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目錄

第136章 圍殲郭侃(下)

第136章 圍殲郭侃(下)

這一階段打下來,郭侃主營十五萬人存活下來的不到三萬人,其中炮火轟死了差不多一萬多人,其餘的都是給這三支軍隊殺死的。宋軍仇恨上來,殺得性起,見了蒙古軍卒就殺,蒙古軍隊哪有不倒霉的。
「朕將提一支勁旅,渡江北伐,光復中復,收復燕雲之地,還華夏太平盛世。忠和為順,當名垂青史。若為逆,天兵到處,自當殄滅。天道浩浩,王道蕩蕩,忠和三思。」
「可以。但是,你要記住,不許胡來,要聽廖將軍的指揮。」李雋欣然同意。
豫讓說他智伯以國士之禮待他,他就以國士報答智伯。趙襄子決定放他一條生路,條件是他以後不再刺殺趙襄子,他不答應,趙襄子只好殺他。豫讓請求趙襄子把他的外套脫下來給豫讓砍,以此來回報智伯,趙襄子敬佩他的為人就同意了。豫讓砍過的外套上有血痕,趙襄子看見了給嚇著了,一病不起去世。
北方淪陷已經一百多年,北方人民的反抗已經不大強烈了,很多人選擇了順從,也有很多人為一己之私而選擇了入元朝當官,郭侃,張弘范和史天澤他們就是其中的例子。當然,也有人選擇了回歸朝庭,辛棄疾和張世傑就是其中的代表。
許光漢一下從地上跳起來,也從窗上跳出來,已經不見郭侃的蹤影。掏出火折打燃,只見地上有許多血跡,不用說,特種部隊的火銃已經擊中了郭侃,就是不知道他傷得怎麼樣。
「遵旨。」廖勝功領旨。
當李雋發現情況不妙時,立即下令停止進攻,此時的宋軍已經殺紅了眼,哪裡還約束得住,依然是亂殺一氣。李雋是軍人,知道軍人一旦殺紅了眼,心中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殺」,要想在這時節約束住幾乎是不可能,立即要這三支軍隊撤出來,要江南的部隊去接管。
他想跳到窗子上,砰砰幾聲槍響,郭侃慘叫一聲,一下摔在地上。
郭侃眼睛餘光所及,另外七個大漢手裡拿著一把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武器,正是火鋶,對準了他。現在的郭侃,別說是假神人,就是真正的神人也別想逃走了。
李雋站在山頭上,看著鋪天蓋地向蒙古軍營中傾泄的炮火,道:「這就不用了。你是特種作戰的專家,你應該知道特種部隊投入一次很不容易,要做很多工作,要有準確的情報,這些現在都不具備。象郭侃這樣的人物,要是給你輕易就抓住了,他就不叫郭侃了。你們已經重傷了他,是死是活,還說不準,說不准他就重傷而死呢。」好言安慰。
這主營主要是蒙古人,其他如色目人,漢人幾乎沒有,也就是蒙古軍隊最為精銳的部分。按理說,他們比其他軍隊更鎮定,沒想到在火炮面前卻是如此的不堪,渾沒了征服歐亞大陸鐵騎的威風。
「快,準備戰鬥。」郭侃用盡最後一點力氣說完這句話,一下摔在地上,暈了過去。
至於四川軍隊和蒙古人的仇恨就更在淮西淮東兩軍之上了。自從蒙哥推行大迂迴戰略以來,四川也就成了抗蒙前線,蒙古人為了攻佔四川,完成從左側翼迂迴南宋的戰略目標,什麼手段沒有用過,燒殺搶掠屠城之事無所不用其極,那裡的老百姓對蒙古人的仇恨已非言語所能形容了,恐怕連撒泡尿都要說「淋死韃子」,殺起來的狠勁又在另兩支軍隊之上。
郭侃眉頭一挑,右手握在劍柄上,向窗邊靠去,就在這時,幾扇窗戶一下子給撞開了,跳進來八個身手極為敏捷的大漢。郭侃手裡的劍勢若飄風一般向對面的大漢刺去,大漢手裡的寶刀迎上去,一聲金屬交鳴聲中,郭侃手中的長劍一下子斷為兩截,大漢手中的寶刀擦著郭侃的胸膛掠過,把他的胸甲都給劃開一道口子。
李雋駁斥豫讓之說可謂一針見血,發人所未言,郭侃熟讀經典,尊信儒家之說,自然是不信李雋這一說法,細細一想又不無道理。信中表現出了李雋的決心,就是要光復中原,這話要是在以前說的話,沒有人會相信那個病得象快死的駱駝一樣的南宋會有這樣的決心,現在就不同了,中興之勢已成,誰都得掂量一下其中的份量。
