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第四卷 縱橫篇

第九百章 龜甲船(一)

第四卷 縱橫篇

第九百章 龜甲船(一)

多爾袞哈哈大笑,道:「老鄭啊,你不愧是跑船的出身,果然認識這條船。」然後一指李杜國,道:「這就是李忠武公的重孫,李杜國將軍。」
鄭芝龍向李杜國拱手一揖,道:「原來是名將之後,幸會,幸會。」
過了好一會兒,多爾袞才道:「為什麼這麼說?」
多爾袞正在興頭上,聽了鄭芝龍這句話也不亞被打了當頭一棍,頓時啞然止聲,怔怔的看著鄭芝龍,而李杜國的臉色也變得十分難看,如果是在朝鮮,那怕是在朝鮮王李琮面前,他也要開上爭辯,只是現在是中國,又當著多爾袞的面,到也不敢造次,只好狠狠的盯著鄭芝龍,狠不能把他撕碎了。
大船勝小船,大銃勝小銃,這兩句話多爾袞到是聽說過,而且商家軍的海軍所用的戰船巨大,他也聽海防的官員說起過,因此聽了鄭芝龍的話,也開始沉呤不語起來。
見了多爾袞之後,李杜國也詳細的向多爾袞講解龜甲船的船的特點,製造方式,以及當年自己的先祖李舜臣是如何架駛著龜甲船大敗日本水軍。他對龜甲船和水軍的戰術方面可要比朴正渙熟悉得多,對當年的那年大戰也是熟得不能再熟,而且這傢伙似乎也有幾分說書的天份,不僅講得口若懸河,在關建的地方還會賣個小關子,不時也抖個小包袱,再配合十分豐富的手勢動作,也讓多爾袞不自覺的就聽得入了神,有時會追問「後來呢?後來怎麼樣了」「哦!原來是這個樣子。」等語言來。
多尓袞也知道,海軍正在為造船沒有圖紙而發愁,現在有了圖紙,而且又是這麼厲害的戰船,也不禁讓多爾袞信心大增,甚致想到,如果清廷也能夠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那麼也可對南京來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從海上發動對南京的打擊。
其實朝鮮雖然是一個半島國家,但從來就不是海上的傳統勢力,在十六世紀未、十七世紀初的這段東南亞航海貿易的全盛時期,根本就沒有朝鮮的商船參与,這一點連日本都大大不如。鄭芝龍當然看不上朝鮮的船。
見禮之後,多爾袞立刻向他招手,道:「老鄭,你過來看看這張圖紙。你認識這條船嗎?」
鄭芝龍心裏冷笑,你當造船是造桌子嗎?把尺寸放大,小船就成了大船,那有那麼簡單的事情,別說是每一個尺寸只放大一倍,就是擴大十分之一,在許多地方都要重新設計改進。只是這是一個十分複雜時技術問題,不是一句二句話就能說得清楚的。因此道:「攝政王,船的大小估且暫時不論,但從圖紙上來看,龜甲船的船首平正,帆小,且只有主帆而無側帆,首尾帆;甲板遮蓋,上附鐵片,船身必重,可見其速度不快,雖設有槳櫓,但卻又多加了水手船員,因此只能用於近海作戰,無法遠涉重洋。」
李杜國張了張嘴,又想爭辯兩句,但鄭芝龍看了他一眼,不等他說話,又搶先道:「這龜甲船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船板甲上有頂遮蓋,附有鐵片,並裝有鐵錐和尖刀。不僅可以防禦敵人的攻擊,也可阻止敵人攻擊自身。因此就算是有前面的那些弱點,也足以低消。」
當年朝鮮水軍雖然能在海戰中大勝日本,一來是當時日本的水軍也實際並不怎麼樣,二來是因為朝鮮確實出了一位不世的海戰天才李舜臣。能去敗日本水軍,主要還是李舜臣的天才指揮能力,龜甲船的作用,不能說完全沒有,但絕不向傳說中的那麼大,而且當時的朝鮮水軍,其實也就只有十幾艘龜甲船。
這時多爾袞又道:「老鄭,這次朝鮮使團到我大清來恭賀新年,專程帶來了這一張龜甲船的圖紙,還有一批造船工匠和水軍士兵,以及李將軍,幫助我大清修造戰船,訓練水軍。」
多爾袞雖然不懂海戰,但對現在火炮的威力,還是十分清楚的,雖然一開始被李杜國忽悠得有一些頭腦發熱,但多爾袞畢竟不是楞頭青,不會這麼輕易就相信任何人說的話,而鄭芝龍所說活,也不無道理,因為龜甲船真正的厲害就是防禦力,在現在的火炮威力下,龜甲船的護壁,還能發揮多大的優勢,還真不好說,一但護壁的作用大減,那麼這種龜甲船其實也就沒有多大的用處了。
