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第三卷 離亂篇

第六百零四章 整軍備戰(二)

第三卷 離亂篇

第六百零四章 整軍備戰(二)

這時商毅道:「各位雖然清廷的南侵比我們預想中的要快了一些,但這並不表示,就會打亂我們奪取徐州的支划,就算是和清軍的主力交戰,也沒有什麼可怕的,我們在兩個多月以來,不就剛剛打敗了他們嗎?大不了在奪取徐州的戰鬥中,再打敗他們一次。」
如果南京朝廷同時自己派兵駐守安慶府當然是好,抽出一個師的兵力,等商家軍完成了擴軍之後,也並不算什麼大事。而如果南京朝廷到死都不同意自己在南京上游駐軍、那麼就乾脆不離南京朝廷的死活算了,就讓滿清幫自己消滅了南京朝廷,反到還省了自己不少麻煩,同時自己就在浙江駐守清軍,畢竟自己在浙江經營了兩年,不信就守不住浙江。
他這個計劃一說出來,在坐的眾人都有點驚訝,但只有商毅不動聲色,而李岩卻微笑不語。
這和商家軍最初的估計可大有出入,因為按照預計,清廷至少在明年一年的時間里,不會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而商家軍也打算趁著這個時候,發動淮北戰役,攻取徐州,取得中原地區的主動權,而現在看來,想要奪取徐州,可就不那麼容易了。於是眾將也都議論紛紛,顯然都覺得十分意外。
當然情報工作並不是一定要打入到官場內部才能獲取,只要是通過對發生的事情仔細的觀察,也能大致推斷出一些事情來,由其是軍事行動。因為在大軍要調動的時候,會大量徵集民夫,工匠,徵調車輛、牲口,收購糧食,物資等等,根本就不可隱瞞得住。另處多尓袞要編製三大營,以及頒部圈地令的事情,也都一起傳到了杭州來。
羅遠斌道:「現在武昌是李自成的地盤,雖然我們先前支助過他抵抗清虜的大軍,但畢竟是有仇,我看他更不會讓我們在武昌駐軍。而且就算李自成讓我們在武昌駐軍,但這樣一來戰線拉得太長了,清軍完全可以繞過武昌,直接過攻打九江,不僅可以切斷了武昌人馬的歸路,而且還能夠前後夾擊武昌的人馬,這可就太危險了?因此我認為還是守安慶為好,不僅戰線更短,而且背靠南京,不必但心後路,只要不讓清虜大軍繼續東進就行,一但等我們在淮北攻下了徐州,清軍必會不戰而退。」
看到眾將的表情,商毅也十分滿意,又道:「不過我們也不能對清虜的返次南侵掉以輕心,正所謂驕兵必敗,必須做好充份的準備才行,因此大家都來說一說,怎樣應付清軍南征,大家盡可以暢所欲言,有什麼意見看法都盡可以提出來。」
商毅點了點頭,道:「這個意見,我看值得考慮,你們認為呢。」
「另外清廷入主中國只有一年的時間,在北方的統治基礎本來就不穩定,對原明降官也不信任,而且又頒布圈地令,強佔土地,必會使北方民不聊生,只不過以前的兵勢太強,因此才無人敢於反抗,但現在我們在江淮戰役中己經打敗了滿軍不敗的神話,現在只要我們能夠抵擋一時,北方必然會有人揭桿而起,清廷就會首尾難顧,而我們正好可以趁亂進軍,就可以一舉收復失地,徹底擊敗滿清。」
儘管圈地令的目地是為了安置八旗子弟,使他們能夠安心作戰,但這也並不是沒有別的辦法解決,如果是皇太極當政,也許會採用相對緩和一點的方式。
成進道:「我的說還沒說完,我的意思是,與其怎麼想辦法費心思保住南京,到不如集中兵力,攻下徐州,然後趁勢進軍,江淮、山東兩路出擊,收取山東、河南、河北之地,這樣一來,清虜的后線難保,看清虜還能不能堅守得住不撤軍。」
當然後面一個原因是不能說出來的,不過始終把握住戰場的主動權,是商家軍作戰的主要原則之一,有這個理由來選擇成進的計劃,眾人到也沒有別得懷疑,而且南京朝廷能否同時商家軍駐守安慶,也確實是一個未知數,同時駐守安慶的計劃也沒有被完全放棄,可以說是雙管齊下,因此眾人也都同意商毅的決定,仍然是以我為主。
