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第四卷 縱橫篇

第八百四十四章 襄樊之戰(一)

第四卷 縱橫篇

第八百四十四章 襄樊之戰(一)

這一戰的最後結果是,商家軍一共殲滅清軍三千八百多人,俘虜四千二百七十三人,清軍的主將卓羅,被騎兵追趕,一直逃到漢水邊之後,走投無路,最後在漢水邊力戰而死。而商家軍自身,也陣亡了一千一百五十三名士兵。兵力損失,竟然比攻取荊州的傷亡還要大。這主要還是清軍選擇了正確的戰術,並沒有依託城牆防守,而是和商家軍打巷戰的緣故。
其實駐守在襄陽的勒克德渾在得知宜城遭到商家軍攻擊之後,立刻就派出了援軍增援,但宜城失守太快,連一天也沒有守住,因此援軍才剛剛到達鹿門山時,就收到了宜城失守的消息,只好收隴了一些從宜城敗出來的殘兵,返回襄陽駐守。
而商家軍也立刻分散開,繼續追擊著清軍的敗軍,就連忠貞營也派出一萬兵力,加入到追擊中來。同時騎兵團速度分散成以連為單位,配合大部隊,追去敗軍,往往都是騎兵趕到一支敗軍的前面堵劫,而步兵從背後包抄上來,將敗軍圍住,或是全殲,或是俘虜。追擊戰一直進行到天黒,商家軍才收兵回宜城。
但清軍剛剛退出宜城,還沒走出二三里路,只聽馬蹄聲響,一支騎軍從斜刺里殺了出來,從清軍的肋部殺入。原來早在進攻宜城之前,李定國就派出騎兵團,埋伏在宜城縣北門外,等著清軍從宜城撤軍的時候,從側面殺出,追擊敗軍,擴大戰果。
然商家軍現在己經收復了湖北的大部份地區,但如果沒有收復襄樊,那麼整個鄂西北和鄂中地區,仍然也不穩定,而且奪取襄樊,也為商家軍以後進軍關中,中原地區,收復北方的土地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本來這時清軍雖然是全軍敗退,但卓羅是久經戰場的人,經驗豐富,因此還使全軍保持著一定的秩序撤退,但商家軍的騎兵團殺出之後,清軍根本就無力抵抗,被騎兵一衝,立刻就全軍大亂,再來保持不住秩序,各自尋路逃跑,而且這時城裡的商家軍也追擊了出來,從後面追殺上來,清軍頓時四分五裂,徹底潰敗。
雖然清楚清軍的用意,但宜城是進攻襄陽的必由之路,非打不可,同時也要防止清軍的援軍趕來,因此李定國也下令,命第七軍三旅的兩個團分從東西殺入,出動一個特種兵團,從南門殺入,只留下北門讓清軍出逃。要求今天一定要佔領宜城。
雖然清軍的戰術對路,抵抗也十分頑強,但雙方在實力對比上,實在是相差太大,因此還是被打得節節敗退,戰鬥從清晨一直進行到下午二時左右,宜城縣裡的大部份地區都己經被商家軍佔領,清軍被壓縮到北城的一小塊地區,還在繼續抵抗。而這時清軍的兵力,只剩下五千多人。
在攻取宜城獲勝之後,襄陽的門戶大開,而這時東西兩路的人馬,也都逼近了襄樊地區。一天之後,商家軍也分別在漢水兩岸,對襄陽和樊城,同時展開進攻。
襄樊是襄陽、樊城的合稱,兩城隔漢水對峙,互為犄角,地處桐柏山、武當山孔道,北通關中、洛陽,東連武昌,西扼四川、陝北,南接夷陵,荊州,清代的地理學者顧祖禹稱襄樊之地為:天下之腰膂。而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更是稱:「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
守衛宜城縣的清軍主將是滿州正白旗梅勒額真卓羅,他巳和商家軍己交手多次,深知商家軍的厲害,而且對商家軍的戰術也十分清楚,知道商家軍的攻城能力。宜城只是一個小縣城,城防能力一般,如果想依靠城牆進行防守,根本架不住商家軍的炮火和爆破。因此他索性也就放棄了駐守城牆,把士兵撤到城裡來,讓城門大開,把商家軍放進城裡,和商家軍打白刃戰,並且依託著城裡的建築和街道進行防守,盡量限制商家軍的優勢。同時又派人剄襄陽,向勒克德渾救援。
而且在商家軍的身後,忠貞營的士兵也加入到戰場上,付責固守商家軍奪下來的陣地,接收抓獲的俘虜、救護受傷的士兵,以及搜找殘餘的清兵,也讓前進付責攻堅的士兵能夠心無傍驁,全力投入作戰中。
作戰計劃下達之後,各路人馬也都分頭出兵。
