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第一卷 辛亥風雨

第二百四十五章 功高惹是非(三)

第一卷 辛亥風雨

第二百四十五章 功高惹是非(三)

「你不要撇開話題,有地事情,說得再好聽也沒有用!這是事實!」劉歆生臉色一板:「你的功勞太過耀眼,才給你惹來這麼多是非。嫉妒你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別看湖北大捷,各地都督一個個給你發來賀電,稱兄道弟的親熱的不得了,背後恨你恨得牙痒痒。所以,你和南京的關係不可能調和,他們只會加緊腳步與北洋議和,那些賀電根本就是個幌子,你沒看到各地都督按兵不動,絲毫沒有向北洋軍出擊的打算,還不就是要和議不要暴力革命!這樣的目的就是抵銷你擊敗北洋軍這個天大功勞!就像中法戰爭一樣,不敗而敗!」
「附議……」
「你不是要求挺他們的腰板,真正的目的是要借他們的金子招牌?」大家都很奇怪地問道。
一個個嘴巴張開的比臉盆還大,傻傻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你說,要陪漢口華商看看災情。那都是一群鐵公雞,你能從他們身上拔下毛?」梅迪關心地對李想說道。只要一想到白雪覆蓋的街上一群難民衣不遮體,食不裹腹,她就心慌心急。
坐在最後一排的趙又誠漲紅了臉,猛的站起,「大帥,我現在就回家,老爺子不肯開倉借糧,我,我……我帶兄弟們我家糧倉雜開!」
「做的好。這段時間,不可以放過任何可疑的人物。」李大帥一陣讚賞,「哼!革命風潮如此洶湧,東京的空氣必然不快!」
這貨也太奸詐了吧?大家冷汗齊刷刷地下來了。
這些傢伙,骨子裡其實也充滿瘋狂的冒險精神!
「我贊成。」管家小妹深呼吸了一口,異常堅定地說道。
「回去了好啊,也幫我宣傳宣傳。讓宵小們寒心。」李大帥點點頭,李西屏做得不賴,革命軍即使離開他,也能保證正常運轉,這是成熟的表現。
「那還用說?」
「劉老,你這一棒子下去,可是打翻一船人了,我們可沒有一點點證據。何況孫、黃兩位先生的品格,我根本不該懷有惡意去揣測,因為他們是真正的革命家!萬一真的是,也只會是同盟會其他別有用心者!」李大帥忽然寒毛都豎了起來:「不過這件事情倘若如你所說,就算只是南京的某些人,就未必太可怕了一點了。這不是正好落入袁世凱的圈套,落入列強的圈套?」
「胡鬧!」馮小戥朝他們翻了翻白眼。「大帥要我談判是幹什麼的?」
「再說,得到外國列強全力支持的北洋軍閥首腦袁世凱,一面從清朝政府接管政府權力,一面偽稱他自己贊成共和,同時派遣軍隊南下,要求在南京成立的臨時革命政府把權力讓給他,以便實現所謂南北之間的『和平』。所謂的『南北議和』如果按照袁世凱的條件完成了,那麼這場辛亥大革命也就失敗了。或許,在客觀方面固然是由於帝國主義和中國的反動勢力的力量還很強大;但更重要的是由於,在主觀方面,即在同盟會領導的革命力量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也可以說是不可克服的弱點!領導辛亥革命的同盟會,實際上是各種不同傾向的分子的聯盟。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一部分人是代表了暴力革命傾向的,是武裝革命派。但即使是他們,也沒有絕對的力量領導中國革命達到真正的勝利,並沒有明確地認識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沒有採取明確的反帝路線,沒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與封建軍閥進行不調和的鬥爭!以現在的情形看,同盟會內的妥協派,比如汪兆銘,以及依附於同盟會的『反滿』的漢族地主士紳,比如張騫、程德全,很快就會接受了袁世凱方面的議和條件,迫使南京政權讓給袁世凱。」曾高也冷哼了一聲:「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為什麼總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少次的奮鬥,包括如今辛亥大革命這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已經到了失敗的邊緣?」
