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目錄

第248章 突破

第248章 突破

旭烈兀年輕時勇毅過人,膽識不凡,異於常人,驍勇善戰,十八歲時跟隨拔都參加了蒙古的第二次西征,表現出了不凡的軍事才幹,建立了不小的軍功,在蒙古年青一輩中脫穎而出,成了蒙古的年青俊傑。
事實也證明,她是一位傑出的女性政治家、軍事將領、戰略家、演說家。在西征過程中,她是旭列兀很好的助手,幫旭列兀解決了很多問題,對旭列兀的決策具有很深的影響,特別是在宗教問題上的決策,幾乎是支配性的影響。
蒙哥登上汗位后,繼承先輩的志願,對外繼續用兵,四處征伐,重點是對南宋用兵,想滅亡南宋。對於蒙古第三次西征,按理說沒有發起的動機,有很多人認為蒙古第三次西征是出於垂涎中東地區的富饒,其實不對。
在歷史上,忽都思雖然打敗了怯的不花,但是他很快就給他的部下拜巴爾殺掉了。拜巴爾狡猾似狐狸,充分展示了不凡的外交才幹,他探知欽察汗國的別兒哥信奉伊斯蘭教后,馬上派出使臣遊說別兒哥。別兒哥對旭列兀屠殺穆斯林很是不滿,就和拜巴爾結盟,對伊爾汗國宣戰。
郭侃部是唯一一支參与西征的漢軍。這次西征,郭侃傑出的軍事才幹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給他的指揮藝術、戰略才幹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台,這次西征之後,郭侃就成了「神人」,也是中國歷史上帶兵打到地中海的唯一一個漢人將領,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打敗歐洲騎士團的將領。
旭列兀由於擁有傑出的軍事才幹,又是蒙哥的親弟弟,順理成章地成了蒙古第三次西征的最高統帥。
兩人之間因為宗教分岐引起的誤會就此冰釋,一場在中東地區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即將展開,受到威脅的不僅僅有中東地區,還有印度和歐洲。
旭列兀不是一個認輸的人,他很想雪艾因賈魯之恥,由於別兒哥的原因,再也騰不出手來進攻埃及,才使埃及得以保全。
蒙哥戰死在釣魚城下,是王堅和張珏的傑作。蒙哥之死,對於南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喘息機會,可是南宋並沒有抓住機會,反倒是更弱了。埃及卻因王堅他們的英勇行為而倖存下來了,真是歷史的大笑話!
跟隨旭列兀西征的蒙古猛將很多,其中有拔都的後人,最值得一提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本書中多次提到的郭侃。
蒙哥和忽必烈不用介紹了,朋友們耳熟能詳。阿里不哥在後面會專門介紹,在這裏就不多說了。
「他們卑鄙!他們無恥!他們要讓成吉思汗的子孫互相仇殺!」脫古思可敦很是滿意士卒的表現,繼續演講,激勵軍心。
旭列旭右手一用力,緊緊握住別兒哥的手,道:「草原上的雄鷹永遠是兄弟!成吉思汗的子孫決不相互仇殺!」
這女人不是別人,是脫古思可敦。
脫古思可敦以其傑出的軍事才幹,過人的膽識,對基督教的虔誠贏得蒙古士卒的愛戴,聽了她的話,無不是振奮異常,齊聲高喊道:「要!報仇!報仇!」
蒙古的第三次西征從此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為成功的征服行動之一,給蒙古人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同時也給阿拉伯世界帶來了災難。
旭列兀在脫古思可敦的影響下,採取了偏向基督徒的宗教政策,對伊斯蘭教進行無情地鎮壓,甚至屠殺,這可以從他在巴格達的所作所為看出。