李岩首先發言道:「大人,我認為軍隊的擴編工作應該抓緊了,至少要提前到十月完成,剩下的兩三個月時間,應是新兵的訓練磨合期,這樣到了開年以後,我們就可以馬上投入戰鬥。」頓了一頓,李岩又道:「而且如果能夠確定清虜今年不可能大舉出兵,我倒認為我們可以先發制人,在今年十月、十一月的時候,率先出兵,搶先去進攻徐州,佔得主動權。」
同時雖然圈地令看似達到了迅速安定八旗各戶的目地,但實際上卻使八旗的戰鬥力銳減,因為擁有了大量的田產和包衣之後,安逸的生活也使八旗子弟的尚武精神迅速瓦解。到了康熙年間,在平三藩、收台灣、戰沙俄等戰役中,清軍的主力也由八旗變成了綠營。
其實成進的計劃正合商毅的心意,雖然商毅估計,如果找史可法和吳甡,陳明利害,到也不是不可能取得在安慶駐軍的權利,但這樣一來,就會被清軍牽著鼻子走,確實不如全力出兵去進取徐州,然後繼續向北進攻。這也是一種圍魏救趙之計,但更關建的是,戰局的主動權就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只不過在另一時空里,滿清在入關之初,可以依靠著強大的兵勢壓制住了社會各層的反抗,同時也是當時的南明朝廷實在太不成器了,沒有抓住滿清的這些漏洞。
不過前一批的情報人員在北京也己經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一共在北京建立了七個情報站,用酒樓、茶館、雜貨鋪、普通居民等身份來掩飾自己,並且己經基本溶入到北京的社會生活中去了。而下一步,情報處也打算開始向清廷內部浸透發展,那怕是暫時還不能打入北京的官場,但也可以以商人的身份,先結交一些權貴勢力。因為商毅手裡掌握著不少貴重商品的貨源。
王信連連搖頭,道:「南京雖然城防堅固,但地域太大,沒有皿五個師的兵力,恐怕難以守住,不如駐守在安慶,現在史閣部己經出任首輔,我看他不會像其他大臣那樣不顧大局,不如去找一找他,說不定能行得通的。」
商毅看完之後,也覺得並不怎麼意外,圈地令和逃人法都己經施行了,只看剃髮令在什麼時候會發布了。
隨著情報處的成立,商毅在北京設下的情報網路也逐漸向正規化轉變,並且也初步訓練了一批專業的情報人員,已經偷偷派遣了一批情報人員北上,接管北京的情報工作。而在以後,也要逐步逐步,用新的專業人員取代以前的人員。
但現在則不同了,商毅這隻大蝴蝶扇動的翅膀,己經引發了一場強力的大風暴,商家軍的橫空出世,打破了「滿人過萬不可敵的神話」,使南方有了一支足夠與清廷相抗衡的軍事力量,並不再是不堪一擊,因此清朝的這些政策的消極面,也將會一個一個放大,以致於成為清廷難以克服的弱點。
「同時清虜在大敗之後,倉促又出兵南征,己經犯了不少兵家大忌,首先就是清虜最強的滿八旗軍只有十萬多人,在前期的戰鬥中,傷亡接近三成,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可以抽調人員補充,但新兵的素質,無法和老兵相比,而且清虜又新成了驍騎、前鋒、護衛這三大營,都是從八旗中抽調人員,雖然是要組織正式的軍隊編製,但這一來卻削弱了各旗的實力,因此也會使清廷和各旗之間產生矛盾,在戰鬥中,這種矛盾肯定也會影響滿清軍的戰鬥力發揮。」
隨後羅遠斌也發言道:「大人,李生先的意見當然不錯,如果我是清虜的主將,那麼這次南侵,絕不會在江淮戰場投入大量兵力,只用少兵力在江淮牽制住我們,然後集中主要兵力,進攻湖廣,迅速打敗李自成,再順江南下,進取南京。而南京一失,浙江將無所遮擋,這樣一來,就算我們攻下了徐州,恐怕也是得不償失。」
