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教大明》目錄

第255章 父子

第255章 父子

「甚好。」萬曆很欣慰的道:「元輔張先生支持,此事可謂成了九成,朕是有決心要把京營整頓好,我大明內輕外重的格局,不能不改了。」
「這麼說,李如松的本事也很不錯啊……」
英國公府中,兩對父子也算是各有其趣,張元德是交了一張名單給兒子,張元功卻是兩手空空,不肯拿出名單來,各自的行事,都有各自有理由,也是贏得了各自的尊重與感激。
「臣決心也下定了,數日之內,打算連上數疏,力請皇上開始整頓京營之事。」
「惟功你來了,起來罷。」
自己不把自己份內的一畝三分地給擇乾淨了,還能指望去大公無私的整頓別人?
「臣叩見皇上。」
對這個問題,惟功有清醒的認識,張居正現在是掌握全局,而且是一個罕見的優秀的政治家,但並不代表他在京營問題上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他不由得道:「可惜你年紀太小,不然朕今日就下詔,令你為提督京營。」
但沒有張居正的全力支持,這件事是做不好的。哪怕是有惟功和皇帝兩人,也肯定會以失敗告終。
此時的萬曆和歷史上的記錄是一樣的,在張居正死後的萬曆十一年,剛剛真正意義上親政的萬曆就拔出大量白銀,開始在京師之內操練營兵,整訓內操,動靜很大,任何一個正常的皇帝都會希望在自己腳下掌握著真正的武力,而不是虛頭八腦的東西,不過萬曆的內操一開始就把路子走歪了,上手就是叫宦官掌握軍隊,這一下文官們肯定不幹了,接連攻訐,萬曆練了一陣兵之後,估計自己也摸不著頭腦,亂蜂蟄頭之下,他又有了惰政的苗頭,乾脆一動不如一靜,把內操取消了事了。
「聽說你和李如松打了一架?」
大明諸帝在文官掌權后,真正練成內操兵,掌握武力,並且拿出來使用的,只有那個天不怕地不怕,文官奏摺拿來當手帕抹鼻涕的封自己為總後兵的武宗皇帝,這位皇帝也算是異數天賦,只是身後的名聲實在是太差勁了。
「皇上自是誇讚元輔所說甚是有理,道是祖宗刀尖上得來的天下,不能叫文臣們由筆尖上壞了去。」
「臣聽說了。」
和任何一個帝王一樣,皇帝總會信任那些脾氣很壞的臣子……用筆頭的文臣也包括在內,當然,過度惹怒皇帝的時候要除外。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吩咐道:「你當去元輔那裡,面請機宜,這事情元輔雖然也肯,但並不算太堅決。」
此次前來,他就害怕張元功交給他一張名單,到時候冷硬拒絕就太傷人心,但不拒絕的話,所謂整頓不是成了笑話?
文官集團勢大,是明英宗土木之變前後開始冒頭,成祖年間,隱隱還有武官壓文官一頭的感覺,武選司郎中不比文選司的權威稍差,正統之後到成化為之一變,正德嘉靖又是一變,到萬曆年間,文官兵備道便能呵斥總兵副將,視為奴僕,張居正算是文官中的異類了,他扶持的李成梁成為事實上的遼東王,戚繼光將薊鎮永平一帶掌握囊中,十年時間無人能動搖,馬芳的馬家成為世襲的大同和山西將門,俞大猷的兒子後來也成為福建總兵官,只是命運也不算好,和其父一樣的悲催坎坷……
事實上,能保證邊疆的安全就已經耗費了張居正不小的精力了。
很短的功夫,惟功與李如松長街雨夜大戰,打的熱火朝天的事情就傳遍了九城,甚至一直傳入皇宮,連皇帝都知道了。
「倒也不必那麼久,朕是打算將京營和錦衣衛都交給你,一如當年陸炳故事。」萬曆勉勵惟功道:「好生去作。」
後來到他孫子崇禎年間,也有內操之事,崇禎連他祖爺爺都不如,搞的內操就是虛熱鬧,完全屁用不頂,李自成入城之後,崇禎身邊只十來個人,七八條槍,平時大捧的銀子養了大幾千的內操兵,全部消失不見了。
父子兩人見了面,張元功劈頭就是這麼一番話,倒是叫惟功感覺有些意外。
……
「元輔昨晚親自進講,說起圖說周亞夫細柳營一段,對漢時重將權,別有一番議論。」
「哦?」
「是勸皇上對邊將多給獎勵尊榮么?」
「這算是替我造勢了。」
「正是。元輔還說了一句俗話,叫文官提筆安天下,武將馬上定乾坤,文武各有用處,不可叫文官太壓制武臣。」
「臣過二十年後再巴望吧。
「正是呢。」
