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目錄

第263章 誓師北伐

第263章 誓師北伐

將士們吶喊著「挺進中原」,開始了挺進中原的歷史征程!
張珏說得沒錯,秦始皇的虎狼之師正是從這裏出發,席捲了山東之地,掃滅六國,統一了中國,開創了中國的統一格局。漢武大帝擊破匈奴的鐵騎,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從這裏出發,開向漠北,掃蕩了匈奴的王庭,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了極其輝煌的一頁。
初升的朝陽給人以清新之氣,氣勢磅礴,讓人振奮,但是與靜靜站立的南宋大軍比起來,可以忽略不計好。要是從空中望去的話,只見原野上站立著不計其數的南宋軍隊,盔明甲亮,刀槍如林,人人精神抖擻,人如龍,馬如虎,氣勢如虹。
等到心情平靜之後,李雋對李庭芝道:「開始吧。」
李雋騎在白馬上,策馬而來。李庭芝,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高達,歐軍行這些文武大臣緊隨其後。在他們身後是段干木率領下的一眾侍衛。
「真美啊!」將士們在心裏如是讚歎朝陽下的中原大地。
「現在,朕命令你們,用你們手中的武器,洗雪百年恥辱!」李雋刷的一下抽出寶刀,向中原一指,大聲吶喊道:「驅除韃虜!光復中原!迎還二帝英靈!」
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
要是從空中望去的話,可以看見一幅讓人終生難忘的壯麗圖畫,不計其數的南宋軍隊好象泛濫的海潮一樣滾滾向北!
李雋的裝束與平日里大為不同,頭戴金盔,身穿金甲,再加上他的身材本來就高大,給人以高大英武之氣,幾年皇帝當下來養成的威勢,給這身金盔金甲表現得淋漓盡致,任誰見了都會為之悚然動容。
鄭靜和統率下的艦隊緩緩駛離了港口,消失在大海之中,他們將去開創一個中國海軍稱雄海上的新篇章!
士卒把犧牲宰了,鮮血濺在旗上,一面宋字大旗,一面張字大旗,一面高字大旗,一面杜字大旗,還有一面歐字大旗升了起來,在朝陽下迎風舒展,美麗如畫!
這是著名詩人陸遊的名句,三人此時念來,意思是說:放翁,朝廷開始光復中原了,你可以瞑目了。
「驅除韃虜!光復河山!」文天祥振臂高呼。
「將士們:此時此刻,我和你們一樣激動,因為我們的英雄行動將會終結一段屈辱的歷史!一段光輝的歷史將因我們今天的英勇行動而誕生!我們的英勇事迹將會流芳百世!」廖勝功開始進行戰前演說,道:「我知道,你們中有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將戰死在沙場。但是,我們的熱血會灑在中原大地,我們的頭顱會拋在中原大地,這是我們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光復中原!我們灑一份血,韃子將付出十份鮮血!我們拋一顆頭顱,韃子就會掉一百顆腦袋!將士們:把我們的熱血灑向中原!把我們的頭顱拋在中原!」
李雋拉著馬韁,在隊伍前緩緩行動,檢閱將士們。將士們知道期待了一百多年的歷史時刻即將降臨在他們這些幸運兒身上,無不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接受李雋的檢閱。
是啊,象陸遊這樣心念故國卻又不能看著故國光復的志士不知道有多少,辛棄疾、宗澤、李綱、岳飛、韓世忠、劉琦、吳玠、吳璘這些曾經為了光復中原奔走不息的忠臣良將、熱血志士,他們都可以瞑目了!
「將士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李雋開始演說:「今天是一個好日子,歷史將永遠記住今天的輝煌!你們今天的英勇行為將為後世子孫傳唱!歷史將記下今天這個洗刷百年恥辱的日子!」
一時間,《滿江紅》的吟詠之聲沖宵直上,直達九重天,響徹天外。
李雋自然是明白他們的心情,也不好阻止,任由他們隨軍前來參加這一盛事。
李雋一拉馬韁,率先向北行去,張世傑,高達,李庭芝,文天祥,陸秀夫歐軍行,這些文武大臣緊隨其後,第一批通過邊境,踏上了中原的土地。
自從靖康恥后,沒有一位南宋皇帝再踏上這片熱土,而現在,李雋回來了,他率領千軍萬馬殺回來了,屈辱的歷史將因此而終結,一段光榮的歷史將開始書寫!
