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目錄

第九百八十五章 大義的蠱壇

第九百八十五章 大義的蠱壇

允祿終於站了起來,拱手道:「先生大才!」
高起沒說話,阿桂再哼了一聲,起身拂袖而去。
他獻上了一整套計劃,先是清理滿人,把血脈大義立起來,再推行族等制,分出五層,其中四層固定,第五層則是容納少數雜類,由上幾層一同奴役乃至殺戮。包含若干禍水東引、隔山打牛等等法家之術,用來操縱三四兩層低等族類。
李肆哈哈一笑:「譬如牛痘,要先種了痘,才能防天花。再說你這書所述,此時國人可入不了眼,也許再過三五十年,乃至百年,才會有人以這本書所述大義為旗號,追索他們想要的利,它的作用也不是換天地,換大義,而是修補我們的堤壩,讓我們本有的大義更為牢固……」
正彷徨不知去處,另有人暗中遞來關係,說滿人剛入朝鮮,百廢待興,正召喚忠誠之人回歸。像他這種出身大義社的漢人,有英華功名,名望匪淺,滿人也是需要的。
建州朝鮮以此大義而立,就能凝聚滿人之心,丟開舊世包袱,重新開啟相爭之局。
彎月高懸時,奉天城中也是燈紅酒綠,一片歡歌笑語的寧世之景。
高澄跟高摯對視一笑,眼裡滿是暖暖親情,就如早前高起與阿桂對掌定國號時那般,不必言說,自有默契。
因此這段時間里,地方官府和民人不是紛起反抗,就是投奔大韓。新立的建州朝鮮正在不斷失血。阿桂和高起這對將相正在竭力維持局勢,允祿這樣的宗室首領也不得不為建州朝鮮的未來勞心。
允祿提出了具體要求,諸葛際盛本還想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攘外須先安內,可再一想,只要自己能得重用就好,滿人內部的調理,可以慢慢來嘛。
阿桂冷笑:「現在這幫愛新覺羅要過河拆橋了!他們可急得很哪,鮮人都沒收拾妥帖!就一邊鼓噪建皇帝親軍,一邊要奪我們軍權!」
正當他志得意滿,以為可以成為汪瞎子第二時,會中親信忽然傳來消息,說他的言論為今上和朝堂不喜,準備收拾他。同時大判廷建立,要曆數滿清之罪,諸葛際盛被嚇住了,當年大義社的一屁股屎,他可沒擦乾淨。
拍了拍這本書,李肆再道:「這本書會大印特印,傳給海外,我相信,海外會有無數蠱壇,若干年後,會立起這樣的大義,到時國人也知曲解此理,會是怎樣的後果……」
諸葛際盛道:「在下以為,我大清要借建州朝鮮這層皮蟄伏生息,就得先正滿人的血脈大義,先從自己梳理起,立穩腳跟后,層層立起貴賤族等……」
在諸葛際盛的嘴裏,滿人成了天下間最優秀的族群,身體健康,頭腦聰明,心地淳樸,勇氣滿懷,還最善舍小我而顧大我,為族群存續願捨棄一切。上天造就滿人,難道不是為了讓這樣的人來征服和統治整個天下的嗎?
