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名門公子》第四卷 荀家變故

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中聽琴

第四卷 荀家變故

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中聽琴

其實對於荀勖這個比自己也只是小了一兩歲的侄子,荀粲還是覺得很滿意的,他年紀雖小,但在世家圈子中人緣很不錯,缺點就是自小被鍾繇稱之為「此兒當及其曾祖(荀爽)」的他為人比較高傲,心胸也不是很開闊。
荀粲心道這個侄子並沒有經歷過隱士生活,自然沒法表現出這種飄逸洒脫的感覺,不過這曲子大體上來說的技法還是正確的,開始之後主題音調的變化發展,並不斷加入新的音調,加之滾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不過這高潮在荀粲聽來反而有點金戈鐵馬的意思,一點也沒刻畫出隱士豪放無羈,瀟洒自得的情狀。
荀勖自己彈奏完后,先閉目沉思一會,那極具氣質的小臉之上出現了一絲不滿,良久,他睜開眼,道:「叔父,這曲子我彈不好,心境根本無法達到那種洒脫的感覺。」
很明顯,荀勖是在潁川書院的學生,他自幼酷愛音律,是以常常獨自一人來這山林之中練習,荀勖除了善琴以為,在其他樂器上比如笛子上面的造詣同樣很高。
不過荀勖在其中運用潑刺和三彈的技法造成的強烈音響,應和著切分的節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聲。第一段末呈現的主題音調經過移位,變化重複貫穿于全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應該算是荀勖彈奏的唯一的亮點了,荀粲在心中暗道。
而更加出人意料的是,荀勖因為精於音律,卻得到了曹爽的賞識,而眾所周知,曹爽與荀顗關係十分惡劣,如今曹爽之父曹真獲得重用,掌握軍權,荀顗便主動避開與曹爽發生衝突可能,智者常常能趨利避忌。
荀勖原本以為得到曹爽的賞識會使荀顗惱怒,然後卻發現荀顗一點也不在乎,反而讓他好好結交曹爽,作為一名高明的政客,荀顗才不會幼稚到因為個人原因而影響家族大計,在他看來,曹爽以後可是一枚非常有用的棋子。
但是令荀勖覺得奇怪的是,這叔父荀顗在暗中卻故意告訴自己讓自己表面上與他不和,原本荀勖根本不明白這是為什麼,直到這時荀俁想要奪權時,才恍然大悟,這叔父真可謂深謀遠慮……不錯,他荀勖表面上屬於不滿荀顗當家主的一派,自然就被荀俁所信任,於是荀俁的一些所作所為常常從這個荀勖這個卧底身上傳到荀顗耳中。
荀勖所要彈奏的卻是荀粲所作之曲《漁樵問答》,此乃荀粲當年隱於南山之中所作,為了表現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嚮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
琴音響起時,荀粲的眉頭就微微皺起,倒不是說荀勖的琴技不行,無論如何,中品的境界還是有的,技法十分嫻熟,雖然此時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但相信以後肯定可以形成,達到上品境界應該不難,但是這琴音一開始想要表達的東西就與這首曲子不符。
而這潁川書院就距離這嵩山不遠,有傳言稱,北魏孝文帝時期,在潁川書院的基礎上建立起了嵩陽書院,而這嵩陽書院,正是與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並稱我國古代的四大書院。
荀粲再一次見到童年時與他一起向那衛季道學琴的侄子時,是在這巍峨高大的嵩山山林之中,不過此時的嵩山還不叫嵩山,五代后才稱「中越嵩山」,嵩山與昔日郭嘉的故鄉潁川陽翟靠的很近。
這樂曲開始曲調應當悠然自得,表現出一種飄逸洒脫的格調,上下句的呼應造成漁樵對答的情趣,然而荀勖這一彈起卻給荀粲一種矯揉造作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悠然自得的心境,反而是汲汲於名利、銳意進取,這讓荀粲彷彿感受到了另一個就像是六兄一樣的荀家子弟的成長。
嵩山屬伏牛山系,主脈在登封境內,連綿六十多公里,嵩山中部以少林河為界,中為峻極峰,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嵩山是其總名。古人以太室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東西起伏如眠龍,兩座高山層巒疊嶂,綿延起伏于黃河南岸。
不過荀粲與荀勖的關係也很不錯,畢竟兩人師出同門,而且都是荀家極其傑出的後輩,若說荀粲有什麼讓荀勖嫉妒的話,那就是荀顗對荀粲的親昵遠比他多,自從當時荀彧漸漸病重,照顧他的責任就落到了荀顗身上,而荀勖就是在荀顗的撫養中長大,對荀顗這個叔父自然敬仰不已。
此時荀勖正端坐于林中,身前擺著一張古琴,地上青草遍布,那柔和的晨曦在林間肆意蕩漾,霧氣將晨曦纏繞著,仿若仙境,此時此景,令一旁準備仔細傾聽這個侄子彈琴的荀粲忽然想起一句詩——居山四望阻,風雲竟朝夕。深溪橫古樹,空岩卧幽石。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
荀粲臉上一直帶著溫和的笑意,他走到荀勖身旁坐下,一絲熏香夾雜著泥土的氣息縈繞在他的鼻尖,用他那特有的磁性的嗓音說道:「公曾,你我年紀相仿,直接喊我奉倩吧,我知道,公曾此時心中是在擔憂某些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