「這事,就你負責一下。」李雋對廖勝功道:「對了,馬上把情況通報給鄭靜和,要他全面封鎖長江水道,各個要道,各個可能渡河的地點都要派人盯住,以防郭侃渡過長江潛逃。」
事實上,此時的宋軍真的是可怕,太可怕了,見了蒙古士卒不管有沒有傷,也不管有沒有叫饒命,更不管他是不是要投降,先亂刀砍下去再說。這一次投入的三支軍隊和蒙古軍隊的仇恨比江南軍隊還要多得多,江南軍隊主要是江南之地和嶺南之地的軍隊組成,在忽必烈實施滅宋大進軍以前,江南都不是前沿,更何況嶺南,沒有遭到過蒙古人的劫掠,這仇恨自然是要少些。
彷彿是在為郭侃的話作注角,他的話音一落,黑漆漆的夜晚突然之間變得明亮起來了,天空中出現了無數的流星,拖著長長的尾焰,划著美妙的曲線射向了蒙古主營。這是宋軍發起進攻之前的炮火準備,鋪天蓋地的炮彈飛來,落在蒙古營地里,一團團火光閃過,一聲接一聲的爆炸聲響起,驚天動地,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郭侃不用看,憑感覺得都知道事態絕對嚴重,是他這輩子遇到最為嚴重的事態,他是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心裏驚異,臉上卻不動聲色,道:「久聞特種部隊的大名,沒想到今日得見,果是不凡。壯士好身手,壯士大名,可否見告?」
郭侃引用這個著名的典故婉拒李雋的勸降,意思是說忽必烈雖是異族,待他很是不錯,他當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就是死也只有盡忠的份。
「在下許光漢。」許光漢握緊寶刀,緊緊盯著郭侃,他知道郭侃這樣的人物絕對不是好對付的,時刻都得小心,道:「皇上說了,你不反抗,留你一條生路,要是你敢抗命,今天就是你的忌日。你看清楚了,這是我們的火銃。」
要不是郭侃身手敏捷躲得快的話,這一刀他不死也要重傷,驚出了一身冷汗,喝道:「你們是誰?」
拂曉時分,炮火如期停止,宋軍進攻部隊開始發起進攻。這次兵分兩路,實行的是南北對進,北路以張珏率領的四川軍為主,江南部隊為輔,向南推進。南路由張世傑率領的淮西軍為主,江南部隊為輔,向北推進。正西就由李庭芝率領的淮東軍向中間擠壓。
不一會兒功夫,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再不也優秀了,他們在無數次戰爭中得到很好檢驗的優秀品質臨危不亂已經不復存在了,人喊馬嘶,抱頭亂躥,亂得不成樣。瞧他們那副急著逃命的樣子,倒讓人想起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給嚇破了膽。要是郭侃醒著的話,見了他一手打造的軍隊竟是亂成這樣,不知道這位神人當作何感想。
宋軍的既定方案是對主營進行為時兩個時辰的轟炸,準備極其充分,炮彈多得好象不要錢似的,不斷地向蒙古營地傾泄,看樣子李雋是下了狠心不把蒙古營地夷為平地決不收手。
郭侃已經受了重傷,能不能躲過宋軍猛烈的轟炸都成問題。再說了,就算他躲過了炮火也不見得能夠躲得過宋軍的搜索,李雋對他是志在必得,派出的人肯定是精幹的人員,而且數量眾多,無異於一張大網。再退一步來說,郭侃要是這兩關都躲過去了,還有長江水道這一關,他能不能逃得過去就很難說了。可以說,這三道網無異於天羅地網,郭侃逃走的可能性為零。
這三支軍隊對蒙古人的仇恨實在是太多了,臨撤出之前還要照屍體砍上幾刀泄恨,瞧他們那模樣,純粹就是在碎屍。李雋的命令只是要他們撤出,並沒有說不準碎屍,砍砍又何妨!
趙襄子的命不該絕,走到橋邊馬驚,馬不肯過橋,趙襄子就知道是他躲在橋下,叫下手搜索,果然把他逮個正著。趙襄子很是奇怪就問豫讓他本來不是智伯的家臣,只是後來才投靠智伯的,為什麼要給智伯效忠?
