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目錄

第291章 光復汴京(下2)

第291章 光復汴京(下2)

一百年前,宋室南遷,是何等的倉促、悲涼,而現在宋軍在李雋的統率下以威武雄壯之聲威攻入汴京,想起來就讓人激動,真有淵壤之別之感。
宋太祖陳橋兵變后定都於此,歷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九帝,共計一百六十八年。兩宋王朝積弱,讓人很不滿意,但是宋太祖還是完成了國家的基本統一,當然這些統一要把燕雲之地、東北、西北、西藏以及新疆等地排除在外,宋太祖完成的統一大業僅僅是中原、江南、華南、西南這些地方。
「臣明白!」鄭靜和點頭。
「臣在。」廖勝功忙應道。對於廖勝功來說,李雋下令必是有很好的應對之策,充滿著期待。
以詭詐多智著稱的張儀是開封人,他是戰國時期著名隱士鬼谷子的學生。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隱士,調教出的學生中四個最為有名:張儀、蘇秦、孫臏和龐涓。孫臏的圍魏救趙之策成為中國戰爭史上的奇策,朋友們都知道,就不多說了。
「那是因為汴京光復在即,你心裏激動。」李雋在心裏點破廖勝功的舉措。
就是這樣,汴京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繁榮與興旺達到鼎盛,風光旖旎,人物薈萃,城郭恢弘,經濟發達,其盛況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得到很好的反映。古人贊其為「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得起「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
不用說,靖康恥之後,由於大量人口南逃,汴京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金國善長征戰,不善於治理,縱是如此,具有很高創造性的中華民族仍然創造出了奇迹,數十年後,汴京又繁華起來。正是瞧中了汴京繁華如故,金國在野狐嶺一戰失敗后,又多次遭到蒙古人的打擊,在蒙古人巨大的軍事威脅面前最終遷都汴京。
開封出的另一個對中國歷史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名人是尉僚。說起這個人,也許知道的朋友並不多,但是熟悉秦朝歷史的朋友肯定知道他,也知道他對中國歷史做出的卓越貢獻。秦皇漢武是中國歷史上功業最盛的兩大帝王,秦始皇開創的是中國的統一格局,而漢武帝開創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全盛時代,文治武功達于鼎盛。
漢武帝最大歷史功績就是擊破匈奴,安定北方邊境。縱觀漢武大帝進行的長達三十年的戰爭,可以說是他一手推動西漢的軍事變革,也是他一手制訂了西漢的軍事戰略,用一句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他自己的參謀長,換句話說他沒有一個很好的軍事參謀。至於衛青霍去病這些名將,只不過具有很強的執行能力,能夠把他的戰略意圖變為現實而已,在西漢的戰略上並沒有什麼大的建樹。
「賴天之幸,降皇上如此偉才,汴京又重回大宋朝!」一個充滿激動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李雋揮手打斷他說下去,道:「正是怕韃子破壞,我們更應該馬上攻城,讓韃子來不及破壞。記住,動作一定要猛,一定要快!」
「回皇上,還沒有。」廖勝功有點無奈地道。
一吟完,李雋感嘆道:「只可惜如此大好河山,竟淪于異族之手,實是華夏之大不幸!」
「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李雋為眼前汴京的繁華所震驚,脫口吟道。汴京自從一百年前淪陷,先後幾易其主,經歷過幾番戰火,保存得還算是比較好,依然是店鋪林立,比李雋想象中還要好。
「不,皇上。」一向不會反對李雋的廖勝功居然否認了李雋的話,道:「那是皇上該得的。自從汴京淪陷,一百多年來,多少仁人志士志在光復,都沒有成功,當此功成之際,是該高興才對。皇上為汴京吸引,說明皇上是真心鍾愛汴京,此誠華夏之幸。」
尉僚進見秦始皇是因為李斯設計殺害韓非子之後,秦始皇很不高興,因為秦始皇知道韓非雖然有口吃之病,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想實現統一中國的帝王之業,正需要韓非這樣的人才。
