此日本飛機無論在什麼方向都遭到美國戰鬥機的圍追堵截,少數幾架能穿過戰鬥機堵截的日本飛機又成為VT信管的獵物,整個馬里亞納海戰就是這樣。不是美軍太狡猾,而是日軍太無能。
黑壓壓一片的美國飛機到小澤治三郎頭頂的時間已經是17:30分了,小澤把手裡的44架零戰全部放了出去拚命。鬼畜們很刁,找日本艦隊的最軟襠下口,美國人首先的打擊對象是速度又慢,防空炮火又不足,日本人還最缺少的油輪。一個回合下來,油輪玄洋丸和清洋丸起火爆炸最後被友艦自沉,其餘航母瑞鶴,隼鷹,千代田和戰列艦榛名,重巡摩耶各中一彈,但是還不影響航行,這個時候飛鷹突然中了一顆魚雷,大火無法撲滅,接著又引發了彈藥爆炸,到19:32分沉沒,這樣馬里亞納海戰中日本海軍損失的航空母艦達到了三艘,總數的三分之一沒了。
僅僅一年半之前,日本海軍航空兵以先進的戰術思想和優秀的飛機,高超的飛行技術震驚了全世界,曾經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強的海軍航空兵。但是和曾經號稱也是世界最強的日本陸軍航空兵一樣,日本海軍航空兵也成為了「歷史上存在過的」東西,這就是馬里亞納海戰的結果。
就這樣,不但不去賣力發展雷達,就連裝備了雷達的艦艇都經常自作主張把雷達拆下來多裝一門高射炮或者高射機槍,多個地瓜多口乾糧,多門高炮多點保障,你說弄個雷達又佔地方又占編製,要他幹嘛?
筆者認為所謂原子彈,VT信管和雷達這三種二次大戰的大殺器中最重要的其實是雪中送炭的雷達和VT信管而不是錦上添花的原子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原子彈以外,VT信管和雷達居然全是防禦性武器。
海戰的當天,起飛過程中倒沒發生問題,但因為太久沒有操縱飛機,身體都好像在飄,精神安定不下來,不像在開飛機,更不要說這還是沒有習慣下來的新型飛機。
這還是無法解釋在飛行隊成功地出擊之後洋溢在大鳳號司令室和聯合艦隊作戰室的那種歡樂氣氛,就是說要麼大家都不明真相,要麼就是有人在說謊,或者是自欺欺人。
那時候我知道敵人是四架飛機編成一個小隊出動的,身後的中島少尉又叫了起來:「隊長,戰鬥機四架,右後方」一回頭就看見四架格魯門向我撲過來,我趕緊增速,抬起機頭衝進了雲層向關島方向飛。
但小澤長官認為此時起飛經過三小時飛行到達美軍軍隊上空已經快天黑了,現在的一機艦飛行員都沒有夜戰的經驗,無法達成有效攻擊,而且歸途的洋麵夜航更加危險,有可能無法返回母艦,因此取消了大林少將的命令,已經起飛了的千代田航空隊飛機也回落母艦,艦隊繼續朝東北方向前進,按原計劃在第二天拂曉發動攻擊。
從事後諸葛亮的觀點,小澤治三郎錯過了機會,他錯過了時間。
可是捷報怎麼不來啊?
