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教大明》目錄

第907章 再召

第907章 再召

石星上前跪下,低頭道:「臣確未聞知遼陽有這般計劃。」
萬曆聞言臉色稍霽,他對石星加以撫慰,可並不代表皇帝真會認為自己錯了。所謂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只是說說罷了。
石星感覺臉火辣辣的十分難受,此番事情完全是咎由自取,遼陽這般大舉出兵,打擊蒙古各部,兵部對遼陽的調查勢必無法進行,而遼陽進行這般規模的動員大戰,兵部事先毫無預知,他這個本兵被斥責也理所應當。
兩邊集結了超過六十萬的人馬,在千里地域展開廝殺,戰報如飛雪一般一直不停的送往京師,兵部門前的遼東提塘官幾乎每日都將戰報送到通政司並內閣,每日都有數百顆人頭的斬獲戰報,遼陽上回大戰,一直到打完才有戰報送到京師,震動天下,此番一改前次策略,塘報十分詳細,將各部浴血奮戰的情形不停的送到京師並各處,由順字行各地的分行印成報紙,刊行天下。
「北虜他部或有異動,臣覺得防範未然較好。」石星一咬牙,又道:「此番兵部將向各鎮和各巡撫直接下令,以免耽擱。」
……
當下皇帝躊躇了一會,終道:「以卿對遼陽和張惟功的了解,他此番是真的往擊北虜,異或有什麼異動?」
他是連文官三品參政也敢動拳頭的人,兵部尚書這金字招牌嚇的住別人,卻是嚇不住他。
他這一次是最尷尬之人,對內已經與張黨劃清界限,政治理念雖有相同之處,但石星卻是萬曆一手提拔起來,昔年情份,自問也還的差不多了,象沈榜和張夢鯉等人位列總督巡撫,兵部該管之處不少,向來都是十分照顧,現在理念不同,決裂也勢所必然,只是兵部大張旗鼓要查遼陽,結果遼陽就來了這麼一個大出兵的計劃,實在叫人無可奈何。
「諸先生,你每怎麼看眼前這事?遼陽出兵之事,是真是假?」
萬曆神色陰沉,他罕見的召見閣臣和本兵,加上兵科都給事中等相關官員,也是因為感覺顏面有失,不得不設法挽回一二。
遼陽塘報已經奏報分明,此番遼陽打算打擊科爾沁各部,包括嫩江部和阿魯部在內,地域數千里,人丁十余萬人,科爾沁披甲肯定只有幾千人,蒙古現在已經出現衰落的跡象,但與科爾沁相鄰的插漢部必定來援,還有巴林,敖漢,奈曼各部,皆在打擊之內。
此番做法當然是為了惟功的聲望更上一層,朝廷就算明知亦無有辦法,六月不到出師,再到八月時算算斬首已經超過兩萬,這一段時間,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關注在遼陽。
此番遼陽動員十五個步兵營,五個騎兵營,兩個炮兵營,若干輜重營和戰鬥工兵,加上動員的兵夫,光是大車就動員了一萬五千余架,光是民夫和大車的數字就足以嚇死一大片人,最少兵部的人完全難以想象,一鎮之力,怎麼動員這麼多車馬出來的。
「朝廷也是糊塗了。」李如松麾下的兩協和各分守參將也開始接到調令,不過他都以宣府總兵的身份壓了下來,連大同的兵都過境不少了,宣府兵幾乎沒有動過。
至萬曆十九年八月,遼陽動員已經近兩個月,兵鋒也是直指科爾沁腹地,插漢部圖門汗亦下令插漢本部和附屬八部總動員,去年是黃台吉替各部報仇,打的遼鎮十分狼狽,今次遼陽再來,插漢各部也是鼓足了勁,意欲在遼陽身上報仇雪恨。
說是為了防朵顏蒙古異動,但朝廷在山海關到薊鎮擺了十幾萬人馬,到底防的是誰,不問自知。
萬曆至此放心,他的判斷是石星曾經與張黨關切極佳,但一旦反目,以石星的自傲脾氣反而會走得更遠,此時他徹底放下心來,點了點頭,說道:「好做,朕一切皆依卿意。」
待他昏昏沉沉出了午門時,一個太監卻是在後追了過來。
自己治下的軍鎮出兵狂毆北虜,這邊卻是全境戒嚴,而且明顯是要往京師方向傾斜,萬曆也是感覺老大的不好意思。
王母病重,估計不久於世,王錫爵肯定順理成章的在家守制,趙志皋說是暫代首輔,其實最少也能任職近三年,內閣中浙黨有趙志皋和沈一貫兩人,沈一貫善於逢迎帝意,對上柔媚,對下也能攏住人心,是一個權術十分高超的官僚,有此人相幫,趙志皋的首輔當的還算穩固,只是上任不久就遇上這一檔子事,感覺自是十分尷尬。
