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名門公子》第五卷 名士風骨

第一百八十章 真正的名揚

第五卷 名士風骨

第一百八十章 真正的名揚

荀顗表面上雖然依舊是謙恭的模樣,但心裏卻美滋滋的,昔日連父親都說以後弟弟可以當得文壇第一人的,如今連魏帝都這般評價了,他這個如今「長兄為父」的哥哥當然很開心了,於是他回答道:「我這個弟弟從小就有詩才,三歲就寫出了《詠鵝》,如今有這樣的名聲也不足為奇……」
曹丕想到最近名聲已經傳到洛陽的荀粲,他不由問道:「你那幼弟的清談之名如今已經傳到了洛陽,比起昔日你那公子榜首的名聲也絲毫不差,你這做哥哥的有什麼想法啊?」
皇都洛陽,頗為古樸典雅的嬪妃宮闈之中,曹丕面帶微笑的望著面前的這個心腹謀士,很隨意的讓郭女王替兩人溫酒,他親自為荀顗夾菜,而荀顗則是坦然接受魏帝曹丕的款待,但是表情卻是依舊謙恭有禮。
而後荀粲索性拋出了那一篇《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但是文壇之上有許多喜愛駢文的名士對《師說》的文采嗤之以鼻,雖然言之有物,但美感不足,這「荀八叉」的名頭比起「曹七步」來說還是差得太遠,倒是曹植對此很看得開,還以前輩的角度讚賞了荀粲這樣一個少年名士寫文的突破性。
荀粲自然不管自己現在的名聲有多麼大,他拋出這《師說》的原因不過就是讓鑽研學問的人不要拘泥於尊師,而是更加的重道,那一句「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已經完美的概括了一切,這時大魏也算是各家學說爭鳴的時候,原來獨尊儒術的局面早已因為戰亂而被破壞。
……
曹丕在文學上的造詣同樣很高,他摸著須髯,略帶讚賞的說道:「文采不足,然言之有物,思想見地皆不俗,你那幼弟未到弱冠之年,便能寫出這樣的作品,當真是天資聰穎。」
這篇《師說》一出,在文壇之上激起一陣波浪,這樣論述透徹的古文世所罕見,但卻的的確確有理有據,言之有物,比之那些堆砌辭藻的空洞賦文多了幾分耐讀性,而「說」這樣的文體在大魏並不盛行,這以清談玄理聞名的少年名士陡然使用,使得人們產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郭女王在心中暗暗驚嘆,這荀家六郎受到的寵信真是比她這個暫時的後宮之主還要多了,如果不是曹丕有隱疾的話,她真的懷疑這對君臣之間是不是有姦情,畢竟這些世家大族都愛這個調調,喜好男風還被認為是高雅的舉動……這荀顗長得愈髮漂亮了,成為某些男人意淫的對象本就是常事。
曹丕對荀顗說話向來很是平易近人,他與荀顗兩人更像是交心的知己,而不似冷冰冰的君臣關係,荀顗淡淡道:「不知陛下對《師說》的評價如何?」
荀粲這次算是徹徹底底的在潁川乃至更遠的洛陽揚名了,這不僅僅是因為號稱大魏第一才女的夏侯徽與荀粲的斗琴之約,更是荀粲在潁川書院那一番犀利的言辭,連儒學大師鄭泰都不是這個少年郎君的對手。
荀粲神秘的身份也因為這場言辭的交鋒而暴露出來,人們震驚的是這荀粲居然是朝中如日中天的荀家六郎的親弟弟,昔日荀令君的七子,要知道,如今荀令君的次子與五子都因病早逝了,荀令君的嫡系血脈只有荀顗與荀粲兩人了……
而荀粲這樣的出身無疑使他原本的狂妄的言論遭到了極大的寬容,昔日荀令君門生遍布大魏,文壇之上同樣有許多人更是十分尊重已故的荀令君,這樣一來,荀粲反而被這些人吹捧成了真正的少年名士,而他的粉絲也越來越多,一篇《師說》已經讓原本就佩服荀粲名士風流的粉絲瘋傳,而荀粲自比聖人的舉動更是遭到年輕叛逆世家子的追捧,他們覺得荀粲簡直就是一個人向主流開炮的先行者,那種特立獨行的不羈氣質使他被人稱作是真性情的名士。
而曾做過荀粲老師的鍾繇也被人挖出來讚賞了一番,鍾繇在得意之餘,同樣讚賞了荀粲一番,還爆料出他小時刻苦習字的事迹,至於聲名不顯的衛季道倒是無人關注,唯有夏侯徽的師尊蔡琰注意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