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嘯大明》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跨海入朝(三)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跨海入朝(三)

得知了中華軍提出的條件,李淏心裏也大為不滿,中華軍這不是眀擺著期負人嗎?李淏今年剛過三十,正是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時候,而且也素愛練習弓馬,因此才不甘被清廷所制。而現在中華軍也是咄咄逼人,自然也引起了李淏的不快。不過現在中華軍己兵臨城,李淏也不敢冒然行事,因此才向大臣們詢問,應該怎麼辦?
當然李淏也發現了洛黨都在私下議論,但這時他也顧不上追問他們再議論什麼,立刻返回皇宮,換了一身白衣,又叫人把自己綁上,然後帶領著一干文武官員,出西城向中華軍請降。
大殿上又是一陣驚呼議論,元斗杓立刻道:「大王,唯今之計,除了出降以外,別無它法。請為我朝鮮宗祀計,出城受降吧。」
李淏這一表態,原黨眾人立刻面露喜色,紛紛稱賀「大王聖眀」,而洛黨成員也一個個面色不振,以金自點為核心,不時小聲聚議著什麼。
眼看著時間快到一個時辰,朝鮮方面還沒有結果出來,周少桓也不禁有些著急了,於是就想製造出一點動靜出來。因為在出兵朝鮮的時候,商毅己經告訴周少桓,雖然這一次出兵的目地,是迫使朝鮮朝廷投降,但對朝鮮君臣的態度一定要強硬,不管是對洛黨還是原黨,都不用刻意去籠絡,因為在絕對實力面前,其他一切權謀詭計都是無效的。當然對朝鮮朝中的親清派大臣,更是要一股打壓,決不能手軟客氣,以達到殺雞警猴的目地,使朝鮮朝廷從此以後臣服於中國,不敢在生異心,由其在中華軍進攻遼東期間,包括以後進攻日本期間,都不敢輕舉妄動,或者是陰奉陽違。
而周少桓就打算以炸毀崇禮門,來向朝鮮朝廷發出警告。
漢城因位於漢江之北,古時也稱漢陽,在漢朝為中國的「樂浪郡」,唐朝時歸屬唐王朝六大都護府之一的「安東都護府」管轄。在1068年,被高麗王朝升格為三小京之一的南京,從此以後,就成為朝鮮王朝的都城。
雖然說李淏血氣方剛,也頗有雄心壯志,但畢竟不傻,在明知不敵的情況下,當然不會冒然呈強,否則他早就和清廷反目了。因此苦笑了一聲,又崔成皋道:「崔卿,勞你再去告訴中華軍,寡人馬上就出城納降。」
這時洛黨已從剛開始的震驚中鎮定下來,知道一但投降,自己的末日也就到了,因此有人主張,招集軍隊,全力守城,等待援軍。也有人主張立刻逃離漢城,退到平壤去駐守,然後向清廷求援。
雖然在崇禮門上有朝鮮士兵把守,但他們得到嚴令,不得擅自開怑,而且中華軍也不像是出動大軍攻城的樣子,只是堆出十輛小車,放在城門前,也不知道這是幹什麼,因此朝鮮士兵也都不敢阻攔。結果一聲巨響之後,崇禮門被炸成了一堆廢墟,連同守在城上的二百多名朝鮮士兵也葬身在爆炸中。
因此崔成皋聽完之後,也有點傻了,因為這樣一來,也就等於是將朝鮮君臣的所有生死全部都交給了中華軍,自已將全無反抗之力。而周少桓也不和他多廢話,直接告訴崔成皋,立刻進城去通知朝鮮君臣,以一個時辰為限,過了時限,中華軍將開飴攻城。
崔成皋也不敢怠慢,趕忙又回城進到景徳宮裡,向李淏和其大臣報告。
1392年朝鮮李朝建立之後,太祖李成桂建都於此,改名為漢城。世宗三年(1421年)又發諸道丁夫三十萬築城,到現在的規模。整個城牆勻為石築,周長為四十一里一百七十五步。高四十尺二寸,雉城六處,曲城一處,城廊七十五所。共設有八門,包括四大門和四小門。分別是東為興仁門,惠化門;南為崇禮門,光熙門;西為敦義門,昭德門;北為肅靖門,彰義門。另外在城外西郊曾經有迎接中國使者的「迎恩門」。
在1626年,后金第一次攻朝,主將阿敏,當時為後金的四大貝勒之一,就羡慕朝鮮宮殿城闕壯麗,一度不願返回滿洲苦寒之地。因此漢城的富麗豪華,也可見一斑。
周少桓也沒有下馬,在馬背道:「你們就是朝鮮王室君臣嗎?」
一聲巨響,震得整個景福宮都搖晃了起來。李淏坐在王座上也差一點跌倒下來。而兩列的大臣還有待衛中有一多半都站立不穩,而跌座在地上。整個大殿也都亂了起來。
「轟!」