楊武丞道:「王師長的想法雖然是好,但恐怕難以施行,現在南京朝廷本來就猜忌我們商家軍,會讓我們在安慶府駐軍嗎?我看與其想在安慶駐軍,不如直接去駐守武昌,至少我們曾和李自成有過聯手抗清的經歷,而且直接在武昌駐守,也可以把清軍擋在湖廣境內,南京也更安全一些。」
因此商毅最後下令,首先是在十月以前,要完成擴軍,同時又命羅遠斌返回泗州駐紮、王信進駐淮安駐紮,為下一步進攻徐州做準備。同時商毅命情報處密切關注清軍的動向,好儘早判斷清軍的真正進軍計劃。而整個浙江也繼續準備物資,保證作戰的需要。好在整個浙江的物資儲備還是十分豐富,雖然在江淮戰役中用出了相當一部份,但還剩餘不少,而且現在離戰鬥開始還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還可以到兩廣、江西等地去收購一部物資,因此維持這一場戰爭,還是足夠的,在這方面,商毅顯然要比清廷佔優一些。
這時成進道:「大人,我認為我們不用在安慶駐軍,如果清虜真的將主力人馬放在湖廣一線,我們也不必去管,等到清軍兵臨城下之後,南京朝廷自然會調我們進京駐守,因此我們只要是守住南京,就可以保住浙江。」
「而且軍隊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打仗打的是綜合力量,滿清自從去年三月入關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因此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雖然現在滿清己佔北方,地域廣闊,但自從崇禎以後,北方年年災荒,歲歲戰亂,早已田園荒無,而滿清入關之後,又大肆搶掠,因此北方屢遭塗炭,沒有數年時間,根本恢復不過來,而滿清現在不顧國庫空乏,民間疲憊,一意出兵南侵,我看他們的國力最多也只能支持一年。必將無力支撐下去。」
因此商毅也立刻下令,聚集統戰部的成員,以及各師的師長招開軍事會議,在會議上,吳漢生首先向眾人報告了情報處發回來的消息,從目前北京的種種跡像判斷,清廷確實正在準備著新一輪的南侵。而俱體的時間,最遲也應該是在明年的上半年,也許在今年十月左右,就會開始進行前期的小規模戰鬥。
儘管在後世,許多歷史學家把多爾袞稱為清王朝入主中國的關建人物,甚致稱其有雄材大略,實現清朝入關的百業大計,是滿清傑出的政治家。但在商毅看來,多爾袞頂多還算是一個不錯的將材,稱為政治家確實在些過份了,至於雄材大略,就更談不上了。事實上在滿清入關之後,多爾袞在許多政治問題上的處理都極為錯誤,史學屆公認的清初的三大暴政:圈地令、逃人法、剃髮令都是由多爾袞發布的。
而其中最錯誤的一條,到並不是在後世最臭名昭著的剃髮令,而是圈地令。因為在中國自漢代以來,土地一直都是社會的核心問題,大部份的王朝更替,說白了就是土地問題,歷朝在開國之初,都會有一次土地的重新分配,使所有農民都能得到一塊土地,進行耕種。而滿清剛一入關,卻偏偏反其道而行,大肆侵佔兼并土地,逼良為奴。
聽了商毅的話之後,眾將也都不禁精神大振,同時也信心倍增,當然這也是因為現在整個商家軍的心氣都很高,對清軍早己沒有一絲的畏俱感了。
王信也道:「羅師長說的沒有錯,因此我們可要早作準備,我看是不是在安慶駐守一個師的兵力,再配合我們的水軍,這樣就可以阻擋住清軍東下的線路了,至少可以保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