原來以為到塔維塔維以後能夠進行訓練,但是敵人的潛水艇活動太厲害,出不了外海,就出去了一次還沒有風,無法起飛,結果到6月19日戰鬥開始為止的四十天裏面一次也沒有飛起來,這樣就是很優秀的飛行員技術也要退步的。
這樣正在進行緊張強修的大鳳只好開放飛行甲板接受飛機降落,可是在第一架飛機剛剛降落以後的14:32分,大鳳內部瀰漫的氣化的燃料突然發生大爆炸,接著引爆了彈藥庫和氧氣瓶,16:28分,這艘開戰以來日本生產的唯一一艘正規航空母艦,第一航空艦隊的旗艦也沉入了海底。
可是關島附近有敵人戰鬥機在等著我,無法靠近,晃來晃去的油料已經見了底,這時候想起了羅塔島,飛過去看看發現關島和塞班島中間的羅塔島上有一個只有一條跑道的小機場,對準跑道正準備降落的時候,啪啪啪從後面掃過來一排機槍子彈,趕緊跳出機艙,彗星就這樣向島上的叢林里栽了下去,美國人還不走,在周圍一帶扔小型炸彈,把我的彗星徹底炸毀了。
大日本帝國的傳統,當然是陸軍搞陸軍的,海軍搞海軍的,本來就不多的經費還要分開來用。而海軍搞雷達就更加邪門,整個由海軍技術研究所負責,但是有兩個攤子,軍艦用的雷達向海軍省艦政本部負責,飛機用的向海軍省航空本部負責,大家互不相干,十三不靠。
美軍第58特混艦隊的米切爾中將那天傍晚回收了所有護航戰鬥機,美國艦隊的頭頂空無一機。小澤要攻擊的話,這是馬里亞納海戰中唯一可能的機會,因為正在西進的米切爾沒有找到日本艦隊,他要轉頭東行,一直到天黑以後米切爾才收到珍珠港方位測定所發來的敵情通報,通知他日本艦隊位於他西南偏西355海里(大約570公里)的地方。不願意打夜戰的米切爾向斯普魯恩斯提議回頭再向西,第二天早上05:00開始攻擊日本艦隊,而生性慎重的斯普魯恩斯一來不相信珍珠港的測定結果,而來對他來說保護塞班島的登陸部隊才是最重要的任務,還是不為所動,繼續東進。
3.在聯絡不上的情況下,各級指揮官可以獨斷專行。
這枚魚雷是一直守在邊上的美國潛艇大青花魚(USS Albacore(SS-218))發射出來的,飛行曹長其實是發現了魚雷的航跡,在已經來不及通知母艦的情況下,曹長自己向海面扎了下去想擋住魚雷但是失敗了。
總之,這次一定集中全力,消滅美國鬼畜,起碼要扭轉戰爭的劣勢。
據說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有兩位很了不起的軍人,一位是山本五十六,還有一位是小澤治三郎。其實這兩位都很被神化了一番,就說這位小澤治三郎,起碼在這次馬里亞納海戰中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怎麼能叫「名將」按照美國美國戰史專家,海軍少將塞繆爾·莫里斯博士的說法就是「小澤在戰局已經這樣完全失望的情況下,還根本就沒有想到他已經失敗了」按照這種評論,小澤最多也就只能算「勇將」而且是蠻勇。
讓人高興的是做事死板的日本人這次可以對別人用這個詞了,這個海因里希·弗達斯把日本人弄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弗達斯在製造工藝和元件上寸土不讓,只要不合自己的標準,立即就扔進垃圾箱:「再做一個來」也不是日本人做事馬虎,實在是客觀條件,這都到了什麼時候了?美國城管艦隊越來越不講道理,根本就不讓東西過來,上哪去找弗達斯要的東西去?
可能更有力的解釋是全海軍在集體自欺欺人,擬定作戰計劃的人已經不把飛行員當人看了,這些從農村出來,可能甚至進海軍之前連汽車都不知道是個什麼模樣,僅僅受了幾個月應急訓練的可憐年輕人就是這樣就是這樣唱著軍歌被他們的長官們作為飛行員而送上了戰場,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刑場。
1944年3月被任命為隼鷹號飛行隊長,開始在岩國基地飛彗星艦爆。飛機挺不錯,水冷引擎的機身,也有速度,就是太難,首先整備就難,操縱也很難。
飛機起飛了,從九艘航空母艦上分兩批起飛了324架飛機。而對手的飛機現在無法起飛攻擊自己,對手們甚至還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因為小澤治三郎的頭頂上還沒有美軍偵察機的蹤影,那時候沒有GPS,沒有發現對方的偵察機就說明自己還沒有暴露。小澤覺得一切都很順利,現在僅僅是在等待著勝利的捷報。
美軍在攻擊中被零戰和艦上防空炮火擊落了二十架左右,18:30分左右撤出戰鬥返航。沒有受過夜戰訓練的美國飛行員們居然也摸著黑走回去了,但是無法著艦。為了回收飛機,米切爾發出了「拉燈」的命令。冒著為日本潛艇指示目標的危險,所有的燈光和探照燈全部打開,為在空中悲鳴的孩子們照射方向。
作為第一機動艦隊的司令長官,作為海軍內首屈一指的航空戰專家,作為除了開戰當初馬來作戰以外一直在航空界里混的小澤治三郎中將居然對自己的部下的水平無知到如此地步,居然對飛行員的生理境界一無所知,這是有點駭人聽聞的。當然以豐田副武為首的聯合艦隊司令部也逃不了責任,特別是轟炸機飛行員出身,現在擔任聯合艦隊航空參謀的淵田美津雄中佐也和原田實一樣沒有對這個純粹紙上談兵的作戰計劃提出異議。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醫學部而著稱,可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驕傲的成果恐怕還是這個VT信管,擁有3,800研究人員,年間研究經費四億三千萬美元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APL)到現在還是美國應用物理研究的頂峰。在APL展覽室的VT信管展品前面有一塊銘牌,上面寫著這樣的文字:「應用物理研究所是為了開發VT信管而於1942年3月10日創立的。
1943年左右的美國雷達已經全面配備了PPI(Plan position indicator,平面位置顯示)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用圓形掃描來直觀地表示360度範圍內的目標,而日本的雷達還是最原始的示波器,只有非常老練的雷達手才能從那些混亂的波形中找到所需要的目標回波。從擊落的B-29飛機上日本人知道了美軍在雷達上使用這種PPI顯示器,但當時的日本無法仿製,一直到戰爭結束,日本人還在使用著不知所云的示波管。本身就是這麼個不可靠,不知道的雷達,工作起來還沒有穩定性,今天好不容易調試的差不多,明天一開機又不知道成了什麼狀態,反正不管怎麼樣,那個電探就是鐵了心不給人用的,那些鐵炮屋的艦長們怎麼會喜歡這個東西呢?