從萬曆元年到現在,北方邊境只有李成梁不停地在打仗,其餘地方大抵安境,南方卻並不平靜,倭寇之禍是平息下去了,但四川兩廣一帶的生苗土蠻禍亂不停,劉顯等南方總兵不停的出兵,十萬人以上的出兵規模就有好幾起,擒斬在數萬人,一次斬首一萬多級的大戰也有多次,整個大明的體制有極大的麻煩和問題,按後世史學家的說法是動員能力不足南宋的三成,財賦能力,人力動員機制,兵員來源和軍隊編成調動都有問題,承平時節保持龐大的軍隊數量還能對有些人形成威懾,一旦到處生事出亂子,張居正出色的財賦能力和滅火的本事才使得亂源雖多,但大明總體還處於向上的感覺,而且他的考成法加強了中央的權威,使政令通達,這其實比清丈度田和條鞭法更犀利,只是張居正自己和後來者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張居正一死,晉商和江南士紳兩大集團主持對他的清算,考成法廢止,各方禍亂不止,從萬曆三大徵到大大小小的戰爭,兵變,一直耗光了大明的國力為止。
無論如何,萬曆對李家的信任和寵愛也算難得了,李如松在京呆了幾年後就放在宣府當總兵官,然後是任提督去西北打仗,再就是任遼東總兵參与壬辰倭亂的戰事,接著就是戰死在了對土蠻的戰場上,終其一生,這壞脾氣的公子哥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文官經略他都敢頂撞,但萬曆一直對他有毫無保留的支持,在李如松死後,歷任的遼東總兵都不如李如松那樣得到皇帝的信任,最終沒奈何之下又只能叫李成梁重新上馬,李家在遼東經營數十年,家丁放在地方都是游擊參將一級,李府家丁最終達到八千人的恐怖數字,而且全部是精銳騎兵,李氏父子打仗靠的就全部是自己的家丁,而且李家還壟斷了對蒙古各部的走私生意也一樣無事……
張元功點點頭,笑道:「你好生做去吧,雖然其餘各府肯定有不滿的,但京營復振現在看來是必然之事了,有皇上和元輔一起動作,想擋是擋不住的,我英國公府在京營當然也有利益,也有不少人要庇護,但這一次我就不交名單給你了,該怎樣就怎樣吧。」
「嗯,很好。」
萬曆對李如松有一種莫名的好感和信任感,他已經在平台召見過李如鬆了,李如松身上那種獨特的公子哥氣息不僅沒有使萬曆不快,反而使萬曆有一種心理上的認同感,加上李如松獨有的傲氣,更使得萬曆對他十分信任和激賞。
惟功剛剛過來時,猶豫之處就在於張元功現在的話。
畢竟當時觀戰的人多,而且這兩人的身份實在太特殊了。
「皇上是怎麼說的?」
人心就是如此,惟功心中已經漸漸被打動,只是對張元功還不及對七叔那麼親熱和交心。
萬曆的眼神之中,充滿了欣賞的色彩。眼前這個小子,敢作敢為,對自己忠心不二,這一次整頓京營,張惟功是肯定撈不到任何好處,還會把英國公府二百年下來的基本盤丟光,在勛貴之中得罪大批的人,除了文官方面支持整頓的人會叫好之外,萬曆看不出來惟功會落到什麼真正的好處。這樣的臣子,為了皇朝利益甘為孤臣,忠誠之心,令人感動。
萬曆今日穿著是天青色的團龍袍,頭上戴著元青色翼善冠,腳著朱履,整個人看起來十分精神,看著惟功,他也是笑吟吟的,等惟功起身後,萬曆便是笑道:「昨天的經筳你聽說了沒有呢?」
「我知道你的決心已經下定了,昨晚經筳之事,皇上和元輔也顯然下定了決心。」
「臣今日便去。」惟功笑著答應下來,他原本就是打算過去,有皇帝這話更好,可以不那麼犯忌諱了。
「李如松本人也還罷了。」惟功肅然道:「李府家丁據臣看來,全部是當得大將之選,特別是那個建州衛帶過來的女真,也是兇悍之極的強梁之輩。」
從七叔處出來,惟功心情感覺十分輕鬆,他猶豫了一下,還是往張元功的住處走了過去。
張居正現在的主要精力還是在清丈上,估計清丈之事要到萬曆十年之後才能大致結束,伴隨清丈還有很多麻煩和問題,現在他的精力根本不可能放在京營諸事上。
說完正事,皇帝聽八卦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
無論如何,這位總是他的生父,而且這些年來也在盡量彌補當初的過失。嚴格來說,惟功娘親的死也是和他關係不大,張元功以前最多說是性格懦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