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第一卷 辛亥風雨

第八十九章 鹿正肥(十)

第一卷 辛亥風雨

第八十九章 鹿正肥(十)

洋人即使暫時騰不出手來捏死李想,等天下大定,洋人也會政治外交要求掌權政府把李想給處絕了。洋人做這種事情向來心狠手辣,八國聯軍侵華時所有抵抗過的官員全被清理,上至王爺,下之小吏,牽連之廣,大清國史無前例。也使廣大的中國,再興不起一點點反抗洋人之心。黎元洪不免對李想有一絲惋惜,本來大好的前程,民國的開國功臣,上陣沙場也是一身的好本事,就因為一時的衝動而斷送了。這樣英雄的結局,避免有些可惜。
老實忠厚的黃興感動得都快要掉下來,也親切的拉著黎元洪的胖手稱兄道弟。
孫武可是清楚李想的為人,武昌根本就沒人治得了他。他聽到黃興開口要先去漢口,趕緊聳恿。
看到如此熱烈的歡迎場面,黃興胸中的熱血洶湧澎湃。多年革命,為理想出生入死亦是心甘情願。本不求回報,然今日受此熱烈歡迎,便是對他多年革命最大的理解,最使他感動的回報。黃興心想此次武漢,即使再掉一根手指又算什麼!此身為革命,已經死而無憾。黃興這樣的錚錚鐵漢,只覺得眼中一陣奇養,已是熱淚盈匡。
看到黃興如此感動,喜得黎元洪排眾而出,拉著他的手大叫:「克強兄你來,武漢幸甚!革命幸甚!」
傍晚,黎元洪和孫武為黃,宋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會。會後,各軍政負責人在都督府會議廳坐談。黎元洪簡單地介紹了漢口的戰事後,說到了的馮國璋。
文昌門已經集結一大群人,轟轟烈烈的武昌紅樓軍政首腦皆在。
「馮華甫這個人,我是知道的,他一來,仗就難打了!」黎元洪在永平秋操與馮國璋交過手,他是真的非常忌憚馮國璋,黎元洪的這句感嘆絕不是虛言恐嚇。
宋教仁也聽出黃興的擔心,正待說話,孫武卻搶了先:「克強兄素以軍事擅長,一定有辦法挽回湖北的戰爭,一舉擊垮馮國璋。克強兄到漢口,李想還不是倒履相迎。」
黎元洪在戰局圖上推演過無數此,即使他親自主持,也未必做得比李想好。其實黎元洪最佩服李想的地方是,他收復漢口租界。這不止使李想在民眾的心中呼聲又飆升一個指數,武昌已經有老百姓把他當岳王爺這樣的民族英雄供起來。趕走了洋人領事,他更是牢牢的捂住了漢口的錢袋子,僅關稅一項收入便破億萬。所以李想可以非常慷慨大方的免農業稅,免苛捐雜稅,一舉贏得湖北老百姓的鼎力支持,還有湖北工商界的鼎力支持。
宋教仁抬頭看天,天空是秋天的顏色,彷彿青花瓷的美麗,描繪有最動人,最憂傷的故事。天高而遙遠,伸手又覺觸手可及。此刻武昌革命的前景亦如此刻的天氣一般美好,勝利近在眼前,似乎觸手可及。
看到此情此景,黎元洪和湯化龍交換個眼神,都看到對方的得意。
宋教仁一直在觀察黎元洪和孫武二人的言行,聽他如此說,心中頗不以為然。湖北已經全竟光復,人民日報更是吹噓集結五十萬大軍北伐東征。北洋軍先驅張錫元已經兵敗被活捉,馮國璋才走到武勝關。湖南陝西響應,革命形勢好到不能再好。此刻黎元洪真心持重的話,聽在宋教仁耳里到成了危言聳聽。
李想打仗善用奇兵,看似膽大冒險,其實都有精密的安排布局。所以李想每戰必勝,不是偶然的運氣,而是強硬的實力。事後黎元洪研究李想的戰例,推演之時都不時的為捏一把冷汗,李想絕不是一個運氣好的逆天的浪得虛名之輩。李想在湖北呼風喚雨,馮國璋不動聲色的佔據武勝關,對湖北取得高屋建瓴之勢。李想頃刻之間失去先前在湖北苦苦經營的優勢,可見馮國璋的厲害,或者馮國璋背後的袁世凱更厲害。
其實黃興想去看的一下李想,今天這麼重要的會議,李想在湖北是重要的實權人物,他都沒有參加。雖然宋教仁一再向黃興保證,李想是個識大體的人物,但是黃興就是不放心,李想畢竟不是同盟會的老黨員焦達峰。他這個兩湖大都督今天沒有得到李想的同意,出去之後便是不做數的。
宋教仁不客氣地說:「不要長他人的志氣嘛!李想在湖北連戰連捷,人民日報的報道難道全是假新聞?馮國璋進入武勝關,即使李想一時拿他沒有辦法,克強兄一到,自有退敵之法,是不是?」說話時他拿眼睛問黃興。
大家都被他們的這個主意鼓動了,一時議論紛紛。
蔡濟民和熊秉坤立即表示贊同,一時間形成一邊倒的形勢。黃興用眼打量黎元洪和孫武,他們也是乾笑著,表示同意。
各地起義軍都是窮的叮噹響,唯獨這個李想富得流油。那些窮瘋了的起義軍沒法子,只有用土辦法,去吃大戶。搞得湖北士紳無路可走,都往李想那裡鑽營,尋求保護。李想雖然大搞二五減租,但至少不會去吃大戶。李想因為本身的資金充足,在湖北玩得越來越順風順水。最近他名下的新華財團從香港撤資落戶漢口,在漢口掀起一股投資熱潮。聽說李想要在漢口建銀行,印鈔票,他以後不愁沒錢花。
