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戮魔》目錄

第138章 又見張燕

第138章 又見張燕

這一騎停在了城外約一里的地方,楚河看的心神一動,對著身旁的張遼兩人說道:「人來了!爾等且安心守城,我去去就來!」
此番楚河來石邑本不是來查防的,而是通過太平道的信使,收到了一封來自張角的信件,張角信中所言冀州之地糧草豐饒,若楚河想要得冀州角可幫忙,然張角的要求卻是允許太平道在冀州發展。
「跟上那一舉著黃旗的人!」楚河指著前方的騎兵,對著身旁的眾人說道。
這裡有十幾個人正安靜的站在這裏,領頭的不是別人,正是黑山軍的領袖張燕,張燕見楚河來到這裏,趕忙上前抱手笑著說道:「拜見王爺!」
如今整理幾日,石邑卻是恢復了以往,只不過城中大部分富商和望族都已經逃走,且有部分官吏都跟著一路逃跑,導致城中處理政事的人手不夠。
眾人走過了一片雜草地,終於來到了一條人工開鑿的小路之前,走了約半個時辰的山路,於密林之中看到了一處木亭,亭中坐著一穿著黃色道袍的長發男子,此人披頭散髮,眼神鋒利,正朝著這邊看來。
由於前幾日袁紹大軍自此處而過,將石邑城洗劫一番,導致城中頗為混亂,故而楚河一部到來的時候,根本沒有費多大的勁力,便接收了石邑這一處地方。
石邑位於太行山一側臨近趙國,靠近長城關隘,于并州相距只不過兩天的車馬路程,此處之地雖沒有常山那般的繁華,倒也是一個戰略要地。
張角被楚河忽然改變的語氣和神色嚇了一跳,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堪,心中正不斷的腹議著楚河是否取向有問題的小小疑惑。
在說此時的張角和歷史上的頗有差異,行蹤也極為詭秘,常人無法尋到蹤跡,只是聽到一些大賢良師的傳言,楚河也不知道張角會不會在年後起義,故而也並未答應,只是應允了和張角于這天行山的叢林中見上一面。
「嗯!雲長,翼德你等在此處休息,我去去便來!」說罷,楚河大步朝著前方走出,仔細打量著亭中之人。
忽有一騎自塵土之中飛出,手中握著一柄旗杆,旗杆上只是掛著一面黃色的金線織繡的陰陽旗。
張燕卻是毫不在意,抱手說道:「王爺,這天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你我之間此刻至少現在還算是朋友,是不是王爺?」
楚河心中還有一個沉重的石頭壓在胸口,自盧丘歸來已經過了數日,并州至傳出袁紹為主的消息,並未有任何太子辯的情報歸來,而洛陽那邊,卻是毫無消息,他的心中不禁隱約生出了一股不詳的預感。
「主公!」張遼和高順不禁抱手說道。
楚河這邊揚起的旗幟為青色的金邊龍紋旗幟,眾人一出城那等候的騎兵便看到了這裏,轉身策馬朝著太行山中快速行去。
亭子周圍十米外一片空蕩,當眾人來到距離亭子約十五米的時候,張燕忽的攔住了眾人,笑著抱手對楚河說道:「王爺,此番對話安全起見,唯有您和我大哥才能知道談話內容,所以您的隨從暫且留在這裏吧!」
只不過涼爽的秋風之中,帶著一股的寒意,遠處黑漆漆的大山之中,一顆顆的樹頭隨風搖動,看起來好似千軍萬馬齊聲歡騰一般。
楚河哈哈一笑,看著兩人笑道:「無妨!城下雲長和翼德已經準備妥當,有他們兩人,可擋敵軍十萬!」
這一個條件若是放在其他的人的身上,恐怕已經答應了下來,然對於熟知歷史的楚河來說,卻是萬萬不可,張角此人野心極大,手握太平清領書,徒眾數十萬,若是驟然生事,自己這點兵力可萬萬不及張角禍害。
亭中的道士同樣也打量著楚河,兩人目光相對,都想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導致了兩人仿若瞪雞眼一般,一時間也分不出上下。
自來到了這個時代,楚河有了趙雲,有了三英,有了張遼高順等名將,見了曹操袁紹呂布等人,心中便急切想要見一見這個將天下徹底攪亂的太平道領袖張角,看一看張角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人。
「楚河?」
聽著張燕的話,楚河頗為意外,沒想到張燕這人倒也圓滑,不禁長嘆一口氣,看了眼周圍問道:「也罷!不過日後你我在見,定沒有今日這般和氣了!」
「請!」楚河瞪的眼睛生疼,心中對張角卻是生出了一分警覺,不禁腦筋一轉,對著張角撅起了嘴巴,而後眨了眨眼睛,宛如是放電勾引美女一般,不慌不亂的指著身旁的一個木凳說道。
站在城頭上,楚河遠處觀望,頭頂的太陽已經高高懸起,即便是秋日,此刻的太陽看起來依舊是那麼的大。
城外的地平線上,一隊隊的車馬正緩慢前行,帶起的塵土隨之飛揚。
「張燕?你前些時日,出兵我楚寨的事情稍後在找你來算,你且帶我去見張角吧!」楚河翻身下馬,冷眼看著張燕說道。
「咳咳!王爺大駕到來,貧道有失遠迎,還請恕罪!」張角看著楚河起身抱手躬身說道。
在太平道領路人的帶領下,楚河等人進入了太行山的山道之上,婉轉了約十幾道彎道之後,眾人來到了道路的盡頭。
說罷,楚河在張遼和高順的震驚之下,走下了城門樓,來到城下的馬樁前,招呼著早就等候多時的關羽和張遼,帶著一隊十人的槍騎兵朝著前方門外的那一騎飛馳而去。
「呵呵!王爺這邊請!我大哥等候你多時了!」說著,張燕轉身帶著楚河等人朝著林中一側走去。
「張角?」
楚河卻是將眼睛一蹬,竟隱約帶著怒氣的質問道:「張角你一介平民,乃是不知道我大漢禮儀之法?平民見貴族都要行叩拜之禮,而見王公皇室則需要行跪拜之禮,你見了本王卻是為何不跪?」
楚河又接納了孟清河的建議,在石邑舉行了舉薦和考試,收錄了一些年輕有才能的官員,這才讓石邑真的恢復的了平靜。
噠!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