「怎麼變成批判大會了?如果沒有孫中山先生和同盟會革命黨人的艱苦奮戰,咱們的革命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偉大的勝利,雖然許多舉義最終無可挽回地歸於失敗,但它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李大帥撇嘴道,「繼續講剛才的問題,我們現在該怎麼辦?你們看南京政府和咱們的關係?有沒有什麼可以調和?」
「如果同盟會和孫、黃兩位先生真的接受你,他們將可以再你的幫助下,無論是那個戰場,擊敗袁世凱!可是現在,我負責任地說一句,希望有點渺茫。」劉歆生很是誠懇地說道,「但是,我贊成你去一趟,和他們碰碰面。事可為則為,不可為則不為。別勉強,就圖個心安理得。」
「我來之前,撤退的北洋軍已經繞過廣水城,主要是北洋軍瘋狂的佔領了廣水周邊據點,所以李西屏師長沒好下手。」曾高彙報了一下北洋軍的情況。
「對!」一幫雄武大腦的革命軍軍官立刻響應。
「坐下。」看這敗家子的小樣,李想反而笑了,「還輪不到你出面,這個惡人我來當!」
劉歆生有點激動地說道:「也許在南京也有人本來也不想求和,只是突然看到你立下兩大奇功,所以才下定決心站出來把你的光環給遮蓋調!再不壓制你。李大帥你就要成為比革命黨人中取代王精衛的明星人物,甚至超越黃興的英雄人物了!或者不客氣地說一句,你已經在取代孫中山先生的位置了!雖然同盟會的大人物們並不這麼認為。」
「就是太危險了!黎元洪都不願意去南京就職!」劉歆生說道。大家齊齊點頭。
李大帥模了模鼻子:「帶上宋缺的金鷹突擊隊三百猛士,就算敵人十萬大軍為追堵截,我也能脫身!何況還有中統,軍統暗中接應保護。」
這樣冒險瘋狂的想法,也只有他敢去想!
「附議……」
「扯淡,我又不是戰爭狂人。問題可以和平解決,自然是和平解決的好。只怕道時候,那幫小東洋又會動武就是了,因為我知道他們正在找機會挑事!不過動武是我們的強項,真打起來,你得注意,別波及其他租界,只能打小東洋的租界。」李大帥臉上露出老奸巨滑的笑容。「打完了,西洋人自然回來勸架,小東洋的吃相太難看,大鼻子洋人都防著他們。」
「袁世凱有一支佔優勢的北洋軍,列強和國內實業派及立憲派又均給予支持,難怪袁世凱那麼狂傲耶。既是孫中山先生從海外回來,也不可能掰得過袁世凱!」管家小妹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以前在劉園擺鴻門宴的時候,我就有這樣的覺悟了。倘若他們不識相,還像上次只拿出個十八萬塊大洋的話!我操!我一定會扒了他的皮糊一個燈籠!我管他是不是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高層家屬!」李大帥一想到那次還不如華商集資修建的華商總會辦公大樓的錢的十分之一的募捐就怒不可遏。
李想的話正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此次革命雖然是以國內戰爭的方式進行,國內矛盾顯得特別尖銳,而民族外部矛盾似乎有所緩和。實際上,列強在《辛丑條約》簽訂之後,繼續擴大對中國的侵略,中華民族仍面臨著嚴重危機。民族外部矛盾的表面緩和,主要在於列強逐漸收斂了瓜分的狂妄叫囂,改行所謂『保全主義』政策。從『瓜分』到『保全』,並非帝國主義忽然改惡從善,講究『公理』『道義』,『保全主義』只是列強侵華手法的變換,並不意味著它們改變了侵略本性。相反,在『保全』的名義下,帝國主義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對中國進行更為陰險詭譎的掠奪和奴役,中華民族仍然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通過已有的和新增的條約特權,列強勢力進一步深入到中國內地。對華資本輸出和商品輸出以更大的規模發展著,鐵路交通、航海貿易、工礦企業、財政金融,幾乎全被列強所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已由他人掌握。有識之士即深刻地揭露說,這是列強『托保全之名,行滅國之實』啊。」
宋缺拍拍胸膛,這事他可以保證。金鷹突擊隊本來就是按照李想設計的特種作戰新概念組建,只是訓練還差了一點,但是絕對不缺少實戰!