此時的蒙古軍營已經給炮火炸得不成樣子,到處是炮彈掀起的泥土塵沙,到處是殘肢斷臂,到處是斷折的武器,到處是飛濺的血液,遠遠望去只見東一團紅西一團赤,給人的感覺這不是焦土,是紅土。
許光漢已經給訓練成了特種作戰的專家,馬上就想到郭侃肯定逃不遠,只要尋著血跡追下去,就會逮住他。他的想法沒錯,可惜這是在蒙古軍營里,槍聲已經驚動了附近的蒙古軍卒,成批成批地趕了來,要是他們不立即撤退的話,他們要走都走不掉了。權衡之後的許光漢決定撤退,命令一下去,特種部隊馬上行動,很快消失在夜空中。
李雋接到他的回信后,再次提筆給他寫了一封信,在信里駁斥了他的觀點,李雋在信里說:「豫讓沽名釣譽之徒,名雖為國士,實則國之賊也。是時,晉室危弱,豫讓不知報效晉室,扶大廈于將傾,挽狂瀾于既倒,卻為一叛賊盡忠,實為虎作倀,為禍晉室。忠和明達之士,當知順逆,朝庭天下共主,蒙古實為蠻夷之人,忠和不知為朝庭盡忠,卻為異族效力,置郭氏先祖於何處?置郭老令公一世英名於何地?」
就在即將成功之際,意外情況卻出現了,郭侃的親兵隊長帶人從窗戶跳了進來,手裡的彎刀對準許光漢就砍,許光漢沉著應付,回手一刀正好砍在親兵隊長的彎刀上,彎刀一下斷為兩截。寶刀正好從親兵隊長的咽喉上掠過,一道淡淡的血痕出現,要不是注意察看,還真看不出來。親兵隊長只覺喉頭一涼,指著許光漢仰面便倒,眼睛瞪得老大,他到死都想不明白為什麼他的百鍊彎刀都禁不住許光漢一刀之砍。
如何處置郭侃,李雋是下了一番心思的,能抓住固然好,要是不能抓住的話殺掉他比讓他逃掉危害輕得多,所以李雋給許光漢的命令就是不能擒住就殺掉。
時間就在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流失,這段時間對於蒙古軍隊來說,經受炮火的洗禮比接受魔鬼的挑戰還要難受,還要難熬。對於宋軍來說,爆炸聲美妙動聽,就是天音仙樂恐怕也沒有這樣悅耳。
經過這些天的休整,這三支軍隊已經恢復過來,進展非常順利。
和他交手的大漢正是特種部隊指揮官許光漢,把手中的寶刀一豎道:「我們是大宋朝特種部隊,特地來收拾你。」
李雋了解到這一情況下,責令黃永善趕造寶刀,裝備這三支部隊。拿到新武器的宋軍開心不已,他們又哪裡知道黃永善的抱怨:「明明知道韃子的骨頭硬,還使那麼大的勁,不是存心要給人活兒幹嗎?」
李雋在眾將的陪同下走進蒙古主營,見了眼前景象,不由得傻眼了。李雋是經歷過現代戰爭洗禮的優秀軍人,見過的戰爭場面多了去了,要他傻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實在是滿地的屍體讓他不得不傻眼。
此時的蒙古軍隊早就沒有昔日的威風,和綿羊沒有什麼兩樣,而宋軍卻是人人勇猛如虎,李雋的本意是要煅煉這三支軍隊,沒想到竟然無意中驅虎吃羊。宋軍所過之處絕對是一地的屍體,真的是血流成河。奔逃中的宋軍一腳踩下去,必然是綻出一朵美麗的血花。
參加這次行動的宋軍事後回憶說:「韃子一點威風也沒有了,在我們的寶刀下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一開始,我們殺韃子還很是興奮,一邊殺一邊大叫解恨,到後來連高興的念頭都沒有了,只知道韃子是我們的仇人,一百個該殺,機械地舉刀,機械地砍殺,機械地收刀,再機械地出刀,直到寶刀掉在地上。不是我的心軟了,是我的手軟了。」
許光漢他們一去,郭侃拄著劍鞘一拐一拐地從暗處走出來,在蒙古軍卒的火光中,只見他的右腿血肉模糊,鮮血象水一樣涌了出來,看樣子這條腿大概是保不住了。蒙古軍卒驚異地發現,郭侃的臉色蒼白如紙,原來他受的傷不止右腿一處,左肩的肩胛處也是血肉模糊,血如泉涌,蒙古軍卒都是在戰場上呆慣了的,一眼就知道這傷極重,左臂能不能保得住都很成問題。
「也許,這就是蒙古人喜歡燒殺搶掠,動輒屠城的回報吧!」李雋在心裏如是想。
蒙古軍隊遭到猛烈轟炸的軍隊早就給他殲滅了,餘下的連點觀念都沒有,哪裡還知道應付之道,火炮一響,立時亂成一團。再加上郭侃暈倒,失去了指揮,沒有了主心骨,想不亂套都不行。
