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務員》目錄

第二百零七章 科考前夜

第二百零七章 科考前夜

越是怕什麼越是來什麼,今個兒禮部侍郎派人來為的就是這事兒,眼瞅著科考馬上就要開始,本就擬定的名額卻不得不做變動。
唐成當日趁著韋播志得意滿時向他提了想要進士科額度的要求,雖然韋播遲疑了一下后便答應下來,但唐成心裏還是忐忑,畢竟對於他自己來說,眼前做的所有事情都沒有這件來的要緊。此事的結果不僅關乎著他來長安的目的,更關係到他早已確立的理想。
將監察軍紀的事情交手兒給功曹參軍田雙湖后,此後十多天的時間里唐成幾乎沒怎麼去羽林軍,韋播也刻意的沒再找他。
便在這時,剛才出去的宮人拿著一本薄薄的冊頁回來了,太平公主接過冊頁后低頭仔細看了起來。
一切的一切只因為給禮部侍郎打招呼的人來頭太大,這兩年對科考之事問也不問的韋皇后突然張口要一個進士科名額,這讓禮部侍郎如何拒絕?
……
「不是他沒擔當,是他根本就擔當不起。」從妝匣中又擇了一枚冰花芙蓉玉雕成的金步搖簪子,太平公主邊戴著簪子邊輕淺聲道:「這個唐成是我那一心要效仿母后的嫂子親自點下的。」
不一會兒身形微微有些發福的大管家就到了。
宮女走後,大管家翻開拜帖看完后皺著眉頭道:「盧季禮太沒擔當,這都什麼時候了還來這種帖子?」
都說驪山溫泉有駐顏不老之功,看來這話倒還有些道理,只可惜今天的溫泉泡的卻不是太舒爽就被禮部侍郎派去的人給打擾了。
幾天時間里唐成窮搜苦索,直將腦海里能想起的所有詩作都給翻了出來並仔細的做了分類整理,此後再以這些名作為藍本,結合穿越以來所學的作詩及平仄知識加以分析以策萬全。
以他如今的身份實是不能到太平公主府,經由張亮向李隆基傳話之後,心中忐忑的唐成便患得患失的盼望著最終消息的到來。時隔一千三百年,他再次體會到了後世里高考後的心情。
最終確定之後,唐成心底「嘭」的一聲大石落地的同時,心中猛然一空,繼而一股強烈的興奮湧上心頭,使他興奮的並非是士子們口口傳揚的雁塔題名、杏林關宴及跨馬遊街,而是理想的曙光終於真正的顯露並開始綻放出了第一朵蓓蕾。
端詳著鏡子里那張肌膚依舊細膩的容顏許久,太平公主李令月用手指舒了舒眼角的魚尾細紋后輕輕的笑了笑,一個年屆五旬的人仍能保持她這樣的容貌無論怎麼說都是一件讓人自傲的事情。
「山南東道鄉貢生唐成。」太平公主看到這個名字時猛然一愣,「竟然是他?」
「我問過盧季禮派來送拜帖的小廝,這事根子在韋播身上。」端詳著鏡子中的自己,太平公主驀地微微一笑,「看看雅正園及唐成進羽林軍后做的這些事情,本公主當日給他的那八字考語倒是小瞧他了,沒準兒李三郎正笑我。」
聞言,太平公主靜靜的想了一會兒后笑著搖了搖頭,「李三郎是庶子身份,兄弟中又排行老三,他現在如此賣力不過是由郡王搏一個親王罷了,還能有什麼想頭兒?而今他肯勤力做事倒是省了本公主的手尾,說起來這唐成也是在為我做事,且就讓他安心做去吧。」
「公主殿下開恩……」全身癱軟如泥的秦宮人話沒說完就已被半拖半扶了出去。
「前些日子我讓你探探唐成的底細,可有結果了?」口中說著,太平公主順手將拜帖遞了過去。
太平公主越看臉上的神情越鄭重,這鄭重里有驚奇更有欣賞,原本只是粗粗看去的她到後面益發看的仔細了,看的過程中還不時抬起頭來思索著什麼,待想明白之後這才會心一笑。
終於在三日之後,他從笑眯眯的韋播口中得到了那個盼望已久的消息。
「唐成?」大管家想了一會兒后才憶起這麼個人來,「當日得了公主的吩咐就交代下去了,這麼長時間也該有回報到了。」說完,大管家從外面叫進一個宮女低聲吩咐了幾句。
當晚,早早休息的唐成卻很難入睡,一直折騰到二更天時才迷迷糊糊的睡著,睡不多一會兒,他便帶著忐忑的心情走進了禮部的考場。
身為外戚,韋氏族人憑藉恩萌就可以做官,根本不需要參加進士科考試,那又是誰有這麼大的面子能請動皇后給他做說客?
「有些錯是不能犯的。」對地上磕頭如搗蒜的秦宮人說了一句后,太平公主揮揮手:「拖下去,杖責八十。給二管家傳個話,念在秦宮人這幾年辦差尚算勤力,待其歿后家人的撫恤可多給一倍,另外,給她弟弟在城外的莊子里安排一個好些的職司以奉養雙親,去吧!」