宋教仁和孫武雖然很熟,但也知道他的為人,聽他這樣說,心中更警惕起來。這時孫武又開了腔:「不過,我們的李大帥是個忙人,漢口他在湖北四處征戰,往往都是親臨戰場,此刻正好不在漢口,要不肯定會親自來武昌迎接克強兄。我看兩位一路也辛苦,不如先休息幾天再說。我派人去漢口打聽著消息,前天漢口出了一當子天大的事情,我估計著李大帥也應該快回來了。明天我令人先把克強兄到漢的消息打旗子傳出去,也好壯一壯我軍的聲威!」
同盟會的二號人物黃興駕到,黎元洪和湯化龍認為,排場一定要搞得轟轟烈烈。不止是做給武昌軍民看,主要是做給漢口軍民看。為此,他們拖老不少關係,把人民日報的記者也請來。而武昌城內,四處有士兵走馬,高舉大旗,上書三個大字:「黃興到!」武昌軍民歡呼之聲,響徹數里。
黎元洪有些尷尬:「對,黃先生是革命巨將,一定能打敗馮華甫,一定能打敗馮華甫!」心中卻是想,一肚子鬼壞的李想如果都沒有把握對付馮國璋,那著老實芭蕉的黃興拿什麼去對付馮國璋。他黎元洪好不容易贊一點老弟子給他的,即使他願意,孫武也未必願意。他們不是和李想湖南老鄉嗎?李想不是自稱孫中山的學生嗎?去找李想要兵要錢,李想有的是錢和兵,只看他願不願意做這個怨大頭。
黎元洪想著混得風升水起的李想,卻無力嫉妒他。李想所得全是憑自己的膽識用命拼出來的,借他黎元洪一萬個膽,他也不敢向洋人開炮。世上敢革命的多,敢打洋人卻不多。自庚子年之後,他便沒有聽到有人大言不慚的喊打洋鬼子。李鴻章留下的遺言,已經成為不與洋人挑釁最好的借口。「臣等伏查近數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必多一次吃虧。」只有活膩味才會去挑釁洋人,李想便是這樣活膩味的人。
宋教仁只是個書生,對武勝關之形勝險要一點不知。對李想倒是知之頗深,兩人通過杜心武的引見而見過一面,湊膝長談了一夜。感覺便是李想比陳作新還要浮夸,三寸不爛之舌能燦出蓮花,把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歪曲有理有據,當晚便氣得宋教仁一口回絕李想加入同盟會的申請。在宋教仁印象當中,李想這樣的浮夸的人,竟然能湖北殺出這樣大好革命根據地,那麼向來務實穩重的黃興在張開兩湖軍政,還不輕鬆的掀翻滿清江山。
蔣翊武說:「革命之前,我們就有請黃先生來鄂主持大局的約請。現在黃先生來了,宋先生也來了,都是聞名全國的革命領袖,威望和能力都很具備。我們應該立即擁立黃先生為兩湖大都督。打仗的事,有黃先生和宋先生在武昌坐鎮指揮,我們去干就是了!」
「這個主意太好了!就憑黃先生的大名,就能嚇壞他馮國璋的膽!」又有人補了這樣一句。
迎接黃興到的造勢極其成功,這多半是黃興兩字本身的分量使然。黃興的威望,是一刀一槍,在死人堆里,和滿清血拚得來的。這面革命的大旗,是黃興用自己的血寫出來的。
孫武的鼓眼睛滴溜溜轉,口中很不自然的附合著:「是呀,是呀。」
宋教仁使眼色叫黃興表態,黃興等大家安靜下來,開始講話:「大家對我的抬舉,黃某實不敢從命。我未建寸功,怎麼能當什麼大都督呢?我是來為革命效力的,我還是先過江去看看軍事如何吧!」
「哪裡,哪裡,打仗靠大家,打仗靠大家。而且李想在湖北幹得有聲有色,那仗打得是漂亮至極。」黃興倒是很謙虛的,實話實說。黃興最近是手不離人民日報,那些被李想御用筆杆子,新華社記者潤色過的文章,寫下本就使男兒熱血沸騰的戰場,那些催人淚下的幕後故事,篇篇都是使人讀之熱血沸騰,熱淚盈匡,腎上腺激素狂飆。多少青年,被人民日報的文章點燃熱血,青春和理想,由全國各地奔赴漢口參加革命。黃興在船上看報紙,已經不知道激動多少回了。如今按耐著應酬,心裏不知有多急著漢口。
宋教仁也不好再提兩湖大都督的事,他被孫武所說的漢口發生的天大的事困住了思緒。宋教仁他們在船上,並不知道漢口發生的事情。這事肯定是個大麻煩,孫武說得語焉不祥,所以人聽孫武提起時,那副曖昧的表情更是古怪。所有人在席間議論紛紛,卻不自覺的避免談起李想這個名字,這事肯定和李想拖不了干係。
宋教仁跟著黃興下船,黃興南人北相,身形高大魁梧,直一代大將的風範。宋教仁卻是儒雅年輕,兩撇鬍鬚修剪的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