鄭芝龍怔了一怔,道:「攝政王,你打算在我大清水軍中建造這種龜甲船嗎?」
朝鮮的親明派鬧事,對多爾袞來說當然是小菜一碟,他最上心的,還是朝鮮進貢的龜甲船圖紙。
多爾袞點了點頭,道:「不錯,如果我們將龜甲船造他一百艘,大概就足以勝過商家軍的水軍了。老鄭,你覺得呢?」
但鄭芝龍又道:「只是這是在五十年以前,那時海戰所用的戰船均不大,而且火炮的口徑小,威力弱,無法打穿龜甲船的護壁,因此那時海戰,皆是兩船靠近,噴火燒船,或是以士兵登船作戰,龜甲船的護壁堅固,絕對是一大優勢。但現在卻不同了,海船的體形龐大,所載火炮眾多,海戰已少有登船作戰,全是以船炮一決雌雄。龜甲船的護壁再堅固,能否擋得往現在的火炮轟擊呢?」
鄭芝龍來到書案前,掃了兩眼,他一輩子縱橫海上,對龜甲船當然不會陌生,因此一眼就認了出來,道:「回稟攝政王,此仍朝鮮龜甲船,昔日壬辰之戰中,朝鮮李舜臣就是憑藉此船,擊敗日本水軍。」
忠武是李舜臣的謚號,因為現在多爾袞心情正好,李杜國剛才的話也正順他的心意,因此對李舜臣的稱呼也就客氣了一些。
不知不覺說了近一個時辰,多爾袞依然聽得津津有味,但就在這時,鄭芝龍進見,這才打斷了李杜國的說講。
鄭芝龍搖了揺頭,道:「不可,如果用此船去與商家軍的水軍相抗,必敗無疑。」
多爾袞點了點頭,說穿了龜甲船就像是重甲騎兵一樣,雖然行動慢、笨拙,無法遠途奔襲,但自身的防禦力卻是超強,就算只能在近海作戰,如果能夠保護住清廷的海疆,也算不錯。而李杜國的眉頭也舒展了一些,畢竟鄭芝龍說的龜甲船的優點,到是很正確的。
鄭芝龍當然也看出了李杜國的不滿,當年鄭芝龍縱橫海上的時期,壓根就沒見過朝鮮的船,因此當然不會把李杜國放在眼裡,道:「回稟攝政王,此事關糸我大清之根本,因此芝龍不得又居實稟告。臣觀這龜甲船,在五十年前,或許可以縱橫海上,所向無敵,但現在絕非商家軍的對手。」
而李杜國這時一臉的得意神色,也拱了拱手,道:「不敢當。」
當然如果是讓商毅見了,一定會感嘆,這丫如果改行去說評書,成就一定不可限量,至少也不會比單老爺子差。
當然這次朝鮮方面不光是帶來了龜甲板的圖紙,而且還有一批造船的工匠,和一部份水軍士兵,同時來的還有朝鮮的全羅道左水軍節度使,李杜國,他也是朝鮮名將李舜臣的重孫子。當然他們這一群人都是朝鮮朝廷中的親清派勢力。
多爾袞對海戰基本一無所知,但受八旗鐵騎的影響,在潛意識裡,也不自覺的就把海戰和陸戰聯繫起來,戰船就等於是士兵的戰馬,因此打起海戰來,也就好像是騎兵們縱馬齊沖一樣,而這種龜甲船,也就等於是騎兵中的重甲騎兵一樣。
當然那時的水戰技術,也確實有利於發揮龜甲船的優勢。而且當時朝鮮也確實是在近海作戰。
水軍士兵也正是清廷所缺少的,因此多爾袞下令招見李杜國,同時又傳見清廷的水軍提督鄭芝龍,讓他們見面,準備安排造船練水軍的事宜。
鄭芝龍現在雖是龍困淺灘,但畢竟在海上縱橫了數十年,中式船、西式船、日式船,什麼船沒見過。對各種帆船的性能也是了如指掌,而且大大小小海戰,巳打了不下百余場,因此對龜甲船的特點、性能、優點、劣勢一眼就能看個七七八八。
因為李杜國是隨朝鮮使團一起來的,這時就在北京城裡,當然是一傳就到,他大約是三十六七歲的年紀,生得到是有幾分武人的氣度。
而這時李杜國卻有些著急了,道:「攝政王,鄭大人所說的尺寸問題,臣以為並非難事,只要我們將尺寸放大,不就行了嗎?」
多爾袞道:「此船有什麼不妥之處嗎?」
鄭芝龍道:「首先尺寸太小,這龜甲船長不過十余丈,寬不過二丈,最多也不過五六百料,載兵不足百人,火炮不過十余門,而且儘是小炮。而在商家軍中,千料以上的大船比比皆是,兩千料以上的巨型大船跡有十余艘,載人近千,火炮多達近百門,其中千斤以上的火炮足有二十門以上。昔日俞大猷曾言,海戰無他,唯大船勝小船,大銃勝小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