萬曆和內閣中人卻是最難接受遼陽動員的營伍數字。按明朝軍制,總兵直領正兵營,副將領奇兵營,參將領援兵營,游擊領游兵營,各有信地分別駐守,規定也是十分嚴格,象游兵營可以隨意移動,別的營伍就不行,每將各領一營,如果軍鎮要練兵備選,也有專門的團練總兵,不可擅自練兵,有督撫的地方,還會有督撫標營,文官以文馭武,手中亦要掌握直接武力,一個正兵營不到三千人,就是一鎮總兵的直領,戰時總兵能夠節制諸將,安排防備和戰事,但別的營伍總兵無法插手管理,這是防止出現藩鎮的舉措,一直到明末時才徹底敗壞,督撫無兵,總兵勢力開始膨脹,但此時才是萬曆年間,遼陽以一鎮之力一次就出動幾十個營伍,而且很明顯都是張惟功直接所領,表面上是出動了王輔國和郭守約等大將,實際情形如何,萬曆和這些朝中大佬都是心知肚明。
崇禎年間一次就斬過巡撫,若干名總兵,副將,參將,游擊,一次處斬數十人之多。但就算這樣,王朝崩壞之時也完全無法維護朝廷法度了。
聽到他的詢問,內閣諸人面面相覷,一時竟無人作答。
兵部的軍令一般會規定好日期時期,還有接令者應為何事,比如規定大同某參將在四十天內趕到山海關駐防,從接令日起算起,如果逾期不至可以治罪,當然治何罪要視情形,比如下令勤王趕赴京師,逾期不至後果就十分嚴重,輕則丟官,重則會被斬首。
前首輔申時行狼狽竄回,後來是王家屏接任,被張惟賢搞的焦頭爛額,最終黯然離去,兩任首輔都落了個沒下場,雖不似張居正那樣差點被挫骨揚灰,但亦十分狼狽,王錫爵接任首輔不及數月就有求去之心,後來家中屢次言及老母病重,王錫爵一個月內連上二十二疏,最終萬曆無法,將此老放歸,由他回鄉侍疾去了。
待石星登上城門,遠遠看到萬曆坐在椅上,他趕緊跪下叩首,心中也是七上八下。
「此番遼陽之事,實與本兵無涉,但朝廷不能沒有負責之人,本兵職份所在,朕加以斥責,卿受委屈了。」
看到新的調兵命令,李如松臉上露出不屑之色,在紙上彈了一彈,對一群面色猶豫的部將道:「不必理石星,就說是我說的,宣府這裏北虜異動頻頻,兵將輕出,宣府鎮擔不起這個責任來。」
「臣該死!」
石星沉吟片刻,終是道:「張惟功桀驁不馴之態盡顯無餘,然則應無異志。不過,他此次出兵地界,未有喀喇沁蒙古地方,亦不從遼鎮地界過,就是用意明顯。然而朝廷不得不防,臣意,當著令遼鎮,薊鎮,宣、大,一起戒嚴。」
石星聞言不敢怠慢,趕緊又往左順門去,左順門是文華殿往內廷關鍵,是以以前的天子多在此召見大臣,不過萬曆怠政已經有十年之久,文華殿幾乎荒棄不用,現在皇長子又未封太子,講官們還不能到此講書,是以左順門這裏也閑置很久不用了。
二十幾個營的戰兵和騎兵,遼陽的營制又是大營制,主力戰兵都在十五萬人以上,遠超薊鎮和遼鎮的帳面數字,再去掉必有的空額數字,還有裝備和訓練的差距,萬曆的臉色之難看,亦就可見一斑。
石星聞言一震,趕緊道:「臣奉職本兵,遼陽事與臣職份有關,皇上縱將臣下獄治罪亦是理所應當。」
……
「石大人,皇上口諭,著石星左順門候見。」
「這般是否妥當?」
此時當然無問題,石星所為,是為了防範與遼陽關係較好的遼東巡撫郝傑及薊遼總督張夢鯉。
與此同時,兵部開始在九邊沿線調兵,不停的將軍令頒發下去,一個個參將游擊副將分領營伍,開往薊鎮和遼鎮的地盤。
首輔有首先奏對的權力,不過趙志皋默然不語,他當首輔不久,眼前這事也不大了解內情,而且與他的權力基本盤沒有什麼衝突,稅監和礦監派出之後,各地都叫苦連天,相反浙省因為沒有稅監,雖然礦使也惹事,引發的反彈還是很小,在這件事上浙黨就不打算髮聲了,免得有佔了便宜賣乖之嫌。
趙志皋不出聲,內閣旁人當然也不會出來頂雷,萬曆面如冰霜,看向石星,問道:「本兵事前毫無預聞?」
當下碰頭退出,驚慌之時,差點在越過殿階時跌倒。
「本兵荒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