突然,一聲「皇上萬歲」的吶喊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李雋的皇羅傘蓋出現在將士們的視線里,立即引起了一陣騷動。此時的李雋在將士們的心目中已不久久是倍受愛戴那麼簡單了,現在的李雋在將士們的心目中和神明沒什麼區別,他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會熱血如沸,就是冰冷的大地都會為之沸騰,他一出現,還有不引得將士們歡呼的道理。
李雋並沒有馬上發表戰前演說,而是靜靜地看著將士們,心中生出無限的感慨,想想當初,蒙古大軍兵臨臨安城下,謝道清出於「人道」已經給群臣發了「路費」(應該叫遣散費才對),整個臨安亂得一團糟。在當時,能不能保住臨安都成問題,更不要說北伐中原,光復河山這樣的大事,連個念頭都沒有。
白馬也感受到了不同於以往的氣氛,一聲長嘶,人立起來,李雋端坐馬上,紋絲不動,一幅流傳千古的「躍馬圖」永遠留在了將士們的心中,千古留芳。
「一百年前,女真人南下,中原淪于異族之手,汴京丟失,徽欽二帝被捉,給殘暴的女真人關在一口枯井裡,坐井觀天。直到今天,徽欽二帝的英靈還遊盪在異國他鄉,他們是死不瞑目。」
象北伐中原這樣的盛事,千百年也難遇上一次,李庭芝,文天祥,陸秀夫他們這些文臣雖然是忙得不可開交,也要忙裡抽閑來參加這一盛事。要是不參加,那定然是終身的遺憾。南宋百年積弱,留給臣子們,留給後人的遺憾已經夠多了,能少就少點。
將士們齊聲吶喊「向中原進軍!」憤怒的吼聲震得古關在顫抖!
對於岳飛的故事,宋人少有不知的。為了北伐中原,激勵士氣,李雋就沒少用岳飛的事迹來激勵將士們,將士們對岳飛的故事可以說人人會說上三五段,對他的壯懷之篇更是耳熟能詳,李雋一吟詠,將士們就跟著高聲吟詠「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廖勝功,趙良淳,趙僉靜靜地凝視著在風中舒展的旗幟。一面廖字大旗,兩面趙字大旗在風中飄揚,旗幟上因濺滿了犧牲的鮮血,格外鮮艷美麗。
而現在,這一留傳了千年的遺憾,終於要在自己的推動下被終結,李雋心中也是感慨無限,忍不住脫口吟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挺進中原!」廖勝功一拉馬頭,向中原飛馳而去。趙良淳,趙僉控韁縱馬,緊隨其後。
張珏,柳河子,清風子,陳宜中,解晉,陳興道站在城頭上,看著關外的大軍,熱血如沸,暢想著進軍中原后的盛況。
「不!我們手中的武器將證明我們是我們英勇的祖先當之無愧的英雄後代!將士們:向中原進軍!」大手一揮,直指中原!
此時的廖勝功,趙良淳和趙僉看上去心情平靜,其實他們是心如波濤,心中感慨萬端。回想起數年前,伯顏大軍圍困臨安時,廖勝功還是一個中層軍官,他雖有不凡的軍事才幹,卻沒人賞識他,更沒人啟用他,就連高達這樣的名將忠臣也沒有發現他的才幹,正是李雋發現並一手提拔了他,讓他一次又一次地參与決策,策劃一系列的軍事行動。現在,他竟然是三路北伐大軍中的一路指揮官,有幸參与這種千百年難得遇到的北伐盛事,想起這幾年的變化,真的會生出恍若隔世之念。
為了收復中原,李雋特意把宋朝歷史上那些屈辱,而又能激勵將士的歷史事件挑了一些出來,讓將士們了解學習,達到振奮鬥志的目的。兩宋王朝積弱日久,屈辱的事件多了去了,一抓一大把,但最讓人氣憤之事莫過於數件:岳飛功成之際班師、屈死風波亭是一件,二帝坐井觀天要算一件,宗澤三呼渡河而亡要算一件,陸遊「但悲不見九洲同……家祭告乃翁」也要算一件。
將士們熱情高漲,激奮地道;「把我們的熱血灑向中原!把我們的頭顱拋在中原!」
用黃金打造盔甲,按李雋的說法這太奢侈了,可是,廖勝功和李庭芝他們卻是一致認為,非用金盔金甲不能體現李雋的威儀。對於威儀一事,李雋倒不放在心上,李庭芝的說法非常簡單「皇上,北伐中原是華夏兒女百年心愿,今日方才成真,這不僅僅是一段屈辱歷史的終結,還是一段新歷史的開創。金者,吉祥之意也,當此大好時日,非金不能明意。當然,皇上聖明之君,雄材大略,不會束縛於此種寓意,但這是滿朝臣子的心意,也是華夏兒女的心愿,皇上聖明之君斷不會不滿足民願。」
趙良淳和趙僉都是全程參与從臨安保衛戰到現在的北伐之戰,想想昔日之敗象,今日之盛況,由不得二人不感慨良多。
岳飛這位志在光復河山的大英雄要是泉下有知,他的遺志即將變成現實,可以瞑目了!
函谷關這座歷史名城,多少次給歷史推到風口浪尖上,書寫了多少豪情悲歌,今天,歷史再一次把函谷關這座歷史名城推到了前台。
遠方,正是中原大地!
相反,象秦檜,趙構這些只知道苟安的奸臣昏君,鬼府有知,也該羞愧得難以為鬼!
