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目錄

第720章 還有機會!

第720章 還有機會!

兒子如此,父親可想而知,他李東陽入翰苑二十年,方清之才八年,但方清之成就卻比他大得多,難道原因就在這裏?沒有這種胸懷天下的理想,又哪來登高望遠的決心?
李東陽感覺很怪異,以至於有點無語,因為方應物這個態度沒法叫人不奇怪。不錯,朝廷確實發生了這樣大的事情,但嚴格說起來,都是「肉食者謀之」的情況,方應物顯然不夠格。
項成賢經過方應物提醒,若有所悟。方應物繼續解釋道:「天子在迷信鬼神這方面,滿朝文武沒有不知道的。若是萬安康永韶為了逢迎媚上,故意製造天意,那天子雖然為了省心可能配合採納,但心裏不會太在意,畢竟明知是假的。但是泰山連續地震卻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恰好還發生在意圖廢除東宮的這幾個月。你說面對真正發生的災變,聖心能不忐忑么?無論萬安怎樣逢迎粉飾,聖上難道沒有尋求真相的心思?在上天意志面前,只怕迷信鬼神的聖上也不敢違心,並肯定萬安康永韶所奏就一定是正確的。」
二是方應物面子上過不去,更不甘心十拿九穩的算計落了空,白白讓這樣一個金手指失去效用,甚至反過來被逆轉。
當下見方應物還有所迷惑,李東陽便補充道:「山東藩台乃萬眉州親信,據傳當初萬眉州欲鉗制原閣老劉珝,特意安插親信在山東,全因山東乃劉珝故鄉所在。」
方應物臨走前,李東陽嘆道:「朝中尚有諸公在,你又何必強自出頭?」
當然想想也知道,這布政使肯定不會傻到承擔壓制消息的責任。肯定是打著核實情況的旗號拖延一下時間,能讓萬首輔提前幾天得到消息,這就足夠了。
方應物還想明白了,難怪萬安和康永韶那樣鬼鬼祟祟的勾搭,也難怪前天見到萬安時候,覺得萬安對康永韶過於客氣了,甚至還有幾分屈尊的意思。
「誰說的?沒那麼簡單!」方應物冷靜地分析道:「如果聖上確實採納萬安和康永韶之言,那麼只需要藉著萬安奏疏下一道罪己詔,並傳諭說天意示警東宮失德並更換太子即可,為什麼還要將泰山地震明發廷議?讓朝臣們再議論,又能議論出比萬安更貼心的結果?」
方應物愣了愣,沒想到李老師突然問出這麼一句來,所幸還有幾分急智,立刻答道:「吾輩讀書人,當以天下為己任!言出行隨,僅此而已!」
方應物早與項成賢走得遠了,哪裡知道李老師心裏這翻騰想法……其實他之所以如此積極,一是擔心被萬安報復。
項成賢聞言更泄氣了,嘆息道:「那更沒機會了,聖上明顯是與萬安一夥的。」
項成賢邊走邊問道:「你說還有機會?機會在哪裡?」
「原來如此……」方應物眉頭漸漸鬆開,很肯定地說:「我們還有機會!」
這種對比說起來不協調,但是看起來彷彿還算和諧。好像方應物確實理所應當似的,李東陽和其餘人只能面面相覷。
略一思索便能想通前因後果了。今年以來,泰山附近連續幾次地震,各縣哪敢承擔責任,只能將情況報與布政使司。
而且核實情況這個說辭也很正常,國山連續數次地震這樣的災異事件,哪敢隨便亂報,多謹慎幾分,核實清楚明白了再上報總不能算錯。
常言道「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而方應物很主動地把自己當成高個子,主人翁意識非常積極強烈。
「對!」項大御史重新興奮起來了:「故而聖上才會將泰山地震之事下發廷議,這說明聖上心中其實也不確定!我們還有機會!可是,以你的身份不能去參加廷議,又有誰能阻擋姦邪?」
李東陽從成化二年就入翰林,位列館閣,又不是完全沒進取心的人,再加上交遊廣闊,故而對本朝掌故了解甚多。
方應物突然轉過頭來反問道:「萬安康永韶之流已經上疏,天子聖裁如何?」項成賢答道:「方才我說過了,明發朝廷議論,大概就是要朝臣廷議。」
原來是萬安有求于康永韶,因為康永韶是欽天監監正!萬安想對泰山地震作出符合他利益的政治解釋,必須要康永韶配合!
下面方應物要和項成賢仔細商議,但很多話不便在公開場合說,所以今天雅集是沒法參加了,只能就此告辭。
隨後方應物又對李東陽道:「今日得老師之邀,本該席前侍候,怎奈發生如此異變,學生實在不能久留了。」
邵宸妃派出親信太監參与,八成也是為了此事。若非真有這樣迫在眉睫的大事件,邵娘娘怎會輕易派出太監秘密出宮?
而布政使這樣的方面大員肯定通曉朝廷政爭內幕,知道泰山地震意味著什麼。所以這布政使一方面暫時壓住消息,另一方面快速把消息稟報給首輔萬安,叫萬首輔早做準備,免得因為巨大災異措手不及。
但方應物舉手投足之間,至少表現出了部院大臣派頭。可他只是個布衣而已,就算沒罷官時也僅僅是六品啊。
得勢的萬首輔與失勢的萬首輔相比較,絕對是兩種不同的人物。如果萬安失勢,即便還繼續當首輔,雖不敢說不足為慮,但至少壓力小了很多;如果萬安更加得勢,那肯定少不了一群錦上添花的人幫著收拾自己。
前來報信的項成賢雖然知道眼下不是催促的時候,但是他心裏實在緊張,便忍不住對方應物問道:「事已至此,計將安出?」
方應物神情雖然仍舊木然,但心裏已經逐漸恢復正常。原來之前京師無地震消息,並不全因為這時代傳遞慢,大概還有被故意封鎖消息的緣故。
以天下為己任,言出行隨,僅此而已?李東陽怔了怔,無數畫面閃過腦海,最後忽然生了些醍醐灌頂之感。
方應物莫測高深地解釋道:「凡是關於災異的政治解釋,歸根結底是要看天子的心思,天子採用哪種解釋,哪種解釋就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