對這些人來說,南面大陸不是妖魔之鄉,就是牢籠之地,總之再不是母國家園,他們要奔向海對面那唯一能容下他們的避難地,那裡還存著天下最後一縷光明。
北伐勢起,諸葛際盛覺得機會來了,更賣力地鼓吹他的血脈論,要求窮治滿人,不僅要從肉體上徹底滅絕滿人,還鼓吹要以族類劃分貴賤,讓天下回歸血脈正朔。
「他自己沒當自己是反間,可他所做的事卻很像。至少我就很好奇,他在國中鼓吹的那一套,拿給滿人用會是個什麼情形。」
「還要一直盯下去?越說我越好奇了,這個人難道真是反間!?」
趁著英華一國上下正在慶祝滿清去國,華夏光復時,諸葛際盛在牽線人的幫助下,搭上了蛇頭的黑船,與一群逃難滿人同奔朝鮮,就此「龍入大海」,「鯤鵬展翅」。
允祿再看似無心地補充了一句:「雖是先攘外,可先生還是把謀劃一一作來,容我們預作準備。」
滿清入朝鮮,改頭換面為建州朝鮮,儘管獲得了朝鮮官僚和軍隊的效忠,還有當年滿人入華夏的成功經驗在,但此時滿人在朝鮮所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都不一樣了。鮮人還有向南投的大義名分,而南面的韓國也非滿人所能凌迫之國。同時滿人也不敢再輕易屠城威懾,害怕招來韓國乃至英華干涉。
這是陳詞濫調,允祿正不耐時,諸葛際盛卻話鋒一轉:「天下之勢是怎樣的呢?是華夷之爭?是入華夏而華夏,出華夏而夷狄?非也!是勝者為華夏,敗者為夷狄!天下只有勝敗,世間就是一個大蟲蠱!」
夜色深沉,自萬丈高空向下俯瞰,除奉天城有依稀光亮外,整個朝鮮大地,漆黑深幽,有如一隻無底蠱壇。而隔海相望的西面,則是片片光亮。
半肚子海水也沒澆滅諸葛際盛的熾熱心氣,跟同船的滿人不一樣,在他看來,建州朝鮮依舊是一片黑暗,正等著他這盞明燈的到來,天降劫難,也是在給他即將立下的大功業唱讚歌。
繼續守舊世華夷之論吧,偏安朝鮮,怎麼也難擔得起正朔王朝之位,向英華輸誠,甘處藩屬下國吧,不僅滿人自己不願,英華也不會接納。回到舊世滿洲乃至后金時代吧,滿人入華夏百年,華夏舊世治國之道,也就是外儒內法已深入骨髓,又不可能再回復到以前騎射夷狄的位置上去。
啪的一聲,阿桂將酒杯重重落在桌子上,吐著酒氣,眼裡凶光必露:「早跟你說過,就帶皇上來,你怎麼把這一幫愛新覺羅也全帶來了!?讓他們死在盛京不好么?」
平郡王府里,新晉平郡王的高起卻是愁容滿面,在他對面,新晉和郡王阿桂一杯杯灌著酒,比他還頹廢。
諸葛際盛被線人領著,向改稱奉天的平壤行去,就見路上伏屍累累,滿目凄惶。他搖頭嘀咕道:「這可不好,作出來的樣子更像是天災而不是人威,鮮人怎麼能服,滿人怎麼能安呢?」
「現在滿鮮問題是重中之重,滿人內部……動不得啊。諸葛先生該跳過這一步,先謀劃在滿鮮之間建起這血脈族等,讓建州朝鮮穩定下來。」
允祿面泛紅光地道:「說得好!先生你看,我們滿人血脈又尊貴在哪裡,何處勝於它族,乃至上天又是怎麼選定我滿人為尊的呢?」
高澄哼道:「將相和……阿桂手握最強之軍,他眼裡才沒什麼相呢,建皇帝親軍名正言順,他為什麼反應這麼大?就是他再沒辦法在朝鮮呼風喚雨唄。」
十二年前,英華得江南,諸葛際盛將他所負責的整個大義社賣了個底掉,蘇州松江一帶頑冥腐儒幾乎被一掃而空,當時的英華江南行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他的功勞,只判了他個行監一年(監視居住)。
這條路格外漫長,破漁船靠上仁川外的月尾島時,太陽和月亮已經輪轉了三圈,其間不僅經歷了不小的風浪,還險些被英華海巡逮住,那幫逃難滿人更為誰的主子地位更高而爭鬥不休。
諸葛際盛沒怎麼費勁就完成了心理轉換,甚至一顆心還喜得飛上了雲霄,幾晝夜不眠地將他之前所著的《血脈論》修改了一番,準備作為晉身之資。在他看來,學術之言無所謂氣節,誰需要什麼就賣什麼,誰出價高就賣給誰,自古以來,就是「讀得聖賢書,賣于帝王家」嘛。
街道上,被大群侍從護衛著的阿桂暗自呸了一聲,嘀咕道:「高起,你滿心算計著我,就想當蠱中最後一人,做夢!」