而且現在清軍集中兵力,以襄樊兩城為核心固守,也沒有兵力分散的問題。而且濟爾哈朗也帶來一部份生力軍,同時也宣稱,四川的尼堪將要出兵來救援襄樊,只要能夠堅守十天,援軍就會趕到,也使清軍的士氣也得到一些提升,另外一些搖擺不定,首鼠兩端的部隊都已經投降了商家軍,剩下的漢軍基本都是來自北方,因此立場意志也稍好一些,不會隨易動搖。
不過襄樊的地理位置重要性,濟爾哈朗和勒克徳渾也十分清楚,因此也抓緊時間,布置襄樊的守衛。
清軍守衛襄樊一共設下了三道防線,首先是襄陽漢水下游的宜城縣,這是從南面進攻襄陽的必經之路,由卓羅帶領一萬人馬駐守,其中火銃兵有一千人,火炮二十門,而且清軍可以從漢水順流而下,趕來增援。其次是襄陽城眾的群山,由其是在城南,有羊祜山、虎頭山、琵琶山、鳳凰山等高點,地勢險要,從來進攻襄陽,都必先取南部群山,由於歷代戰爭,都修築了堅固的工事,也成為襄陽的另一道防線。是由尚善帶領一萬五千人馬,分別駐守各個山頭,並準備了大量石塊滾木等守山武器。最後才是襄陽和樊城兩城,由勒克徳渾守襄陽,濟爾哈朗守樊城,各有一萬守軍。其中有火銃兵有三千餘人,火炮六十余門。
儘管商家軍在火力、射程上還佔有一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確實己經不大了,不過商家軍的城市戰經驗也十分豐富,同時在鬥志,士氣方面也比清軍要強得多,即使是拼起白刃作戰,也不輸與清軍。因此也儘力發揮著自己的優勢,並且充份利用手榴彈、小型火炮等殺傷力大的武器,打擊城裡的清軍,一條一條街道的爭奪,一個駐點一個駐點的突破。逐步逐步的壓縮著清軍的空間,一點點的擴大著自己的優勢,佔領宜城縣。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卓羅也知道,看來自己是無法守住宜城縣了,如果這時商家軍派出一支部隊,繞到北城來,自已就被包了餃子,那可就是全軍覆沒了,因此也下令清軍,從北門撤出宜城,向襄陽方向撤退。
李定國和李牟帶領著第七軍和忠貞營由承天府出發,沿著漢水北進,向宜城縣進發。
因為是城市戰,戰鬥從一開始就進行得十分激烈,雙方的士兵在街道和房屋中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槍聲、爆炸聲、吶喊聲、廝殺聲從宜城縣的每一個地方發生,而雙方的傷亡,也迅速大量的產生。
不可否認,卓羅的這一戰術確實是目前清軍最好的選擇,清軍在城裡熟悉地形,同時也能預先搶佔各個有利的位置,己經佔得了先機,同時經歷了這麼多次巷戰之後,清軍的街道戰的經驗和能力也都大幅提高,懂得利用城市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條件,與商家軍作戰。
自古以來,襄樊就是南北兵家的必爭之地。幾千年中發生的大小戰役幾乎難以數計,其中最著名的戰例如有:三國時關羽水淹七軍之戰、宋金時岳飛收復襄陽之戰、宋元襄陽之戰等。儘管襄樊位於拆衝要路,四通八達之地,但依山畔河,地勢險要,而且經過歷年的修建,城防設施不僅完善,而且十分堅固,可稱是有山有水有堅城。南宋末年蒙古大軍圍攻襄陽竟達五年之久,可見襄樊也並不是好取的。
雖然商家軍在兵力上佔有絕對的優勢,但這次進取襄樊的戰鬥也不好打,李定國在制定作戰計劃時,也費了好一番心血。最終決定,分三路進軍,攻取襄樊:由第六軍從德安府西北部進入襄陽府地界,先取棗陽縣,然後從東面進攻樊城;第八軍匯同十五師,由南漳北進,從西面進攻襄陽;第七軍、加騎兵團和忠貞營一起,由承天府出兵,先取宜城,然後從南面進攻,和第八軍對襄陽形成夾擊之勢,先取城外群戰,然後再攻襄陽城。
同時在清軍方面,在湖北的兵力本來就不足,而前一階段因為分兵拒守,又損失了不少兵力,濟爾哈朗雖然己經趕到了樊城坐鎮,但來得過於匆忙,所帶的人馬不多,而四川的清軍現在也還來不及出兵支援,這時清軍的總兵力只有四萬五千多。而商家軍的湖北集團軍,加上第三軍的十五師和一個騎兵團,以及忠貞營,總兵力己經接近十萬之眾,是清軍的兩倍,現在也正是一鼓作氣,攻取襄樊的大好機會,因此李定國對全軍稍做修整,就立刻下令向襄樊發動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