找不到這次攻擊時唱軍歌的視頻,但找到了珍珠港攻擊之前赤城號甲板上高唱軍歌的視頻,這是1942年的紀錄片《夏威夷·馬來海戰》中的鏡頭,但是據說這個鏡頭並不真實,是後來補拍的。雖然是補拍的鏡頭,但是從當時日本海軍還是在不斷取勝的氣氛中,這個鏡頭的整個氛圍應該還是真實的。
VT信管強化了美國海軍的防禦能力,這種信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雷達和原子彈匹敵的偉大發明。
我花了一個小時在附近80海里的海域進行搜索,沒有發現美國艦隊,正準備降到4,000米高度扔掉炸彈回家,到關島機場降落的時候,觀察員的中島少尉在後座叫了起來在:「隊長,看見美國航母了,在東面」我看過去,斜前方以兩艘美國航母為中心,戰列艦和巡洋艦結成了一個圓環,翻著白浪正在進行一起轉頭。敵人戰鬥機正在從母艦起飛,已經沒有時間整理成最好的進攻態勢了,我立即下達了「突擊」的命令。
因為光線的發射和接受有兩個透鏡,所以這種信管看起來像長了一對眼睛,「有眼信管」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一直處於劣勢的一方通過一個勝仗鹹魚翻身最後獲得戰爭勝利的例子不勝枚舉。今天大日本帝國的很可能就「武運長久」了,不,不是可能,是肯定。
日本海軍後期裝備的電探,還全是日本人自行開發的,但是一開始根本就不能用。分開來看日本電探的零件,水平不是很差,但開發過程實在太閉門造車,東西不成系統,後來無論是使用的海軍還是開發的大學都喜歡把電探當笑話說。
我被羅塔島的海軍警備隊救了起來,結果也回不成母艦,一直到終戰都呆在羅塔島,美國人沒有去羅塔島嘛。再加一句,1944年10月,這位在羅塔島上百無聊賴,成天對著海對面的鬼畜咬牙切齒的阿布善次大尉被定期晉陞為少佐。
當然有點小問題。第一批起飛從大鳳號航空母艦起飛的最後一架彗星艦爆在08:10離艦后一個俯衝向海面上栽了下去,飛行員小松咲雄兵曹長等兩名機組人員全部死亡。大鳳上目睹的人們都以為這是一起事故,飛行員並不是菜鳥這件事讓他們覺得有點感嘆:「猴子也會從樹上掉下來」這是一句日本諺語,表示再老練的老手也有失手的時候。但是馬上大家就知道了這次不是失手,因為立即在彗星機墜落的方向傳來一聲巨響:一枚魚雷擊中了大鳳。
但是因為採取的是距離外戰法,起飛在400海里之外,無法進行如此巧妙的配合。帶著氧氣面罩在6,000米的高空長期飛行之後由於疲勞會產生錯覺。
如果小澤不撤離戰場的唯一可能結果就是斯普魯恩斯不會再受到責備,因為戰鬥再延長下去日本艦隊沒有能夠繼續存在的理由。
海兵64期的阿部善次可不是什麼菜鳥,是一隻久經戰火考驗的老鳥。奇襲珍珠港時阿部是赤城上的艦爆隊員,現在還在珍珠港海底的戰列艦亞利桑那就是他和戰友們的傑作。在印度洋作戰炸沉兩艘英國重巡康沃爾號和多塞特郡號時,阿部親率的17架九九式艦爆中居然有16架命中,命中率達到94%,因此在印度洋作戰以後調到龍驤上當艦爆隊長,現在是隼鷹號航空母艦的飛行隊長。
經常說決定太平洋戰爭歸宿的是雷達,VT信管和原子彈。原子彈的作用無需多言,雷達的作用已經從圍繞著瓜達卡納爾島的一系列海戰看到了,這VT信管是一個什麼玩意呢,居然放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結果到43年9月才由義大利潛水艇重新送來了雷達圖紙和主要零件,還有一位德國工程師海因里希·弗達斯也到了日本來指導雷達開發製造。