他感慨地搖頭:「這個諸葛……絕想不到自己是只炮仗,用處就是炸給咱們看熱鬧,既是看他那一套東西的熱鬧,也是看滿人的熱鬧。」
所謂「海鷂子」,就是英華總帥部所轄海軍情報司的密諜,諸葛際盛怎麼也想不到,他是被英華密諜送給滿人的,甚至之前被逼出走,都是英華密諜的運作。
他滔滔不絕,將多年嘔心瀝血造就的血脈論一股腦灌給允祿,聽得允祿也兩眼發直,就差拍大腿喝彩了。
就如允祿所說那般,滿人沿用故智,搞「滿鮮一體」,不僅收效不明顯,還因要鮮人剃髮易服而激起普遍反抗。同時滿人內部對這一招也不乏反對之聲,畢竟已被歷史證明為敗招。上層爭執已起,下面執行就有些首鼠兩端。
奉天城中,庄親王府,允祿冷臉看住諸葛際盛,話語里更帶著明顯的煩躁:「聽說你在南蠻那邊鼓吹什麼漢粹論,主張把我們滿人全族挫骨揚灰,你要本王怎麼信你是真心來幫滿人,而不是南蠻的細作反間呢?」
諸葛際盛認為,族國一體,國家大義就該是本族血脈。強調本族血脈至高無上,是上天主宰人世之選。而其他族群則是污濁造物,只配給本族舔腚。不僅要在血脈上分出貴賤,必要時還得採取決然手段,從肉體上消滅某些低賤的「異族濁血」。自古以來,天下就是一個大爭之局,是你死我活的戰場,就不能懼於動用暴力解決問題。
諸葛際盛獻上的血脈論,恰好是脫于舊世大義,外于英華今世大義的新一套東西。天下相爭,是按族群血脈而分的你死我活之戰。無所謂華夷,只會有一個勝者,勝者就是老大,勝者註定奴役乃至覆滅他族。
這部分正是諸葛際盛下了大功夫修正的內容,他成竹在胸地道:「滿洲勇士,起於白山黑水……」
他話語轉為堅定:「我相信,這樁大義就算一時會遮迷國人之眼,也不會驅散我們立下的天人之倫。即便國有動蕩,安定之後,人們依舊會認為,人人自利而不相害,才是人世終極,才是人之根本。」
【本卷終】
高起擺手:「去了阿桂,我們高家就是一根獨木了,現在還需要留著他。」
百年前,滿人入關得了天下,這已是明證了。至於為何偉業僅僅持續百年,原因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滿漢相隔並沒有嚴格執行,太善待漢人了,甚至還在面上舉起了「滿漢一家」的大義,給了漢人可乘之機。另一方面,就是沒立起這樣的血脈大義,反而引入了漢人的舊世綱常大義。滿人血脈不僅被漢人血脈污染,也被漢人的思想污染了。
仔細品了品同伴的話,送諸葛際盛來朝鮮的那個海鷂子恍然一笑:「原來是把朝鮮這當作羅浮山了,就算炸出再大動靜,也傷不到民人。」
當諸葛際盛滿腔躊躇地入住庄親王府,準備一展宏圖時,奉天城裡某處酒館里,送諸葛際盛來朝鮮的那個線人正跟另一人低聲嘀咕著。
諸葛際盛也是臉色漲紅,趁熱打鐵地將之前在路上嘀咕的那句話道出,讓允祿既是凜然又是自慚:「是啊,就因為滿人大義不穩,鮮人才依舊不服,而該如何震懾滿人,也因大義不穩而散亂無序。」
高起點頭:「權勢之爭,你死我活,別說患難之交的友情,便是手足之情,也不能真心相守。」
諸葛際盛徹底否定了華夷之辯,認為人類社會是你死我活的族群之爭,勝者為主,敗者不是為奴,就是乾脆覆滅。允祿眉毛揚了起來,下意識地點點頭。
不愧是老於政治的愛新覺羅,轉瞬就明白了諸葛際盛這血脈論的價值所在,這是另一樁大義。滿人入朝鮮,立起建州朝鮮,在大義上正面臨困境。
允祿這話當然不是真心地問,真要懷疑諸葛際盛,就不會見他了。諸葛際盛明白,這就是一場考校,若是不能入十六爺的法眼,他的大富貴就沒著落了。
總結而言,諸葛際盛這套血脈論主要由四部分構成,一是「天下一蠱論」,認為天下是族群死斗,勝者為王。二是「天定血脈論」,上天所造族群里,必有一族註定要統治其他族類,具體這一族是誰,就看他諸葛際盛會為哪一族所用了。第三部分是具體操作,仿效蒙古的四等人分制以及天竺的血脈貴賤傳統。
諸葛際盛早就等在這裏,淡淡一笑:「這就是沒立起血脈純粹的大義,才會敗落至此的啊。學生這血脈論,是以血脈為綱常,以血脈為禮法,正血脈大義!」
「要怎麼在這大蟲蠱里存到最後,斗垮所有對手?先就得讓族群血脈純粹!只有血脈純粹,才能萬眾一心,只有血脈純粹,才能盡展本族所長,克對手之濁。」
