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第三卷 離亂篇

第四百六十八章 山東巡撫

第三卷 離亂篇

第四百六十八章 山東巡撫

隨聖旨一起來到杭州后,還有吳甡的一封信,是請商毅幫忙,調停高傑和黃得功之間的爭端。
原來現在不僅僅是南京一團混亂,江北四鎮也用樣是混亂一團。首先是高傑到徐州上任時,因為貪圖揚州繁華,想順手把揚州也划入自己的防區,於是要求進入揚州安置家眷,方能前往徐州。但高傑的名聲實在太差,揚州士民們一聽他要進城,立刻把四城緊閉,防賊一樣緊守,不讓高傑部隊入內。高傑自然震怒,勒兵攻城,連攻數日,居然攻揚州不下。
首先給崇禎定廟號是思宗烈皇帝,但南京守備勛臣趙之龍認為這個廟號不是太好,上奏要求改動。朱由崧先是不許。而禮部侍郎余煜對據理力爭,說了一大通之乎者也之類的話,也不知道朱由崧聽沒聽懂,反正爭論了一番之後,終於改謚毅宗正皇帝。
儘管也有一些中下級官員,如兵科給事中陳子龍、吏科給事中章正宸等人,都曾上疏,提酲南明朝廷,不可盲目輕信滿清的承諾,並且列舉出當年北宋借金滅遼、南宋借元滅金的歷史教訓。可惜的是,這時在南京朝中,並沒有多少人聽信。馬士英和東林黨一邊鬥爭著,一邊積極準備安排北使團,並且己經確定了左懋第為使臣,去和滿清接觸,好實施借虜滅寇的政策。
但山東巡撫的人選卻是一個大難題,雖然商家軍在山東打了一個勝仗,但南京的官員對商家軍的戰鬥力到底多強並不清楚,而更為重要的是,都看出南明朝廷在山東事務上依然是在敷衍,因此對山東巡撫這個差事,人人都避之不及,誰也不敢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因此在眾人的潛意識裡,沒有人願意和清軍交戰,文官是如此,武將們內心更是膽怯,要知道他們連大順軍都打不過,又怎麼敢與打敗大順軍的清軍交戰呢!放眼整個南方,真正不怕清軍的,還真就只有商家軍這一支人馬。只可惜沒有人相信,僅靠商家軍就能夠抵擋得住清軍。
而在最關鍵的對外政策方面,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馬士英,卻都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奉行借虜滅寇的政策,即借清軍的力量,剿滅大順軍。
而且這個消息也經過《杭州時報》傳遍了江南地區,在中下層官員和士大夫之中,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朝廷己經很久沒有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了,因此這個消息也是大振人心,而商毅和商家軍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不少人都紛紛要求朝廷出兵,全面收取河南、山東之地。
在這個時候,吳甡才上奏,推薦這時在杭州閑居的原山東布政使孟宏恭出任山東巡撫。雖然馬士英知道孟宏恭是商毅的一夥,但現在也確實是無人可派,因此也只好順水推舟,同意了吳甡的建議。
現在孟宏恭到是看穿了,南京朝廷根本就是成事不足,敗是有餘,相反跟著商毅混,說不定還能另謀一個出路,反正女兒也嫁給了楊武丞,自己也算是商家軍的一份子,乾脆就跟著商毅走到底。他對商家軍的戰鬥力還是很有信心的,而且實在不行了,還可以從海路逃走,因此對去山東上任並沒有什麼不願意。
當然南京朝廷在混亂之中,到也不是沒幹一點正事,首先是要崇禎帝確定廟號和謚號,不過正事也是在爭論不休中完成的。
事情的經過是:和黃得功同宗的總兵黃蜚想入南京覲見弘光帝,怕在途中為高傑、劉良佐等人劫掠,就寫信給黃得功,讓他接應一下自己。於是黃得功率三百精騎出迎,但至距邗關五十里以外的土橋時,遭到高傑的襲擊。盡殺黃得功三百精騎。幸虧黃得功本人頗有些勇力,才得以隻身逃免。而高傑乘勝,又趁黃得功離鎮,派大兵進襲黃得功駐紮的儀征,結果被黃得功的部下打得大敗而逃,千餘人被殲。而等黃得功回到儀征之後,自然起兵報復,於是,兩人各自整軍備馬,意欲仇殺。結果史可法還沒趕到淮安,又趕忙調頭回來。
眼看著三人就要展開一場爭鬥。幸好這時史可法奉旨督師江淮,從中周旋,好說歹說,而高傑也自知理虧,也就借梯下牆,接受了史可法的調停,不再要求進駐揚州而改駐瓜州。史可法也把揚州作為自己督師江北的總鎮,當然也是為了好管住高傑。