秋日的風雖然有點冷,但是無法掩蓋暖陽的溫暖,一輪朝陽從地平線上噴薄而出,霞光萬道,大地給染也一片金色。
今天這樣的大日子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何況中原本就是山清水秀,地靈人傑,不知多少人曾經為之感嘆!當然,美麗富饒的中原也曾令異族垂涎,才有百年的恥辱。
吸口氣,張珏平抑一下心神,大聲道:「將士們:你們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嗎?這裡是函谷關!在秦代,秦始皇的大軍就是從這裏出發,開始了統一中國的戰爭!在漢代,漢武大帝的鐵騎也是從這裏出發,掃蕩了漠北!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了,但是我們先輩的輝煌仍然鐫刻在這裏!將士們,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歷史是不是洗去了我們祖先的血性?我們是不是不如我們的祖先?」
此時的函谷關已經成了一片兵的海洋,不計其數的南宋大軍集結在這裏,即將開始向中原的大進軍。
李庭芝大聲道:「祭旗!」
李庭芝能文能武,軍政才幹非常傑出,上馬能定邦,下馬可治國,他完全有能力也有資格指揮一支北伐大軍,光復中原。可是,朝中不能無人,他只有坐鎮朝中的份,是以李雋決定把出征儀式主持人一角交給他,算是對他不能出征中原的一點回報。擔任出征儀式主持是一件無上榮光的事情,李庭芝欣然接受。
今天,是南宋北伐中原的大日子,自靖康恥之後,南宋軍隊很少出現在中原大地上。最讓人不能忘懷的是,岳飛在即將收復汴京之時,卻給十二道金牌逼迫班師,曾讓多少英雄扼腕,為之痛惜。自此以後,南宋每況愈下,一日弱似一日,不要說出兵恢復河山,就連準備工作都沒有認真進行過,實在是讓人無話可說。
岳飛志在光復河山,卻落得屈死風波亭的可悲下場,不僅讓宋人扼腕,就是千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接觸到這段歷史時也是嘆息不已,這也許是岳飛《滿江紅》能夠廣為流傳的一個原因吧。
徽欽二帝的遭遇的確很悲慘,堪稱歷史一大悲劇,究其原因當然是他們咎由自取。二帝並非不聰明,相反,二帝聰明過人,只是沒有把心思用在治國上,而是用在了對藝術的追求上,對於藝術來說是好事,對於國家對於華夏百姓來說卻是犯罪。他們給女真人扔到井裡,坐井觀天,也許是冥冥中的天意使然。
將士們齊聲吶喊:「驅除韃虜!光復中原!迎還二帝英靈!」
而現在,這一百年遺憾就要給歷史終結,就在封存在歷史中了,為了南宋的振興,為了華夏的復興,為了光復故土拋妻別子,流血犧牲的將士們,他們的奮鬥就要實現了,真的是熱血如沸,個個眼裡射出如炬的目光,望著遠方。
他的話代表滿朝文武的意願,李雋也不好卻眾人之盛意,才有這副金盔金甲。李雋穿在身上果是不凡,比起平日里威風了十二分。
他每說一項,將士們就跟著吼一聲。燒我房屋!毀我耕具!踐踏莊稼田地!殺我父老!擄我兄弟!奸我母親祖母!淫我姐妹!這些事不是李雋杜撰的,而是真實的事實,是宋人心中的痛,一時間,吶喊聲回蕩在九宵之外,這聲音飽含著憤怒、仇恨、復讎的決心!
二帝之事,宋人當作奇恥大辱,李雋舊事重提,將士們心中的氣憤就不是言語所能表達了,個個是雙目中射出復讎烈焰。
在將士們熱切的目光中,李雋來到陣前,一拉馬韁,白馬立時停了下來。此時的李雋,他的每一個動作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這種力量倒不是李雋的帝王之氣,更不是李雋刻意修飾,而是因為今天這樣的盛事是在李雋一手推動之下完成的。要是沒有李雋,不要說北伐中原這樣的盛事,臨安早在幾年前就丟掉了,南宋早已滅亡了。當此盛事到來之際,作為盛事最有力的推動者和締造者,李雋在將士們心目中的地位比起平日里要高上十分。他的每一個動作,都給將士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銘刻在將士們的心目中。
此時此地,這首詞最能表達李雋的心情,吟頌得慷慨激昂,催人奮進。
將士們舉著手中的武器,高聲吶喊「驅除韃虜!光復河山!」這吼聲無異於千萬個焦雷凝聚在一起,響徹雲宵,大地為之震顫。
三人對視一眼,齊聲吟頌道:「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張珏帶著眾人走下城頭,飛身上馬,縱馬出城,向中原飛馳。他們的身後,是志在復讎的南宋大軍,向中原推進!
今天,志在光復中原的南宋大軍從這裏踏上他們向中原進軍的征程,必將給輝煌的中國歷史再添新的輝煌篇章!
「韃子侵佔中原以後,倒行逆施,殘暴不仁,惡行累積如山,數不勝數:燒我房屋!毀我耕具!踐踏我莊稼田地!殺我父老!擄我兄弟!奸我母親祖母!淫我姐妹!」李雋開始列數蒙古人的罪行。
如雷的聲音從背後傳來,將士們開始挺進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