蒙古第三次西征雖然本意是清除暗殺教團,並沒有打算向西征伐多遠,由於諸多原因促使這次西征差點征服了埃及。
說起這女人,我相信知道的朋友不會太多,不過要是說起另外一個人,朋友們就會很清楚了,這個人就是旭列兀。旭列兀是拖雷的第三子,拖雷四子長子蒙哥,次子忽必烈,三子旭列兀,四子阿里不哥。
「成吉思汗的勇士們:你們的敵人就在前面,艾因賈魯的兇手就在前面,貝姍的劊子手就在對面的船上,他們是你們的敵人,他們殺死你們的兄弟,他們奪去你們的榮耀,你們要不要報仇?」一個悅耳的女聲響起,這聲音極是動聽,好象明珠砸在玉盤上發出的叮咚聲,讓人心曠神怡。
旭列兀很是幸福地道:「王爺說漏了一點,王妃還是一位很好的妻子!能夠娶到她,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從箭壺裡抽出一枝箭,道:「王爺,一枝箭很容易折斷……」一下把這枝箭折斷,再抽出一束箭,道:「一束箭就不能折斷!」
旭列兀一路西進,戰事進展得非常順利,以他手中的軍事力量完全可以征服埃及,正當他準備進軍埃及時,卻傳來了蒙哥戰死的消息,不得不率領大部分軍隊趕回來。因為當時發生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戰爭,他帶著軍隊趕回來支持忽必烈,留在中東的兵力太少,才有艾因賈魯之戰的失敗。
別兒哥明白他的意思,右手握住旭列兀的右手,對於起誓道:「別兒哥以成吉思汗的名義起誓,終此一生不做對不起成吉思汗的事!草原上的雄鷹永遠是兄弟!」
蒙古人進入聖城耶路撒冷的儀式基督教色彩極濃,可以說很誇張了,走在頭裡的是基督教將領怯的不花,讓穆斯林教徒氣憤的是,他們把一座清真寺改作教堂,並在裏面慶祝勝利。
本書的讀者中有不少認為蒙古人口太少,不可能組建起數十萬大軍,其實是一個誤區,蒙古第三次西征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次西征的軍隊不是某一支軍隊,而是從各地抽調來的軍隊,其中也有漢軍參加,漢軍的將領不是別人正是郭侃,他當時是史天澤的部下。
她演說中提到的艾因賈魯和貝姍是讓蒙古人這次西征蒙羞的兩個地方。
有人說蒙古這次西征不得人心,只是一味殺戮,其實這是錯誤的,正是旭列兀這些宗教政策,使得他取得了成功,他在中東極其受歡迎,被視為救世主。進入耶路撒冷那天,基督徒們夾道歡迎,盛況空前。
艾因賈魯之戰失敗后,蒙古軍隊表現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優秀軍隊的最優秀品質,他們並沒有驚慌,更沒有投降,而是撤出戰場,退到貝姍這個地方支起盾牌繼續抵抗。一直打到箭矢用盡,才給馬木留克王朝的蘇丹忽都思全殲。
正是這次不成功的行刺事件,使得蒙哥可汗決心消滅這些暗殺組織,蒙哥在庫里爾台大會取得了各王爺的支持,要他們十人中抽出兩人參戰。
脫古思可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基督徒,她所信仰的基督教不是羅馬教庭倡導的基督教,而是東正教徒。羅馬教庭倡導的基督教和東正教都是基督教,是基督教分裂后的兩個分支,但是由於他們各自倡導的教義有區別,相互指責,水火難以相容。
據我手裡掌握到的資料顯示,蒙哥之所以發動第三次西征,主要目的是轉移蒙古高層的注意力,因為當時蒙古實行分封制度,各地王爺擁兵自重,有尾大不掉之勢,難以調動,發起一次西征,可以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同時還可以削弱他們的實力,可以說是一石二鳥之計。蒙哥在庫里爾台大會上,成功地動員「黃金家族」發起第三次西征。
這場大海戰發生在萬里之外,但是對於南宋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南宋得到了不少好處,特別是大量的阿拉伯馬匹的到來,對南宋的軍事實力提升具有不可磨滅的功勛。