而在這個時候,商家軍在山東大敗清軍,連續收復青州、濟南,生擒王鰲永的捷傳回到南京時,也使南京朝廷上下都十分尷尬的局面中。
揚州風波就這樣算是免強平息了下來,但太平日子沒幾天,劉澤清在淮安又鬧出事情,因為朝廷在設制四鎮時,符于了他們在當地自征錢糧的權力,而劉澤清卻藉機縱兵行兇,在各個村落大肆劫掠,也使淮安各地叫苦不迭,紛紛向史可法投述。因此史可法只好又趕到淮安去制上劉澤清。
當然,南明朝廷在這時提出借虜滅寇政策,到並不完全是出於對形勢的誤判,當時信息不通也有一部原因。吳三桂獻出山海關、投降清軍的事情,只是一面之辭,現在還沒有得到南明朝廷的確認,至少從表面上看,也可以理解為吳三桂借來清軍,大敗李自成,是為崇禎報仇的舉動,甚至可以說是一心為明朝社稷的不貳功臣,也不為過。而且清軍當入關時,也打得是為明朝報仇的旗幟。而滅亡明朝,攻入北京,逼死崇禎皇帝的是大順軍,因此南明朝廷上下都認為,自己的首要敵人是大順軍而不是清軍,為先帝報仇雪恥才是最重要的,同時,在目前南明朝廷內部關係尚未完全理順的情況下,和滿清講和,並藉助吳三桂的力量,聯合清軍打擊大順軍,實行借虜滅賊的政策,並天真地認為此舉可以使清軍與大順軍在交戰中兩敗俱傷,而南明朝廷趁機坐收漁利,不失為一種可行之策。事實上不僅僅馬士英這樣想,就連史可法、劉宗周、黃宗羲這些正人君子也同樣是如此想的。但他們都沒有清楚認識到,現在的南明朝廷面對的最大敵人不是「賊」,而是「虜」。
當然借虜滅寇的政策本身並沒有錯,但無論講和還是聯合,都必需是建立在自身有足夠的實力基礎之上,南明君臣只是一味幻想借虜滅寇,但自身卻沒有任何進取的動作,只有偏安坐等之心,不僅喪失了趁亂收取山東、河南的大好機會。同時也把自己的怯弱無能,逐步暴露在滿清面前。
南眀朝廷於六月間任命王燮為山東巡撫,丘磊為山東總兵,但這些都是表面文章,因為沒有武力作後盾,委任的方面大員根本不敢赴任。事實上南明朝廷的潛意識裡,根本就是打算放棄山東算了。
其實在南明朝廷的各官員心裏,對清軍都懷有一種很深的恐懼感,因為自從袁崇煥死後,滿清先後四次入關奔襲,並在關外發動大凌河、松錦之戰,在這六場大戰中,明軍都以慘敗而告終,儘管滿清在最後一次入關奔襲中,商毅在濟南和青州都重創了清軍,但這隻是一個局部戰場取得的勝利,放眼整個戰役來看,依然還是明軍失敗。
※※※
商毅接信之後,也哭笑不得,他當然不會去趟灘渾水,只是給黃得功和高傑分別去信相勸。
由孟宏恭出任山東巡撫,當然是商毅早就計劃好的,把山東巡撫這個位置抓到手裡,就可以名正言順在山東地區施發號令。而孟宏恭也有很不錯的管理地方的實力,由他和周少桓合作,是應該能夠把登萊的局面穩定下來。
因此接到南京的聖旨之後,孟宏恭立刻向商毅、還有女婿、女兒告別,從海路登程出發。而商毅也派出第二支船隊,隨孟宏恭一起出發,除了運送物資以外,還請周少桓組織一部流民遷移到浙江來,準備向台灣移民定居。
不僅僅是馬士英,就連在東林黨內部,也有不少人心裏都在怪商毅多事,青州、濟南丟就丟了貝,好端端的沒事去惹清軍做什麼,雖然收復了青州、濟南,但都是兩塊燙手山芋,拿不得放不得,現在朝廷正準備派出北使團赴北,萬一在這個時候把清軍惹急了怎麼辦?但這話是沒法說出口的,不管怎麼說,商家軍是打了勝仗,總不能說商毅不該收復山東的失地吧。
而商毅得知黃高罷兵,也鬆了一口氣,現在他可沒空來管這些事情,因為西班牙的使者己經到杭州。
在輿論的壓力下,南明朝廷也不得不對商毅進行嘉獎,並且拿出一些實質性的行動出來,而當務之急就是要趕緊再派出一位山東巡撫,以表示朝廷絕對沒有放棄山東等地的意圖。
黃得功和高傑對商毅還是有幾分忌憚的,而且這時史可法也趕到儀征,苦勸苦說,並且自己出銀償補黃得功馬價,黃得功才勉強接受。而高傑也自知理虧,受史可法勸說,又送千金與黃母作壽陪罪,同時史可法又怕兩人再火拚起來,只得調黃得功移駐廬州,派高傑移鎮徐州。才算把這場風波免強又平定下來。
吳甡在南京得知之後,也是覺得頭大如斗,又不忍心看著史可法這樣疲於奔命。只好寫信給商毅,請他幫史可法一把。
那知是按下葫蘆瓢又起,史可法前腳剛走,高傑一沒人看著,立刻就又出了問題,和黃得功打起來了。
而這時劉澤清和黃得功也都看不過眼讓高傑獨佔揚州,於是兩人同時上書南京朝廷,一個要求領軍保護揚州,另一個彈劾高傑,請朝廷治罪於他,當然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