高起咬牙道:「沒有這幫愛新覺羅,咱們能把那幾十萬滿人帶進朝鮮!?」
深呼吸,諸葛際盛提振心氣,朗朗道來:「王爺此言差矣!學生此論,重在『純粹』,就如千里馬一般,是漢是滿,就看誰是伯樂了。」
華夏一統,舉國歡慶,登州之北的海面,一艘破爛漁船正掙扎向北,船上載著的十數人一臉逃出生天,投奔自由的輕鬆。南面陸地漸漸拋在腦後,他們不曾回望一眼。
許久后,李肆道:「這本書,還有太多欠缺,不過拿出來也好,大道三千,這也算一道,其中的欠缺,就由世人來補吧。」
東京未央宮肆草堂,李肆拈鬚沉思,手掌無意識地摩挲著一本書的封皮,上寫「人衍資本論」五字。與早年他跟便宜師傅段弘時所著的《天演資本論》恰是遞進繼承的關係,但這本書對未來工商大盛之思更進一步,不客氣地說,除了在「剩餘價值」的推演上還有欠缺外,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以及階級劃分和階級鬥爭的觀點,已經很近於後世某個主義了。當然,關鍵差別還在於,這本書是從墨家均平大義出發,立論也建立在新三代論上,而且沒有預言今人世的崩潰,而是強調此書所論的大同均平之治,只是人類的終極幻想,而非可真實建起的人間天國。
「不是受人之託,我才懶得救這什麼豬哥……」
阿桂恨聲道:「迂腐!等你顧著大局時,八王議政也立起來,新的滿人大義也出爐了,皇帝親軍也建好了。你該很明白,什麼皇帝親軍,其實就是王爺親軍!」
第四部分則是維繫這個血脈等級體系的具體手段,手段的核心思想也是兩點:首先,天下既然是一蠱,那麼他國就是外敵,外敵亡我之心不死;其次,運用法家之術,讓下面等級相互仇視敵對,必須依靠「貴血族群」,也就是滿人才能生存,同時不斷分化出第五等「賤血族群」,作為奴役和殺戮對象,供低等族類宣洩。
之前的關係人只說聯絡到了大人物,諸葛際盛完全沒有料到,這大人物會如此之大,庄親王,十六爺呢!
靠著這套血脈論,諸葛際盛聲名大噪,不僅入選江蘇東院,六月時的東國院推選,他都得了好幾萬張票。更有大群人附驥,推著他組了個「漢粹會」。
李方膺鬆了口氣,此時見李肆目光幽遠,像是心神已追至若干年後,燈光朦朧間,幻動之景依稀,令人心醉。
這十數人也並不是一般心思,更不全是滿人,其中一人套著直筒大褂,負手傲立船頭,拂須北望,端的卓爾不群。
恢復自由后,諸葛際盛拿出十二分力氣來徹骨反省,投身英華士子主流:王道派,深研今世華夷之辯,小有所成,竟也考入了淮揚學院。
再一個少年人嗓音響起,卻是高起二兒子高摯:「爹說得對,咱們高家得忍下去,忍到萬歲爺成年親政,那時才是我高家獨掌權柄之時。再說爹跟阿桂相處甚洽,將相和這段佳話可得保住啊。」
他眼裡閃著精光,立掌輕揮道:「依我看,就該直接……」
「真不明白,為什麼要咱們海鷂子費盡周轉,還頂著跟滿人相通的嫌疑,把這麼個人送過來?」
吐出半肚子水,諸葛際盛悠悠醒轉,想及這些年的心路歷程,還有近日落海之難,愴然吟道:「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好!好!好!」
李方膺卻道:「臣有惶恐,當年慧遠禪師和茅子元立白蓮之義,卻被後世人污穢為邪教真義。臣就此書的根底是墨家均平之義,就怕也步白蓮後塵。」
允祿聽得心馳神搖,可當諸葛際盛強烈要求先搞滿人「自清運動」時,他搖頭否決了。
高起再忍不住這沉默,低沉地道:「有人告訴我,有些宗室跟十四爺搭上了線,甚至還作了一筆大生意,一萬枝聖道四年式火槍……」
末了李肆嘆道:「我們已作得夠多,後輩的事,就讓後輩去操心吧。」
他略帶鄙夷地道:「蒙古人太憨直,不懂得法術之用,便是鐵腕,也有運用之妙。當年蒙古人若是將色目人推出來頂缸,再讓漢人和南人相爭,哪會百年不到就丟了帝業?」
「這純粹是指血脈之質。先賢有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由此反推,族群唯有血脈純粹,方能立於天下……」
允祿的問題已經觸及這樁大義的操作層面,怎麼把滿人血脈立起來?