更不要說美國人在開發時所表現出來的想象力,不是說炮彈發射時的震動大嗎?VT信管的電池就是要靠這種震動震碎電池裡面的玻璃管才能將本來是分開存放的化學藥劑混合起來從而形成以後電池開始工作,不是炮彈發射出去以後在急速旋轉嗎?VT信管的電池就是靠這種旋轉帶來的離心力把電池裡的粉末全部擠到邊上去從而形成迴路,這樣震動和旋轉反而成了VT信管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最後到達預定海域的只有六架彗星和兩架零戰,但又不知道宮內戰鬥隊在哪兒,無法匯合,同時在海面上也看不到敵人艦隊的蹤影(注,二航戰的目的地是偵察機錯報的位置)由於訓練不足,從技術上和心理上都無法進行合同作戰。
日本無線會社趕快去撈人,但特高警察不但不放人,還準備派人去抄日無線的家,這個雷達問題又不能明說,最後只好找海軍出面,海軍也不好對特高警察明說這兩人幹嘛倒騰黑市,只能說你們抓的人是我們海軍的高等囑託官,這種人漫說倒騰黑市,就是拐賣了你們家小姨子你也得認,反正你們只管放人,以後離他們遠點,有什麼事海軍省負全責行不行,這麼著那兩個投機倒把犯人才被撈了出來。
當然,如果日本飛行員人人都是坂井三郎那樣的王牌飛行員,進行這種「距離外攻擊」也還是可能的,可是小澤長官不應該不知道他手下的飛行員的現狀。
日本當時的無線電能力並不是低到無法開發雷達,實際上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雷達的最重要的心臟零件磁控管都是日本產的最好,在新加坡繳獲的英國海軍雷達使用的天線也是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教授八木秀次博士所發明的「八木天線」就是說即使日本人真要下決心自己開發雷達也不是開發不出來,更不要說並不需要完全自己獨立開發,比如英國人就曾經想把雷達技術賣給日人,而德國人在幫助日本人掌握雷達技術方面也是鼎力協助。
也算有點出師不利,到了6月17日下午全部艦艇燃料補給結束,這就準備出發了。航母大風的甲板上起飛了一架彗星艦爆,大家看著這架飛機直納悶:偵察機都沒有出去,這位是去幹嘛呢?這是為了徹底保密,特地把送到帛琉去發向各處通報電報的通信飛機。電報內容是:「第一機動艦隊已於17日傍晚完成燃料補給,在警戒西邊及北邊的敵人襲擊的同時經過C點(東經136度,北緯15度)預計19日黎明到達塞班島以西海面,首先擊碎敵正規航空母艦群,然後消滅其機動部隊以及攻略部隊」但是第二天6月18日下午第一機動艦隊的偵察機就已經在塞班島以西300海里處找到了三群美國航空母艦,當時美國航空母艦的位置距離第一機動艦隊是380海里(大約700公里)正好符合小澤長官「距離外戰法」三航戰司令官大林未雄少將認為當然要進行攻擊,立即從千代田上起飛了攻擊隊,接著瑞鳳,千歲也準備起飛。
小澤長官的想法本來可能不錯,如果在敵人無法發動攻擊的距離之外搶先發動攻擊,己方處於安全位置,敵人就只能被動挨打。但是這隻是事情的一個方面,事情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在敵人發動進攻的距離之外發動的進攻是否能夠打擊得到敵人?
怎麼會這樣?
出擊的日本飛行員的遭遇基本上就是這樣。所以無論是第一機動艦隊還是軍令部都不知道他們的消息,也不知道戰果究竟如何,到了下午左右陸陸續續才有一些步履滄琅,渾身彈痕的飛機回來,小澤還沒有當心,以為可能大家都去了關島。
前往塔維塔維的路上,零戰和九九艦爆都進行了訓練,但是彗星沒有。因為還沒有完全掌握飛機性能的彗星飛行員比九九艦爆飛行員優秀,長官害怕萬一出事的人員損失,再加上一路上也沒有能讓那麼重的飛機機體起飛起來的風,缺少訓練對實戰帶來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