結果兩黨又互不相讓,爭吵了起來。反而把城外等著聽信的中華軍給忘了。
李淏也知道,現在是人在低檐下,不得不低頭,因此跪走了一步,道:「罪人李淏,參見天朝大將。」
當時李淏還以為是誇大其辭,不過是清軍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因為這種程度的火器,確實超出了李淏的想像,但現在看見了崇禮門的結果,李淏這才知道,這一切原來都是真的。因此李淏也意識到了,朝鮮根本不是中華軍的對手,如果中華軍想要攻進漢城,根本就不廢力,只有無條件投降,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崔成皋請旨出城的時候,還抱著中華軍來了,自己正好可以藉助中華軍的力量,扳倒洛黨一派,掌控大權。雖然中華軍一到朝鮮,就攻佔了江華島,但也以為那不過中華軍想取得一個落足之地,等朝鮮重新以中國為藩主國之後,自然也會撤軍還給朝鮮。因此也並沒有太在意,才主動請旨,出城來面前中華軍,還以為中華軍可以給自己幾分面子。卻沒有想到,中華軍提出的要求是讓朝鮮朝廷無條件投降,然後再談其他。
但周少桓對朝鮮提出的訖和條件不置可否,而是聲稱自已是奉中國皇帝之命,向朝鮮興師問罪而來。因為朝鮮曾出兵幫助清廷,參加中原大戰,因此朝鮮君臣必須無條件投降,而且立刻就出城納降,迎請中華軍進城,以表示自己的悔過之心。至於其他條件,等進城之後再談。如果朝鮮君臣拒絕投降,中華軍將立刻攻打漢城,城破之後,朝鮮君臣只有玉石俱焚,死路一條。
周少桓點了點頭,道:「你就是李淏?還就是知時務。知罪就好,進城再說吧。」
而原黨的大臣們對中華軍提出的要求雖然也十分震驚,但這時原黨已是騎虎難下,因為他們在朝中的勢力本來就不及洛黨,只能藉助中華軍的力量,一但再按洛黨的建議,守城或逃跑,就將永無出頭之日,因此也都反對洛黨的建議,同時勸說李淏出城向中華軍請降。認為中華軍這不過是一種姿態,朝鮮方面做做樣子,也不會有事。
漢城內有五部五十四坊,在全盛時期,人口達到三十萬。城內的大半地區都用來建築宮殿,除王朝的正宮景福宮之外尚有王宮十余處,這樣城市的規模,雖然不能與南京北京相比,但也算是十分龐大的城市。
過了好一會兒,跌倒的大臣待衛們才都紛紛從地上爬起來,互相張望著,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人甚致在想,是不是發生了地震、李淏免強定了定心神,耳朵里還在「嗡嗡」作響,這才開口道:「眾卿,這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而現在看來,由於中華軍發動的進攻確實很突然,朝鮮毫無準備,結果被中華軍一下子就打到了漢城,其間沒有經過什麼大戰,因此對朝鮮朝廷的震攝力也不強,看來是有必要向朝鮮顯示肌肉,亮一亮中華軍的實力。於是周少桓下令,推出十輛爆破車,將崇禮門炸毀。
就在這時,從朝鮮的大臣中跳出來一人,指著周少桓厲聲道:「我朝鮮仍是大明太祖策封王位,欽定不征之國,你等無故進犯,又對我王無禮,是何道理。」
眾大臣也都面面相覷,誰也說不出來。而就在這時,又有一個執殿官員連滾帶爬跑進了金殿,聲音都嚇得變了味,道:「大王,大王,大事不好了,崇禮門被中華軍炸毀了。中華軍聲稱,如果再不出降,就殺進漢城來。」
原來中華軍兵臨漢城城下,崔成皋奉命出城,向中華軍訖和,並且表示願意與清廷斷絕一切關糸,伺奉中國為宗主之國,永為藩屬。
這時周少桓也己經接到了崔成皋的報告,因此也來到了西城,只見李淏帶領著朝鮮的大臣們,己經出了西城,跪伏在路邊等候著。
得知崇禮門被毀之後,李淏趕忙率領著大臣們登上高處,去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結果看見昔日高大雄偉的城樓竟變成了一堆碎磚殘石,李淏也嚇得面如土色,這想起自己在清廷做人質的時候,也曾聽說過一些中華軍的傳言,說中華軍善用火器,每逢攻城,必先以火炮轟擊、火藥爆破,無論多麼堅固的城牆,也無法抵擋,因此凡中華軍所攻的城池,都無往而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