允祿終於被震動了,這樁大義來得太及時了,他不迭道好,還追問起操作細節了:「要怎樣以此血脈大義守國乃至奮發呢?蒙古人按族類分等,是不是其中一策?可蒙古人此策也沒守住大元啊,先生是否另有良策?」
在淮揚就學期間,他開始發表血脈華夏之說,態度之激進,讓正統王道派難以容忍。也因他這激進態度,學院畢業后,幾次科舉都被刷了下來。
片刻后,高澄出現在高起背後,低聲道:「爹,放阿桂去南面,沒什麼問題?」
高起呼吸轉為急促,眼中光彩也變幻不定,最終道:「你去南面邊牆吧,你在外,我在內,鎮之以靜。現在大局要緊,我相信幾位王爺也不會那般不識大體。」
欲由官府從政而不得,諸葛際盛就轉走以前汪瞎子的路線。但多年下來,也只勉強擠在揚州府院里,還只是個陪襯,連省院都進不了。
諸葛際盛這套理論在英華鼓吹時,恰恰是顛倒過來的。漢人血脈高貴無暇,擁有無數優點,所以才會征服了廣闊國土。可得天下后,卻舉起了什麼華夷之辯,變血脈純粹為禮教純粹,由此漢人的血脈也被污染了……
正深沉時,一個浪頭打得船身猛晃,這人噗通落水,其他人都拍掌直呼報應,有人要下水救人,還被他們攔住。
允祿繼續問計:「先生以為,如今我滿人該當如何?」
話音剛落,就意識到這話又問題,趕緊補充了一句:「你們兄弟是例外……」
「這是上面定的,總舵主都是奉令行事。再等下批貨送給庄親王,你就回國稟報此事,之後你每來朝鮮,也是我給你交代這個人的言論行蹤。」
這本書不是李肆所作,而是李肆對面那位白衣飄飄的老者所作,西行三賢里的李方膺,耗十年光陰,研究工坊生產,商貨流通,再上及三代人世的人世變遷,加之李肆偶爾的指點,終於有此成就。
同伴也笑了,兩人舉杯對飲,同伴再道:「庄親王要的貨可不少,看來他那一派也有心自起了,滿人呆在這小小朝鮮,也有一番大熱鬧,咱們就慢慢看下去吧。」
拜當年范四海入朝鮮所賜,月尾島有了多處浮橋碼頭,也成了走私者的天堂路。諸葛際盛和船上的滿人都算是走私物,自月尾島上岸后,還要轉船才算真正踏上了朝鮮之地。這片土地現在叫「建州朝鮮」,這個名字已由無數人頭和濃濃血水打下了深深烙印。
他決然道:「我不是坐以待斃之人!老高,你給我個準話,你跟不跟我聯手!?」
諸葛際盛轉回立論上,允祿卻不是笨蛋王爺,很快清醒過來,指出了問題所在:「這一點天下無人不知,我大清也是這麼辦的,雖立起滿漢一家的大義,卻禁絕滿漢通婚。可天下現在變成這樣,好像跟血脈純不純也沒關係吧?兩宋都是漢人,該是純得不能再純,還是難逃覆滅下場,看來天下之勢,也不全然是由血脈決定的。」
救人的無奈地道,跟著艄公一同把儒生拖上了船。
諸葛際盛昂首道:「蒙元未能守國,非族類分等所致!相反,是沒作得徹底之故!蒙元雖以血脈定貴賤,卻沒立起貴賤之分的大義!這大義要怎麼立,有天竺之例可以仿效。而立起大義,定分貴賤后,還要加以鐵腕,窮治賤等族類,使其再無一絲反抗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