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天下》第七卷 天下一統

第五百三十七章 說服

第七卷 天下一統

第五百三十七章 說服

可諸位可曾想過,劉杲大胆妄為,連吳王尚且敢誅,全然不顧爾大軍在側,也不顧百姓的口誅筆伐,毅然行此悖逆之事,也可見此人之跋扈,猖狂。諸位若有兵戈在手還好,不過最好莫要對著在下,因為殺了在下,于諸位無有任何益處。而諸位若是沒了兵戈,不要說殺在下也有所不能,就算想要保全首領,恐也未必能如願了吧?
從來講究雷厲風行的軍中,也開始為一件事情躊躇難決。
諸將對視一陣,紛紛起身,道:「願聽先生差遣!」
「我主秦王,天下雄主,早已有意和諸位將軍同進退,只是礙於一直無緣識荊而已。如今,看起來像是一個危機,卻也未始不是諸位棄暗投明之契機。國之將亡,必出妖孽。劉杲亂政已久,已經將漢廷最後一點元氣耗盡,改朝換代的趨勢不可逆轉。爾等若能奉我主為主,何愁以後不能封妻蔭子,成就大業?何愁冤讎不能得報?」
秦王?在揚州,誰也不承認李效這個自封的秦王,雖然每個人都懾于李效的強大,卻也不屑他的行徑。在揚州,只有李賊,李效逆賊,偽秦一類的詞彙,而並沒有秦王這個概念。因此,那軍士說出「秦王」二字的時候,諸將都怔了一怔,隨即才省起這說的乃是李效。
「啊!崔太傅!」大家對於崔翊還是很為敬服的,崔家之人在官場之上,素來可為典範。
只是,事到如今分析此事的真偽已經沒有意義了。重要的是,劉克已然伏誅,而天子的詔書已經下來,讓他們節制諸部,分成小部,一一進城。
何廉淡淡地笑道:「將軍此言,卻是冤枉了在下了。在下實乃好意,請聽我細細道來:
那軍士應諾一聲,轉身出去,不一會便帶了一個人進來。這人年紀約莫三十歲上下,模樣倒也斯文,並沒有多少眾人想象中的姦邪之氣。
洪州見眾人都是這般意思,便向那軍士道:「將人帶進來!」
洪州要年長一些,也老成執重一些,他淡淡地說道:「諸位,兩國相爭,不斬來使。況且,咱們如今正處彷徨無計之時,倒是不如聽聽李賊有何話要說。若是一味蠱惑而無實言的話,再殺之也不遲!」
眾人紛紛點頭。此時兩方意見正在焦灼,若有人能來為他們分析一下利害得失,自然是好事。
洪州一陣「哈哈」大笑,道:「自己尚且是待烹之食,倒還挂念著別人的安危,倒真是心系天下。我等自有兵戈在手,天下尚有誰人敢親攖我等之鋒!你們說客都是一樣,一貫危言聳聽,從中漁利,莫要以為我不知!」
「在下何廉拜見兩位將軍!」那人見面就是一禮,倒也從容得很。
李應也不多言,直入主題:「休要啰唣,李效讓你來,意欲何為,立即道來!若是所言有虛,當知兵戈無情!」
請你們想想,若你們是劉杲,你們殺了吳王,你們還會繼續重用已經不構成威脅的吳王下屬嗎?你們不擔心吳王下屬隨時出來戕害自己嗎?」
諸位大多是吳王提拔起來的,對吧?吳王之為人,諸位應當還是了解的吧?就算他有謀逆之心,會愚蠢到親身弒君的地步?這一點,想來不僅是在下懷疑,諸位也懷疑,只是以為此事和爾等自身的性命並無關係,遂不欲多想,對吧?
何廉冷笑一聲,道:「你們真是天真,小皇帝什麼都聽崔翊的,若無崔翊的默許或者是直接襄助,小皇帝會和劉杲相互配合,戕害吳王?此乃表面仁義,背地裡男盜女娼的人,比起劉杲這等真小人更為可惡,你們難道不覺得嗎?」
李應和洪州二人驚疑不定,將諸將聚在帳中商議。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原本歡歡喜喜的班師回朝,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主將率先進城,卻因為「謀刺天子」而被殺。
何廉大喜,這次事情若是成功,他也算是鯉魚一舉躍龍門了。他略略鬆了一口氣,卻忽然發覺自己的後背早已濕了。但他卻極為興奮,絲毫不以為意,說道:「好!將軍只需假作遵旨,今夜發起突襲,城中必然不備。諸位殺入之後,自然不能放過劉杲和小皇帝,是他們聯起手來陷害吳王。但有一個人也決不能輕饒:崔翊!」
首先是最現實的,諸將的家眷幾乎都在寧國城中,一旦打起來,裏面的守軍以他們的家眷為人質來要挾他們,他們當如何,或者甚至便以這些家眷為發泄的對象,又當如何。
那軍士答應一聲,正要轉身離去,卻聽一聲:「且慢!」忙又回過頭來。
「那你說怎麼辦?」眾人聽得何廉之言,都有所意動,李應便率先問道。
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他們對於劉克還是有些了解的,此人骨子裡對於劉家的後漢朝廷,還是很有幾分忠心的。赤膊上陣,親自刺殺天子?這等事情,只要不是愚蠢得無可救藥的,都不屑為之。以劉克如今的兵鋒,就算想要除去天子,換自己來坐坐龍椅,完全可以以大軍相壓迫,何必親身犯險?
答應,還是不答應,李應和洪州都在天人交戰,而帳內的諸將也都吵成了一鍋粥。
就在此時,軍士來報:「有一人自稱乃是秦王使者求見!」
本來,這些大將大多和劉克有些瓜葛,或者就是劉克提拔起來的,都向著劉克一些,有心為劉克報仇雪恨。但這些人也都有自己的顧忌。
其次,就算不提家眷,他們起兵,又有什麼名義?公然抗旨,乃是謀反行徑。雖然他們都是丘八爺,對於忠義也不甚在意,雖然大漢的天下到了今日已然式微。但由於劉旦駐蹕于寧國十年,至少在揚州境內,這忠義的教育還是很好的,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公然違抗聖諭,是要被唾棄的。
「不見!不見!將他打出去!不,立即去將他宰掉!」李應年輕一些,反應也激烈一些。到底是從小受到忠君愛國思想熏陶的孩子,雖然未必真對後漢有多少忠心,這姿態總是要第一個擺出來的。
何廉連忙說道:「不敢,在下非為他事,專為拯救諸位性命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