李雋很是理解他的心情,道:「我知道,你們從來沒有失過手,這心情我能理解。現在的問題已經用不著再去蒙古軍營了。你看看,在這樣密集的轟炸之下,你們去了,會很危險。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大宋朝的寶貝,都是華夏的驕子,我可不想讓你們有所損失。要不然,我可沒法向老百姓交待。」對廖勝功道:「廖將軍,你馬上去安排一下,派出人進行搜索,對於郭侃這個人,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絕不能讓他逃掉。」
「啟奏皇上,臣無能,沒有完成生擒郭侃的任務。」許光漢向李雋請罪。這是特種部隊組建以來第一次失手,許光漢耿耿於懷,很不服氣,道:「皇上,請允許臣再次行動。」
李雋把炮擊時間定為兩個時辰,比第一階段作戰多了一個時辰,他是有目的的,李雋知道蒙古人一向自傲,自認為攻無克戰無不勝,就讓他們好好嘗嘗地獄般煎熬的日子,讓他們從骨子裡感到恐懼,感到害怕,要他們提到火炮就亡魂大冒。徹底地擊垮他們的自信,要他們知道宋軍也不是好惹的,要他們喪失與宋軍再戰的勇氣。
這次進攻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好多宋軍的刀給砍卷口了,不能再用了。淮東淮西和四川三支軍隊並沒有裝備黃永善製造的寶刀,砍殺的次數多了,不卷口都不行。
明白了這一節的許光漢又興奮起來了,向李雋請命道:「皇上,請讓臣去搜索郭侃。」
春秋戰國之際,盛于養士之風,說是士其實是養一幫子打手之類的遊手好閒之徒,象孟嘗君居然連雞鳴狗盜之輩也養起來了,按照現在的說法他們是無業游民,在社會上混不下去了,才去找一個有錢有勢的人家混吃混喝。當主人家有錢的時人候,給他賣命,沒有錢的時候,就作鳥獸散了,孟嘗君的起落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對於這封信,郭侃是讀過多次,每次讀來都有一種讓他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觸。究竟這種感觸是什麼,郭侃自己都說不清楚,把信收進懷裡,輕嘆一聲道:「要是早三十年就好了。」後面的話沒有說,他的意思是說要是早三十年南宋出現這種勢頭,他也就不會委身於元朝,而會不遠萬里來投靠南宋,現在已經晚了。
許光漢振振而言,道:「皇上請放心,臣一定聽廖將軍的。」
許光漢仍是放不下,道:「皇上,就一次,讓臣去吧。」
淮西淮東一直是抗蒙前線,那裡的老百姓深受其害,出身於這裏的淮西淮東軍恨蒙古人入骨,有這機會哪裡還會手軟,巴不得他們死光光,見了他們的影子都要砍上幾刀,更何況是真人,不砍死才怪。
豫讓擊衣報襄子的故事是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晉國有四大家臣,就是智、趙、魏和韓四姓。其中最強的是智氏,卻給趙襄子聯合韓魏兩家擊敗,把他的土地也給分了。智氏有一個門客,就是豫讓,他決心為智伯報仇,幾次都沒有成功,最後他不惜自殘身體,把自己的嗓子弄啞,身體弄殘廢,躲在橋下等趙襄子走過,準備暴起發難。
郭侃坐在帥案后,在油燈下讀信,臉上沒有表情,好象信上的內容與他無關似的。這信是李雋寫給他的勸降信,為了招降郭侃,李雋曾經三次親自給他寫信,要他歸順朝庭,不要再為異族效忠,他以豫讓擊衣報襄子為例婉言謝絕了。
至於會造成多少蒙古士卒喪生,那是另外一回事,對於敵人來說,死得越多越是好,正是戰爭要追求的戰果,李雋是不會考慮的。
時間翻倍轟炸的效果比第一階段還要慘烈,和修羅屠場差不多,肢體不全的蒙古軍卒哀號不斷,幸運的士卒沒給炮火炸傷,也是給驚破了膽,看見宋軍的影子都是害怕的,彷彿他們昔日里並不放在心上的宋軍搖身一變變成了惡魔似的,說不出的可怕。
郭侃機警異常之人,有這一瞬間的機會對他來說足夠了,飛起一腳踢在許光漢的肩上,許光漢一跤摔倒在地上。郭侃在飛踢許光漢的同時,一下把帥案踢飛,油燈熄滅,屋裡一下漆黑,伸手不見五指。趁著夜色的掩護,郭侃飛身而起,直向窗子外面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