秦惠文王後來後悔失去蘇秦,張儀在蘇秦的設計下西入秦國,見到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很欣賞他,重用他。但是,張儀和蘇秦之間有君子協定,一直不給秦惠文王出計,直到蘇秦遇刺去世,君子協定對張儀無效了,張儀才言「終於可以展吾之舌也」,他給秦惠文王獻上一條破除蘇秦合縱之策的計策,就是連橫之策。意思是說秦國連合山東六國中任何一國,就可以破壞蘇秦遺策,這個國家就是齊國。到了范睢,把這一計策發展成著名的「遠交近攻」之策,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也在使用這一計策,始作俑者,張儀也。
史天澤名將之才,曾經一度是忽必烈的左臂右膀,抓住他也是一條大魚,李雋很是高興,道:「這個漢奸終於落網了,做得不錯。在哪裡抓的?」
汴京地處黃河之濱,地理位置相當優越,是中原腹地的明珠。據考證,其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七百多年了。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後建國都於開封,故稱「七朝都會」。開封與中國的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安陽並稱七大古都。
開封出生的歷史名人還有信陵君,大名鼎鼎的蔡邕,以及他的女兒蔡文姬。其餘者如石守信、鄭眾、阮籍、支道林之輩多不勝數。後世的史可法也是開封人。
秦始皇有焚書坑儒的暴行,給後人斥得體無完膚,但是不得不承認他雄材大略,明察秋毫,同時心氣極高。但是,有一個人卻得到了他的尊重,就是尉僚子,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和他是衣同衣,食同食,車同車,用現在話來說就是尉僚子的待遇和秦始皇等同,秦始皇穿什麼他穿什麼,秦始皇吃什麼他吃什麼,秦始皇坐什麼車他就坐什麼車。縱觀秦始皇一生,得到如此高規格的待遇者,只此一人而已。余者如李斯趙高之流都沒有這種待遇,即使老將王翦、名將蒙恬也沒有。
廖勝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透,馬上就明白過來,道:「皇上高見!忽必烈遭到炮擊,城裡久久沒有動靜,必是為我火炮所傷。即使沒有傷到他,也是驚到他了,趁他還沒有反應過來之時攻城,一舉攻入城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殲滅掉韃子的軍隊,汴京也就可以完城歸宋了。」
廖勝功這才記起他來是有重大軍情向李雋彙報,忙收攝心神,道:「皇上,城裡的戰鬥基本結束了,餘下的戰鬥用不了多久就會全面結束。只是,只是,還有沒有忽必烈這韃子的蹤影。」
「不過,皇上,臣在剛才炮擊的地方發現了血跡。依臣判斷,忽必烈給我們炸死了也未可知。」廖勝功推測道。
尉僚子很好地扮演了秦始皇發動的統一戰爭的「總參謀長」這一角色,一手策劃了秦始皇統一戰爭的所有重大軍事行動。
在此定都的雖然有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梁晉漢周以及後來的金國,但是最為讓人想起的則是北宋。之所以讓人一聽到北宋就想到他的都城是開封,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北宋積弱,把開封都丟掉了,直到南宋滅亡都沒有光復,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讓人扼腕的歷史悲劇。
「臣問過了,史天澤也不知道。韃子軍隊給我們打散了,將領各自逃跑,彼此之間並不了解。就是貼木兒,也是下落不知。」鄭靜和如實彙報。
立即攻城固然是好,要是蒙古人惱羞成怒,進行破壞的話,後果會非常嚴重,這點李雋剛剛就提到,廖勝功不無顧慮地提醒李雋道:「可是,皇上,要是韃子破壞的話……」
人們稱讚帝師張良功成之後飄然身退,隨赤松游,成為千古佳話,其實那是假的,是弄來騙人的,據史書記載根本就沒有這回事。真正的高人就是這個尉僚,其才只在張良之上,決不在其下。
李雋濃眉一軒,道:「廖將軍聽令!」
下階段作戰是指渡過黃河,直取燕雲之地,掃蕩華北。要是沒有了忽必烈,沒有了巴布爾和貼木兒這些將才,那就容易多了,廖勝功和鄭靜和道:「臣馬上就去辦理!」
蘇秦下山後求見秦惠文王,想以此說動秦惠文王,當時秦惠文王才殺了商鞅,對說客沒好感,明知他有才也沒有啟用他。蘇秦一怒之下,決心與秦國作對,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山東六國連合起來對付強大的秦國,因為當時的山東門從最北邊的燕國到最南邊的楚國,象筆劃中的一豎,故稱之為縱,他的策略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合縱之策。
他之才不僅可以上馬打天下,還可以下馬治國,他學的是法家之道,宗于商鞅之學。只是,秦始皇完成統一戰爭后,他飄然身退,不知所蹤。他之所以激流勇退是因為他認為秦始皇猿音而豺聲,輕易信人而輕於棄人,國家統一了,老百姓要倒霉了。歷史證明他的預見是正確的,秦始皇後來的所作所為,皆在他的預言之中。