「韋后開口給唐成要名額?」直到太平公主親自點頭帶起金步搖簪子一片叮噹脆響后,大管家這才確信自己沒聽錯,但越是如此他卻越發的驚詫了,「憑他的位份怎麼可能跟韋后搭上線,更別說……」
片刻后,她伸手牽了牽繫于梳妝台邊的紅色繩索,沒過多久,一個小廝輕手輕腳的走了進來。
長安,鎮國太平公主府。
這幾年一到科考前的那幾天太平公主總是很難有清閑日子過,這也是沒辦法,每年科考錄取的名額就那麼一二十個,但想要這些名額的卻有兩三千人之多,選擇起來也實在是個勞心勞力的活兒,才學、家世、背景那一樣都少不得要考慮到,這也就罷了,怕就怕臨考前又有了什麼變化,一旦有了變化就意味著又得將前面已經做好的工作重新梳理。此前確定那一個人都不容易,許多甚至是已經透風許過願,此時在這節骨眼兒上再把人拿掉,最終得罪的也許就不僅僅是一個人,甚或就是一個家族了,這對此時正全力籠絡人心的太平公主而言實在是不願為之。
「那科考的額度給還是不給,盧季禮處怎麼回?」
晨星未落已起,玉兔東升未息,就這樣苦苦用功到科考前夜,唐成再拿起那疊默出的詩作時看著看著就想吐。
「公主恕罪。」此時那宮人終於醒覺過來,猛的跪下身去連連叩頭道:「念在奴婢這幾年盡心服侍的份兒上,就請公主殿下饒了奴婢吧。」
「記著,俟此次大事了了之後,你親自去見見唐成。似這等人留在李三郎手下倒有些屈了他的才,還是招攬過來的好。」
到長安來繞這麼大個圈子,為的還不就是這個!
這段時間唐成恍似又回到了金州書房中的日子,每天起來之後便是與書為伴,四書五經需得再次細細的過那麼一兩遍,免得第一科默經的時候卡了殼,除此之外他更多的心思還放在默誦詩歌上,畢竟進士科是以此見分曉的。
金步搖簪子落地時發出「啪」的一聲脆響,那宮人猶自不覺,扎煞著手獃獃地看著公主臉上的那滴血珠嚇傻了。
若得中進士,待吏部關試選官之後還有三個月的榮親假,有這三個月的時間做緩衝,長安的事情該也能了結了,介時,他便可快馬而出長安,帶著家人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踐行一縣一州的理想。
「近年以來這是本公主識人最為走眼的一次,這唐成竟是個才思別具的幹才。」太平公主「啪」的一聲合上冊頁,自嘲地笑道:「李三郎何德何能竟能覓得這等人才。」
「公主的意思是?」大管家揣摩著太平公主的想法道:「近來李三郎在萬騎軍中進展極快實得力于唐成良多,或者……盡可將唐成的身份向韋氏放出些風聲去?」言至此處,大管家點著手中的拜帖,「這樣以來就連眼前的麻煩也一併了結了。」
「來人。」隨著太平公主淡淡的一聲吩咐,正在妝屋外間準備衣裙的幾個宮人應聲走了進來。
「多謝將軍。」唐成看著韋播雙眼中自然流露出的器重與賞識,第一次感覺到竟有些不敢與之對視。
等貼身伺候的宮人為她梳理好頭髮,太平公主滿意的瞅了瞅后,這才將梳妝台上早就放著的那張禮部侍郎的大紅拜帖拿了起來。
再次在面前的江心鏡中仔細地看了看,確定臉上並無半點痕迹后,太平公主這才復又拿起了禮部侍郎的拜帖。
「離科考也沒幾天了,這幾日無缺你倒不用到軍中太勤,且好好溫補下課業。」看著一臉驚喜的唐成,韋播笑著走下帥案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你金榜題名之後再帶你到吏部王尚書府走走,聽說工部早就對你有意,本將軍總不能讓他們把你給搶了去。」
「大管家可在府?」見小廝點頭,太平公主續又道:「速請大管家來此。」
咬牙將之又細細翻閱了一遍后,他拿過旁邊早就準備好的銅盆,在盆子里將這疊詩作一一焚毀。
與發愣的宮人不同,因疼痛猛一皺眉的太平公主見到臉上沁出血珠后頓時神色一變,抓起梳妝几上的錦帕揩去血珠,仔細的在江心鏡中看來看去不見臉上的傷處有半點痕迹后這才如釋重負的吐出一口氣來。
「給,為什麼不給?給了既不會讓盧季禮太為難,也能讓我那嫂子,甚或是李三郎都滿意,一舉三得的事情如何不做?」太平公主伸手接過拜帖,順手拿起梳妝台上畫眉的纖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
太平公主一愣神兒,正為她插著金步搖簪子的宮人手上用勁一偏,簪子的尖端就戳在了李令月的臉上,瞬時之間,一滴小小的血珠從粉白的皮膚上沁了出來。