說到這裏,李想笑了笑,卻是苦笑。
李想一愣,是啊,按照時間推算,孫中山先生也就要回來了。隨即又是無奈的一笑:「從客觀看,是由於敵人力量太強。封建主義勢力在中國的土壤上,仍然盤根錯節,根深蒂固;同時,幾乎所有的列強國家都站在革命的對立面,這兩股勢力結合為強大的反動同盟。革命勢力則缺乏經濟實力,社會基礎薄弱,難以與之匹敵。從主觀上看,革命黨人的種種弱點和失誤,使它不能領導革命走向勝利。同盟會始終未能成為一個團結一致意志堅強的領導核心,缺乏鬥志,組織渙散;它的綱領缺乏反帝反封的堅決性,在實際鬥爭中又向封建主義妥協,對帝國主義既害怕又抱著幻想;它沒有建立一支自己的軍事武裝,又不敢發動和依靠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未能爭取廣泛的同盟軍。」李想猛的站起來,一腳把椅子踢開,「所以,要共和民主,要將革命進行到底,必須聯合廣大貧苦群眾,反封建的同時還要反列強。」
「還不是一回事。都是為了革命大業嘛。」李大帥哈哈大笑。
「大帥說的好!」宋缺捏了捏罈子般大小的拳頭,冷聲道:「乾脆做掉漢口洋人先!」
「鬼才知道。」梅迪聳聳肩膀:「這些事情太過於複雜,似乎能聯繫道一起,又似乎中間有斷層。列強怎麼也下圈套?」
「另外,我想去一趟申江,和同盟會好好溝通一次。我相信孫、黃兩位革命家的人品,我帶著誠意去,他們不會感受不到。有我的全力支持,也許可以改變和議的結局!」
「附議……」
「你不說小東洋我都忘了,又來了兩個傢伙,一個叫池邊吉太郎,一個叫長安英彥,整天躲在租界神神秘秘的?」金兆龍忽然想了起來。
李大帥咬牙切齒地說道:「我不能放過任何的機會,改變著可悲歷史的機會!不然,我會一輩子後悔的。南北和議,孫、黃正是欠缺像我這樣有勢力的支持者,所以袁世凱和列強才敢明目張胆的給他們施加壓力,才會這麼有恃無恐的要求南北和議!我靠!南軍其實是有實力和北洋軍叫板的。有我在軍事財力上支持他們,保證他們在洋人在袁世凱面前腰板硬的起來!我操!什麼概念?哼哼,而且,有了孫、黃兩塊金子招牌,我喊將革命進行到底!誰敢不服,我打誰!我要讓袁世凱什麼也撈不著!」
「對中國的革命運動,列強歷來抱著敵視態度。由於它們之間彼此爭奪霸權的火併日趨激烈,清王朝已顯露出崩潰的跡象,又兼革命黨人宣布承認它們的在華權益,以及它們之間在對華問題存在複雜的矛盾等原因,列強在武昌起義之後沒有採納日本的武裝干涉主張,而是實行所謂『中立』。其實,列強的『中立』,只是改換了破壞中國革命的手法而已。在『中立』的幌子下,它們極力扶植袁世凱作為新的工具,通過他絞殺中國革命,維護在華侵略權益。為此,它們通過各種渠道向清廷施加壓力。同時,袁世凱的心腹爪牙也為他的復出散布空氣,四處活動。在中外一片『非袁不可』的呼聲中,處於『危急之秋』的清王朝,不得不重新啟用袁世凱。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清廷最後還是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將軍政大權全部交到他的手中。袁世凱老狐狸有著長期的政治經驗,手握一支強悍的北洋軍,又得到列強的支持,並與實業派和立憲派有著密切的聯繫。他的出山,對革命本身就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再看袁世凱重新上台之後,開始了奪取全國最高政權的活動。他一方面利用革命力量威脅清廷向他讓權,另一方面又以清王朝的存在迫使革命派妥協。因此,他對南方獨立各省採取了『打』和『拉』的兩手。他指揮北洋軍先後攻克孝感、漢口,同時又向革命派誘和。當漢口被北洋軍攻克之後,革命派跳入了他布設好的陷井,開始了停戰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