李斯殺韓非是因為忌妒其才,他當然不會承認韓非的才能比他高,而是給秦始皇說韓非雖有才,也不過是小才而已,他知道有一個人的才能比起韓非高上一百倍。秦始皇聽了這話,欣然色動,馬上要他把這人找來,這人就是尉僚子。
軍隊敗退之際最是無序,蒙古這隊在遭到宋軍的猛烈打擊后,已是潰不成軍,一個部分與另一個部分之間無法聯繫,非常正常,一點也不用驚奇。李雋道:「逮住了一個,就有兩個。黃河全面封鎖,絕不能讓一個人渡過黃河。」
而秦始皇則不然,他有一個很好的參謀長,這人就是尉僚,他的軍事成就集中體現在他的著作《尉僚子》一書中,這本書是《武經七書》之一。
同時,開封也是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國際大都會,史書贊其為「八荒爭湊,萬國咸通」,由此可見其對外的重要性。
李雋決然道:「命令火炮調整位子,對準城門轟炸。炸開城門,立即攻城。」
時間在李雋他們的期待中一點點流失,他們原本期望城裡會有所動靜,可是半天沒有動靜,廖勝功和鄭靜和已經開始躁動了。這兩人一向以冷靜沉著著稱,要他們躁動,實在是難,可是這事的關係太大,若是炮擊成功,忽必烈出了問題,其好處多得沒法言說,由不得二兩不怦怦心跳。
鄭靜和飛身趕來,李雋問道:「鄭將軍可有好消息?」
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在這裏修建糧倉,取「啟拓封疆」之義,故名啟封。到了西漢時期,為避漢文帝劉啟的諱,改名開封,一直至今,這就是開封的由來。
理是這個理,不過鄭靜和的表現卻是與以往大不相同,埋怨道:「廖將軍,皇上要你攻城,你卻來說明皇上的意圖,這是哪跟哪,你這是在錯失戰機。」
他說的是用三十門鋼炮轟炸忽必烈一事,既然有血跡,忽必烈給炸中也有可能,李雋點頭道:「有這種可能。不過,也有可能是其他人的血。不管怎樣,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巴布爾有沒有找到?」
鄭靜和飛身下馬,向李雋施禮,道:「回皇上,好消息是有一個,史天澤給我們抓住了。」
要是在平時,李雋肯定會說好你個廖勝功,亂拍馬屁,現在的廖勝功激動得胸口起伏不定,他的話不是用嘴在說,是用心在說,李雋只好卻之不恭了,道:「是啊,鍾愛汴京的人何止朕之一個。千千萬萬的華夏百姓都鍾愛我們的汴京,都鍾愛我們的大好河山!正是他們的努力,鑄就了華夏鐵桶江山!廖將軍,你有什麼事?」
「回皇上,在黃河上。」鄭靜和回答道:「他想逃回黃河以北,給我們的海軍發現了,就把他逮住了。」
據歷史學家考證,最早在這裏建都的並不是戰國時期的魏國,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王朝夏朝,歷時一百五十七年,稱為老丘。商朝在此建都二十七年,稱為囂。后皆廢棄。
有道是狡兔三窟,象忽必烈這樣的大人物,多幾個藏身之處也在情理中,李雋寬慰他道:「不用急,先把所有的通道封鎖起來,再來搜,就是把汴京城犁上幾遍,也要把他找出來。沒有了通路,不愁他飛上天。」
廖勝功給鄭靜和提醒,一拍腦門,道:「對對對,我真是高興得有些糊塗了。以往,我還象個樣,今天這是怎麼了?老是嘮叨個不休。」
開封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出生在這裏的歷史名人眾多,其中不乏千百年後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
一聲令下,幾個排炮打過去,城門就給轟得沒影了,弔橋砸下。宋軍在廖勝功和鄭靜和的指揮下,象潮水一樣涌了進去。
李雋沉思了一下,道:「還有,馬上命令許光漢的特種部隊進行追蹤,對於巴布爾、貼木兒這些將領,能生擒就生擒,不能生擒就殺掉,絕不能讓他們逃走,以免給下階段渡河作戰造成困難。對於忽必烈是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一定要一個確信!」
汴京,我想熟悉兩宋歷史的朋友肯定是不會陌生,不過,要具體說出汴京的歷史事件、歷史名人、以及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我想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李雋扭頭一望,正是廖勝功,他騎在馬上,正在喘氣,很是激動,眼裡滿含淚水。廖勝功正在指揮戰鬥,急急趕來,必然是有重要軍情彙報,李雋訕然一笑,道:「我一進城,為汴京的繁華所吸引,竟然忘了正事,真是慚愧。」
蒙古人的破壞性在歷史上大名鼎鼎,好在攻下汴京已經不是最善長破壞的成吉思汗了,而是受到長春真人的道心和耶律楚材等人影響的窩闊台,其破壞性比起成吉思汗時代已經有所減輕,汴京才得以保存下來。到了忽必烈時代,他為了統一中國,採取了很多新的舉措,為戰火破壞的汴京才得以重建,離散的百姓得以得聚集,造就了繁華如昔的景象。
李雋很欣賞,道:「做得不錯。有沒有問過他,他知不知道忽必烈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