「王妃真是了不起!她是一位傑的雄辯家!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將領!」別兒哥對站在身邊的旭列兀讚嘆不已,道:「怪不得先可汗對她如此器重!王爺,你真是有福氣!」
這是成吉思汗臨終前對他的兒子們說的話,意思是要他們團結起來,不要相互攻擊,蒙古人才能永遠強大。
聲音的主人是要一個個子高挑,極其美麗動人的女人,這女人看上去只有二十多歲,除了成熟的女性特有魅力之外,還有幾分清麗脫俗,戎裝在身,更是英姿颯爽,一股勃勃英氣自在其中。
脫古思可敦的話又一次觸到了蒙古軍卒的痛處,無不是急於求戰,大聲吶喊道:「報仇!報仇!」十幾萬人齊聲高呼,聲震長空。
當旭列兀和脫古思可敦死後,上百萬基督徒哀悼他們,亞美尼亞的史料寫道「基督教的兩顆巨星墜落了」。
蒙哥在處理宗教問題時就說過一句很富睿智的話:「我們蒙古人相信世上只有一個上帝,主宰所有人的命運,但就象上帝讓人的手生出互不相同的五指一樣,上帝也允許不同地方的人們擁有不同的信仰。」
艾因賈魯是怯的不花戰死之處,蒙古第三次西征就是因此戰的失利而宣告終止,才讓埃及幸免於難,為伊斯蘭教保留了最後一塊凈土。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就是脫古思可敦,她是蒙古人,是旭列兀的一王妃。她精明強幹,才能卓著,很得蒙哥的賞識,蒙哥曾告誡旭列兀,遇到問題可以和脫古思可敦商量。
脫古思可敦拔出彎刀對著拜巴爾的戰艦一指,她這一指好象在變魔法,不計其數的蒙古戰艦對著拜巴爾的艦隊衝去。要是從空中望下去的話,只見一片船桅之林,海面上沒有一點陽光,很快就把拜巴爾的戰艦給圍住了。這場發生在地中海的大海戰由此拉開了序幕。
在各地王爺擁兵自重的情況下,調動起來不太靈便,蒙哥之所以取得了這些王爺的支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那就是中東地區的一個暗殺組織曾經派了一百多人去行刺蒙古可汗。這次行刺並沒有成功,給蒙古軍隊破壞了。
正是在這種偏向基督徒的宗教政策之下,蒙古這次西征具有極其強烈的宗教色彩,有人戲稱這支蒙古大軍為「蒙古十字軍」。
她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每當宿營后,在她的帶領下,蒙古士卒就會支起帳篷教堂,搖響木鈴,召喚教徒前來祈禱。順便說一句:蒙古本是信奉薩滿教,到蒙哥時期,已經有不少蒙古士卒信奉基督教,這和蒙古多元的、開放的宗教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蒙古軍隊在中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向無敗績,艾因賈魯之敗是他們的心靈的創傷,脫古思可敦提起這事,蒙古軍卒眼裡無不是射出復讎的怒火,好象欲擇人而噬的猛獸。
本書中,拜巴爾殺了忽都思,也和別兒哥結了盟,為埃及爭得了一段和平的時間。別兒哥是拔都之弟,拔都死後把欽察汗國的汗位傳給了他,他和拜巴爾結盟之後和旭列兀打了幾仗,互有勝負,沒有佔到便宜。在旭列兀的努力下,他終於同意不再與旭列兀打仗,聯起手來對付埃及,因為旭列兀對他說的話是「成吉思汗的子孫不能互相仇殺!」
蒙古人在進入巴格達后,旭列兀一次性赦免基督徒,對於伊斯蘭教徒實施無情地殺戮,伊斯蘭教男子全部給殺死,婦孺給運回蒙古做奴隸。歷時十七天的大屠殺,有八十萬人喪生。要是算上失去家園的人數的話,就有一百二十萬人要麼給殺死,要麼淪為奴隸,要麼背井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